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经书的由来

大殿名为班若院,在整个开龙寺并不是最大的建筑,但也算气势宏伟,辽国的建筑仿汉制,只不过底座聚在石台之上,有的石台中空还可作为地宫密室,这座般若院说是院落实际上就此一个大殿而已。

萧明放眼一观,之间大殿两侧有一副对联,上写:

法幢现慈云,观秋月春花,尽是三空妙谛;

智灯悬宝座,听晨钟暮鼓,无非一点禅机。

这个对联萧明看的眼熟,好像杭州天竺寺里也有一副一模一样的对联,当下也没时间仔细分辨,看看左右无人,一拉大殿的偏门,发觉门没锁,于是闪身进去了。

由偏门进来的自然是偏殿,偏殿两侧各有四大护法金刚的造像,偏殿阴暗,显得金刚面目狰狞可怕,萧明被灯光吸引,并不去注意背后的金刚怒目,反而沿着后殿的幔帐向前殿走去。

昏黄的油灯之下空荡的大殿之上只有一个人影孤单在坐在那里,那是一个白色的人影,萧明细看之下才看清原来是一名穿着白色袈裟的僧人。

那名僧人弓着背坐在那里,瘦削的肩头正在耸动着,似乎正字忙着,他面前的几上放着两卷经书,白衣僧人正在奋笔疾书,此人很是全神贯注,乃至萧明都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他都丝毫没有发觉。

这个般若院只有大殿,显然就是个另类,正殿之上佛像很是诡异,乃是一座黑面佛像,且只放一座,与传统的西方三圣不同,如来佛祖是未来佛,文珠普贤不作为主佛,而作为弟子侍奉,这里的佛像只一座,且不知为何种佛?

萧明或许有点印象,脑子里搜索,好像在丁建鹏的电脑文档中有过这方面的介绍,这样的佛祖造像的流派乃是佛教宝相宗的最早流派,也就是佛教密宗流派的最初形态,而密宗是最早从西域传入辽国的。

丁建鹏曾经告诉过萧明,开龙寺是辽国著名的华严宗名寺,可华严宗的寺院中竟然有密宗的佛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看来这一切都要落到这个白衣僧人的身上了,萧明上前一步,伸手去派那白衣僧人的肩膀。

“别动!”

萧明吓的一哆嗦,白衣僧人似乎未卜先知,背对着萧明却如同拿眼看着他,萧明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在人家眼睛里,或者人家早知道萧明要干什么,但他说的是汉话不是契丹话,这一点萧明没有听错。

那白衣僧人突然转过脸来冲着萧明咧嘴一笑:“肖施主!我们又见面了!”

萧明也笑了:“济明大师我们又见到了!你在做什么呢?”

那白衣僧人正是灵隐寺的济明大师,与丁建鹏在汴梁失散之后,声称来到了辽国,从此也一直没有他的消息,谁知道竟然在这里碰到了,原来他真的来到了辽国,并且一直在上京的开龙寺。

济明大师应该算得道的僧人,也曾发过大的宏远,那就是天竺国摩竭陀国慈贤三藏所译三卷经书,本来是由佛印大师所藏,最后突然遗失,济明发愿一定会将其找回来,这也是他为何身在辽国的原因。

济明对萧明施礼道:“阿弥陀佛,人生何处不相逢,肖施主你的生意已经做到辽国吗?”

萧明笑道:“在下现在是在辽国做官的萧明,而不是在杭州做掌柜的肖明了!”

济明道:“身份的改变而已,施主的本质未变,对了佛光可好?”

“佛光现在杭州,大师何时才回杭州?”

济明叹了口气道:“我心愿未了,暂时还不能回去。”

“大师说的可是那三卷经书?”萧明问道。

济明点点头将三卷经书的来历说与萧明知道,原来《大佛顶陀罗尼经》、《大随求陀罗尼经》、《大摧碎陀罗尼经》这三卷经书,传说为天竺的摩竭陀国慈贤三藏所译,这三部经书与《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与《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和《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同为佛教金刚系无上经典。

慈贤三藏所译经书本不是在中原地区,而是身在辽国所译,辽国佛教发达,这基本经书曾被定位国宝,可是在几十年前,这基本经书突然遗失了,而其中三部经书突然出现在大宋国金山寺佛印大师手中。

佛印大师是云门宗的泰斗,他得到三部经书之后颇为困惑,因为其上所书的文字他不认识,因为当初慈贤三藏所译天竺文字被书写为契丹文字,三部经书虽被他视作至宝,却无法研读半句。

没过多久,这三部经书在大宋的事情就让辽国知晓了,辽顺宗大怒遂有兴师问罪之意,宋朝遣使斡旋此事,后辽国内乱,此事不了了之,而佛印大师在去世之后,这三部经书也不知下落了。

佛印与灵隐寺济慧大师有旧,此番寻找经书之事就落到了济慧的头上,而真正在寻找这三部经书的人却是济明和尚,济明还为此发了宏愿,哪知道济明循着踪迹一路找到辽国的开龙寺后,才发觉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契丹族原无佛教信仰,唐末,契丹族中一个部落主耶律阿保机统一邻部,扩大经略,即有意吸收内地文化,以收揽汉人。据说唐天复二年,辽太祖始置龙化州即已有开教寺的创建。到了太祖天显二年,攻陷信奉佛教的女真族渤海部,迁徙当地的僧人崇文等五十人到当时都城西楼(后称上京临潢府),特建天雄寺安置他们,宣传佛教。帝室常前往佛寺礼拜,并举行祈愿、追荐、饭僧等佛事,这样,佛教的信仰就逐渐流行于宫廷贵族之间。

到了太宗会同元年,取得了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这一带地方原来佛教盛行,更促进了辽代佛教的发展,而王朝利用佛教的政策亦益见显著。其后诸帝,都对佛教特加保护,在圣宗、兴宗、道宗三朝中间,辽代佛教遂臻于极盛。

道宗皇帝尤为信仰,他在于内廷设坛授戒,开讲习律学之风。又以国家的力量搜集、整理佛典,督励学僧加以注解,刻行流通。他完成了契丹藏及房山石经的《涅盘》、《华严》、《般若》、《宝积》四大部及其他重要经典的刻事,佛教史上最著名的版刻大藏经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后来传入扶桑,后流入中原。

道宗皇帝就是耶律洪基,本人精通梵文,对佛教华严学有造诣,尤精《释摩诃衍论》他常召名僧到宫廷说法,优遇他们,位以高官。当时僧人中正拜三公三司兼政事的达二十人,大大提高了佛教在社会上的地位。

佛教经过几代辽帝的兴盛,俨然已成为辽国的国教,是有西域胡僧巴纳铁掬偕密宗大乘教义来辽,在上京弘法四十三天,信徒过万,遂受到辽帝接见被授予国师尊衔,并且长期挂单上京开龙寺。

但巴纳铁掬此人很不简单,活动能力极强,短短几年时间就与辽国总是之内的王公贵戚打的火热,渐渐有左右朝政的能力了,而对于此天祚帝耶律延禧却视而不见,而是受到兰陵王萧奉先的鼓吹,让巴纳铁掬在辽国全境弘法,到处搜刮庙产修建佛塔,为此一项朝廷每年耗银无数,各地州府怨声载道,最后也被转嫁到了普通百姓身上,搞得民不聊生。

开龙寺内建有国师的行宫,如今国师跟随大辽朝廷避祸西京,这里反而没有人常住了,金兵攻占上京以后,并未骚扰僧产寺庙,开龙寺主持圆通悟理鲜演大师为此称善,组织僧众救护兵祸伤者。

济明来到开龙寺求见鲜演大师,得知从佛印大师那里失去的三部经书果然就在开龙寺,而这三部经书就是巴纳铁掬交给鲜演的,这件事颇为蹊跷,为什么佛印保管经书怎么会出现在巴纳铁掬的手里?而巴纳铁掬根本没有去过宋国。

济明求经不得,鲜演声称经书本来就是辽国至宝,并不是宋国所有,并向他展示经书之内的契丹文字,济明这次知道事情的原委,他在开龙寺一直逗留,与鲜演一起精研佛法,鲜艳对他大为佩服,遂将三部经书的梵文原本拿出交予济明,让他尽力翻译为汉文,也算了却济明的一番心愿。

济明于是一直在开龙寺译经,直到萧明出现,萧明知道为什么经书会出现在巴纳铁掬手里,明教的多宝观庞万春一直以来都是与巴纳铁掬有来往,经书肯定是庞万春盗出,并交到了巴纳铁掬的手里的。

“大师是否已经将经书的事情就这样彻底解决了哪?”萧明问道。

“也算了了一番心愿吧,经书毕竟是死的,佛法无边又岂能痴迷与经书典籍,所谓天下无有不是净土,修道之人心怀慈悲之心,秉持佛法普度众生才是根本”济明蔚然而道。

萧明问道:“大师是否见过一个叫庞万春的汉人随着巴纳铁掬出现过?”

济明皱眉回想了一下道:“我到开龙寺后,还一直未见过这个大辽国师,鲜演大师也不干涉我的自由,除了国师的行宫之外,其他各处都不对我禁行。”

萧明心里仍然有很多疑惑,为什么鲜演大师会对济明的存在和巴纳铁掬的事情忌讳莫深,不愿提及,这里面难道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看来国师的行宫之内肯定藏有更深层次的问题,萧明决定先回去,他了解到济明的翻译工作已经快要结束了,他不但翻译了《大佛顶陀罗尼经》、《大随求陀罗尼经》、《大摧碎陀罗尼经》这三卷经书,同时还翻译了另外两部经书。

这对他的梵文绝对是一个考验,好在这方面他可以和鲜演大师一同交流,他同时还翻译了《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一卷,《如意轮莲华心观门仪》一卷,同时卷抄了《准提咒》、《六字大明咒》、《八大菩萨曼陀罗经》等经卷。

这些经卷本身都是佛教密宗的经典,而密宗除了跟宝相宗和华严宗有联系之外,跟中土的佛教流派其实没有很多关系,济明大师从净土宗的传承发展来讲,自此之后他就是中土密宗的第一人了。

……萧明回到住所之后,还在想着这件事情,丁建鹏所托之事,算是有一个交代了,这个可以通过飞鸢转告给他,但巴纳铁掬与庞万春的事情却没有解决,不过现在自己大权在握,手有重兵,看来想办这些事情也不算太难。

果然,在第三天的时候,萧明接到天祚帝的旨意,他要在辽河平原上游举行春倷钵盛会,本来辽国在每年的四季都会举行倷钵大会,最终名的要数秋倷钵盛会了,通过秋闱打猎,辽帝在皮室大帐接见各属国的来使,处理国家大事,祭祀祖先和举办法会,但今年的冬倷钵大会天祚帝借口雪地运输的爬犁损坏而取消了。

而如今,金国兵败,完颜阿骨打身死,上京也被克复,好事不断,天祚帝心情很好,决定举办春倷钵大会,同时还要大搞祭祀仪式,和盛大的法会,上京各大寺院的高僧都需要参加,那么鲜演大师也肯定要去,不日旨意就会传达到。

鲜演一走,整个开龙寺萧明自认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机会既然来了,那么国师行宫内的秘密自然不会放过,他和巴纳铁掬注定会成为敌人,对付敌人萧明不可能给对方任何机会的,他会死咬不放的。

第128章 向大宋借兵第259章 反攻辽东第145章 带你们去抢黄金第377章 皇帝从军第406章 交趾、暹罗第五十八 掌太平铁厂第376章 西突厥崛起第242章 一家团聚第63章 菊花春会第139章 打击辽宋的贸易战第245章 靖康之耻第208章 冒药葛罗和蝎子洞第378章 瓷器王国第239章 大规模制盐第20章 高府赴宴第153章 萧八点第111章 夜探开龙寺第94章 金矿地第125章 仆射比赛第165章 东丹王第310章 内阁人选第387章 像狼一样劫掠第371章 高宗退位第249章 邪恶的美感!第268章 苗刘兵谏第246章 忠魂节烈第1章 越狱放火第203章 再现多宝观第174章 开州战役第309章 怒掌朝权第326章 战俘暴乱第335章 塔塔尔人第339章 临阵罢兵第277章 骄横跋扈第202章 再次西征第250章 消灭浑坦子第24章 替身沈瓶儿第44章 自由还是生存第255章 车站作秀第179章 歌以咏志第155章 保住辽东第297章 初到广州第144章 进兵阿勒泰第325章 上元观灯第125章 仆射比赛第207章 艾丽娅的悲伤第368章 首里密会第124章 芒果小狐狸第239章 大规模制盐第97章 磨盘战术第70章 新词吟会秀一把第49章 逛青楼第155章 保住辽东第289章 高丽大迁徙第57章 第二条线索又见石碑第322章 燕京地震第296章 新的移民计划第180章 做皇帝有什么好?第276章 再次和谈第358章 王子阿鲁木第284章 解放贱民第350章 新阶级的出现第396章 古代,现代!第194章 我们到家了第193章 锦州大撤退第31章 合着作了你外婆第366章 经济动乱第189章 辽东兵变第408章 外邦属国第163章 大号毛瑟枪第330章 艾氏算术第390章 虎卫军班师第235章 留下一起来第316章 战局急转第79章 别徐州第43章 南湖泛舟第377章 皇帝从军第90章 赤手博熊第289章 高丽大迁徙第216章 抗金义勇大会第216章 抗金义勇大会第261章 雾隐雷藏第196章 空降兴庆府第90章 赤手博熊第274章 皇家第一银行第109章 上京之战(下)第204章 月氏黄金第394章 债卷发行三步走第27章 杨子发斩将第307章 惊闻噩耗!第21章 明光道长第139章 打击辽宋的贸易战第355章 阿留申群岛第114章 西州回鹘有于阗第274章 皇家第一银行第212章 深度厌食症第397章 欧洲垃圾坑第377章 皇帝从军第194章 我们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