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

徐盛追随张狂的时间很早,可以追述到当年张狂的军队还叫做“天平军”时期。要算起来,他可是与臧霸在同一时间里加入的。

不过,由于当时徐盛的年纪还小,身体没有完全长成,张狂并没有立刻“点化”他。直到徐盛满了十八周岁,张狂这才将他“点化”,让他的武力直接晋升入“千人破”巅峰。

此后,由于徐盛年龄和经验的关系,张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让徐盛担任着周仓的副将,以积累经验和资历。

直到去年,张狂与董卓合作,成功的将白波谷收入囊中,徐盛才第一次得以独当一面,成为一军的主将。当然,他这一军的特点,与太行军其他将领有所不同。张狂让他统帅的,并不是骑兵,也不是步兵,而是在北地极为罕见的水军!

大汉的水军,通常被称为“楼船士”,由“楼船将军”统帅,纵横于江湖之间,向来是无敌手的。只是,这些专业的水军,通常分布在南方的扬州、荆州地区。在中原的黄河流域,基本上不存在成建制的水军。

这一点,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水军与陆军相比,可是很花费钱财的。别的不说,光是每年用于船只的保养和更换的费用,就是一笔颇为不菲的开销。而且,在北方地区,与陆军相比,水军所受到的限制极大,常常遇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待遇。

整个大汉的北方,由于降水不多,河流并不密集,通常水流量也不大,并不是太适合水运通航。而从军事角度来说,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敌人。基本上都是杂胡骑兵。这些骑兵完全没有水战的能力,朝廷自然也就没有必要,特地去维持一支花费高昂的水军。

但是,当张狂得到了整个白波谷以后,面对着滚滚汾河水,他立刻就定下了发展黄河水军的基调。

虽然黄河由于上下游之间的几处险滩瀑布。无法实现上、中、下游之间的运输通航。可张狂在派人专门调查过黄河中游的水文资料和汾河的情形以后,发现由于汉室朝廷的忽视,自己手中如有一支像样的水军,就可以很方便的在并州与司隶一带,达成水上的制霸。

这样一来,太行军无论是进攻周边的沿河地区,还是进行大军辎重的运输,都能够获得很大的便利。

要知道,未来一段时间里。张狂的主要对手,并非是北方那些已经遭到太行军打击,被有效压制的鲜卑蛮族,而是大汉的其他州郡。太行军周边的州郡,特别是太原郡与河东郡,这两个郡都有几条足以勉强通航的水道。只要一支规模不大的水军,就可以帮助太行军,在沿河地带发生的战斗中。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再将目光放得远一些,张狂仿佛还看到了。未来燃烧在赤壁的那场熊熊烈火。在张狂成功平定北方以后,下一步说不得便有机会攻略江南。那时候,想要一举攻克江南,一支实力不菲的水军,也是太行军所必须的。

未雨绸缪之下,张狂决定从现在就开始。在军中培养些水军的种子。说不定什么时候,一支小小的水军,就可以被他用上了。

而说起组建水军,相对于典韦、周仓、谢逊、张燕之流的旱鸭子,出生于徐州琅邪郡莒县的徐盛。无疑是最为适合的人选。

徐盛出生在大江大河的附近,自幼的水性便不错。而且他在当乡间游侠时,颇闯荡过几年江湖,对大汉水军的组成略有印象。

而且,根据张狂脑子里的历史记载,徐盛在三国年间,好像是投靠了以水军著称的东吴势力,并成为东吴军中有数的大将。这充分说明,徐盛本人在水军的组建上,是有着足够大的潜力的。

反正,张狂目前并不打算组建一支“无敌舰队”1。只要能够压制住黄河中游及其支流这一段的敌人,他就心满意足了。既然手下大将里,有徐盛这么一位著名的江东水将在,张狂还需要考虑其他人吗?

这样一来,徐盛就带着二百多名来自河湖附近,本身会游泳的军中悍卒,开始从无到有进行水军建设。与此同时,张狂还在暗中,征发黄河、汾河沿岸的渔民、船夫,交到徐盛手中,让徐盛在过去的一年里,顺利的拉扯起一支总兵力约六百人的小规模水军。

水军的建设,比起陆军来,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耗费,可就大了去了。别的不说,光是在造船的问题上,就有许多麻烦,非短期能够解决的。

首先,是木料的问题。造船所需要的木料,必须日晒风干三年才能使用。如果将新砍伐的木料直接浸泡到水中,很快就会腐烂变质,无法使用。

其次,北方河流少,造船的工匠自然也少。而会造战船的工匠,那自然是少之又少。若非张宝发动太平道的关系网,从荆州召集到一位能独自造船的大匠信徒,张狂的黄河水军装备计划,也只能用民船来凑合了。

至于第三点,就是黄河、汾河一带的水情复杂,不但多险滩激流,而且水量小,水位浅,行船的难度不小。

好在徐盛水性高超,多次亲自出手,探测各地的水文条件,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将汾河这一段的水文情况摸了个透彻。就连通航困难的“昭余祁”水面,徐盛也在其中转悠了小半个月。

在水军建设上,张狂固然花费了不少心血,投入的费用以亿钱来算,可徐盛掌控的水军在一年不到的时间中,当然成不了多大的规模。

别的先不提,以船只的种类来说,规模宏大、可容纳数百至千人的“楼船”,那是肯定没有。次一等的可载百余人,用于冲突敌船的“艨艟”,在徐盛手下居然也没有一艘。

太行军水军最大的战船,也就是两艘“冒突”和一艘“斗舰”,都是只能容纳不到百人的中小型战舰。整只水军的主要构成,还是可乘坐十人到二、三十人不等的“赤马”与“走舸”。

而且,这些战舰还都是太行军船匠用收集而来的民船改造的。比起那些专门制造出来,用于水战的战舰来,作战能力自然相差不小。

不过,船队小归小,用于攻击太原之战,倒也是够了。

徐盛这次沿着汾河一路上朔,可以说是倾巢出动。除了出现问题、需要修理的几艘小船,他将能够在“昭余祁”划行的“赤马”与“走舸”等三十艘小船,尽数带了来。水军中的敢战之士,也被徐盛一扫而光。

如今留守在白波谷水军基地的,净是些老弱和工匠,以至于徐盛不得不丢脸的请出当地的驻军,来帮忙水寨的警戒防卫工作。

这种规模的水军,拿到长江上去,当然不值一提。可是,在面对只有运输用民船的太原郡水军一方时,徐盛水军立刻展现出碾压的姿态!

太平道传播于天下,信奉者不知凡几。就算在黄巾军兵败数年后,“昭余祁”水泽内,也依然有少数虔诚的太平道信众存在。张狂在出兵太原郡的同时,已经让密谍首领韦笑,将太原一带的太平道内应,全力发动起来,为大军的进攻提供情报。

有了那些在暗中存在的眼睛,兵曹掾李拀和平陶县令杜枫暗中所策划的水运突袭,其实并不像他们自己想象的那样隐秘。

在得到了平陶县官府,突然大肆收罗可以在“昭余祁”通行的船只的消息后,张狂立刻意识到平陶县的用意。正好,他又想到正奉命赶来的徐盛所部水军,当即决定将计就计。

平陶县敌军想要运送兵员到己方的后方,切断己方的补给线,进行前后夹击。可是,只要将敌军的水军歼灭,那些被派出去的敌军,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军。内无粮草,外无救援,在这样的绝境下,区区千余兵力又能够据守多久?

至于如何把握住平陶敌军运兵的线路嘛?

别看数百里水面仿佛极为宽阔,其实整个“昭余祁”里,能够容载重百余石的平底船通行的水道,也就是那么几条罢了。只要有熟悉“昭余祁”水道的人指点,判断这一点毫无难度。

——一切都如主公预料中一样啊……

徐盛清理完战场,心中对张狂的敬畏,又加深了一层。

对于那些四散逃走的小船,徐盛并不太在意。真正让徐盛牵挂的,是那些平底船。只有缴获了这些最适合在“昭余祁”运货的水上工具,张狂所策划的下一步行动,才好顺利的展开。

将俘虏进行了简单的甄别,徐盛把胆小怕事、没有战斗力的渔民共八十多人,赶到己方的“赤马”与“走舸”上,去充作划桨手。其余的郡兵和水贼人等,在收缴了他们的武器之后,被徐盛所部关押在平底船上。

然后,这支规模“不小”的水军船队,在太行军水军的操纵下,开始慢慢的调转船头,驶向水北里。(未完待续。。)

ps:??ps:1无敌舰队是西班牙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所建立的一支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十多万人员。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58节 华雄谨而骄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53节 二袁自暗斗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56节 踟蹰忧胜负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