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靖康学~潮

钦宗登基以来,开始了一些改革,但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的方式,赵桓本人是想中兴大宋,减赋税宽民力,任命一批年轻的官员,为了修缮城墙和损毁的宣德楼,一次就兑了一百万两的银子出来。

他老子穷奢极欲,轮到他了却搞得要从牙缝中挤钱出来办事!这也确实是讽刺,尤其是一次廷议之上,针对于种师道要在黄河两岸布设重兵的事情,萧明终于还是跟钦宗对着干上了!他甚至高声道:“大宋应优先于国防!”

为金国之危操心的不止萧明一个人,李纲也是非常在意此事,可是他毕竟还要听皇帝的,吴敏斥责萧明道:“危言耸听,不敬君!”萧明大怒,对他道:“金贼再来时,你哭就晚了!有本事到时候不要掉眼泪,我才敬你!”

钦宗感觉很没有面子,对萧明道:“萧卿不要动怒,黄河两岸布设重兵防御,这个开销一年总要二百五十万两银子,假如金国不来进攻这些钱能为百姓做多少事情啊!”

耿南仲赞道:“陛下心系百姓,当是我大宋之福!”

萧明道:“国家危亡常与懈怠为伍,陛下不以巩固北京之地之地,大力发展军力,却来斤斤计较这些许银钱,难道我大宋真的穷成这样吗?”

这次廷议不欢而散,赵构找到萧明喝酒,劝解他道:“朝中大臣总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萧兄不必太在意这些了!我朝百姓太执予与安逸了!”

萧明道:“钦宗皇帝如果仍然是这样软弱不堪,那他的这个位子肯定也不会长久,我交代你做的那些事情,你一定要用心做好,时机成熟之后,我可保你成大事!”

赵构道:“谨遵萧兄的吩咐,均按照你的要求在办了。”

第三天时,正是靖康元年是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朝廷突然接到了大学士陈东联名太学院上百名太学生的上书,为《请诛六贼论》!

上书内陈东总结这段时间大宋朝的种种事端,边关失守,金人犯境,天下百姓啼号哭泣,民怨已深,于是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这相当于一封诛贼的矫诏!在朝堂内引起了重大的反响,这还不算,。陈东的这篇上书论,竟然被他贴的汴京城到处都是,大街小巷之内,公示与天下,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已经路人皆知,老百姓一路纷纷,很多人久受六贼之害久矣,于是不断有人发文支持。

不但是一般老百姓,就连很多朝中的大臣中也有合议的,这种要求诛贼的风暴不出三天就席卷了整个汴京城,百姓和士子们竟然走上街头开始游行,并且人数越来越多,大家喊着诛贼的口号向着皇宫内城而去。

这是一次和平的请愿活动,但声势浩大,影响极大,钦宗迫于压力,也为了自己的位子刚刚坐稳,也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加上钦宗与王黼等人的一些个人恩怨,遂于靖康一年正月初三,也就是陈东上书的第五天,钦宗下令将李邦彦放归田里;贬黜王黼为崇信军节度使,永州安置。

王黼与二十七日在前往永州去的途中在雍丘停留时,开封府聂昌与王黼有宿怨,立即派武士追至雍丘县南二十里辅固村,将他杀死,而托言为盗所杀。同时钦宗赐李彦死,籍没其家资,这相当于一次政治清洗,徽宗朝的很多大臣都开始人人自危起来。

权臣蔡京自动请辞,解甲归田,但其子也难免,被剥夺了爵位和官职,蔡京一家举家南迁,这个老贼端是聪明,汴京已经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第一线,况且他也判断出金国的势力仍然会再次南侵,作为避难也好,开始南逃了。

蔡京的如此行为顿时给很多人做了榜样,一时间原徽宗朝的很多大臣全都请辞,并也举家南迁,针对于此钦宗大怒,觉得此时定是蔡京唆使,其心可诛,:这个诛心乃是大罪,于是很快蔡京就被贬谪,其子蔡攸蔡懋也遭贬谪。

蔡京势倒,大批狐党顿作鸟兽散!陈东再次上书,声称童贯,王黼、梁师成之流结党营私,当初在东南之时,就先后把东南地区给中央的奏报、纲运物资及勤王援兵扣住不放,不准前往都城开封,任由金兵威胁还是任监国的太子赵桓。

童贯、蔡京死党还直接把持东南的行政、经济、军事大权,并准备在镇江重立朝廷,如果金兵攻破汴京,那么在镇江的徽宗就可再立国度,占有南边半壁江山!

对于这一点钦宗肯定是怒不可遏了,于是准备酝酿针对于童贯梁师成等党羽的清剿行动,可是在此时前一阵发生的弹劾风潮再次兴起,矛头直对朝中的新兴众臣,而萧明就首当其冲,招致最猛烈的弹劾!

有大臣上书,萧明本是辽臣,且心存异志,投身大宋无非是想借助大宋朝复辟辽国,更有人说他逼迫徽宗退位,结党营私为自己谋取私利,又说他的江南产业和商号日昌隆就是大宋最大的蛀虫!

钦宗对此哭笑不得,他知道没有萧明,就没有他宋钦宗的面南背北,也知道萧明的确贪财,单生意做得大却是充实大宋的国库,尤其马政一道,更是使大宋拥有了大批的良种马,从此解决了大宋朝缺马的历史。

但对萧明的弹劾却得到了,耿南仲,吴敏、唐恪等人的附和,并且宗室大臣赵野一封奏折更是说的严重,他上书说萧明“对君不敬!”,当时的封建王权下,不敬王权乃是藐视君王的重罪,这一点颇让钦宗不是滋味。

但萧明知道进退,目前的情况下,再留在汴京这个政治漩涡中,势必会让自己很被动,与他的大计有碍,所以他在安排了诸多后事之后,于翌日早朝之时,向钦宗请辞官职,将所有的官职全部辞去了。

钦宗做了挽留,但萧明去意已决,他只是保留了工部局的专使身份,说是要为大宋专造克虏伯大炮,需要专心致志,钦宗知道这也是借口而已,而萧明的势力在朝中并未形成,对他根本不惧威胁,于是准奏。

萧明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但钦宗还是不愿轻易放过他,加追了他徽猷阁大学士的封号,并任命他为东南五路廉防使,主抓东南财政赋税之职,可在杭州造行馆宅邸,这也是钦宗对萧明的圣眷了!萧明无奈只得上表谢恩。

事情自然要告一段落了,赵构等人知道萧明要离去,颇为不舍,萧明却道:“我在杭州为殿下建一座行宫吧,到时候你也有去处了!”

萧明离去给钦宗推荐了接任者,此人是陕西经略使席益,是一个颇具才华的将才,他也是听吴玠提起的,而吴玠则晋升为马军司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给杨雄当副手去了。

这边萧明黯然离去了,朝中的大清洗仍在继续,御史中丞王孝迪,京兆尹王时雍等人弹劾李纲用兵无章,致使宋军战斗力低下劫营之事就是明证!唐恪等人又开始攒撵钦宗罢免李纲,果然钦宗是个软耳根,在征得了耿南仲等人的同意后,三月,李纲罢相。

这一下就激起了民间的巨大反响,陈东第三次上书论六贼之罪,其中特别指出梁师成罪大恶极,而今仍留在宫中,要求钦宗严加惩处,以明诛赏。布衣张炳亦上书论梁师成罪。在朝野一片强烈要求声中,将梁师成骗出宫中,下诏公布其罪行,责授为彰化军节度使,遣使押赴贬所。正月二十九日行至八角镇将他缢死。

李纲罢相的同时种师道也被免职,陈东闻听大为愤怒,他带领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投降求和的奸臣,上书中道:“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又说:““陛下拔纲列卿之中,不一二日为执政,中外相庆,知陛下之能任贤矣。斥时中而不用,知陛下之能去邪矣。何陛下任贤犹未能勿贰,去邪犹未能勿疑乎?今又闻罢纲职事,臣等惊疑,莫知所以。“纲起自庶官,独任大事。邦彦等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用兵小不利,遂得乘闲投隙,归罪于纲。夫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岂可遽以此倾动任事之臣。……”

“一进一退,在纲为甚轻,朝廷为甚重。幸陛下即反前命,复纲旧职,以安中外之心,付种师道以阃外之事。陛下不信臣言,请遍问诸国人,必皆曰纲可用……“洋洋洒洒一番长篇大论,钦宗身为震动。

这是不算汴京城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愿,不约而同地来到宣德门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几万人。大家在门口齐声声讨恶臣,请求皇帝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官职,而钦宗久久不能答复,众人群情激奋之下竟然将朝堂之上的登闻鼓都敲破了!

开封府尹赶来,威胁太学生说:“胁天子可乎?胡不退?”太学生高声回答说:“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奸佞胁之乎?”并且开始冲击朝堂,王宗濋一看事情有点闹大了,于是进宫劝宋钦宗答应大家的要求。宋钦宗没法,只好派人召李纲进宫,并且派耿南仲当众宣布:“已得旨宣纲矣。”

此件事后,李纲从被任命为河北两路行军路总管,主持河北两路的军事,而种师道却被贬回原籍养病,种师道知道自己朝堂之上没有后台,郁愤难当回去之后当真得病而亡了。而钦宗朝的靖康政乱还远没有结束。

陈东因为煽动,造成京师,并由流氓打砸抢烧的行为发生,事后算账,有些人当然是要杀掉陈东的,但陈东却被杨时所救,当时钦宗下诏斥责太学生的行为,语气非常严厉,矛头直接指向陈东。

而杨时、沈长卿就上书对宋钦宗下诏对太学生的严厉驳斥不满,极力论述陈东的“忠义”,不可惩处。三月二十八日,吴敏为平息诽谤,建议奏补陈东官职,赐给住宅。宋钦宗便于四月初九下旨,补陈东迪功郎、赐同进士出身、补太学录。

而是年七月,蔡京、童贯一再被贬逐到岭外州军,后蔡京再被移儋州(今海南儋县)安置,行至潭州,病死,子孙二十三人被分别驱逐至外地州军,遇赦不能返回,而长子攸、次子绦后均被诛。

而童贯被移吉阳军,安置。几天后,钦宗又又诏数童贯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追而斩之,虽然童贯被贬谪,人们仍畏他脆诈,畏他勇力,所以,张澄奉诏追斩童贯,不敢轻意动手。张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人上门“拜谒”童贯,假称有圣旨赐给茶叶、药物,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童贯信以为真,结果第二天被张澄派来的人—刀砍下头颅。

这些事情的经过萧明都是时候得知,他在离开汴京之前的确还有一番遭遇。

第127章 初见波绪第397章 欧洲垃圾坑第227章 茂德帝姬第77章 神驹赤玉聪三百一十二章 秋季攻势第286章 四海宣慰使第210章 植树造林第8章 大宋生存计划第218章 新凤军第97章 磨盘战术第123章 租地通商条例第318章 收复应天府第104章 大辽国师第137章 怒伐西夏第304章 控制所有航线第53章 纸糊的大锤第61章 是否入主日昌隆第66章 二十万绢要卖辽第330章 艾氏算术第111章 滴水成冰取上京第14章 股权置换第41章 明天会更美好第368章 首里密会第240章 刀剑相拼第79章 别徐州第132章 要学会心狠手辣第43章 南湖泛舟第114章 西州回鹘有于阗第307章 惊闻噩耗!第66章 二十万绢要卖辽第205章 客栈遇袭第378章 瓷器王国第182章 太平银庄第130章 三炮退金兵(上)第221章 一炮定乾坤第216章 抗金义勇大会第311章 金融借贷第310章 内阁人选第195章 两线发展第376章 西突厥崛起第369章 金融的手段第263章 琉球三国第111章 夜探开龙寺第222章 储君之争第179章 歌以咏志第45章 童贯其人第400章 皇帝要结婚第401章 摆夷女子第101章 秋闱射鹿第170章 义救武提辖第165章 东丹王第25章 1825枚甲叶第90章 赤手博熊第387章 像狼一样劫掠第246章 忠魂节烈第14章 股权置换第101章 秋闱射鹿第71章 巧遇徽宗第72章 大宋历史变化点第239章 大规模制盐第125章 仆射比赛第237章 极巧格致之道第170章 义救武提辖第12章 醉星楼斗酒第232章 白三救主第37章 铁厂保卫战第103章 刀把子里面出真理第364章 全面废奴第223章 实力和势力第116章 山东半岛的基地第364章 全面废奴第191章 束手就擒第398章 道学示威第27章 杨子发斩将第136章 波斯舞女第344章 一份菜单第365章 波折的归航第1章 越狱放火第327章 大移民计划第232章 白三救主第316章 战局急转第74章 江湖匪号赤眉神第47章 梁孝王宝藏第37章 铁厂保卫战第409章 火速回京第364章 全面废奴第225章 扳倒李邦彦第192章 狼穴谈判第34章 杨震之子第59章 铁矿招人忙第96章 又见赤玉聪第305章 菲律宾大海战第69章 有女师师在矾楼第24章 替身沈瓶儿第402章 定王赵德申第388章 决战白水城第252章 批斗大会第4章 杭州顾氏铁匠铺第166章 新兴造船业第51章 奇璞 . 良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