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 奉先喜得国(上)

淳于琼出身党人,又是天下名士,身份地位非同一般,堪称袁绍最信任的臂助之一。他在袁绍手下,长期担任武人第一的位置,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在袁绍麾下众将当中,也有些人对淳于琼的位置颇有不服。袁军公认的军中第二人麹义,便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

想想吧,麹义凭借着自己的先登营部曲,经历多少次沙场血战,为袁绍立下了多少关键性的功劳,才得以压下颜良、文丑等一干天下一流猛将,成为袁绍军中第二人。可是反观淳于琼,除了资历老一些,在士人当中的名声高一些,论武功,论战绩,他又有哪一样能够胜过麹义?

军中的将士,最重视实打实的功绩。淳于琼这个高高在上的将领,真要是比较起功绩大小来,不说麹义远远超过他,就连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人,也都与其不相上下。

——袁绍主公既死,则军中第一人的位置,未尝不可以也换一换?

麹义的心里,隐隐有这样的想法。再加上巨鹿城下的大败,也是淳于琼需要负担主要责任的,麹义觉得于情于理,袁氏势力都应该让淳于琼引咎降职,而让自己成为数万袁军的总指挥。麹义自信,若是自己指挥巨鹿城大战,此时必然能让主公袁绍端坐在巨鹿城的刺史府里,更不会有什么主公受伤逝世的结果……

既然心中存着这样的想念,麹义在面对淳于琼的时候,语气自然不会好。这一幕看在初登大位的袁谭眼里,便意味着麹义就是当前袁军中的最大不安定分子。在袁谭想来,如今危机当前,麹义居然还想着搅动军中的局势。为自己争夺权柄,那简直就是不知轻重的一个匹夫。

偏偏对于袁谭这个新鲜出炉的“年轻”主公,麹义更是依仗自己的赫赫战功,无论是在口头上。还是在心里。都并不如何尊敬。这等关键时刻的桀骜,立刻为麹义引来了杀身之祸。

袁谭对麹义的不悦。淳于琼可是都看在眼里。在暗中用话语试探袁谭之后,淳于琼放心的发现,袁谭不会为了这件事情而如何生气。于是,淳于琼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麹义在大帐中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一刀出手,当众斩下了麹义的人头!

麹义的人头落地之时,面上依然满脸不可思议的神色,完全想不到淳于琼居然胆敢当着新主公袁谭的面,如此暗杀自己!

袁谭在淳于琼当着自己的面,斩杀麹义之后。表面上并无不满,反而顺势封淳于琼为冀州刺史兼河间相,负责整个河间国的防御任务。这个任命,显然意味着他愿意为麹义的死负责。

随后。淳于琼迅速派出亲信,带兵突袭麹义的部曲大营,将麹义部曲大半拿下,小部斩杀。除了寥寥几个麹义的亲信逃出大营,投向张狂一方,麹义势力作为袁军中的一根重要支柱,在一日一夜之后,便不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凭借着淳于琼的果断手腕,压制了那些心怀不服的军中势力之后,袁谭自己立刻继承了袁绍所自称的车骑将军,兼青州牧。青州牧,而非冀州牧的公布,暗示着袁谭将把目光投向东边的青州,不再有信心与张狂争夺冀州。

接下来,田丰、郭图、审配、荀谌等人都有封赏。此外,比较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对原本排位落后的张郃的提拔。本来职位是校尉的张郃,被袁谭突然提拔为中郎将,一跃从袁军的二线将领,成为排名第二的大将。

不过对于这份提拔,众人仔细想想后,也觉得是应有之意。毕竟,原本的“冀州二栋梁,河北四庭柱”,陆续被张狂所击杀。在去除了名位在张郃之前的麹义、颜良、文丑等人之后,如今的袁军里,还真没人能在战功和实力上超过张郃。

紧接着,袁谭大肆为袁绍治丧,并以护送袁绍灵柩回乡为理由,带领五千大军南下兖州,顺路与曹操见面。至于袁军残部,则暂时被分配为三部分。一部分随袁谭南下不说,一部分随淳于琼守备河间,防止张狂的南下;另一部分则在张郃的率领下,准备东渡黄河,重返青州,将青州的势力彻底的统一起来。

顺便再提一句,于下曲阳之战中被俘后,关在巨鹿城里大半年之久的袁绍重臣沮授,在听说了袁绍死去的消息后,给侍奉在身边的儿子沮鹄写下一篇遗书,便在狱中绝食以求死。

张狂听到这个消息,感佩沮授的为人忠贞,一时意动,便再一次亲自前往监牢探视。沮授当着张狂的面,让儿子沮鹄准备参加下一届的科举,好入仕冀州。张狂见此,以为沮授改变了主意,赶紧再次邀请沮授加入己方效力。张狂的这片心思,当然被沮授坚决的拒绝了。沮授只留下一句话:

“沮授无能,不能为吾主谋胜,当从吾主于九泉,以尽臣节。”

拒绝了张狂以后,他又对儿子沮鹄说道:

“吾儿并未入仕,当可择天下英主而事之,以光大吾沮氏门楣。吾尽忠而死,死得其所。吾儿亦当如此。”

沮授的做法,让人叹息之余,也钦佩无比。在张狂探视之后五天,沮授最终绝食而死。后世的史书上,因此将沮授列为纯臣之一。其子沮鹄守孝二十七个月,后来在第四届科举当中,被张狂亲笔点为第一,成为科举史上最著名的争议状元。

袁绍之死的消息一旦传开,便犹如一声惊雷,让天下诸侯都对张狂这个蛾贼余孽无比重视起来。连名动天下的袁绍也会被张狂击败而亡,则其余诸侯自恃势力未必能及得上袁绍,又怎么能够不对张狂的战力心怀恐惧?

而天下各处的局势,也随着袁绍的死去,隐隐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发生在幽州。

自从公孙瓒在追击刘虞时意外战死,没有了强力当家人的公孙氏,根基浅薄的缺点立刻暴露无遗,便在幽州迅速失去了人望。当公孙瓒的儿子和兄弟双方,为了争夺公孙瓒势力继承权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公孙瓒原先的部下已经纷纷选择拥兵自立。

至于另一位幽州的前任掌控者,州牧刘虞,也因为被公孙瓒打得大败而逃,暴露了他不擅长军事的弱点。对于胡汉冲突剧烈,常年边境战乱不断的幽州来说,军事不行,便意味着缺乏在幽州立足的资本。

原来在没有公开翻脸前,刘虞还可以依靠公孙瓒的武力,维持自己的威望。但在被公孙瓒以少胜多轻松击败之后,刘虞的弱点暴露无遗,又失去了来自汉室朝廷的支持,被幽州诸将所轻视,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若是给刘虞一定的时间,在公孙瓒战死的背景下,刘虞未必没有重新收拾幽州局势的能力。可惜的是,张狂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张燕携并州军轻松击破袁绍的威势,大举杀入幽州,正好遇上幽州局势失控的大好时机。短短半个月,张燕便轻轻松松的击破郡城一座,县城四座,占据了不小的地盘。在并州军面前,望风而降的幽州散兵,不下四千,还有多处郡县主动向其降服。

刚刚吃过一场大败仗的刘虞,手中的兵力有限,士气也低落,不敢与张燕主力作战,只得赶紧逃往代郡暂避。如此一来,不但原属于冀州,却被幽州占据的中山国,轻易被张燕收复,幽州的涿郡全境,还有上谷的大半,也快速的落入他手中。

攻城略地之余,通过吸收幽州的散兵,张燕手中的兵力,也迅速的膨胀到一万五、六千人。过多的杂兵加入,让张燕所部的战斗力和行动力在消化完毕之前,变得很不可靠。于是,张燕只得将大军屯驻在涿鹿城,一边收集粮草,一边整合部队。

正当张燕暂时休整部队,编组士卒,积蓄粮秣,准备下一步彻底灭掉刘虞的时候,袁绍突袭巨鹿的消息传来,顿时让张燕大吃一惊,差点儿就要仓促带兵南返救援巨鹿。如果他这样做了的话,别的不说,那些新加入的幽州散兵,必然会第一时间散去。而张燕的大军,也许便会由此一哄而散,短时间内彻底失去作战能力。

另一方面,幽州距离冀州的巨鹿战场,足有千里之遥。当张燕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近十天之后的事情了。就算大军以每天一百里的速度强行军回援,也未必能够及时赶上巨鹿之战。不过,对张燕的杂牌军来说,每天一百里的赶路速度,那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好在张燕毕竟是个有能力的统帅。他审时度势,打消了仓促南返救援的念头,并及时控制住不利消息的传播,避免了部队因此而立刻出现混乱。

接下来,张燕与参军郭淮商议了一下,决定让郭淮带着可靠的精锐骑兵一千余人,先行南下,确认冀州的具体情形。而张燕则坐镇军中,一边整肃部队,强化对部队的控制,避免军中出现什么乱子。

当军中的控制稍微得到效果,张燕也会立刻行动起来,回师救援巨鹿。

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67节 乐进布铁骑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34节 仙师滚滚雷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63节 袁绍定决心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54节 太傅显老谋第35节 眭固献大郡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37节 何为万人敌?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52节 但须招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