第2283章

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举行。

受小胡子的继承人邓尼茨的委托,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凯特尔元帅、什图姆普弗上将、弗雷德堡海军上将作为代表,前往柏林军事工程学院的食堂大厅,向苏联和盟国的代表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进入大厅的凯特尔元帅举起了手里的权杖,向坐在对面的苏联和盟军的高官们致敬。但令人尴尬的是,老元帅的这个举动却被对方置若罔闻,没有一个人对他做出回应。

凯特尔元帅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表情,不过他还是顺从地坐在了苏联和盟军为他留的座位上,低头看对方递给了自己的无条件投降书。

站在旁边的翻译,等凯特尔看完了投降书上的内容后,开口问道:“凯特尔元帅,您看完了吗?”

“是的,我已经看完了。”凯特尔冷漠的脸上浮现出不屑的神情:“现在就可以签字了吗?”

翻译看了一眼对面的朱可夫和盟军的将领,随后点着头说:“是的,凯特尔元帅,您可以签字了。”

其实5月7日时,约德尔代表德国在法国的兰斯的盟军西线司令部里,正式签署了一份无条件投降书。但由于参与签字仪式的盟军代表都是高级将领,而苏军代表却只是一名少将,因此史达林对这次的投降仪式并不认可。在他看来,苏联是与德军作战的主力,苏军是在付出巨大的牺牲之后,才解放了柏林,因此应该有苏联一方来主持投降仪式,而在兰斯进行的投降仪式显然不能算数。

面对苏联的强硬态度,盟军高层经过协商后,同意了这一要求。而作为失败者的德国人,则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在柏林郊区的投降签字仪式。

德国在两天之内,连续签署了两份投降书,这对凯特尔元帅来说,是莫大的屈辱。他签字时,甚至在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向小胡子、戈培尔和克莱勃斯学习,用自己的鲜血来洗刷耻辱。

索科夫没有能参加进攻柏林的战役,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遗憾。而今天德国人在柏林郊区参加投降仪式的签字,他也没有资格前往,这不得不令他感到了天大的遗憾。不过他想到不光自己不能出现这次的投降仪式,就算是身为方面军司令员的罗科索夫斯基,同样没有资格前往柏林时,心里顿时踏实多了。

“米沙。”卢涅夫对索科夫说:“参谋长到柏林都去了三四天了,怎么还没有回来。”

“他没有打电话回来,我也不清楚具体的原因。”

“我在想,他是不是利用自己去柏林探视儿子的机会,参加了今天的投降签字仪式。”

“应该不会吧。”索科夫说道:“连我们的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元帅都没有资格参加仪式,更别说西多林这样一个小小的参谋了。”

“签字现场,他可能进不去。”卢涅夫似笑非笑地说道:“但在签字现场的外面停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想他应该有机会见到签署投降书的德国将领,是如何趾高气扬地进入了签字现场,又是如何垂头丧气走出来的。”

“可能只有等参谋长回来之后,我们才能知道,他有没有趁机去签字仪式的现场。”

“崔可夫真是可惜了。”卢涅夫忽然想起了崔可夫,便摇着头说:“早不负伤,晚不负伤,偏偏就在德国人投降的前一天被冷枪打中,搞得他连偷袭仪式都没法去参加。可惜,可惜,真是可惜啊。”

“哎,没办法,这就是各人的命啊。”索科夫苦笑着说:“按理说,如果元帅同志还在第一方面军,那么指挥部队夺取柏林的荣誉就属于他,结果我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机会进入柏林。假如说谁是这场战争中最不走运的人,恐怕就非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不可了。”

“米沙,其实这很正常。”卢涅夫说道:“罗科索夫斯基有波兰血统,你想想,最高统帅本人怎么可能把夺取柏林如此重要的荣誉,交给一个并非是真正俄罗斯人的人呢?”

“这倒也是。”索科夫对此事深有体会,罗科索夫斯基假如没有一半的波兰血统,没准他能一直待在第一方面军,并亲自指挥部队解放柏林。假如真的是这样,自己所指挥的第48集团军,就算不能第一个进入柏林,但也能成为夺取国会大厦的主要力量:“真是没想到,他的血统决定了他与解放柏林的荣誉无缘。”

桌上电话铃声响起,索科夫伸手抓起了话筒,贴在耳边说:“我是索科夫,您是哪里?”

“司令员同志,我是近卫第6师师长伊万诺夫。”听筒里传来了近卫第6师师长伊万诺夫的声音:“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向您汇报。”

“师长同志,有什么事情,就尽管说吧。”

“我们师的战士奉命在城里抓捕纳粹分子。”伊万诺夫汇报说:“经过一上午的努力,我们一共抓捕了195人。我想问问,该如何处置这些该死的纳粹分子呢?”

“先找个地方把他们都关押起来。”索科夫说道:“然后再派人对他们进行甄别,发现曾经犯下过严重罪行的,可以直接枪毙。”

“怎么甄别呢?”伊万诺夫对甄别一事很不感兴趣,便向索科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不,把他们全部枪毙了,这样还能省事点。”

“不行,师长同志。”索科夫毫不迟疑地拒绝了伊万诺夫的提议:“我们是德意志的解放者,而不是破坏者。这些被你们抓起来的纳粹分子中间,固然有不少的顽固分子,但也有一些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而被迫加入纳粹的。对于这种人,只要他们没有干什么坏事,我看完全可以尽快放掉他们。”

在放下电话前,索科夫还特意叮嘱了一句:“对了,师长同志,记得把抓捕人员的名单给我一份,我要看看里面都是一些什么人。”

个把小时之后,伊万诺夫派人送来了一份花名册,上面详细地记录着抓捕的纳粹分子的名字,身份和他们工作的地方。

索科夫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发现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工程师、教师、神职人员等等。他知道这些人之所以会加入纳粹,除了少数狂热分子外,大多数人的加入都是迫不得已或者说是当时的一种潮流,他们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关押几天后,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放掉。

就在索科夫准备合上花名册之时,忽然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约翰·拉贝,出生于德国汉堡,西门子公司的代表、商人。

他连忙拿起花名册仔细查看对方的资料,发现除了他的名字、身份和籍贯外,其余的什么信息都没有。

放下花名册之后,他拿起电话,直接打给了近卫第6师。一听到伊万诺夫的声音,就开门见山地说:“师长同志,我想问问,你们抓捕的纳粹分子里,有一个叫约翰·拉贝的人,他如今关在什么地方?”

近卫第6师的指战员抓捕了近两百人,作为师长的伊万诺夫对此事又不太上心,怎么可能知道索科夫说的人是谁。他沉默了片刻,随即试探地问:“司令员同志,您认识此人吗?”

“我不认识此人。”索科夫这样回答,倒没有错,他后世的确听说过拉贝的名字,但却从来没有见过真人。如果不是恰巧看到了抓捕名单,还差点错过了这样了不起的人物。为了让自己的过问显得顺理成章,他有意把崔可夫拉了进来:“但据我所知,崔可夫将军和他的交情还不错。如果知道他被我的部队抓捕了,肯定会打电话过来找我算账的。”

索科夫这么说,倒不是瞎说,抗战爆发后,崔可夫和拉贝都曾经在金陵待过一段时间,再加上那时苏德两国正处在蜜月期,两人之间相互认识,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得知被自己的部下抓捕的人里面,有崔可夫将军的老朋友,伊万诺夫显得不淡定了,他心里很清楚,其实被抓捕的纳粹分子并不止自己上报的那么多,还有一些顽固分子因为在抓捕时拘捕,已经被击毙了。他担心索科夫问的人,此时已经不在人间了,赶紧说道:“司令员同志,我不太清楚您所说的人,是否在我们抓捕的人员中间。您给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一定会搞清楚的。”

“我只能给你二十分钟。”索科夫看伊万诺夫送来的花名册时,就发现了不对劲,上面起码有230多人,但对方却告诉自己,说只抓了195人,另外的三十多人,肯定被对方私下处置了。因此索科夫急于搞清楚,拉贝先生此刻是否还活着?“等时间一到,我希望听到准确的答复。”

“好的,司令员同志。”伊万诺夫见索科夫的态度如此强硬,只能硬着头皮回答说:“我一定在20分钟内,搞清楚他的下落。”

看到索科夫放下电话,卢涅夫好奇地问:“米沙,你怎么对这个叫拉贝的德国人如此感兴趣啊?”

面对卢涅夫的疑问,索科夫迟疑了片刻,随后回答说:“军事委员同志,我听说此人在华夏的金陵时,正好遇到倭寇占领了那座城市,并开始大肆屠杀城中的居民。拉贝就利用自己德国人的身份,建立了一个安全区,收容了二十多万人,保护他们免受倭寇的迫害。我就是听到了关于他的事迹,想见见他而已。”

“哦,原来是这样。”卢涅夫显然对拉贝并不感兴趣,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但你怎么知道他认识崔可夫将军呢?”

“原因很简单。”索科夫只知道在华夏抗战时,崔可夫是驻华武官和军事总顾问,便顺理成章地认为两人应该是相互认识的。于是他向卢涅夫解释说:“崔可夫去东方担任军事总顾问时,这位拉贝先生恰巧也在那个国度,两人彼此认识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你说的大屠杀是在哪一年?”卢涅夫忽然出人意料地问道。

“1937年12月13日。”索科夫毫不迟疑说出那个令所有华夏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倭寇在金陵屠杀了三十万军民,将一座美丽的城市变成了人间地狱。”

“不对啊。”谁知卢涅夫听后却摇着头说:“据我所知,崔可夫曾经两次前往东方那个古老的国度。第一次是27年到29年,回国后,他担任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部的处长一职;第二次是40年12月到42年3月,回国后不久,他就被任命为预备队方面军第1集团军的副司令员。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后,该部队被改编为第64集团军,不久后,崔可夫又被任命为第62集团军司令员,负责指挥留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的部队,与进攻城市的敌人展开顽强地战斗。你当时就在他的麾下,对这一段经历应该很了解才对。”

经卢涅夫这么一说,索科夫意识到自己犯了个低级错误,总以为崔可夫和拉贝两人都在东方古国待过,彼此之间就应该认识。但如今才知道,他们两人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交集,自己不过是想当然而已。

好在卢涅夫并没有在此事上纠缠,而是大度地说:“不过就算崔可夫不认识这位拉贝先生,但就凭他能利用个人的影响力,建立一个庞大的安全区,解救几十万人生命这一点,他还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假如他真的因为自己的身份,被我们指战员所抓捕,我觉得也应该对他网开一面,把他放走。”

“你说的对,军事委员同志。”索科夫听到卢涅夫这么说,心里感到了欣慰,“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予以优待。”

“说起崔可夫,我想起了一件事。”卢涅夫等索科夫说完之后,自顾自地说道:“崔可夫在华夏时,与美国和法国的驻华武官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他通过对各方面获得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倭寇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南下,而不是北上,从而让最高统帅部做出决定,将远东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调往西线,挡住了德军冲向莫斯科的脚步。”

听卢涅夫这么说,索科夫不禁一愣,心里暗说:难道倭寇不准备北上的消息,不是带有传奇色彩的特工理查德·佐尔格提供的么,怎么又变成了崔可夫的功劳呢?不过这种事情,他在心里想想还行,却不能说出来,毕竟佐尔格的存在,是绝密中的绝密,就连卢涅夫这样的内务部副部长都不知道,自己又能有什么途径知晓他的存在呢?

“米沙,”卢涅夫及时地变换了话题:“我听说你打算前往远东地区,参与对倭寇的战斗,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当然是真的,军事委员同志。”在卢涅夫的面前,索科夫觉得没有说假话的表情,便如实地回答说:“我已经与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和朱可夫元帅都打过招呼了,希望他们能向最高统帅部推荐我,参与这最后的一场战斗。”

第1315章第672章 增援六面街第2136章第1151章 帝国师的末日(上)第1253章 战前侦察第399章 孤注一掷的进攻(中)第2413章第2419章第110章 寻找失踪的飞机(上)第1860章 化险为夷2535.第2534章第1251章 决战前夕第1690章 大胆举荐第1957章第1132章第1152章 帝国师的末日(中)第2378章第1086章 火攻第1121章 运动中歼敌(五)第199章 共同的“老朋友”2526.第2525章2643.第2642章第451章第967章 攻击开始第898章 突破防线第651章 没有掩护的进攻(中)第1370章 敌人的意图第1809章 大战在即(下)第2000章第50章 整编第772章 搬运工(中)第429章 营救(中)第647章 进攻第1391章 固守待援(中)第1547章 大胆的计划第1961章第681章 地下通道(下)第539章 坦克电话第328章 郊外的战斗(下)第559章 德军的偷袭第517章 虚惊一场第1723章第231章 进攻(六)第465章第750章 档案大楼(下)第1758章 防守的漏洞第1918章 刺刀见红第2410章第1016章 假阵地第577章 潜伏2610.第2609章 柯西金来访第372章 圈套(中)第416章 撤退(中)第601章第1827章 开始进攻第123章 谁说女子不如男(上)第961章 会师(中)第929章 送战友(下)第2480章第118章 无法通过的高地(上)第2453章第280章 较量(三)第628章 重回指挥部第618章 接收新兵第2171章第1862章第2107章 乌龙事件(下)第1800章 自行高炮(下)第1177章 老搭档上任第2049章第333章 无名小镇(下)第1287章 第19装甲师的命运第894章 炮兵第47章 捡洋落(下)第1992章第1653章 仓库主管第844章 地雷第1996章 偶遇崔可夫第2303章第720章 奇袭弹药库(上)第2183章 火眼金睛第892章 被误导的侦察兵第2351章第433章 北上(下)第1308章 近战第1613章 策应渡河行动(下)第2310章第1322章 全面攻击第568章第443章 与敌人同行第919章第405章 友军(下)第1184章 遇险第1467章第1059章 奇怪的枪声第760章 河上运输线第673章 惺惺相惜第210章 争功第1211章 以假乱真的计划第1418章 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