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

曹操原本是可以接受董卓“骁骑校尉”一职任命的。兵权这东西,谁不喜欢呢?

但是,董卓不应该在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以前,先处理掉了两位何进的心腹部曲将。

诛杀宦官的功臣之一,大将军府司马吴匡,因为在袁术的挑动下,杀死了车骑将军何苗,事后被董卓以此为借口下狱,背着“擅杀大臣”的罪名,在审讯中拷掠而死。

另一位大将军何进的部曲将张璋,则在董卓一上台,就被明升暗降的发配到交州日南郡去当郡守。在那种蛮夷横行,瘴气丛生的地方,张璋这个太守的日子,未必有普通的雒阳百姓过得好。说不定没有多久,就会传来张璋感染瘴气,不幸病故的消息。

董卓想要尽可能掌握何进残余部曲的心情,曹操完全能够理解。只是,对这样两位有功无过的领兵将校如此严苛,却让曹操不由得生出“兔死狐悲”的心情。更何况,曹操与两人都有数面之缘,算得上薄有交情。这两人的遭遇,让曹操更是警惕万分。

如今,董卓为了彻底把握西园军的兵权,又要招曹操去当什么不明所以的“骁骑校尉”。曹操心里比照了一下吴匡、张璋二人的下场,觉得还是不参与的为好。

而且,根据曹操的耳闻,大儒蔡邕的出仕过程中,董卓可是威胁他“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这话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你蔡邕要是敢拒绝征辟,我董卓可是能灭你满门的啊!

还有前任尚书令卢植,因为在朝堂上反对董卓废立天子,差点儿被董卓当场动手砍死。若非蔡邕及时劝解,只怕卢植不光是只丢掉了官位。就连老命都保不住呢!

这样一个不能容人、刚愎自用,却又脾气暴躁、迷信武力的当权者,绝不是好伺候的。曹操可没有把握,自己不会无心之中,就触怒了对方,从而惹来杀身之祸。

而且。董卓的执政经验短缺,曹操并不看好他套用军中的那一套方法,真的能够将天下治理好。外加跑路到冀州去的袁绍,也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家伙。以他与董卓之间的竞争,双方关系彻底决裂,那是迟早的事情。

两者对比,相较于董卓,曹操当然愿意选择更加熟悉的袁绍来追随。

正好此时,曹操的老爸曹嵩。派可靠家人给曹操带来一封密信。别看曹嵩只是宦官的养子,出身不太光彩。他的政治嗅觉,可是被多少人暗地里羡慕不已的。

在灵帝死后,曹嵩知道多事之秋来了,立即便辞官回乡。他听说了董卓入京后的种种情形,特地写信给曹操,要曹操暂时蛰伏,以避风头。

曹操见政治经验丰富的老爸都如此认为。自然就下定了决心。于是,他给董卓写了一封辞职信。想要暂时避开朝廷里的这摊浑水,回乡观望一二。

将辞职信送到相国府以后,曹操明白董卓这人有时候脾气不好。如果董卓觉得曹操这样做,是不给自己面子,说不定会派人将曹操直接抓回相国府。到时候曹操是反抗呢,还是不反抗呢?

为了避免这种不妙的结果。也为了避免与董卓直接撕破脸的行为,曹操在深思熟虑以后,决定当信件一送出去,自己立刻轻车简从,动身离开雒阳。返回老家谯县。至于家眷等人,则让他们慢慢在后面赶回来便是。

在曹操想来,自己既然人都离开雒阳了,身为相国的董卓,应当不至于还要如何作为吧?

然而,曹操这一次,可是对董卓的操蛋性格估计不足。当然,也算是曹操运气不好,正碰上董卓气不顺的时候。正在恼怒中的董卓,一见到曹操写的辞职信,越发是怒火高炽,痛骂道:

“阉竖之后,也敢在吾面前拿大!敢跑?发文下到州郡,以曹操畏罪潜逃之故,全力缉拿曹操!”

那么,是什么事情,让董卓居然如此恼火,以至于迁怒于毫不相干的曹操呢?

这件事情,却与一个女人有关。

董卓自从自行任命为相国之后,心气自然随之大为高涨。他的结发妻子多年前就去世了,到如今身边虽然有几名侍妾,正妻的位置却一直空着。

如今他成了相国,家中如果没有一位拿得出手的正室管理着,一来容易使得家里出点小乱子,让人心烦;二来也不符合堂堂大汉相国的身份,未免有让人耻笑的可能。

但是,董卓想要找一位适合的正室,却也不那么容易。他的身份摆在那里,地位低的人不敢上门,地位高的大臣和世家,又未必看得上董卓这个粗鄙武人。不过,大汉这么多世家大臣,倒也不至于找不出一个合适的。

对董卓个人来说,他最中意的正妻人选,是出身于扶风马氏的一位女子。

扶风马氏是汉光武帝手下名将马援的后裔,属于大汉顶级的士族名门之一。数十年以前的大儒马融,便是出自这一族中。马融虽然在官场上混的不是特别得意,却是儒家一代宗师,开门立派,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当世的大儒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董卓看中的马氏女子,虽然只是扶风马氏的旁支,可是容貌姣好,善写文章,字迹工巧,堪称才女。董卓如果能娶到此女,就能够与扶风马氏拉上姻亲关系,从而大幅度的抬升自己的身份地位。

当然,号称“清德奕世”的扶风马氏,未必就看得上董卓的身份,哪怕他现在权倾朝野。可问题妙就妙在这里,董卓想要迎娶此女,根本就不用与扶风马氏商量。

因为,此女其实是一个寡妇。

按照汉时的规矩,寡妇再嫁,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意愿,在礼法上并不用受娘家和夫家的影响。实际情形虽然不见得如此理想,可在董卓看来,有自己出面,只要马氏女子自己首肯,她的娘家和夫家还敢有什么动作不成?

这位马氏女子的夫家,乃是关西世家里,号称“文武上才”的安定皇甫氏。她所嫁的人,就是大汉名将皇甫嵩的叔叔,当年赫赫有名的“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

皇甫规去世多年,其妻马氏一直在为之守寡,不曾再嫁。由于她嫁给皇甫规时年纪很小,到如今也才四十出头,正好与五十多岁的董卓相配。

对于董卓来说,这位皇甫规的未亡人,无论是年纪,还是出身,抑或品行,都是上上之选。而董卓若是迎娶了此女,更是在无形中就压过了皇甫嵩一头,可以光明正大的恶心一下这个,名望一直在自己之上的大汉名将。

但是,无论董卓心里的算盘打得有多好,他却忘了一件事。如果皇甫规之妻不愿再嫁,又当如何是好?

对于马氏意料之外的强硬拒绝,董卓一时冲动之下,干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对他诟病不已的坏事。他竟然让手下,当着无数旁观者的面,将此女用乱棍活活打死!

这件事情,充分的暴露了董卓在长期征战沙场的过程中,染上的罔视人命、残暴不仁的性情。在军队中,杀伐果断算是个优点。可是若将这样的性格带到日常生活,甚至是朝堂政治当中去,可就是极为不妙的坏事了。

更关键的是,马融之女,乃是太傅袁隗之妻。作为同族的姐妹,两位夫人的关系向来不差。董卓悍然当众棒杀马氏女子,哪怕只是怒气之举,都相当于无视扶风马氏的地位。在朝中大臣的眼中,董卓的行为,无疑是狠狠的给了太傅袁隗一个耳光!

从此开始,汝南袁氏与董卓的蜜月期正式结束。而大汉名将皇甫嵩,也由于婶婶被生生逼死之事,与董卓有了难以化解的矛盾!(未完待续。。)

ps:??ps:皇甫规之妻,参见《后汉书,列女传》:

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娉以軿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妻乃轻服诣卓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怆。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

妻知不免,乃立骂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其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县軶,鞭扑交下。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

又ps:按照惯例,明天休整一下,后日开始新的一卷,名为:窥关东,希望各位书友继续支持,谢谢!

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32节 天师登神坛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13节 好汉当食肉!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55节 磨刀向东胡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76节 王允揽大权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32节 董卓起私意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66节 大旗力可扶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