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新谣言与方氏无关

秋风刮出窗户上的灰暗,把方氏恼怒而苍白面容衬出多一层的凄凉。她颦起而致低垂的眉尾,无力抬起的眼睫,都表现出主人的忧伤。不管怎么看,有大势已去之态。

她丈夫钟华的世子之位,是由朝廷册封。就跟一般家里更换继承人,只是请来亲戚们说说不一样,除去亲戚们要到场,还要有朝廷官员出现才行。

不管这位朝廷官员的出现是反对更换世子,还是赞成更换世子,都有会有这样一类人的身影。

常都御史的出现,也就加剧方氏的不安。

她已经足够不省心,旁边的陪嫁丫头更不省心,为主人气愤,絮絮叨叨添上好些话,句句听着都扎心。

“要换下世子爷,亲戚间要有商议。这来得可真巧!谁不知道老姑奶奶是老侯爷最关心的手足,她没有孙子,却有三个孙女儿。文章侯,可不就是大孙婿,又是咱们府上老夫人的至亲,从身份上说是个举足轻重的亲戚。还有阮家,还有董家,跟老侯爷只是表亲,但一位也是老侯爷,一位是大学士,都不是弱的主儿。他们往一处扎堆,世子爷倒不知道,我寻思就没有好事情。正心惊肉跳呢,又来一位都御史?我倒不懂了,若不是咱们家出了大事情,这专职纠刻百司的都御史吃多了闲的慌,也往咱们家里扎堆……”

“别说了!”方氏本就为南二奶奶龙书慧有靠山而痛苦,又想到她发现近来亲戚们扎堆后提醒丈夫,钟华不但不警惕,反让她少管闲事。对于丫头这充满煽动,又自己句句相信的话,她没有力气再承受。颤抖着嗓音阻止她。

丫头长长叹上一声,见到方氏珠泪滚滚,满面的痛不可当,手攥紧帕子抚在心口上,才把她吓住,后面的话咽回肚子里。

“奶奶要热水吗?”

“要看医生吗?”

“不然,让厨房送碗热汤水来?”

方氏都摇头。

丫头最后道:“不然,我还去老侯爷院子外面守着吗?兴许,送客出来的时候,我能听到几句。”

方氏有气无力,但点了头。

丫头出来重新往老侯住处外面去,心中也阵阵悲凉。当初跟着方氏嫁过来,说是侯世子,丫头想的也是憧憬无数,富贵耀眼。但冷眼看这几年,南二奶奶仗着出自袁家,竟然是二奶奶能去的地方,自家世子奶奶还去不了。

也就难怪在婆婆侯夫人眼里,自家世子奶奶的下去。

想到这里,丫头又寻出几件证据。自己可没有乱说,侯夫人每一回进宫都赐宴什么的,在家里不明说,托言去梁侧妃娘家。去的次数多,在家里总有说漏嘴的时候,原来好几回在外面用饭,却是在宫里。

进宫这等大事,怎么能不带上世子奶奶呢?她可是“世子”房里正妻不是吗?

可见当婆婆的眼睛里真的没有她。

……

如方氏所想,出大事情了!

这是房中坐着的每一个人心思。

门帘拉得紧紧的,房中的气息似点燃存放有年头的沉香,流动中带着沉滞,又泛起日久天长的凝重。

寒暄的话告一段落,片刻的寂静中,老态龙钟的南安老侯面上两道寿眉抖动着,他在沉思。董大学士面上的皱纹一动不动,他在寻思。靖远老侯半闭眼睛似在养神,其实他在沉吟。

他们坐在不同位置上,董大学士和此间主人南安老侯对坐,阮梁老侯坐在仅次于他们的下首。但不妨碍三个人的神色都对着一个方向,大学士和南安老侯中间的小几,上面放着几页纸笺。

再往下首,是常都御史和韩世拓,相对于前面三个人还算稳定的表情来看,他们两个人眉头紧锁,都有焦虑不安。

常都御史在打量三个人好几眼以后,发现此时最好不打扰他们,就对韩世拓使个眼色,低低而急促的问他:“你怎么看待这些事情?”

韩世拓苦笑中带着气愤,沙哑着嗓音回:“我不知道。既然咱们到了这里,还是听听姑祖父的意思。”

常都御史和他只能再等着,又喝两口茶水,南安老侯眉头动了动,因年老而虚弱中气的嗓音道:“世拓,你再念上一遍。”

“是。”韩世拓起身,取过纸笺到手上,面上有烧灼似的痛闪过,好似他握着的不是纸,而是一把子炭火。他鼓起眼睛,把心神凝聚,才把纸上的话准确的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不然稍有不慎,就感觉火星乱迸,烫到他的眼睛。

纸下写的话是这样的:“……经闻,忠毅侯教唆太子殿下笼络外官,结交武将,有回京逼宫的话出来……。”

念完,韩世拓无奈的停下来,舔舔嘴唇,干涩地道:“这不是胡扯吗?四妹夫身受皇恩,宫里还有老太后,加寿以后是太子妃,是皇后,谁也越不过她,四妹夫为什么要急急地在路上教唆太子殿下?”

抖抖纸张:“这上面写四妹夫把张大学士也收买,只为太子以后房中再无别人,这理由,谁信呐?”

“没有人信?人家就敢一封密信写到都察院!”南安老侯掀起眼皮子,面色薄薄却似晨间起雾,看不清他的实际神情。

他只用缓缓抚须的手,表达了还在稳定中。语重心长地道:“一出子接一出子,这是没个消停啊。”

斜一斜眼神,对董大学士望过去:“老董,我再想想,你先说几句。”

正襟危坐的董大学士面色一动,淡淡的一笑出来。令得韩世拓和常大人大吃一惊,这位老人别说也看不到慌乱的意思,就是半点儿在意也似没有。

信是常大人收到,常大人送来,常大人也最着急才会不顾官声送来,约齐袁训在宫外最重要的亲戚商议。他咽咽干唾:“呃,大学士,您有好对策?”

“没有。”董大学士慢条斯理。

没有想到是这一句,常大人噎住。韩世拓也让口水呛住,咳几声顺过来,忧愁地道:“没有对策也得想个万全的对策出来才行,这是扳倒太子,想扳倒四妹夫啊。”

董大学士一哂,一字一句地道:“想的美!却未必好做到!”

靖远老侯睁开眼睛,这一位更轻松,更是微微一笑:“官场上哪一天是消停的?哪一时是消停的?”

闻言,常都御史心头一宽,稳一回自己,带着敬仰道:“到底您几位饱经风雨,论年纪我不比阮侯爷差,但我书呆子几十年,论这纤毫不失我远远不如三位。是以我一见到信,就叮嘱收信的人先不要声张,我往这里来商议……。”

南安老侯、董大学士和靖远老侯一起看着他。

常大人看出他们的用意,把胸膛一挺,斩钉截铁地道:“收信的人是我心腹,我不回去吩咐,他不会在都察院里声张!这信牵涉到忠毅侯,又剑指太子殿下,我拼着官职不要,也不能不来见几位讨个万全主意。”

“那你!”董大学士忽地指住他,厉声道:“我们让你扣下来信,你敢不对皇上呈报吗?”

“不!”常都御史腾地起身,双手把袖子一卷,高高的拱起来:“大学士,我做的是皇上的官员,朝中谣言天天有,我能做到的就是袁家有事,我决不后退一步!但这信出来了,我还是要呈报的!”

韩世拓张张嘴,想说一句这信也压不住啊,见到董大学士、靖远老侯和南安老侯有了笑容。

“行!对上,你有忠义。对小袁,你有尽力。你这样的亲戚跟我们也差不到哪里去。”董大学士神色中露出满意。

常都御史错愕住,随即啼笑皆非:“敢情您还试我?”

“不是试你!”董大学士认认真真地道:“常大人,论公,老夫我还是皇上的官员,我不得不敲打与你!论私,都谣传你的官职出自小袁的裙带,老夫我不得不提醒与你。你想想,这信为什么先送到都察院,不送去刑部,不送去翰林院,不送去丞相官署,不送去宫里?就是你是小袁的亲戚!人家等你自乱阵脚!”

常大人满面沉重,他收到信后就知会韩世拓,请韩世拓安排往南安侯府里来,董大学士和阮老侯出现在这里,常大人并没有想到。虽然他只想到请教南安老侯这位在都察院呆过的前上司,但董大学士犀利不亚于南安老侯,对他的话,常大人全听了进去,也正打中他的担心和害怕。

接下来,董大学士有一番长篇大论,常大人听得更认真。

……

“小袁出京没多久,谣言是这样的。说张大学士孤身上路,让小袁收买,又说让小袁胁迫,从此不敢出声。这话下面跟的是,小袁教唆女儿狐媚惑太子,以期达到小袁夫妻的房中没有别人。”

“再说,就是镇南王府也卷进去,镇南王表面上为小王爷派出军官保护,其实呢,为他自己胁迫外官权力延伸。这里又有一个胁迫出来。外省弹劾的奏章纷纷到京里,镇南王他们动不了,这话近来不了了之。新的呢,就又出来。”

“都知道,接下来谣言张大学士,嫉妒他跟太子泰山封禅,张大学士的门生儿子直到今天,也没有跟这些人把官司打清楚。但好在说张大学士也好,说镇南王也好,还有过明路的人,至少不是沉在潭底的王八找不到。但说小袁和太子的人,可是到今天为止,一个明的也没有出来,就听到张三听到了,王三听到了,是谁说的呢?这是个人还是个鬼也没有影子可以寻见。”

“好嘛,这回新谣言更别致,逼宫的话也出来。这回试的水深,如果皇上把太子提前召回,猜忌之意可就不用圣旨也昭告天下了。”

……

董大学士说完,余音袅袅,似还在梁头绕时,他不客气的把话题抛还南安老侯:“我总结完了,你也寻思完了吧?说几句吧,这小常一片心思为公也为私,你安安他的心吧。”

常御史揪揪胡子瞅瞅,对“小常”这话滑稽上来,但眼前为袁家的乌云未解,董大学士的话又句句惊心,这会儿不是笑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笑意,径直压到心底。恭恭敬敬的,又来聆听南安老侯开口。

……

“我老了,不中用了,董大学士也快不行了。”南安老侯捻动白胡子,言语中不无对年华逝去的感伤。

常都御史和韩世拓糊涂了,这话是搪塞吗?不能啊,要搪塞不会让大家全在他房里坐着说话不是。

董大学士忍不住一笑:“我比你身子骨儿好,我还行。”

老侯对他一瞥,嗓音略提:“行也罢,不行也罢,你我就是一把破烂骨头,用个铁架子挂起来,也得撑到寿姐儿大婚,咱们才能去驾那鹤,才能西归。”

原来这是宣战前的誓言?常都御史和韩世拓恍然大悟。还没有等他们也来表个态度——其实两个人出现在这里,本身已经坚决维护袁家的态度。

董大学士先出来豪言壮语:“我嘛,说不好撑到寿姐儿有孩子。”

“那咱们约好了!这就定下来!”老侯眸子里猛一抖擞,人也跟着一抖擞。

他近年来愈发弓腰塌背,看上去哆哆嗦嗦的似个乱颤的虾子。董大学士要笑,轻拍拍手边小几:“你个老东西,你放心吧,咱们不是约好了,咱们几个,”

找一找靖远老侯:“为了寿姐儿,多活一天是一天。就是你让鹤接走了,我也让接走了,小阮他年青,他在。再说小袁也不是个吃亏的主儿,别看他天天一脸的笑。”

这样的话,让南安老侯眉头再次舒展开来,常大人和韩世拓也更放一层担心。

南安老侯接过话:“还有还有!那陈留郡王!他年青!他活得久!他能当寿姐儿的保驾之臣!等齐王大婚,他是泰山,他总要进京,你我跟他好好谈谈,好好给他多长个心眼儿!”

在这样的话里,情势似一下子摊到成两军对垒,虽然对方是谁还在无形中,但自己这一方显然强将备出。也是格外重视常大人送来的这消息,常大人只觉得浑身一热,血脉沸腾似的蒸蔚出干劲来。

“还有还有,”南安老侯还没有说完:“还有加寿是太后膝前长大的,她也不会是个吃亏的主儿。”

常大人却没有跟着喜欢,他拧一拧眉头,小心的提醒道:“老侯爷,咱们如今说的不是以后保凤驾,是眼前有人意欲造谣生事,咱们怎么办才好?”

南安老侯挑起一抹不屑的冷笑:“眼前?这信是别人吹响了号,擂响了鼓!日子长久着呢。”

“姑祖父请明示。”韩世拓陡然的又添紧张。

“咱们一处一处的点点吧,自从太子出京,所办的事情,有半边衙门,江强因此问斩。受他牵连拿下的官员不下上百。本科取士比前一科多,就是官员空缺还没有完全补上呢。难道这上百就齐全了?远远不止。一方大员,不夸张的说把全省的官员连累下来我都不奇怪。那还没有拿下来的,太子继续在外,他能不战栗?能不玩点儿招数?”

“是是。”韩世拓颔首。

“后面泰山封禅,张大学士成了众矢之的。为什么!因为就他跟去了!这件大事的太子随从官员就只有他自己,小二和方宏虽是京中官员,却是为太子周全典礼才去的。小袁,他让拿下官职,他在泰山还不能算正式官员呢!”

“是是。”常大人颔首。

话说得多了,南安老侯喘息上来,韩世拓服侍他喝几口热水,继续说下去。

“最近沸沸扬扬的,太子又添治水的事情。功绩越来越多,还是有一等人没有赶上,他嫉妒,他眼红。这些,还只算是新老臣之争!大学士虽然是皇上面前的老臣,在太子面前却成了新臣。到这里,还没有逃脱这套路,还是皇上登基以后的旧说法,旧矛盾啊。”

韩世拓呼一口气:“精辟!姑祖父您说的好啊,好似在我眼前拨开云雾见真相。”他把个大拇指翘起来。

南安老侯微微摇头:“还没到真相那儿,你听着,我再给你们拨一层。”

“上有太后,皇上至孝,有这两点在,是哪个不长眼的敢乱搬弄太子!我虽没去打听张大学士和太子殿下的奏章,但老张头一辈子不糊涂,他难道不防备有人趁太子不在京中,玩点儿什么花样?”

董大学士惊异的张大眼睛:“老张头?”一低头,乐的不行:“哈哈,怎么起这么个称呼?”

“你说他在路上,难道别人也喊他张大学士?不过就是姓张的一老头儿罢了,就叫个老张头多贴切。”南安老侯这会儿精神不错,说起话来振振有词。

靖远老侯、常大人和韩世拓都有了笑意,如果不是刚才的话题过于压抑,他们兴许会笑出来。

靖远老侯道:“听说叫他张夫子,跟我亲家,小二的岳父一个称呼,一个张夫子,一个赵夫子。呵呵,他几十年朝堂也算不错,老了老了混成一夫子。”

南安老侯念叨两声:“张夫子?夫子?”有了悻悻然:“要我说,还是老张头更合适他。算了。我也管不到他们路上,夫子就夫子吧。”

嗓子里有点不舒服,轻轻咳上几声,再道:“这夫子不是虚的,他不会不提醒太子解开这层猜忌。只要皇上没有猜忌,逼宫的谣言就不是从圣意猜测上出来,而是从宫外来的。”

“本来就是宫外来的不是?”常大人韩世拓一起道。

南安老侯眸子里精光闪动,苍老的嗓音不自觉的低下来,轻轻地道:“说太子有可能逼宫,官员们中伤能受什么好处?这里面可能牵扯到皇子皇叔和皇弟。还有一层,柳家早早驾鹤的那老儿,一朝得势,好一时的嚣张。朝中记得的人可还不少。如现今的丞相席连讳,可没少吃他柳老儿的苦头……”

“您是说柳至?”常大人举一反三。

老侯眯起眸子:“柳至如今和袁家要更近一步的成亲戚,他又当上刑部尚书,眼红他的人还能少了?忌惮他柳家的人还能少了?说太子逼宫的谣言,是在柳至当上尚书以后出来的吧?这是有人还是想抓住袁柳结亲做文章,而伺机把太子殿下早早逼回京来!这里也许可能说不好有大动作,但眼前倒很好解开!”

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按小几,不用人扶站了起来,另一只手指上外面嚷上来:“把这引到柳家去!让柳至去接!要定加喜是好定的吗?他不出力谁出力!这针对太子,就是有人恨他柳家重新得势,就是冲着他来的!与别人无关。把信先呈给皇上,再行文刑部,让他柳至出面捉拿这造谣生事的人!”

……

上马离开钟府,常大人脑海里回荡的还是对南安老侯的敬佩。暗暗的想,这位还真不是吹的?分明身子骨儿不能出家门一步,家人为他身体,平时传给他的消息也必然有限。

但过眼只一看,这波子事情就到柳家去了,自己也好,韩家也好,董家阮家也好,包括宫中的老太后也好,都纹丝不动,有人想趁隙插针也难以下手。

这位,真不含糊。

……

“送到刑部去,”皇帝看过,也是这样吩咐。常大人心中石头在这句话里,真真正正落了下来。

钟老侯还真的猜中,皇上不为所动,这事情只要交到刑部,柳至是国舅,他为了太子敢不尽心?

常大人一身轻快的出殿门,回衙门让人走正常接纳密信的手续,看看到中午,一上午密谈有些累,他回家用饭,想换换眼前人面庞,也换换心思。

常夫人出来迎接,笑得合不拢嘴:“老爷,我想着要不要请你中午回来一次?”

“出了什么事?”常大人警惕的问她,有些草木皆兵。

“您看,”常夫人指着桌子上一个盒子:“好孩子送蜜饯回来了,这一回跟早送回的桃子一样,一家只有一盒,里面装的各种各样的好蜜饯,一样只有一种,但滋味儿不是京里的苏州蜜饯铺子可以相比,好孩子他们又逛到苏州了。”

常大人心头一亮,轻快的笑出了声:“哈哈,原来如此。”他心里明镜似的明白了,皇上半点儿不信谣言,与太子送回来这些各地名品也不无关系啊。

回想刚才见驾,御书案摆的也有这样一个盒子,皇上显然是吃上了,吃的也很满意。

“这就好,这就好啊。”常都御史换上春风得意,太子既然有吃的送来,那就也有公文送来。那老张头上上心,让殿下公文中皇上的意,太子殿下就不会提前回京,谣言起不来,就只能偃旗息鼓。

取一个蜜饯,常都御史有滋有味的也吃了起来。

……

今天注定是个多事的日子,到了下午,又一个震撼性的消息传出来。

常都御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回话的官员又一次询问:“这是真的吗?阮英明大人他真的让国子监官员出巡外省各学府?”

“丞相官署为此紧急在会议,翰林院里骂声一片,说国子监是最高学府,最高,却不是现管,不能手伸得太长。六部里也骂声一片。”那人抹一把汗水:“都知道这话,秀才他是宰相根苗。谁看不出来各学府直接归最高学府管辖,除把各省权力架空以外,以后凡中的官员,尽在国子监意料之中,而且,只怕都将是阮英明大人的门生,别人能不骂他吗?皇帝要是答应,这是过了明路的铲除异己,笼络学子,不骂他才是怪事。以我来看,他这件事情难办的很!”

哪怕这个消息震的都御史耳朵嗡嗡作痛,但他这一回却不再有惧怕。让回话的人出来,他在房中无声地笑了。

喃喃自语:“这个阮英明,还真的一把好胆子。老夫我跟他一比,让他这后学晚辈给比下去了不成?”

常大人忽然有了胆纠纠,似乎面对任何事情都中气十足起来。

------题外话------

虽然还写不出多的,但头天晚上能写好,感觉上轻松。大好仔加油。

第572章 ,聪明的黄大人第294章 ,好意也伤人第15章 ,传话第270章 ,接加寿的人到了第402章 ,看破第703章 ,不追究第606章 ,天豹归来第770章 ,正经的亲事第741章 ,集市上的流动军队第141章 ,分钱第705章 ,离开第568章 ,欢乐的人第811章 ,哪吒上寿第515章 ,下圣旨生孩子第60章 ,难得清醒第59章 ,行善与交易第770章 ,正经的亲事第657章 ,得来全不费功夫第803章 ,宝倌担起大责任第565章 ,讨回加福第404章 ,横刀自刎第728章 ,孩子们继续长进第608章 ,元皓发飚第72章 ,远客第318章 ,让鄙视的陈留郡王第684章 ,元皓的新知己第137章 ,贺喜第434章 ,掌珠玉珠有喜第129章 ,狡猾第319章 ,宝珠的话在情在理第23章 ,腹诽者,人腹诽之第693章 ,可敬可佩第457章 ,承欢国公的执瑜执璞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误会第811章 ,哪吒上寿第792章 ,纸上拳脚第123章 ,刺激第145章 ,我们家不纳妾!第459章 ,长公主产子第279章 ,坏坏的袁将军第279章 ,坏坏的袁将军第662章 ,老公事第373章 ,新王朝第87章 ,掩饰第717章 ,新谣言与方氏无关第25章 ,回避第329章 ,郡王对郡王第760章 ,帝后旧事第206章 ,御史偷窥第481章 ,针对太子的争风第4章 ,老太太高兴第652章 ,齐王解心病第657章 ,得来全不费功夫第332章 ,第499章 ,集市风波第667章 ,相见前一刻第567章 ,梁山王大捷第752章 ,回京第91章 ,情恋不亏心第567章 ,梁山王大捷第261章 ,显摆的袁二爷第829章 ,你诽谤不起第98章 ,孩子气的宝珠第532章 ,龙氏威武,小王爷难缠第485章 ,步步错来步步错第679章 ,寻访故人的镇南老王第479章 ,自然第658章 ,衣锦祭拜第399章 ,调和第129章 ,狡猾第281章 ,发作太子妃第4章 ,老太太高兴第735章 ,小黑子第328章 ,得意而回与失意人第280章 ,猪爹爹第672章 ,元皓生日第112章 ,东窗第329章 ,郡王对郡王第714章 ,拍马蹄子第841章 ,原来如此第624章 ,隐瞒太后第830章 ,国舅的儿子也敢来第659章 ,没有遗憾第404章 ,横刀自刎第573章 ,袁训报仇第349章 ,这个才是真二爷第331章 ,禄姐儿还是香姐儿第620章 ,齐王沾染的孩子气第656章 ,泰山祭祀第394章 ,亲戚帮忙心头暖第780章 ,新年理旧话第39章 ,失态第489章 ,太子表白第568章 ,欢乐的人第261章 ,显摆的袁二爷第264章 ,袁家的亲事很抢手第594章 ,贤妃端妃闯御书房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2章 ,方姨妈第572章 ,聪明的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