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似曾相识燕归来下

真宁长公主自此便在颐宁宫中住下,慧生与玉娆和几位帝姬性子相投,在宫中十分得趣。当然,真宁也几次向玄凌提起要解禁皇后,请皇后侍奉太后病榻前。玄凌只是摇头,“皇姐是顾念旧时情谊,可是朕怕她再侍奉太后一日,朕要多枉死几位皇子,实在不敢拿皇嗣的性命轻率。”于是,这话也不了了之。

四月后的一日,我与蕴蓉、德妃正在太后宫中陪着真宁长公主说话。日色灿烂,在殿前芭蕉阔叶上流淌下鎏金光泽。太后拣了剥好的桂圆干吃着,眯着眼道:“今日好像是状元郎入殿谢恩的日子。”

我微笑道:“太后好记性,可见长主来后,太后的精神越发好了。”

“本也不记得了。昨日皇帝来请安时提过一句,倒叫哀家想起从前的事。”太后侧头问真宁,“还记得你皇姐乐安长公主么?”

真宁笑吟吟道:“自然记得,这可是宫中一段佳话呢。”

恰巧玉娆也在,不觉好奇道:“什么佳话呢?”

真宁笑容丰艳似桃花,“九王妃新做宫中人,自然不晓得这段佳话,德妃与蕴蓉怕是知道的。”

蕴蓉含笑点头,德妃却是不知就里,便笑道:“我也等着长主告诉呢。”

真宁便笑着道:“素来帝姬出降,不是由圣上指婚,便是凤台选婿自己择选驸马,最不幸的便要出塞和亲。然而乐安长公主却是例外,她的驸马可知是怎么得的?”说着,便笑盈盈喝茶。

慧生性急,便问:“母亲,是怎么得的呢?”

真宁道:“那一日是三年大选的状元郎入宫谢恩。那年的状元不比寻常,是誉满京城的才子张先令,张先令不仅有才,更是丰神俊朗,宫中女眷闻名之后,无一不慕名好奇。先帝仁厚,便允许宫眷去城楼上看状元郎策马入宫谢恩。合宫妃嫔并各府女眷争相观望,张先令果然气度出群,目不斜视,策马缓缓入宫。”真宁说起往日趣事,亦不觉含笑,“孤当年还小,便跟着皇姐乐安一同站在城楼最前排,状元郎走近时人群欢动,后面的人一挤,皇姐手中的团扇没拿稳,失手落了下去。”她含笑回忆,“孤至今还记得,皇姐手中的团扇是母后给的,是一把双面绣鸳鸯的彩绣团扇,还是象牙柄的。结果那团扇无巧不巧落在了状元郎张先令的头上,惊动状元郎抬头去看,便看见了皇姐,状元郎也不恼,抬首行礼,然后离去。先帝回宫之后听闻这桩趣事,便道‘姻缘难得’,做主将皇姐嫁与了张先令,成就一对恩爱夫妻,可不是佳话么?”

众人听得入神,不觉一起笑道:“果然是难得的佳话呢。”

此时慧生纤细白皙的手指执着一把障面用的泥金芍药花样绫纱团扇,与她丰饶多艳的面庞相辉映,像晨曦流霞一样动人。她听得怔怔的,玉娆笑着推一推她胳膊,“翁主小心拿着团扇,别也落了。”

慧生“咦”地一声转过脸来,口中问着“什么?”手中一松,那柄团扇轻巧巧落在了地上,孙姑姑忙捡起了笑道:“这里又没状元在,翁主掉什么扇子呢。”

众人忍不住大笑,慧生羞得满面通红,跺着脚便要走。太后笑着唤人拦她,“你去哪里?”

慧生捂着脸道:“你们心眼儿都坏,我可不理你们了。”

太后笑得合不拢嘴,指着她道:“好好坐着,你若真要走,不如跟你母亲和德妃她们一起去看状元郎吧。宫中可多年没有这样的趣事了,咱们乐乐也好。”她向真宁道:“哀家是有心无力起不了身了,你跟着去看看,回来好告诉哀家,今年的状元郎是如何一位美郎君呢。”

真宁笑着欠身起行,“那儿臣就领命了。”

一行人迤逦随着真宁公主往城楼上去,春光无限沉醉,恰如众人花靥耀耀,翠华摇摇,踏芳而去。德妃与我走在后头,笑着掩唇悄悄向我道:“太后哪里是要长主去看状元郎,分明是要为翁主相看一位郡马爷呢。”

蕴蓉娇小的下颌轻轻一点,似是赞同德妃的说法。我笑道:“太后费尽心思搭了花架子,咱们能不众人抬轿么?这样的美事咱们也是乐见其成的。”

不过片刻就到了城楼上。四周静谧,天色碧蓝,日色如金,城楼下汉白玉大道笔直贯向数百米外的城门,只听得马蹄落在清脆落在汉白玉路上,历历可数。夹道种着无数青奈,风吹过,淡白的花瓣乱落如雨,满地都卧着温柔得能发出叹息的落花,绚烂似一匹锦毯华丽展开,吸引住城楼上众人期待而好奇的目光。

有内监低低喊了声“来了!来了!”众人极目望去,那马蹄声的源头,一位红袍少年踏着落花策白马缓缓行来,状元袍带使他在澄澄碧天之下格外引人注目,蕴蓉悄悄推了慧生到最前面,“翁主眼神好看得清楚些,状元郎是什么模样?”

慧生又羞又急又好奇,便道:“你们自己看就是了,推我做什么。”

状元郎渐渐走得近了,可以清楚地看见衣冠艳丽的少年郎面如冠玉,眉眼缱绻,唇角绽出春风得意的笑容。

小厦子在旁袖着手道:“这位状元郎才十九岁,青州人,听说尚未娶亲呢。”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真宁微微颔首,“少年得意,当真气宇轩昂。”

“这也叫气宇轩昂么?”慧生牢牢握着手中团扇,唇角扬起一缕讥色,“母亲瞧他,面孔比我还白,眉毛比我还黑,唇色比我点了胭脂还红,若脱下状元袍褂换上红妆,与我们有什么区别,一些儿男子的沉稳气性也没有。”

德妃温和笑道:“翁主不喜欢这样清秀文气的男子呢。不怕不怕,我们再看榜眼和探花。”

榜眼是一位五十余岁的男子,想是苦读了数十年,读得两鬓斑白身躯伛偻,众人自然不加注目。探花倒也只有二十上下,朗朗少年身姿宛若夏日骄阳。真宁不由称赞,“是位好儿郎,虽然只有探花,但只要勤勉为官,前途同样无可限量。”

慧生的手指牢牢扣着扇柄,生怕一松手团扇便掉下去砸了探花郎的头,她撅嘴道:“什么好儿郎,才中探花就如此得意,给他中了状元还不飞上天去,太轻浮了。”

真宁好言好语道:“孤瞧今年的状元郎与探花郎比你驸马姑父都要好看许多,你怎么个个看不入眼?”

慧生吐一吐舌头,“我为什么要看得入眼?”

状元、榜眼、探花入宫后是一众文臣,赤、紫、青、赭、乌五色官袍华彩斐然。众人看得倦了,已是意兴阑珊。正要转身离去,玉娆却见慧生只是站着不动,便去牵她,“翁主,天色不早,我们回去吧。”

日色淡淡的光辉照在慧生的半边脸上,纤长如鸦翅的睫毛忽闪着,露出几许痴惘神色。她举起团扇远远一指,问道:“那人是谁?”

金红色的日光象是溶化的碎金一样,照得满天深白云层格外的璀璨炫目,连天不断的广阔云彩生出一种安详的力量,叫人心思亦沉静下去。

团扇所指的尽头,有乱花轻扬如雾,一时迷茫了视线。待得落花沉醉,日色下有一金黄模糊的身形,清风掠起他暗紫色的官袍边角飞扬起来,他稳稳策马,拂去肩上落花,在无边炫美的周遭景色中,显得格外温默。

玉娆颇为意外,鬓边的青玉凤钗轻轻晃动淡雅的光晕,“那位是家兄甄珩。”

慧生缓缓垂下脸去,光影的炫目下,仿佛有淡淡玫色的花朵自她脸颊漫生。真宁尚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拉过她的手道:“回去吧。好好和你外祖说一说今日的见闻。”

慧生忽然收敛了素日顽意,心头仿佛添了几缕心事,缓缓回去了。

我走在后面,远远见蕴蓉一个缓步走在最后,似有停步之意,便走到她身边,“还不回去么?”

蕴蓉望着真宁长公主一行人赫赫在前,神情寂寥,“当初我爹爹中了金榜状元,太宗赐婚,娶得我的母亲晋康翁主为妻,又被赐予正六品上朝议郎官职,平步青云至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家声显赫,何等光耀。若非隆庆十年博陵侯谋反时爹爹被人告发与博陵侯过从甚密,我家也不会中道没落,要依赖母亲维持家声。真宁长公主这般富贵我家虽未享过,然而十中三四,晋康翁主府也经历些。权势繁华如浮云苍狗,朝来暮散。”她停一停,似是凝聚了全身所有的力气,使足了劲道:“可是愈是如浮云不可掌握,我愈要掌握,当我成了呼风唤雨之人时,还怕什么朝来暮散呢。”

我微微含笑,“好好的妹妹怎么生了这些感触?妹妹已是无上荣光了。”

“是么?”她凤眼中艳光轻漾,似笑非笑看着我,“只要淑妃有心,便不会挡住我的荣光了。”

我假作不知,“各人有各人的路,我不会阻拦妹妹的。”

她轻笑一声,“但愿如此。”忽然停一停,“润儿还好么?”

我惊异于她突然对予润的关心,却也含笑答道:“一切都好,妹妹放心。”

花开暖煦的四月,日丽风柔。深色桃花谢了满地,樱花、海棠又簇然绽放,花事不断,常开常新,上林景致,从来没有寂寞的时候。

自从城楼之事之后,承懿翁主的性子便沉静了许多。仿佛一夜之间,无数心事长在了她的心间,也开在了她的眉心。连太后也不觉奇怪,“慧生怎么转性了呢?”

我心中有些不安,欲答也无从答起,只得道:“许是春困了吧。”

德妃点点头,“难怪,听贵妃说起温仪也贪睡了许多。”

太后靠在秋香色金钱蟒引枕上颔首道:“也许吧。哀家瞧着胧月的性子也安静了许多,前些日子内务府说准备下了淑和的嫁妆,胧月也没什么兴致去看。”

德妃陪笑道:“是呢。如今她只有兴致跟着贵妃学琵琶,倒是学得很有几分样子了。”

太后不再言语,只道:“哀家素日看惯了孩子们热闹的样子,不太习惯她们各自安静。”太后抬头看一看无边日色,“这样好的天气,叫她们出去走走吧。”

德妃笑着答应了,向慧生道:“翁主,内务府扎了两只大蝴蝶的风筝,很好看呢,翁主可要去放风筝么?”

慧生有些百无聊赖的样子,却架不住胧月和温仪喜欢,只好跟着出去。我转身告退,“太后,臣妾陪着她们去放风筝。”

太后并没有答应我,她已经靠在引枕上昏昏沉沉睡着了。

春风拂栏,而太后的病,是越来越重了。

天朗气清,连吹上面的风也有些绵软无力,软扑扑的,像婴儿轻软拂上面的小手。这样的风,即便风筝放起来,也会很快坠下。

我这样想着,慧生手上的鸳鸯大风筝便头一栽,软塌塌地掉了下来。线放得长,风筝便远远坠了开去,德妃推一推我,“快去看看吧,掉了风筝只怕要发小姐脾气呢。”

我笑言,“翁主虽有些孩子气,却也不至如此。”

我使一个眼色,温仪先知觉,将手中风筝交到内监手中,忙拉了胧月跟了上去。

上林苑花树开得烈烈如焚,红红翠翠粉粉白白交错,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曳地的裙裾使我不能很快奔走,待找到追着风筝而去的慧生时,我不觉怔住。

哥哥身上落了几圈风筝线,手中正执着一个金红色的鸳鸯风筝,百般摆脱不得。慧生愣愣地站在他对面,也不晓得去帮手,只这样怔怔地、怔怔地站着。浅金的阳光自蓬勃花树枝桠间流泻而下,哥哥身后那株开着洁白花朵的樱花正开得惊心动魄。

我突然想起来,早起小允子告诉过我,午后哥哥会陪着玉姚入宫来看我。

胧月见是哥哥入宫,十分欢快,快步跑上来拉着他手欢欢喜喜道:“舅父。”

慧生用力攥着手中未断的风筝线,低低道:“我知道,你是甄珩。”

哥哥满目愕然,问道:“这位是……”

我见得慧生如此,心中沉沉一坠,只得道:“这是承懿翁主。”

哥哥正欲行下礼去,奈何身上缠了风筝线,十分不便,无奈笑道:“玉姚等得心焦了,让我出来看看娘娘,谁知走到这里,天上便落下个风筝缠住了,失礼于翁主。”

慧生伸手欲为他扯去身上风筝线,一时觉得不好意思,急忙缩回了手,胧月一壁为哥哥拉去风筝线一壁笑着问慧生:“堂姐你好聪明,你怎么知道舅父的名字?”

慧生满面通红,嗫嚅着说不出话来,温仪攀了一枝樱花在手,静静笑道:“堂姐掉的是鸳鸯风筝呢。”

慧生向着哥哥轻轻笑道:“听说你曾征战沙场,我父亲也戍守凉州,你能不能和我说说战场上的事?”

花树秾夭,胧月朗朗笑声和着清风荡漾其间,惹得那些娇弱的樱花花瓣零零星星地坠下,人面樱花相映,大约如是。

第14章 冬雪未曾开第8章 惊鸿宛转掌中轻第28章 示情二就中更有痴儿女第9章 风生转第6章 意难平第8章 浮舟第41章 闻琴解佩神仙侣第19章 福祥之争第16章 贵嫔第3章 雨霖铃第16章 贵嫔第13章 珠胎第29章 寒鸦(上)第18章 不辞冰雪第14章 青青河边草五沉香亭外倚栏杆第2章 夕颜第21章 初胜第3章 寥落悲前事第33章 蛇毒第3章 棠梨四十九瓦砾明珠一例抛第7章 云破月来花弄影第18章 杀机初现(下)第25章 不识鸳鸯是怨央第7章 负却当年鸾锦书第25章 沈心如醉第25章 沈心如醉第27章 曾是惊鸿照影来第36章 情疏迹远只香留十九芳岁归人嗟转蓬第20章 谁怜我为黄花病二十千里佳期难再同第20章 萧闲往事第16章 火蔓第18章 空翠孤燕第33章 隔叶黄鹂空好音第17章 杀机初现(上)第1章 云意春深第24章 莲心三十二九华帐里梦魂惊第16章 火蔓第16章 池鱼第28章 示情第19章 惊梦三十三且插梅花醉洛阳第11章 棠梨莞嫔第15章 迟迟钟鼓初长夜(上)二就中更有痴儿女三庭院芳菲次第开第5章 故人来(下)第14章 流言风霜扰纷纷第3章 棠梨五十人生长恨水长东十九芳岁归人嗟转蓬第15章 谁家花开惊蜂蝶四十四落花时节又逢君第25章 清平调三十四恼乱层波横一寸第11章 桃花流水去第13章 霜冷匝地起第27章 菰生凉第3章 棠梨第17章 兰折第29章 金风玉露(上)第38章 杜鹃啼二十一久行月影成迷梦十一玉树琼枝作烟萝上四十九瓦砾明珠一例抛第29章 寒鸦(上)三十七情知此会无长计第28章 榴花第25章 不识鸳鸯是怨央十四凤箫吹断水云闲上第10章 春日凉四十八吹箫人去玉楼空下第37章 九张机第33章 蛇毒第14章 青青河边草第17章 兰折第15章 嬛嬛第41章 闻琴解佩神仙侣第12章 蝉鸣逐风来第35章 断肠人二就中更有痴儿女三十四恼乱层波横一寸第21章 花落第25章 清平调第20章 萧闲往事第6章 意难平四十一千载琵琶作胡语十忍将慧心费思量第1章 语惊心一花落人亡两不知第17章 舒痕胶第36章 情疏迹远只香留第2章 夕颜第19章 惊梦第38章 杜鹃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