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凤位

立后的典礼一切皆有成例,由礼部和内务府全权主持。繁文缛节自然无须如懿过问,她忽然松了一口气,仿佛回到了出嫁的时候,由旁人一一安排,她便只需安安心心等着披上嫁衣便是。如今也是,只像一个木偶似的,等着一件件衣裳上身量定,看着凤冠制成送到眼前来。皇帝自然是用心的,一切虽然有孝贤皇后的册封礼可援作旧例,皇帝还是吩咐了一样一样精心制作。绫罗绸缎细细裁剪,凤冠霞帔密密铸成,看得多了,一切也都成了璀璨星河中随手一拘,不值一提。

惢心自然是喜不自胜的,拖着一条受伤的腿在宫中帮忙。这个时候,如懿便察觉了新来的宫女的好处。那个宫女,便是容珮。

容珮生着容长脸儿,细细的眉眼扫过去,冷冷淡淡的没有表情,一身素色斜襟宫女装裹着她瘦削笔直的腰身,紧绷绷地利索。容珮出身下五旗,因在底下时受尽了白眼,如今被人捧着也不为所动,谁也不亲近。她的性子极为利落果敢,做起事来亦十分精明,有着泼辣大胆的一面,亦懂得适时沉默。对着内务府一帮做事油惯了的太监,她心细如发,不卑不亢,将封后的种种细碎事宜料理得妥妥当当。但凡有浑水摸鱼不当心的,她提醒一次便罢,若有第二次,巴掌便招呼上去,半点也不容情。

海兰见了几回,不觉笑道:“这丫头性子厉害,一点儿也不把自己当新来的。”

如懿亦笑:“容珮是个能主事的厉害角色,她放得开手。我也能省心些。”

然而海兰亦担心:“容珮突然进来翊坤宫,底细可清楚么?”

如懿颔首:“三宝都细细查摸过她的底细了,孤苦孩子,无根无依,倒也清净。”

这样伺候了些日子,连惢心亦赞:“有容珮伺候娘娘,奴婢也能安心出去了。”

自此,如懿便把容珮视作了心腹臂膀,格外看重。而容珮因着如懿那日相救,也格外地忠心耿耿,除了如懿,旁的人一个不听,也一个不认。

然而,对于这次的立后,也不是人人都心服的。

自从永璜死后,绿筠更是对亲子永璋的前程心有戚戚,不仅日日奉佛念经,渐渐也吃起斋来。若无大事,也不大出门了。可哪怕温厚避世如绿筠,私下无人偶然相见时,亦黯然神伤道:“皇贵妃,你显然出身贵族,但细论起来,你家世破落,又不为太后中意,并不比汉军旗出身的我好多少。若论美貌,你也不是宫中最美最好的,皇上对你也不算椒房专宠,更何况你连一个公主都没有生过,可是到了最后,竟是你成了皇后,是为了什么呢?”

绿筠的迷惑,或许也是许多人不能言说的不解吧。

彼时的如懿,正是盛世芳华,着华丽纯粹的郁金香红锦袍,那样纯色的红,只在双袖和领口微微缀绣金线夹着玉白色的并蒂昙花花纹,袍角长长地拂在霞色云罗缀明珠的鞋面上,泛着浅浅的金银色泽,华丽如艳阳。也只有这样的时候,她才当之无愧地承担着这样热烈而纯粹的颜色,并以淡然之势,逼得那明艳的红亦生生黯淡了几分。

“是为了什么呢?”如懿自嘲地笑笑,“我本是成也家世,败也家世。我没有最耀眼的美貌,没有深重的宠爱,贤名也不如孝贤皇后。至于孩子,我确实比不上你儿女双全,多子多福。我只有这一条命,一口气,什么都是我自己的。可就是因为我什么都没有,我才可以做一个无所畏惧的皇后。”如懿深深凝睇绿筠渐渐被岁月侵蚀后细纹顿生而微微松弛的脸庞,还有经过孝贤皇后灵前痛责之事后那种深入骨髓的会信与颓然,像一层蒙蒙的灰网如影随形紧紧覆盖,她不觉生出几分唇亡齿寒的伤感,“还有,换作我,绝不会如你一般问出,凭什么是谁当皇后这样的话。”

绿筠注视如懿良久,遗下一束灰暗的目光,垂下哀伤的面孔:“这些年我不求别的,只求我的孩子能平安有福地长大。为了这个,多少委屈我也受得。终于,等啊等,居然那些人都死在了我这个不中用的人前头。我便生了痴心妄想,也听信了金玉妍的奉承,以为自己也有资本争一争皇后之位,至少能为我的孩子们争得一个嫡出的身份,争得一个不再被人欺侮的前程。可是,我终究不如你命好。所以,你要怪罪我当初和你争夺后位的心思,我也只能自作自受而已。”

绿筠的痛苦如懿何尝不懂得,也因这懂得而生出一分悲悯。如懿面色宁和,柔和地望着她:“你一切所为,不过是为了你孩子的前程,并非有意害我。因为我膝下无子,所以不会偏袒任何一位皇子,更不会与你计较旧事。”

绿筠眼中一亮,心被温柔地牵动,感泣道:“真的?”

如懿坦然目视她,平静道:“自然。不为别的,只为永璜是我们都抚养过的孩子,更为了曾经在潜邸之时,除了海兰,便是你与我最为亲密。”

绿筠迎着风,落下感动的泪。永璜和永璋的连番打击,早已让绿筠的恩宠不复旧日,连宫人们也避之不及。世态炎凉如此,不过倚仗着往年的资历熬油似的度日罢了。而她,除了尊贵的身份,早已挽留不住什么,甚至,连渐渐逝去的年华都不曾眷顾她。比之同岁的金玉妍,绿筠的衰老过于明显,而玉妍,至少在艳妆之下,还保留着昔年的风华与韶艳。

绿筠离开后,海兰却是在长春宫寻到了如懿的踪迹。

长春宫中一切布置如孝贤皇后所在之时,只是伊人已去,上泉碧落,早已渺渺。

如懿静静立于暖阁之中,宛然如昨日重来。

海兰款步走近:“不承想姐姐在这里。”

如懿淡淡而笑:“皇上常来长春宫坐坐,感怀孝贤皇后。今日,我也来看看故人故地。”

海兰轻嗤:“皇上情深,姐姐大可不必如此。”

如懿螓首微摇:“不!时至今日,我才发觉,当年与孝贤皇后彼此纠葛是多么无知!我们用了彼此一生最好的年华,互相憎恨,互相残害,一刻也不肯放过。到头来,却成全了谁呢?”

海兰垂眸:“左右她是对不起姐姐的。”

“我也对不起她!”如懿瞬然睁眸,“是我,害死了她心爱的孩子!只要我一闭上眼,我就会害怕,会后悔!”

海兰沉吟片刻,方问:“所以今日姐姐由此及彼,肯不顾昔日争夺后位的种种,就这样轻易放过了纯贵妃么?”

如懿凝神片刻,缓缓道:“昔日争夺后位,纯贵妃既是因为爱子心切,也是因为受了孝贤皇后临死举荐的牵累,更有金玉妍的挑唆。”

海兰微微蹙眉:“可她到底是有那份心的。”

如懿衔了一抹澹然笑意,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即将正位中宫,许多事,狠辣自然需要,但也须多一些宽和手段,否则逼得太紧了,也是无益,纯贵妃在嫔妃中位分仅次于我,平伏了她,也是平伏了底下一些人,不为别的,只为到底是我牵累了永璜。我一直未曾忘却永璜死在我怀中的模样。”

海兰抿唇而笑,陪伴在如懿身侧:“姐姐说什么,便是什么吧,我只是觉得,姐姐越来越像一个皇后了。”

如懿颦起了纤细的柳叶眉,长长的睫毛如寒鸦欲振的飞翅,在眼下覆就了浅青色的轻烟,戴着金镶珠琥珀双鸯镯的一痕雪腕抚上金丝白玉昙花的袖,轻声道:“越来越像皇后?海兰,你知道这些日子,我最常想到谁?”

海兰立于她身后,穿了一件新制的月白色缕金线暗花长衣,外翠碧玉色银线素绡软烟罗比甲,手中素白绣玉兰执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一双眼睛似睁非睁:“姐姐是想起从前的乌拉那拉皇后了么?”

如懿环视长春宫,静静道:“有这一日,我也算略略对得住死不瞑目的阿玛和苦心的姑母。只是我最常想到的,却是孝贤皇后。”她见海兰浑不在意,继续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身为中宫,孝贤皇后明面上也算无可挑剔,为何皇上却总对她若即若离,似乎总有些戒心,细想起来,自成为正妻,便无一日真正快活过。对着自己的夫君,自己的枕边人,如履薄冰。”

海兰道:“各人有各人的命,姐姐替旁人操心做什么?”

如懿咬一咬唇,还是抵不住舌尖冲口欲出的话语:“海兰,我一直在想,若孝贤皇后只是妾而非正妻,不曾有与皇上并肩而立同治家国的权利,会不会皇上待她,会像待其他女人一般,更多些温存蜜爱?会不会——”

海兰接口道:“会不会姐姐的姑母也会得些更好的结果。”她柔声道,“姐姐的话,便是教我这样冷心冷意的人听了,也心里发慌,总不会姐姐是觉得,即将正位中宫,反而惹了皇上疑忌吧?姐姐,你是欢喜过头了,才会这么胡思乱想。皇上固然一向自负,不愿权槟下移,更不许任何人违逆,但……总不至于此吧。”

如懿勉强一笑:“或许我真是多心了。”明灿的日色顺着熠熠生辉的琉璃碧瓦纷洒而下,在她半张面上铺出一层浅灰的暗影,柔情与心颤、光明与阴暗的分割好似天与地的相隔,却又在无尽处重合,分明而模糊。她只是觉得心底有一种无可言喻的阴冷慢慢地滋生,即使被夏日温暖的阳光包围着,那种凄微的寒意仍然从身体的深处开始蔓延,随着血脉的流动一点一点渗透开去。

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皇帝正式下诏,命大学士傅恒为正使,大学士史贻直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皇贵妃乌拉那拉氏如懿为皇后。

册文隆重而华辞并茂:

朕惟乾始必赖乎坤成健顺之功必备,外治恒资于内职,家邦之化斯隆。惟中阃之久虚,宜鸿仪之肇举。皇贵妃那拉氏,秀毓名门,钟祥世德。早从潜邸,含章而懋著芳型。晋锡荣封,受祉而克娴内则。今兹阅三载而届期,成礼式遵慈谕。恭奉皇太后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逮螽斯穋木之仁恩,永绥后福。覃茧馆鞠衣之德教,敬绍前徽。星命有光。鸿庥滋至钦哉。

立后这日清晨,天气并不如何烦热,皇帝执手含笑:“朕选在八月初二,那是你当年嫁入潜邸的日子。八月,也和朕的万寿节,又和中秋团圆同一个月。朕希望与你朝朝暮暮相见,年年岁岁团圆。”

如懿着皇后朝服,正衣冠,趁着立后大典之前前往慈宁宫拜见太后。彼时太后已经换好朝服,佩戴金冠,见她来,只是默然受礼。

如懿伏首三拜,诚恳道:“无论皇额娘是否愿意儿臣成为皇后,但儿臣能有今日,终究得多谢皇额娘指点提拔。”

太后抚着衣襟上金龙妆花,目色平淡宁和:“你虽然不是哀家最中意的皇后人选,但也终究是你,能走到这个位置。”

如懿恭顺低首:“多谢皇额娘夸奖。”

太后平和地摇头:“不是夸奖,是你身上流着乌拉那拉氏的血液,那种骨子里的血性,是谁也及不上的。”太后轻嘘一口气,“便是哀家,当年也未曾真正斗赢你姑母。”

如懿微微惊讶,在她的印象中,太后一向是城府极深、妙算心至的。而姑母,成王败寇,早已成了一抹云烟,为世人淡忘。

如懿沉默须臾,道:“皇额娘,儿臣有意识一直不明,还请明示。”

太后看她一眼,淡淡道:“你说吧。”

如懿直视太后,目光中有太多不解与疑惑:“当年儿臣的姑母贵为中宫,又是孝敬宪皇后的亲妹,圣祖孝恭仁皇后的亲眷,为何会在太后您手下一败涂地,最后惨死冷宫?”

太后微微一笑,眼底是深不可测的寒意:“今日是你的喜日,偏要问这么晦气的话么?”

如懿的笑意静静的,像瑰丽日光下凝然不动的鸳鸯瓦,瑰丽中却让人沉得下心气:“问了晦气的话,是指望自己的来日不会晦气,但请皇额娘成全。”

太后望着殿外浮金万丈,微微眯了双眼,似是沉溺在久远的往事之中,幽幽道:“自作孽,不可活。”

如懿微一沉吟,雪白的齿轻轻咬住:“宫中何人不作孽,为何独独姑母不可活?”

太后望向如懿,细细打量了片刻:“你说这话的时候,很有你姑母不输天下的气度。只可惜……”太后摇摇头,徐徐道,“你姑母就是太在意了。太在意子嗣,太在意后位,更在意君心。其实,皇后就是一个供奉着的神位,什么都是过眼云烟,只要能不出错,不为人所害,终究等得到一生荣华平安。”

如懿迟疑片刻:“那么子嗣、后位、君心,在乎就不对了么?或者,皇额娘不在乎?”

太后从容笑道:“总有人不在乎一些,总有人更在乎一些。更在乎的那些人,露了自己在乎什么,就等于告诉别人自己的致命伤在何处,总让人有机可乘,害了自身。而且,哀家可以再说一次,哀家从未斗赢你的姑母,能斗赢你姑母这位当年的皇后的,只有一个人,那便是先帝,当时的万乘之尊。”

如懿听闻过旧事,抬起明亮的眼眸注目于太后:“是。可是昔年,后宫缭乱,姑母的后位也并不稳当。”

太后的声音是苍老中的冷静,便如秋日冷雨后夫人檐下,郁积着的水珠一滴滴重重坠在光滑的石阶上,激起沉闷的回响:“你错了。历朝历代,即便有宠妃专权,使皇后之位不稳当的,那也只是不稳当而已。从来能动摇后位的,只有皇帝一个。成亦皇帝,败亦皇帝。”

如懿了然于心,扬眸微笑:“所以儿臣一身所系,只在皇上,无关他人。儿臣只要做好皇上的妻子便是了。”

太后亦是笑亦是叹:“能说这话,所以你能坐上后位。但你要明白,你不仅是皇帝的妻子、盟友,也是他的臣子、奴才。即使你是皇后,也是一样。”太后注目片刻,忽而笑得明澈,“从此,你就是万千人之上的皇后,但是,大清的乌拉那拉氏皇后,少有善终啊。”

太后的话,似是诅咒,亦是事实。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被太宗皇太极殉葬后,又因顺治爷厌弃其子多尔衮,阿巴亥死后被逐出努尔哈赤的太庙,并追夺一切尊号,下场极为凄凉。而自己的两位姑母,又何尝不凄凉,一个个无子而死,到了自己,自己的来日,又会如何?

她来不及细想,亦没有时间容她细想。喜悦的礼乐声已经响起,迎候她成为这个王朝的女主人,与主宰天下的男子共同成为辽阔天日下并肩而立的身影。

如懿叩首,缓步离开。走出慈宁宫的一刻,她转头回望,日色如金下,慈宁宫的匾额恍如灿灿的金粉挥扬。或许有一日,与太后一样成为慈宁宫的主人,鞠养深宫终老一生,将会是她作为一个皇后最好的归宿吧。

册立之时,钦天监报告吉时已到,午门鸣起钟鼓。皇帝至太和殿后降舆。銮仪卫官赞“鸣鞭”,丹陛大乐队也奏起“庆平之章”的乐声。皮鞭落在宫中的汉白玉石台上格外清脆有力,仿佛整个紫禁城都充满这震撼人心又让人心神眩晕的巨大回声。

如懿站在翊坤宫的仪门外,天气正暑热,微微一动,便易汗流浃背,湿了衣衫。容珮和惢心一直伺候在侧,小心替她正好衣衫,出去汗迹,保持着端正的仪容。其实,比之皇贵妃的服制,皇后的服制又厚重了不少,穿在身上,如同重重金丝枷锁,困住了一身。然而,这身衣衫又是后宫多少女子的向往,一经穿上,便是凌云直上,万人之巅。明亮得发白的日光晒得她微微晕眩,无数金灿灿的光圈逼迫到她眼前,将她绚烂庄重的服色照得如在云端,让人不敢逼视,连身上精工刺绣的飞凤也跃跃欲试,腾云欲飞。

终于走到与自己的男人并肩的一刻,如懿忽然想到了从前的人,同样是继后,她的姑母,在那一刻,是怎样的心情?是否如自己一样,激动中带着丝丝的平静与终于达成心愿的喜悦,感慨万千。

而翊坤宫之侧便是从前孝贤皇后所居的长春宫,比对着翊坤宫的热闹非凡,万众瞩目,用来被皇帝寄托哀思的长春宫显得格外冷清而荒落。或许,连孝贤皇后也未曾想到,最后入主中宫的人,居然会是她,乌拉那拉如懿。

阳光太过明丽眩烈,让如懿在微眯的视线中看见正副册使承命而来,内监依次手捧节、册、宝由中门入宫,将节陈放于中案,册文和宝文陈放于东案,再由引礼女官引如懿在拜位北面立,以册文奉送,如懿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至此,册立皇后礼成。

次日,皇帝在王公和文武大臣的陪同之下,到皇太后宫行礼。礼毕,御太和殿。请王、文武百官各上表行庆贺礼。而如懿也要到皇太后宫行礼,礼毕再至皇帝前行礼。之后,贵妃携妃嫔众人及公主、福晋与内外命妇至翊坤宫内行礼。

而那一日,如懿见到了归宁观礼的和敬公主,一别数年,公主出落成一个明艳照人的妇人,蒙古的水草丰美让她显得丰韵而娇艳,风沙的吹拂让她更添了一丝坚毅凛冽。她扬起美眸望着如懿,那目光无所顾忌地扫视在身上,终于沉沉道:“我没有想到,居然是你成了皇后。知道皇阿玛下旨命我回来观礼之时,我都不能相信,总觉得是纯贵妃也好,嘉妃也好,总轮不到你的。”她的笑意有些古怪,有些鄙夷,“凭什么呢?你配么?”

如懿对着她的视线静静回望:“世间事唯有做不到,少有想不到,何况配与不配,今日本宫与公主,终究也成了名分上的母女。”

和敬骄傲地仰起头:“我皇额娘是嫡后,我是嫡长公主,你不过是继后而已。民间继室入门,见嫡妻牌位要执妾礼,所以,无论如何,你是不能与我皇额娘比肩的。”

如懿笑意蔼蔼,不动声色地将气得脸色发青的容珮掩到身后:“孝贤皇后以‘贤’字为谥,本宫自认,无论如何也得不到一个‘贤’字为谥了。德行既不能与孝贤皇后比肩,家世亦难望其项背,本宫只有将这后位坐的长久些,恪尽皇后之责,才能稍稍弥补了。”

和敬乍然变色,但闻的周遭贺喜声连绵不绝,她亦不敢多生了是非:“只可惜……我皇额娘早逝,幼弟也无福留在人世,才落魄如此,由得你这般落魄户忝居后位。”她重重地咬着唇,衔了冷毒的目光,忽而冷笑声声,“享得住这泼天的富贵,也要受得住来日弥天的大祸。我且看看,看你得意多久?”

如懿望着她年轻的面庞,仔细看着,真实肖似当年的孝贤皇后。她不觉叹了口气,和缓了语调道:“公主,当年孝贤皇后执意将你嫁去蒙古,为的是保有尊荣之余亦可以避开宫中祸端。既然如此,你何不平心静气,好好儿守住自己这一段姻缘。要知道,如今你是蒙古王妃,你的一言一行,系着蒙古安宁与富察氏的荣耀,切记,切记!”

如懿才说罢,便有执礼女官催促她往皇帝身边去,只余下和敬呆立当地,怔怔不言。

日光是一条一条极细淡的金色,如懿仿佛走了很远,终于走到了皇帝身边。皇帝望着她,含着笑意,向她伸出手来,引她至自己身边。

如懿立在皇帝身侧,只觉得自己俯视在万人之上,看着欢呼如山,敬贺之声排山倒海。她有渺茫的错觉,仿佛在浩瀚云端漂浮,相伴终身的人虽在身边,却如一朵若即若离的云,那样不真实。

可是,终也是他,带自己来到这里,不必簇拥在万人中央,举目仰望。如懿的眼角闪过一滴泪,皇帝及时地发现了,轻轻握住她的手,低声道:“别怕,朕在这里。”

如懿温柔颔首,微微抬起脸,感受着日光拂面的轻柔,浅浅地微笑出来。

|朱暁七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五章 黄鹄歌第二章 魂归第十九章 暗香017 慧贵妃请安第十一章 幽居第十三章 择路016 母凭子贵第二十六章 锁重门第二十六章 醉梦第五章 笑语闲第十一章 母家006 景仁宫第十七章 同林鸟第二十五章 春弭第七章 风波定(下)015 入冬017 慧贵妃请安025 防人之心不可无第九章 无路第二十四章 端淑035 锋芒初露043 海兰惊夜016 母凭子贵023 玫答应043 海兰惊夜015 入冬013 夜微凉第五章 两心048 大血藤第二十一章 云去云无踪第二章 魂归第二十八章 自保第八章 前事第二十章 薨怿第十五章 甜白第二十一章 见喜040 君心第九章 梅边影边第二十一章 海兰第一章 香事004 步步为艰第十六章 茂倩第八章 前事第十七章 绕颈029 拜见皇后第十八章 分飞第二十六章 女心002 先帝驾崩(二)第八章 萧墙恨(上)046 玉颜破第二十八章 自保第十八章 分飞第一章 秋扇第一章 情心027 玫答应进宫缘由017 慧贵妃请安第二十三章 巫蛊(上)第二十九章 豫嫔048 大血藤012 明争暗斗033 掌嘴(二)第八章 前事第二十六章 君臣第二十四章 端淑第二章 喜忧第十二章 伤花第61章 尚书房第二十八章 无处话凄凉(下)第七章 春樱(下)034 永和宫第五章 黄鹄歌043 海兰惊夜第十五章 流言第十九章 初老第二十九章 进退014 慎赞徽音第二章 喜忧第二十三章 暗涌(下)043 海兰惊夜第十七章 同林鸟012 明争暗斗第九章 死言(下)044 纯嫔来访025 防人之心不可无第二章 彩云散第二十六章 锁重门第十五章 悼玉第61章 尚书房第一章 秋扇第十三章 螽斯第十三章 择路第十七章 同林鸟第十六章 淑嘉010 册封第二章 皇子第九章 梅边影边第三章 倾雨第二十二章 妄事第十八章 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