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正经出彩

入主安王府的文三姑娘,很快从大婚的不周备走出来,也不会去劝丈夫龟缩房中的沉郁。她出现在这里,就不会是关心安王的起居睡眠。

月光只有此许映照到这里,余下的黑暗里只有她美丽的眼眸猫儿般放着光,把主人的凝神细听徐徐展露。

她听着房中人烦恼的踱步,她窥视着房中人叹着气,她的身形没有一点儿挪动,直到安王步子一顿,面上带着下定决心,疾步走到书案前,文三姑娘紧张的往前凑了凑。

她看到安王不叫人侍候,自己研了墨提起笔,下笔飞快写了一封信。由他奋笔疾书模样,和小心翼翼封信,犹豫着没有加盖任何印章,看得出来这是一封重要信件。重要到他太害怕丢失,不敢加盖与他有关的痕迹。如果是普通信件,写一般的话,倒不必如此。

叫来的家人是安王心腹,主仆凑到一起说上几句,安王取出几张银票给了他,虽看不到上面的数额,但能看到家人道谢的喜悦。家人拿着信出去,已是王妃的三姑娘毫不犹豫,转身也从这里走出。

不远处有她的两个陪嫁丫头打着灯笼,见到王妃回来低喝:“回房。”主仆走得飞快。

进二门见到前面一串灯笼过来,为首的人厉声问道:“什么人这么晚还乱走动!”

而丫头也厉声喝问回去:“什么人还敢不睡乱走乱逛!”

两下里一听声音,各自面上蒙上一层寒霜。走近了,能看到对面来的人是一队婆子,头一个人满头金首饰,灰鼠袄子透着富丽。

她对安王妃见礼,安王妃冷笑:“我说是谁上个夜还这么嚣张,原来又是你,我府中的管家大娘子!”

管家娘子除去礼节恭敬,别的地方可就不太恭敬。眼光直逼到王妃面上,也是冷笑:“这么晚王妃还不睡倒不好,有事儿吩咐我们就行了,不用自己亲力亲为。王爷心情不好,早吩咐下来阖家不许打扰。您乱走受了寒是小事,惊动王爷怎么是好?”

“娘娘遗言,我已嫁进来,是你的新主人。你又忘记了?也是,上了年纪该养老去了。”安王妃嘴角勾出讥诮。

管家娘子寸步不让,亦带出嘲笑:“王妃你也忘记了,娘娘临终见过我,我是王爷的奶娘!王妃说王爷年纪小,只怕让人哄了去。让我眼里除去王爷以外,再不要有别的主人!”昂一昂头:“这话,也是娘娘的遗言。王妃不信满府里打听打听,再到宫里去打听,听到的人不少。王妃虽年青,但近来总是半夜熬神乱逛,又忘记了也是有的。”

“哼!”安王妃不甘示弱的哼上一声,但实在拿这位王爷眼里没有自己,她就眼里没有自己的管家娘子怎么样,拂袖而去。

直到说话不会有人听到以后,丫头气愤地道:“太眼里没有王妃了,得好好治治她们才行!”

而管家娘子也对上夜的忿忿:“从她嫁进来,对王爷何尝有体贴。就知道弄权。她也不想想王爷一天不发话,一天休想咱们让给她!”

大家都很生气的走了。

安王妃回到房中倒顾不得再和管家生气,匆匆对一个丫头道:“这半夜里城门关闭,天大的事情没有腰牌出不了城门。那封信给了刘三,他在府外有宅子,一定回家去了。你还和上次一样,从北角门出去,给守门婆子拿些钱。实在不听,就震吓她知道我也是这府中的主人。家里人住的地方你知道,去让他们想法子把信换掉,不然祸及到他自己倒也罢了,连累我们是大事情。”

取钱给丫头,丫头道:“王妃放心,白天我无意中问过,北角门上夜的婆子是熟人,我一准儿能出去。”

看着她出去,又过小半个时辰没有回来,只能是安然出门。安王妃进府后趁安王没精神频频立威。不服的家人没有重要事情,没有胆子私扣下她的丫头。那丫头身上不过是把子钱罢了,也没有特别东西。她吁一口气,多少有些放心。

睡下来,她边等丫头边猜测那信里写的内容。

这个夜晚对韩正经来说也是不眠之夜,这是他陪曾祖母的日子,身边的老太太年高睡觉浅都睡着,正经还大睁眼睛。

在三天前认识谢长林以后,谢长林说的话在正经脑海里萦绕不肯散去,谢长林的衣着也在正经的眼前久久徘徊。

正经稍懂事以后,就知道自己运道是高的。养在姨妈家里不比养在自己更经心,而且待遇上高于一般富贵人家。

福王的话出来,把他圆满的心情搅到一团糟,低谷似的快不能挽回,谢长林出现在眼前。

说的虽不多,也把受到连累的人日子展现七七八八,韩正经对他的同情,奇迹般把自己治愈。看看有人过得提心吊胆,还因为受连累而让威胁。他再拿自己的小玉瓶和黑棉袄一比,心情再不好就是怪事。

还有星星点点的不如意碎片,让正经放到另一个心思上。

进京的新人们在姨丈家里都敢闹事,平时也不一定安生。根据韩正经治水赈灾的经验,人越多嘴越杂,争馒头的时候稍有几个人挑动,就会一拥而上。现在京里的关注点虽不是馒头,却有“定额”这句话胜似香喷喷大馒头。

三个晚上的推敲,韩正经下个结论,进京的人不是轻易就能安分。他以对“福王余孽”的不如意,他想挣功劳。

默默地想着怎么挣?这里面有自己的功劳吗?这一夜又近天明才睡。在路上开始习武的打熬起到作用,熬上几个半夜倒不会哈欠连天。白天上学也好得很,到了晚上是回他家的日子。往长辈各房中辞别,宝珠照例让称心给他包一盒子吃的,正经抱上回家。

家里的长辈看过盒子里东西,把侯夫人夸奖上几句,让掌珠准备侯夫人爱用的,明儿一早正经上学顺便送去。

韩正经回房写功课直到父亲回来,没到晚饭后,母亲一般在厅上议事不在房中。正经得已和父亲说私房话:“我想见张大学士问件儿事情。”

“问什么?”韩世拓必然要问问他。

韩正经回答的跟没说一样:“只有他能告诉我的事情。”

文章老侯总在家里说不完的正经,正经在路上很懂事,跟胖队长一样个个赛大人。回家半年多,每天充当说书先生,把路上的经历说得细而又细,听得全家人如痴如醉,纷纷道:“以后要拿正经当大人看才好。”

还有正经在胖队长麾下加入夜巡,有些事情韩世拓也不能知晓,已有儿子已形成他的见识他的知己圈子之感,韩世拓没问出什么也没有再问,隔上一天带正经去诗社,作诗约一个时辰夜色深重,张大学士到来。

这地方是京中书社中的一处,晚上学生下学空房屋有余。两首诗后,张大学士说累了找个屋子歪会儿再出来作诗。片刻后,韩正经推开门走了进去。

“哟,你倒不能直接来看望我?反而是我应约。”张大学士抱怨着:“你不敬老人。”

韩正经闻言嘻嘻一笑,再一本正经:“我还小,上门没有什么,不过我不知道请教您以后,您会不会也说不上门最好。”

大学士就问:“你要问什么?”

“京里来了以前的郡侯、郡公们后代,他们自己传出来定额的话,我想他们可能会闹事儿。”韩正经睁大眼睛。

大学士想也不想:“那是肯定的,今天我去见皇上,皇上问我什么是定额,我说您也不知道,老臣就更不知道。”

韩正经把尹君悦在姨丈家的话想起来,当时尹君悦说“纵然有定额,皇上既然开恩允许大家进京,应该跟科举一样有门槛,轮不到大家自己闹”的这些话,对张大学士道:“也有人不相信。”

“全相信不都成了傻子,那倒省事的多,让他们各回各家。”张大学士说到这里觉得跑题:“你不至于往我这里打听定额吧?这话你在姨丈家里就问得出来。”

说过,就感觉出韩正经有点儿异样,张大学士微微一乐:“有话你就说。”

“我......”韩正经张张嘴,又低下头,看得出来他的内心迟疑。有好一会儿,他憋足了气冲口而出:“我答应你定亲事,你答应帮我家洗清门楣不是吗?所以你得帮我,他们要闹事儿,我要怎么挣个脸面才好。”

“哈哈哈......小鹰翅膀硬了,听听你的口气真不小。”张大学士听完笑得眼泪快要出来。

韩正经有些傻眼:“怎么,你不肯帮我吗?”他黑了小脸儿:“你不给我定亲事,我怎么会来找你,帮忙的话是你说的不是吗?”

张大学士本来打算不笑,听过笑的更厉害。摆手让韩正经不要插话,他从容的笑完,拭去眼角激出来的泪水。还是个忍俊不禁的口吻,但缓缓说起来。

先是把这小子教训一通:“我相中了你,愿意给你小子定个亲事,让你小子成了一道纽带,你可以来寻我帮忙,却不可以逼迫我。”

韩正经大窘,分辨道:“我没有,我就是一时没注意,可能说出的话你不爱听。”

“那你小子更要听好,而且别拿你说事情。要知道甘罗拜相出使的时候跟你相差没有几岁,史上神童做神童诗的时候也不比你大。你今天说的是最正经不过的事情,你怎么能急匆匆的口吻,全没有礼貌的态度。”

学着韩正经说话:“我答应你定亲事,你说过帮我洗清门楣。啧啧,虽然咱们是交易,也不用说得这么直白吧?跟掌柜的,我给你钱了,你答应我的事儿呢。”

韩正经无话可说,听张大学士越说越有道理他喜欢上来。大学士论点越多,就说明他能帮上自己。正经陪上笑脸儿:“嘿嘿嘿......我不会说话,您不要见怪。”弯腰施了一礼儿。

张大学士见说话肯听,喜悦于自己没有白相中他。但正在指点他,就指点到底。

不依不饶的继续道:“我答应给你定亲事,你不应该见到我就恭恭敬敬的。反而来盘算价钱来了?小正经,这青苗在地里,看得出来你以后是牡丹花的人叫伯乐,你书上没看过吗?没看过让你先生提前教你,伯乐永远比千里马值钱,比千里马地位尊贵知道吗?”

训的韩正经干张嘴,彻头彻尾的老实。躬下身子换了口吻:“请教夫子,最近京里将起风云,我应该怎么办才好?”

张大学士满意地一笑:“这样就对了,我相中你这话不用说出来,你我明白就行。以后这种只看到自己的话,再也不要说了。”

“知道了。”韩正经笑嘻嘻。

张大学士让他坐到身边的椅子上,想想他的话有了沉吟:“正经啊,你长大是了不得的。你看得出来也就罢了,居然还想得到自己家里,好好,我得帮你。但是,”

韩正经听到前面的话,喜欢的心里突突直跳,但让张大学士教训过一通不敢有半点儿不经心的随意出来,还郑重的一动不动。后面但是出来,才愣住:“夫子,但是什么?”

“但是你得先如实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去寻你姨丈帮忙?”

正经认认真真回答他:“我可以对天发誓,我决不会背着姨丈。是了,您提醒我了,到底我是小人儿家,我想的不周全。我得先和您说好,您指点我以后,我还是要和姨丈说一声的。”

张大学士乐了:“看你找我说话多重要,我一指点你,你就会谦虚,知道自己想的不周全。你知道的话,要对谁我也不管,不用对着我发誓,也不用对着我知会。我问的是,你什么不寻你姨丈商议?”

韩正经仰面看他:“姨丈帮我家太多的忙了,我家应该有个上进的举动让他放心放心不是吗?我本应该请教赵先生,可我不是小看他,而他确实不是官儿,这些事情远不如您懂。”

把赵先生总算打下去一回,张大学士都有点儿飘飘出来。好听话人人爱听,再深的学问也不能例外。张大学士欢喜地道:“小孩子嘴里出实话,你眼神儿真清亮。”

原本还想以提问的方式问他怎么不去问董大学士,去问南安老侯,让一句吹捧打消。大学士语重心长的说起来。

“正经啊,按说你是个小人儿家,咱们出游三年同吃同行,你上我家里来也没有什么,不是董大学士,不是你姨丈,往我家里来不为公事的话,让人看着还真的有点儿不对头。”

韩正经道:“那夫子请明白细说好吗?我见您一回不容易。”又往窗外看夜色:“也打扰您这一晚上,都说了吧。”

张大学士又取笑他一句:“制约制衡你也不懂吗?”

“我懂,可怕有些人不懂,我解释的未必好。听过您的话,只怕我就解释的好,而且可以对姨丈细细的解释,免得他不高兴我先寻您,而不是请教他。”

张大学士一笑:“你姨丈才不会不高兴,他只会高兴你长大了。你曾祖母把你养在房里,你受姨丈家熏陶很多。他只会高兴这心血没有白花。”

“您过奖。”韩正经笑眯眯。

“来来,咱们今天说个痛快,这里面千头万绪要交待你,咱们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韩正经开开心心:“好。”跳下椅子来,把张大学士弄得一怔,心想就要说话,你不应该好好坐着。但见韩正经用手碰碰他手边的茶碗,说声不热了,换了热茶回来,才回到椅子上坐得端端正正。

大学士更觉得自己眼光大好,没有相错人。他从头说起来。

“以后你也要学着当伯乐,不只当一匹千里马。皇上也好,你姨丈也好,为你自己家也好,都更需要伯乐,才相看出许多千里马。”

不知道怎么的,韩正经脑海里闪过谢长林和尹君悦。他对谢长林是同病相怜的心,而尹君悦有一番不卑不亢的话出来,使得他的印象愈加深刻。

“说到这里,先说说我为什么要给你定亲事。我实在是爱惜你,觉得你长大会有出息,既然你长大是个牡丹花,在你小的时候我也掬一捧水,以后也沾沾香是不是?古之赏识人,赠金给门路说亲事,还有嫁女儿的也有。”

韩正经又笑一笑,他从书上看过。

“我倒有孙女儿,却不能给你,辈分上差了,还有咱们刚才说到的制约制衡,这里牵涉到我和董大学士的旧事。我们俩个并没有太大的政见,没到见面就红脸儿的地步。但一直以来,我们在同一件事情上面看法大多不同,但说相对呢,倒也不完全是。举个眼前的例子,我要为你许亲事,我说舍不得你,董大学士答应,他的观点跟我可就不一样,不会是认为你应该舍不得我。”

韩正经点一点头。

“这件看似不大的事情里,说法可就多了。”张大学士在这里踌躇,他有些观点还真说不出口。

出京以前,他为黄家等人说话,以为自己平衡制约,干涉太子内宅,这一出子早传到外省,在他出京而外省不知道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写信给他以为声援,认为袁家势大,迟早尾大不掉。就是不尾大不掉,也要防备尾大不掉,太子内宅就相当重要。多一个人分宠,就分去太子偏袒,以后成为皇帝后偏袒袁家的心。

他们在把大学士赞扬上一通后,超过六成的人随信举荐自家的姑娘,亲戚的姑娘,同僚的姑娘等等等。

在大学士回京,直到本月太子就在大婚前,就在今天,还有不少京里的人拜访,还有不少外省的人前来拜访。指望大学士再次主持,纷纷说太子大婚前房中理当有人,张大学士想法子推掉。他们又说太子大婚后,房中可以有人,张大学士推掉的只是一批,可以想像的到,后面来的人前仆后继不会停歇。

“有人”君出现:“难道这些人一直一直的出现?”你去查查历史就能知道。哪一个朝代没有这些人的身影。

张大学士提出为正经定亲,已是变相向袁家做保证,他从此不再就内宅的事情上与加寿为难。

韩家看不出这么远,因为他们对大学士不了解,但他们看得出大学士爱惜正经的话,正经说话他就要听。他们愿意为加寿尽绵薄之力。

这话到董大学士和南安老侯耳朵里,这二位可就看得出来张老头儿服了软儿,为他上一回的事情歉意而且弥补。

不然张老头儿相中韩正经,他可以让门生结交啊,门生的儿子孙子结交不是,犯不着为正经选亲事定亲事。做到这一地步,是他向袁家表明态度的致意。

有人又要说,张老头儿有门生无数,真的犯不着用这一步。你是没有想到张老头儿说定亲的话时,常珏还在京中。张老头儿知道韩家会告诉钟家,钟家会告诉董大学士。如果是先告诉袁家,袁家会告诉董大学士。为什么一定要请董大学士商议,和张老头儿同朝为官数十载的不是南安老侯,老侯一直是外官,说董大学士更为贴切。

还有董大学士插手忠勇王府这几年,袁家、钟家难道不知道这是张老头儿对董大学士的暗示?

张老头儿本想先摆个高姿态给董大学士,意思插手太子内宅老夫知错,如今先示个好给你,也有为黄家说话是我无聊,那你呢,董老头儿就是那前后插手忠勇王府,影射你也挺无聊。这件牵涉到忠勇王府的事情里门生可起不了作用。

有哪个门生能厉害到说服董大学士把常珏打发走?

常珏是董大学士专门用来对付张大学士的,张大学士不出面,别的人董老头儿才不会买账。

又有人要说,认错为什么一定把韩家扯进来。袁家一直没有抛弃过韩家不是吗?韩正经又和张老头儿同行三年。张老头儿也要为自己外孙常玟着想,他此时身子比董大学士好,但他年迟早要走。

三年之行,忠毅侯没有用任何诡计,用实实在在的待人让张老头儿折服。一应路上的功劳,什么治水,什么入藏,看着跟的人风光无限,其实全是侯爷的功劳。

张老头儿看明白袁家只会越来越昌盛,他的下一代苗子基础、心地全扎的结实。他想为自己外孙拉个助力,为韩正经说亲事,对他来说一举不止有三雕。

至于董大学士更高姿态的把常珏二话没说打发走,高姿态成了他的,张大学士为正经定亲就不能再做更改。更改,那失去一辈子的品性。有句话叫江山难改本性难移,算计别人成了习惯,改需要毅力,一诺千金也一样。

张大学士要是想反悔,就不会提出来。他既然不可能反悔,董大学士三言两语就把让张家头疼的常珏弄出京,还指出另一条路,董大学士俨然成了不无聊,看看不是一定要争王位,他还可以自谋生路。张老头儿曾为黄家说话没法子再更改,他依然还是个无聊。

董大学士几年前布一个局,在今年连消带打,把高姿态留下,不好听的还给张大学士。

二位大学士为了加寿几年前过的招,到这里称得上划一个句号。而这些话呢,并不方便在此时对韩正经明白解释。

有人又要说了,既然要细细地说,又爱惜小正经。为什么不全说出来,直到边边角角没有遗漏。

这话又稚气了,换成你自己也做不到一辈子边边角角对别人说。年青的时候仗着懵懂可以,但老谋深算的张大学士不会。这与反悔自己“爱惜”是两回事情。

张大学士斟酌的对正经说,还要说的他明白。

“从制约制衡上来说,今天你来找我,你做对了。刚才说过我有不同看法,并且站得住脚根。我和董大学士不是没有诗社里会过面,不是没有私会上用过酒。但事后说的明白交待的清楚,与朝中的事不会有关。也就所以,你打算最近露头脸儿,你家的人是帮不上你的忙的。反而袁家对你照顾太多,董家是你曾祖母的亲戚,在你露头脸儿以后,会招人怀疑是他们出的主意。反而,我寻人响应你,那结果大不相同。”

张大学士喝口水润润嗓子,深深关切地道:“正经啊,福王造反是事实。亲戚们帮你家不受连累已经仁至义尽。再有个帮你家洗清门楣的举动,岂不是让人怀疑要和朝廷律法作对?岂不是揭起一波罪臣余孽不应该受到株连的作对?皇上没有诛几族,可不表示律法有更改。等你再大几岁,能独自出门,往外省亲眼见一见别的罪臣余孽的日子,你就懂了。”

韩正经吸吸鼻子:“我已经懂了,多谢夫子,原来我不寻姨丈还有这样的道理在。夫子,那现在我还能露头脸儿吗?要是妨碍到姨丈,我宁可不露头脸儿。”

“本来我都肯为你寻亲事,也是想你长大出息了,有个往来不断。为你自然有过打算。但我的打算等过上几年,在你十二岁以后。却没有想到你九岁的年纪就有这个心。既然你有心,我自当帮你当下、如今就有点儿成绩出来。”张大学士抚须:“咱们来好好想想,这些进京的人事情上,你说些什么好?”

韩正经不放心的再提醒他下:“夫子,凡事以不带累到姨丈为上。”

张大学士呵呵:“我想主张你放心。哦,是了,你没有仗着是个孩子就闯到我家里问话,我刚才说你对是吗?原因有没有说。说了,你再听一回。等你过几天满京里有名,也就不会有人怀疑我出的主意。我让人响应你,也就令人信服。”

“谢谢夫子,请您出个万全且不牵扯到姨丈的主意吧。”韩正经再次下地,跪下来叩了三个头。

大学士在这当口儿上得说点儿什么,他没有让韩正经就起来,而是微笑问道:“那你也得给我一句话吧,你能给的......亲事上面......”

韩正经不费事儿想了起来,这源于回京后胖队长在战表哥的教唆下挑头,总是皮匠开会商议教训柳坏蛋对加喜不好。

他一字一句地道:“对天为誓,我会对玲珑好,如姨丈对姨妈那样,也绝不亏待费玲珑。”

姨丈对姨妈那样,在有些人眼里简直大逆不道。在有些人眼里,如韩正经等自家孩子们,那是人人要效仿。

张大学士满意极了,一面让韩正经起来,一面打算明天让费大通去费家再说说,他老张说的亲事是不纳妾的好亲事,是女婿出息对妻子好的好亲事。这点儿感激一定要有。

有人说张大学士会让费家对文章侯府卑躬屈膝,存在身份上低人一等的心思。

怎么可能?

看在大学士面上,韩家也得恭敬亲家,这里存在的是给大学士面子。

大学士说个亲事,反而降低自家身份,张大学士会说这样的亲事吗?说个自己门生的亲戚让对方看低?这怎么可能。

应该是我老张出面,我为男家也出力,为女家有个好女婿,你们全要感激我,两边拿高姿态,你们夫妻过得再好,也有看着我的一点儿意思在内。

他对着费家会是,给你家说个身份高,却不会带着费家一起弯腰。他对韩家是,我为你家出力不少。除去在董大学士和忠毅侯面前以外,张夫子处处高姿态,处处占恭敬。

有人说实际身份费家确实低,但因有老张是媒人,也不会低到有异议不说,有话不敢理论的地步。

御赐亲事,长辈说的亲事,遗言里的亲事,为什么另一方会有底气,不就是说媒的不一般。

今天又讨到韩正经的承诺,老张兴高采烈,把自己主张献出。

“我是这样想的,你呢正经,你主动来找我,这是你心里有,而不是我点拨而出,这一点儿太难得。你的意思是,这一伙子人要在京里钻营到乱,上蹿下跳的不和气,多少会带坏京中。”

韩正经用力点头。

“所以你呢,你想怎么样?”张大学士希冀地道:“这得你自己想,才看不出别人的痕迹,全是你自己的。我帮着你理,你大胆的想。”

“嗯,要制止。乱不好,治安不好带累百姓平静。他们应该由皇上安置,或者让有司安置,他们应该献功劳,献胸中的沟渠,不应该自己背后乱。皇上说不好相中了人,让他们一乱打跑了,这也算是辜负圣恩。”

大学士道:“正经,这一句你改成,既来之,倘有人才,惊吓而走,朝中失去人才,是谁之过也?况辜负圣上仁爱之心。”再叮咛:“要全是你自己的话书写。”

“书写?”韩正经没想到这一点。

大学士含笑:“正经,我为你打算好,你写一篇文章,以罪臣之身份论担忧进京的人不守法度,有如福王当年辜负圣恩。再提出进京的人虽参差不齐,但不以出身论高低----现下这些人中大多已没有身份。不以祖先罪名论高低---他们祖上抹去王爵,当时全有罪名---借机也把你家洗一回。说你自懂事后日夜忧心,再说说你养在曾祖母房中,其实还是太后的恩典不是?袁家是太后外戚,太后要是不答应,你也不成。再感恩你妹妹添喜能和多喜、加喜作伴儿,说你很想报效,但年纪不大不能出力,但有忧心出来不敢不回.....可全要你自己的话,才不带累你的亲戚。”

“是是,”韩正经兴奋的小脸儿通红。

“你要当心,你这文章呈上去,就会有人弹劾你的姨丈,认为你小孩子说不出这些话,是你姨丈要和皇上眼中认定罪臣作对,晕了头,为你家出许多力不说,妄想借你小孩子的嘴为你家洗清门楣。”

“那我应该怎么办?”韩正经迫切。

“只要你的文章全是你自己写的,文法用赵先生教过你的就行。切记不要为不通顺,措词而寻你家人。写完以后,自然是你家人看过呈交。但除去作乱字眼以外,不许他们改动一个字。呈上以后,外面的评论你权当听不见。你放心,我不会由他们谈论太久,凡事不能过头。言语上的话,一旦过了,煽动造反都有可能。史书上事例不少,福王也是个例子。最多三天,我命人响应你,认同你的文章。正经,皇上会让人查的,你要死死咬住是你自己的话,反正确实也是你自己的,也是你寻的我,不是我寻的你。没有人唆使就是没有,皇上一旦相信,对你家大有好处,你呢,从此将是京中小小名士了。”

张大学士一气说完,想想这小名士出炉前有自己之力,笑的肩头颤个不停。

韩正经没有想到小小的一个心思,经过大学士捅破窗户纸,成了一桩大动静。他紧紧咬住嘴唇,才没有惊呼或欢呼。

激动之下,两个人有片刻各自心思出着神。又花会儿功夫,大学士反复帮正经整理过,再三交待全是自己的话。韩正经又问:“我要先禀告姨丈,免得他有担心。”

“那没有人管得到,你天天往他家上学不是吗?这事儿确实不是他指使的就行。凭你姨丈的圣眷,他还有太后,”大学士觉得有一句一定要添上:“还有他的为人,相信不会有太大风波。”

外面有人敲门:“老师,到散的时候了。”张大学士和韩正经一前一后出来。

大学士上了年纪,如果有人问没有再出来作诗,他说睡着不想起就能搪塞。而韩正经九岁,韩世拓说玩去了,直到回家才找到他也说得过去。

第二天一早,韩正经说到姨妈家里用早饭,在袁训还没有出门的时候,书房里见他。

袁训听完,胸中涌出正经长大了的暖流,抚摸下他的小脑袋,柔声道:“你忠心,很好。去吧,大学士说的对,按你自己想的写,不要让家里人插手。你会做文章了不是吗?只管往上呈,不要管我。”

韩正经高高兴兴的走了,袁训打发儿子下学去探董大学士的病,把正经的话带给他。

董大学士也是欣然,说着老张头儿说到做到。执瑜走后,找出好些收藏的历年考卷,还有他最近勾出的看书重点,给常珏捎去。

满朝震惊,议论纷纷。

“不可能,九岁孩子有神童,但这分明是给自己家里洗门楣,又顺带的表忠心,这是文章侯上奏章觉得力度不高,故意写上小孩子名字。”

“只怕袁家也有份。”

“不是刚有谣言袁家造反?”

“权势过高不是好事情,袁家理当削弱。”

席连讳看完文章侯世子文章的抄本后,想了又想,支撑病体来见袁训。

“侯爷,你太着急了吧。再等等又怎么样?徐徐图之又怎么样?你大可以等韩世子长大中举,他今年九岁,我没记错侯爷你三十五还是三十六?他十九岁,你不超过四十六,年富力强正能安排他立功的时候,为什么要早早惹得众说纷纭?”

袁训摊开手:“你说的有理,可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席连讳不相信:“与你没有关系,你也可以拦下来吧!为你自己想想,外面说你造反,还待查中!”

“我不知道我怎么拦?我也跟你们一样,他呈上去了我才知道。我看的也是抄文。”袁训露出好笑:“我难道看不出这是和皇上作对,福王作乱不过十年,我就洗清福王余孽,还让福王余孽成为有功之人?这又不是出游的时候碰上事儿躲不开。那流配的犯人们还不当我活菩萨,狱里还呆着的人还不纷纷使家人往我家门来?我成了为犯罪的人洗白的水,最后只会把我洗脏,我能有什么好儿?”

“真的你不知道?”

袁训手指房顶:“不然我发个誓,这不是我主使!”

席连讳相信了:“你还真的不知道?那这就是韩家的作为?这韩家依附你,竟然没想过带累你?”

袁训诉苦:“你没有亲戚吗?用得着你,听你的。用不到你,还理你吗?”

席连讳好笑:“这话我又不信了,你这出了名的肯照顾亲戚的人,自家舅父接来养老,老太太你养老,韩家本来污糟,也是你姐丈请旨点名要了去的,受你许多好处,韩家敢用不着就不理你?”

“老大人你也弄明白再来说话,我自小儿没有父亲,舅父相当于我父亲,太后照拂我,我过得比表兄弟们好,不接舅父说不过去。老太太当年是招赘孙女婿,我家不答应,经舅父和南安老侯说上一说,我娶妻也要养她的老,这是早就说好的。韩家是连襟,能照顾我自然要照顾。为姨姐也要心里有他。而他让我姐丈要走,这要怪我姐丈和项城郡王争新兵,梁山老王没能耐,说起来我这亲家长辈真没能耐,就会跟我闹。”

席连讳失笑:“你又怪上亲家?”

“梁山老王劝不下他们,让他们到御前打官司。文章侯当年还是世子,他自己说的,和我家结亲后,看我比他好,他想发奋正没门路,我姐丈来了,我家里摆酒请亲戚,说到这里还怪姐丈不好,吹嘘他能带兵,什么二愣子三傻子到他手里就出息。文章侯听了进去,敬他好些酒,要去他手下当差,我姐丈喝多了,就答应他。醒酒后,后悔不迭,可没后悔药吃。直到今天他还恨我,说我让他喝多了酒,多揽了事儿。”

袁训没好气:“他只不怪自己贪酒吃。当时我家里还是太子府上的藏酒,为我成亲时讨来的,多出来两坛,我留着本想自己吃,让他鼻子尖嗅出来,喝了我的酒,倒还怪我。岂有此理。这就叫用不着我了,不理我。眼里还有我干嘛?当初他们是自己起意的!”

这一位把话推得干干净净,不由得席连讳大笑:“听上去你清白人儿一个?”

“清白着呢,别没事儿往我头上扣帽子,我又要忙寿姐儿大婚,又要抹造反名声,还给我添乱,看我容易吗?我还得天天上衙门呢。”侯爷悻悻然。

席连讳也能想到:“你以为又跟三年前一样,没了官,你好好忙大婚?哈哈,笑倒我了,你果然这样想,皇上也果然猜得对,知道皇上最近怎么说你吗?

“怎么说?”袁训早就听人学过话,只装不知道。

“皇上说三年出游是你得逞,再想来上一回你休想。你这清白人儿继续当差兼忙活吧,既然你好生清白,老夫我不打扰你,告辞了。”

席连讳出来继续好笑,要是韩家自己的意思,那侯爷清白。要与他沾一点边儿,也太铤而走险。

出这件忠毅侯试图洗干净罪官事件,丞相家里呆不住,命轿子去官署。到了地方还没有下轿,只落下轿子,几个官员送出来又一份抄文:“这是刚刚声援文章侯世子的奏章。”

看署名都是张大学士的门生,席丞相已开始敲打侯爷,拖着病体不再耽搁,这又去敲打张大学士。

“大学士,这些奏章送上去以前,你看过没有?”

张大学士接过来看过就笑了:“丞相,你我差不多年纪,我不糊涂,你倒糊涂了?”

把抄文送回去:“我出游三年,对文章侯世子有过赞赏,治水请功的奏章还是我写的呢,这几个门生声援他,自然不会知会我。这是他们的私意。”

“你有过赞赏,难道不是你让门生继续赞赏?”席连讳眯起眼。

张大学士面色坦然:“我要赞赏他以前,总会弄清楚他是自己家的意思,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亲戚的意思吧?这才出来几天,我能弄明白吗?”

“你的话里倒有好几个意思。”席连讳皱起眉头:“这么说,老董也不知道?”

“你能想到怀疑我,他难道想不到这招嫌疑?历史上受朋党带累贬官和没有官的人太多,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就是一个例子。我和他,难道东坡生平也不知道?都不会无故惹事端,更不会无故置身事端。”

张大学士说着,把抄文拿起来又看了看:“你别说,我刚才在家里生气他们不知会就声援,现在和你说上几句,我倒明白了。韩世子要是小人儿家的口径,有这样的忠心,没有辜负圣恩,我是不是也声援他一下?”

“唉呀,你掺和个什么呀。”席连讳埋怨。

张大学士一定不听,口口声声:“和你说过,来了兴致。”让人取来韩世子文章的抄文,拉上席连讳一起看:“喏喏,这句倒是小孩子话。喏喏,哈哈,”

席连讳奇怪:“这句可笑吗?”

“不可笑吗?我们在路上的时候,镇南王世子、韩世子、袁家六小爷全由赵夫子教,就教出这样文法哈哈,亏得镇南王府还夸他,哈哈,这文法也敢当先生......”张大学士幸灾乐祸到手舞足蹈。

席连讳反复看过:“这没什么吧,韩世子九岁,写这样的话正合适......”丞相的话慢慢的低下去。

张大学士佯装没听到,继续把整篇文章句句批上一通,把赵老头儿说到体无完肤。放下抄文还有乐不可支:“明儿笑话他去,不不,今天晚上就去。我走的时候阮英明是猖狂的,京中诗社敢占头名。去年我回来了,直到今年,小二还不收敛。等我晚上约他岳父同去诗社,好好笑话他哈哈,”

等他笑完,席连讳慢慢和他合计着:“这要是韩世子一个人的话,这件事情只惊不险。”

“知道,这里面要有我、有董、有袁家在内,就成了为罪官说话。好好的要为罪官说话,难免有笼络、贿赂,也就枉法在内。为什么要笼络,还一定是罪官?福王造反不过十年出去,造反的苗头未必熄灭。受贿帮说话的人不见得同样心思,却滋生这些人,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给他们可乘之机。韩家能干净,别的人也能洗干净。韩家没有为福王寻仇的心,难保证别的人没有。皇上没有计较福王亲族,不见得福王在外面流落的没有朋党。不再歧视余孽,他们活动的余地就大。有朝一日回朝做官,只怕又要造反。福王乱中死的人不少,他们的后代亲戚等全是服帖的心吗?”

席连讳告辞:“你明白就好。”

身后,张大学士叫住他,笑意盎然:“但是丞相,如果这是世子的忠心?那我是要声援他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不是吗?”

席连讳叹上一声:“我七病八歪还来和你们纠缠,为的不就是防范二字。如果这出自韩世子真心,那倒好了,我可以继续养病,不用听两耳朵忠毅侯的苦水,又听你一脑袋的议论。”

张大学士拱拱手:“丞相您是忠心的人,又正直。”

“正直不正直的不敢说,只想这太平乾坤长久才好。”席连讳让跟来的家人扶出去。他奔波这半天,也实在累了。

丞相官署坐下,让家里送碗参汤来,恢复力气以后,进宫去想和皇帝回个话。

太监请他偏殿里坐下:“皇上宣文章侯世子在内。”

席连讳又放一层心,不管是定文章侯世子的罪,还是看得出他是忠心,这就要有结论了。

有了结论,他就要轻松了。

闲坐没事,又听张大学士说过外举不避仇,席连讳把韩世子的奏章要来,再看一遍。

见先是忧心进京来的人身份不一,担心争治水馒头似的哄乱目无法度。又提出不论身份和祖先罪名定人才,免得让有些人才蒙尘。就在这一段上惹出滔天的议论。

------题外话------

有时候作者苦口婆心,还招埋怨。这个根源就在于错误的认识:作者要理解读者的评论。

其实作者写,应该是读者理解体谅吧?而直到今天,仔没有带着走入杀戮,走入极端,走入不原谅,走入一眼看去身

边处处是针对。

正式提出这个不少作者已提出的观点,从今以后拨乱反正。

第594章 ,贤妃端妃闯御书房第768章 ,老太太乱点鸳鸯谱第63章 ,糊涂人与不糊涂人第718章 ,我不出头谁出头第223章 ,产女第113章 ,我心依就第609章 ,哥哥姐姐声援元皓第777章 ,慈悲通灵第793章 ,萧战正名第341章 ,国公回府第14章 ,消息确定第85章 ,送礼第431章 ,草包驸马抢差使第163章 ,进宫第21章 ,示好第329章 ,郡王对郡王第755章 ,谣言来自安王府第220章 ,什么叫有情有意第303章 ,扼死状元当状元第351章 ,袁二,你是女人第138章 ,新人厉害第105章 ,动听情话第128章 ,夫唱妇随第551章 ,被迫送礼第402章 ,看破第635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第280章 ,猪爹爹第637章 ,好表哥萧战第513章 ,再降两等第717章 ,新谣言与方氏无关第327章 ,找到袁训第304章 ,不曾观画受欺负第481章 ,针对太子的争风第561章 ,厮杀第243章 ,有个好媳妇第94章 ,神采第117章 ,难比?第214章 ,风波平息第588章 ,牵制的新说法第217章 ,惊马第455章 ,撵走鲁驸马第266章 ,敲诈袁家亲事的小王爷第97章 ,相见第604章 ,太子不痛快和梁山老王旧事第148章 ,被截胡的金钱第829章 ,你诽谤不起第88章 ,还牙第533章 ,进家是欢乐的第97章 ,相见第148章 ,被截胡的金钱第784章 ,正经出彩第197章 ,宝珠闯府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请客第51章 ,左右都是死第642章 ,让盔甲第402章 ,看破第299章 ,苏赫逃走第59章 ,行善与交易第819章 ,出走的人回来第174章 ,唯一的弟弟第797章 ,圣旨下第246章 ,分东西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里第535章 ,群轰萧战第215章 ,不服不行第114章 ,承担第458章 ,大度让抢第270章 ,接加寿的人到了第38章 ,消息确定第654章 ,二老王教训张大学士第186章 ,袁训在此!第43章 ,没有道理的方姨妈第292章 ,留子去父母第837章 ,安王府审案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678章 ,商人对齐王的请求第772章 ,战哥醉酒第43章 ,没有道理的方姨妈第374章 ,乔迁新府第第426章 ,谣言是这么来的第46章 ,通风第163章 ,进宫第367章 ,加寿请客不要钱第811章 ,哪吒上寿第79章 ,讨债鬼上门第423章 ,各自孝心第641章 ,人人有份儿第433章 ,小王爷和加福真情流露第676章 ,学菜第468章 ,锲而不舍的加寿姑娘第529章 ,不过是政见的不同第721章 ,县主喜欢的,本王亦喜欢第325章 ,能见加寿小姑娘第63章 ,糊涂人与不糊涂人第4 百七十八章,想害人害到自己没儿子第623章 ,走好走好,一路顺风第818章 ,儿子们进板凳城第279章 ,坏坏的袁将军第548章 ,新老之争第594章 ,贤妃端妃闯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