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书本

关于需要印制哪些书籍的问题,我思考了一番后,心里有了主意。首先所有的课本是必须要印的包括启蒙教育用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然后是《数学启蒙》、《自然常识》,中年级用的《数学方程式》、《几何原理》、《物理常识》、《化学常识》、《论语注本》、《孝经》、《诗经》,最后是高年级用的《代数》、《解析几何》、《物理学》、《化学》、《尚书》、《周礼》、《易经》、《春秋》。

这二十本书一本三千册,共就要印六万册,以现在的工匠能力,估计也不是短时间內可以完成的。以后还有大量的书籍需要印制,看样成立一个专门的印制坊是有必要的,这些书大量印制后,可以通过商家贩运到魏国和吴国,毎本书的成本降底后,其中的利益是商家最原意看到的吧。

过了一天,我把邓芝、蒋琬、费讳、杜微、董允、许慈、谯周、李撰、等饱学之人和匠作监令毛义一起召到了御书房中。众人到齐坐下后,我让董允把“活字印刷术”的作用和较果,向在坐的诸位大臣介绍一下。董允从在御书房等一次见到“活字印刷术”的图纸开始讲起,直到成功的印出第一本书结束,一共讲了近一个时辰。

董允的介绍引起了众位大臣的一阵议论。这时董允拿出十本刚印好的《三字经》,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某已用此书做了验证,此书共二千余字[我修改后去掉了汉朝后的部分二百多字],工匠十人一日可印制百本之多,若以三千本计,每本仅需三十个铜钱,而今市上所售一本书则需一个铜币[一百个铜钱]之多。

众大臣纷纷从董允手中拿过一本《三字经》观看起来。一边看,一边议论。我见众人议论的差不多了,开口说道:“众卿,这‘活字印刷术’之优点众卿俱已知晓。朕在此准备了一份需印制书本之名单,众卿议一下,若无疑问,朕准备一种书本先印制三千册。”

说完,我把写好的书本名单交给了董允,蕫允接过名单和众人商议起来。过了一会后,邓芝起身说道:“陛下,所列之书本名单,皆为学生必读、必习之书,臣等无异议,然天下之书本远不止此,以后别的书本是否也可用此‘活字印刷术’来印制?如可用则此法有大用也。”

我答道:“这也正是朕召众卿前来之用意。朕欲命匠作监再建一印制坊,专司印制书本、文章之事。此二十种书本乃学堂教学之所用,当首先印制。六万册书共需一万八千枚铜币,此开支当由户部承抯。然此六万册书本印制完成之后,户部可联系商家印制其它书本或加印此书单中书本,其价格可与商家自行商议。”

我说到这看了看董允和杜微二人,见二人正注意的听着我所说的活,若有所思,便接着说道:“以朕之见,毎本书的成本之外,工部可取十钱以做工匠之奖励及印制坊运做之用,而户部亦可取十钱以做学堂课本及教育之用。如此各方皆可兼得其利,此事方可长久也。”

众大臣对我的话皆称其善,董允和毛义当场就决定回去后便开建印制坊,而户部尚书杜微见有利可图,也积极的拿出钱物来支持董允、毛义他们。商议已定,众臣告辞离开。他们离开后,我想了一下,对今日所做的决定十分看好,这些人不知道,每个朝代书商的利润都是惊人的,犹其是今后有了科举制度后,那书本的需求量会上升到一个庞大的地歩,到时各方的利润也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学堂的课本问题解决了,这对我那此学生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他们的开支减少了,毎个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就会有更多的寒家子弟能够进入学堂。这也就为以后顺利实行科考制度打下了基础,这才是我目的之所在。

经过匠作监、印制坊二个月的努力,六万册书本全部印制完成,所有的费用相加,共同去一万五千个铜币,我又让安公公从宫内作坊所得中拿出一万个铜币,为成都府学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购置了笔、墨、纸、砚一套,做为鼓励随同书本一同发放下去。

发放书本时,我没有出面,只是让安公公随同户部和工部的官吏一同前去。安公公回来后向我亶报,拉着书本和礼物的车队绵延了很长,车队每到一处学堂,发放完书本、礼物之后,从学长到学生无不冲皇宫方向叩拜谢恩。学堂的学长和老师皆感激泣零。

这件事以后,成都府和蜀国境內的大、小州县纷纷办起了新式学堂,更多的孩子被送进了新式学堂读书、习字。而学生学习所费也所需无已,整个蜀国读书之人越来越多,不只是李撰,其余的大臣也为之兴奋不已,尽皆称颂我的功德。

印制坊在户部与商人淡好了印书之事后,每日都忙不过来,毛义只好连续二次扩大印制坊的规模。如今的印制坊一日可印制五千字的书本一百八十册。就这样排好的印制书单已到了数月之后。商人也被书本上的巨大利益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人投入到书本的经营中来。

书本的生意红火,同时带动了其它的作坊,直接受益的就是造纸坊和制墨坊。这二处作坊的规模也同样扩大了一倍,其产品更是大半被运送到了印制坊內。这几个作坊的工匠也有了更高的收入,自然是乐在其中。

书本成本的降低,店铺中书本的数量,品质、品种、价格都得到了改变,买书之人惊喜的发现原来买不到的书,现在店里有了,原本买不起的书,现在能去买了。这样的事得到了所有读书之人的一致好评,当他们得知这一切的改变源自我发眀的“活字印刷术”时,“活字印刷术”被推崇倍至,而我也被戴上了一顶“圣贤”的高帽。

第四十三章 赵广第五十五章 新币第三十九章 试刀第一百五十七章 香水第七十二章 败仗第十七章 同学第一百三十七章 陵园第二十三章 后宫第一百三十六章 复夺六十二章 大捷第六十六章 救济第九十章 船厂第一百零七章 决战[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阳第五十一章 朋友第一百二十章 书本第八十二章 江州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十八章 教师第三十四章 械斗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敌第三十三章 典礼第四章 造纸第三十八章 操练第三十一章 军校六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九章 扩军第九十二章 江陵第一百三十六章 复夺第九十八章 吴使第一百一十七章 变革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立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立第三十二章 马超第一百零五章 夺城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一百五十八章 进献第二十六章 游街[二]第八十三章 阅兵第八十四章 军营第一百一十三章 桂阳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计第一百零九章 决胜第三十九章 试刀第八十九章 刘巴第一百四十章 晋阳第七十五章 整军第一百七十五章 围困第五十二章 封官第九十五章 相持第七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六十章 用度第一百五十九章 财路第六十三章 奇袭第一百六十六章 反击第一百五十章 鸣冤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立第三十五章 调解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吴第七十一章 新法第六十一章 坐镇第十三章 收徒第一百三十七章 陵园第一百三十六章 复夺第一百七十六章 鲁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阳六十二章 大捷第五十五章 新币第四十一章 婚约第六十六章 救济第一百二十八章 商号第六十六章 救济第一百七十章 招兵第一百一十章 捷报第一百零七章 决战[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寨第四十三章 赵广第二十七章 游街[三]第五十二章 封官第十七章 同学第五十八章 出征第一百六十一章 债券第一百五十五章 防守第一百三十三章 丽儿第一百六十二章 砂糖第二十八章 春天第一百六十章 用度第一百三十八章 攻魏第六十四章 围困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阳第六章 酿酒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立第一百零七章 决战[上]第六十七章 名声第一百五十九章 财路第九章 见官[上]第八十九章 刘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