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好盐入味道

在坞堡被攻破的时候,坞堡的主人见势不妙,带着手下的心腹,从其他方向悄悄的溜走了。张狂又不想斩尽杀绝,以“穷寇勿追”为理由,放过了他们一马。

剩下的这些人,哪里知道什么机密要闻?除了问出这个堡主姓“张”,这座坞堡才新建不久之外,几乎就一无所获了。

如今张狂想起来,还真是有些后悔。

不过,就算这样,张狂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现在要做的,还是“犒赏三军”这件事情。

坞堡的内部,有一块不小的平整空地,想来应当是收获季节,用来晾晒谷物的。除去负责执勤守望的百余天平军士卒,其余两千多人,都聚集到这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按照部队的编制,每个十人队聚坐在一起,在大地上画出了数百个小圈子。

这些出生在农家的青壮年,自然不会像有学问的士子那样讲究,随意的坐在地上,大声的喧哗着,谈论着即将开始的大会餐。有些人回忆起参加黄巾军之前的日子,竟有着不堪回首的感觉。

的确,当前的大汉底层民众,日子过得有多艰难,是来自后世的张狂,所难以想象的。套用一句后世的流行语,那可是真真正正的“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烂,干的比驴多,活的比狗贱”!

唱这首歌的后世人,不要说与大汉的那些贫民相比,就是与古代生活水平一般的平民比较,双方的生活水准,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这几个月以来,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的张狂,就不止一次的想:

“生活在这样一个让人痛苦的环境下,如果不起来造反,还真的说不过去啊!”

所以,太平道这次“黄巾大起义”,虽然骨干都是太平道的信徒,然而参与者,却多半是丧失了自己土地的流民,和在官府与地方豪强的双重压榨下,生活不下去的贫民。

他们代表的这股力量,是已经对未来绝望的民众。这种绝望中产生的反抗,差一点儿就摧毁了整个汉室!

但是,张狂却也不希望,这样一股绝望的力量,将整个大汉江山给摧毁。

因为,这些缺少学识的民众,并不具备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能力。在他们的毁灭之后,留下的,只能是一片废墟。作为一个具备独立思想的未来人,张狂自然不会愿意,作为整个中华民族辉煌的代表的大汉,就此毁灭。

而且,无论承不承认,在当前的时代,士人,尤其是高门大族的士人们,才代表了这个时代最为高级的生产力水平。没有他们的加入,任何社会组织,都不可能成功的发展和壮大。

作为太平道的核心子弟之一,张狂清楚的知道,“大贤良师”张角本身,其实也是属于士人的一份子。他在发动“黄巾大起义”之前,可是想尽办法,拉拢各地的士子加入。就算在起义发生以后,张角依然试图与各地的豪强大族保持友好关系。

只是,伴随着起义人数的迅速膨胀,为了维持这支人数庞大的队伍,各地的黄巾军渠帅们,只好自作主张,掠夺地方豪强的粮食兵器,来满足军队的需求。

这样做的结果,才让地方豪强真正的推到了黄巾军的对立面。由之而来的,是对地方豪族们掠夺越强的地方,黄巾军扩张的速度就越快;然而这些地方的黄巾军,在汉室军队与豪强私兵的联合进攻下,覆灭得也就越快。

宛城的张曼成军,颍川的波才军,还有东郡的卜己军,都已经,或者即将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而天平军由于对豪强大族的态度相对温和,在长达上千里的征途中,居然没有遭受到几次大规模的围攻。这个结果,除了天平军本身实力强悍,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以外,与地方豪强没有死磕天平军的**,也有很大的关系。

张狂一边思索着当前的局势,一边满意的看着眼前的部众。这两千余人的精壮战士,就是张狂以后参与汉末大战乱的资本。

近百口大锅分布在空地的人群之中,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其中,一部分是小米和麦饭的饭香,一部分则是猪羊的肉香。除此之外,摆放在一侧的数十口大瓮,也从敞开的瓮口中,飘出一缕缕让人垂涎三尺的酒香。

在这个时刻,表现得最为坐立不安的,却是典韦。这厮身材魁梧,战力惊人,不过胃口也是超乎常人的好。一般来讲,典韦平时一个人,就要吃掉四、五个壮汉的饭食。而且,这厮极为馋酒肉,常常对其他人说道:

“某家要是哪天没吃到酒肉,这一天做什么都没力气。”

然而,喜得典韦不但能吃,而且能打。所以,张狂还特意为他定了一条规矩,凡是加入了“重铠队”的豪杰,每天都有酒肉供应。

这样一来,想要报名参加“重铠队”的人,几乎挤爆了典韦的寝帐。而典韦为了避免太多人来与他抢酒肉吃,对这些报名者着实花了一番力气来考较。结果,直到现在,“重铠队”的人数,依然只有七十余人。

当然,在这一时刻,典韦并没有与手下呆在一起,分享酒肉。凡是百人长以上的头领,都在前排,有一个独立的食案。

食案上的食物,比起士卒所享用的,更加精致多样。除了煮熟的肉块,还有数种蔬菜搭配。甚至在作为半个客人的陈登的食案上,居然还摆着一盘鱼脍【生鱼片】。

陈登用筷子夹起一片鱼脍,用手指蘸了些盐末,看了一眼,不自觉的赞叹道:

“洁如玉,白如雪,亮如银,真真是上好的盐货啊!这样小小的一个坞堡,居然有不次于吾家的上品好盐,当真是难得的很啊!”

陈登这么一说,其他人也注意到这一点,纷纷惊奇的赞叹起来。这样好的食盐,对典韦、于禁、乐进等出身不高的武士来说,也是第一次享受到呢!

倒是张狂,对这个问题,并没有表示什么,只是示意下边的辎重兵,可以将大块的熟肉和大碗的膏粱饭分发到士卒手中。在“泰大师”领头,祝颂过“东皇太一”之后,拉开了犒赏全军的序幕。

“开动了!”

短暂的祝颂仪式过后,士卒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许多人感受着口中熟肉的美妙滋味,心里想道:

——就算是天庭里的享受,只怕也不过如此吧!

有时候,鼓舞士气就是这么简单。一顿丰盛的晚餐,几块肥厚的大块肉,就让这些出生贫苦的天平军士卒,心里充满了干劲。本来因为长期行军而降低的士气,在这一次犒赏之后,立刻得到了大幅度回升。

整个犒赏过程,一直从下午持续到入夜,足足进行了一个多时辰。当夜幕降临,喧闹的坞堡,才慢慢的安静下来。除了城头几处警戒的灯火,坞堡内外,都变成了一片寂静。

但是在距离坞堡五里之外,却有不少的人聚集在一起,想要打破这一片寂静。

ps:个人浅见,穿越古代,真的去不得。如果,你没有投到一个足够好的胎的话。

单论生活上的享受,感觉曹操的日子,也未必比一个现代平民过得更好。古代的人,多半短命,也就是生活质量差的一个极好体现。

关于生鱼片,现在一提起来,大家就会想到日本的特色食品。可是,这种吃法,却实实在在是我们的老祖先发明的。就如同“脍炙人口”里头的“脍”,本意就是指生切成薄片的鱼和肉。只不过,这种吃法后来在中国不再流行,反而传到日本,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23节 回春有良方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45节 孰能横刀立?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6节 张狂攻可取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64节 欲静风不止第49节 屯田有章法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44节 巨鹿危机至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34节 吕布忆美人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69节 麹义树威信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