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卷终尽信书不如无书

后赵.裴松之着,齐.司马光注《前赵书》。卷一《太祖本纪》曰:

太祖武皇帝,巨鹿杨氏人也,姓张,讳狂,字无忌,汉留侯良之后。祖父千,千子谈,谈早亡,太祖为伯父角所养。少聪慧,学剑大成,兼修道法,为张氏子弟第一。南华老仙异之,潜为太祖师,授以《遁甲天书》三卷,是为《天》《地》《人》。

【光注曰:《无忌别传》云:狂本剑客,尝挑战冀州,遇颜良,大败,几乎不免。张角以为匹夫,出之兖州。】

中平初年,角以太平道起事,号令百万黄巾,事在《宗室列传》。太祖奉角之令,执掌一方,初不利,后聚合徒众周仓等五百人入颍川,降服王果,典韦归顺。【光注曰:黄巾之起,大方万人,小方五六千。执掌一方而得五百人,可谓惨败矣。故赵太祖之起,亦凡人尔。王果无赫赫之功,以其为元勋,得列青史,是为识人之明。】

惜颍川黄巾帅波才,不慎为汉将皇甫嵩、朱隽所破,大部溃逃。赖太祖临危不乱,仓促间力挽狂澜,破汉军追兵,得精壮二千余人。于禁、沈富、乐进、谢逊、陈蹙、韩当等皆在其中。

太祖以颍川战事不利,当广揽士卒,引军东归泰山,臧霸来投,复与青州帅管亥合。管亥将健壮万人,入兖州救援,太祖为先锋,所在无可当者。适逢皇甫嵩破兖州帅卜己,管亥战不利,走青州。太祖无奈,北赴巨鹿,于途中得程昱为军师,关羽、太史慈为将。

【光注曰:《无忌别传》云:程昱初识狂。是为囚俘。狂以二子相胁,程昱乃从之。】

时董卓代卢植为将,与角、宝、梁等战于广宗。卓军颇能战,几败角军。时太祖兵忽至。遂解角围。角以太祖才高。咨太祖当世之事。太祖得南华老仙指引,纵论天下。无有不中。角叹服,愿为王前驱,遂以黄巾所得资财巨亿相赠。太祖知时机未至,汉室犹有春秋。引军入太行山暂避。后角病死,宝、梁等果为皇甫嵩所败。

【光注曰:有太平道孑遗言,宝其时假死脱身,藏匿财货巨亿。赵太祖日后兴起,得黄巾遗财之力极大。】

太祖居太行山,生聚人民,训练士卒。众皆附鄢。得军民百万,汉室不能制,求拜太祖为太行校尉,得举孝廉。众将归者甚多。敬德皇后以太祖有为。夜奔归之。赵云、张燕、眭固、褚飞燕等由是得主。

【光注曰:真定至今流传“无忌抢亲”一事,皆口耳相授,不立文字,以为赵太祖讳。《无忌别传》云:眭固先从狂,后以狂御下严苛,复弃之。】

后汉室无能,并州匈奴胡叛乱,骚动全境。太祖不忍华夏之地沦为狄胡牧场,引军入并州,吕布等将慕义而从之,破美稷王庭,斩伪单于首,尽灭乱胡,并州遂得以安。鲜卑宴荔游闻太祖至,钦慕不已,率众来归,献女淑妃以示顺服。太祖以此得为北地柱石,名闻天下间,为万众敬仰。

【光注曰:《无忌别传》云:狂之征匈奴,适逢游侠刺杀单于,众胡无首,侥幸成功。后于夫罗夜袭狂军,锋指狂面。狂以关羽典韦等死战得脱,反斩于夫罗。】

其后灵帝驾崩,幼天子继位。何进诛宦,事败身死,以至于董卓进京,秉持朝政,事在《董卓传》。太祖闻而叹息,知汉室衰微,掩有恢复天下之心。

袁绍、袁术、曹操等以董卓擅权,举兵反于关东。是时并州地方动荡,不臣豪强官吏多有思变者。太祖以并州危急,从权理事,联合上党太守张杨共赴国难。并州遂定。张杨、郭缊等以太祖功高望厚,共举太祖为并州刺史。时朝廷亦知并州非太祖不得安,昭告太祖主并州。

【光注曰:赵太祖定并州,杀戮过甚,昭余祁为之变色。州中世家巨室,庶无遗类。并州人以白布包头,当送葬礼,遂为习俗。】

其后诸侯混战,朝中亦逆党丛生。允以心腹李肃设谋,暗杀丞相卓,祸乱朝纲。卓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贾诩等闻朝中有变,回师拨乱反正。祸首王允伏诛。未料西凉叛军韩遂、马腾趁京师变乱而入,傕、汜等走奔太祖。朝廷权柄为遂把握,汉室亡无日矣。事在《李郭张贾传》。

冀州富庶,为雄侯觊觎。公孙瓒、袁绍连年征战,民众苦不堪言,共邀太祖入主,以安河北。瓒闻太祖至,惶然而退。绍以太祖兵少,负隅顽抗,太祖屡败之。时恰逢秋疫,绍以流言惑民,突袭巨鹿。太祖亲将兵以拒之,阵斩绍将高览。绍兵虽多,无能为也。绍以兵败无颜,气急生病。袁军气沮,李傕、郭汜、太史慈众将得太祖令,分头进击,大破绍军。绍兵败伤重不治,旬日而亡。事在《二袁传》。

ωωω▲ Tтkд n▲ ¢ ○

【光注曰:赵太祖之入冀州,以董昭为内应。昭本袁氏吏,暗通太平道,以为间。太祖定冀东,谓昭功高,以并州刺史相授。后群臣议功,多以昭“献河北、首劝进”故,当为第一。昭上表自隐“献河北”之功,以脱叛臣之名,太祖从之。】

冀州已定,幽州刘虞与公孙瓒相互攻伐不休,民皆厌弃。时太祖以张燕入幽州,郡县大吏投奔甚众。瓒为虞部将所杀,虞亦被创。张燕驱兵大进,擒虞等三月平定幽州。唯辽东太守公孙度不服王化,窃地自守,十年后,方为张合所灭。

初,黄巾举义,实为汉室失德,重用宦官,士人出仕不利。太祖于此知之甚详,既定冀州,以察举征辟制度不利寒士,首创科举之制,以才取人。天下寒士闻太祖创举,多有感恩戴德。区区顽士诽谤不已,旋为众心压灭。

安定六年,汉帝东归,七月。改元光正。

袁绍子谭,以其父部曲,窃据青州,不服王化。太祖见其残民害物。遣乐进、李傕、郭汜、郭嘉众将南渡黄河以讨之。谭贪而无能。一战被擒。谭将田丰、郭图、臧洪战死,张合降顺。淳于琼南走兖州。青州定矣。

曹操合诸侯孙坚、吕布等,入寇河北,害校尉于毒,陷元城、馆陶、平恩诸县。杀刈甚多。太祖怒其伤民,命臧霸反攻。霸一战定琅琊,布闻讯来战,复为于禁击破,退守东海。太祖以大军入徐州,破广陵太守陈登。登与太祖有旧,兵败复来投。献郯县。布以妻妾被俘,无战心,领徐州诸将降。

时诸侯不以自家德薄,漠视汉室。各自称王称公。太祖掩有并、冀、幽、青、徐五州,并司隶半州之地,万民归心。董昭以下三十六人共同上书,推太祖为王。太祖以天下有德者居之,不敢擅立。众臣再议,太祖不得已,只以赵公自居。

太祖既为赵公,立制度,定典籍,语在《书.官制》。

光正三年春,汝南袁术失德,民变四起。太祖以术暴虐万民,遣谢逊击之,溃其军。术以千人走寿春,旋气病而死。曹操与太祖相据,引兵袭太祖粮道,为孙礼、郝昭、韩当合力击破。操受伤奔逃,三月后被擒,兖州平定。刘表与孙坚合兵,战徐晃、李傕、郭嘉等于陈留。表将甘宁、张济、贾诩诸人,本为太祖伏子,临阵倒戈,坚、表大败。后五月,坚战死鲁阳,豫州平定。

五年冬十一月,太祖以甘宁为水军都督,南下荆、扬。刘表战败降服,刘备逃奔交州,为交趾太守士燮所拒,浮舟入海,不知所终。

六年秋,关中韩遂兴兵反乱,为于禁所平。遂部将阎行斩遂首级献上,封定西伯。后将军赵云入凉州,击破羌胡,尽复华夏故地,斩首以万计。

初,太祖伯父角造七星宝刀,名: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谶曰“七星会,汉室毁”。太祖见角,得授天璇。破袁谭,得天权、玉衡。降吕布,得摇光。擒曹操,得天枢、天玑。斩韩遂,得开阳。至此,七星会矣,识者皆然之。

汉帝以觽望在赵,乃召髃公卿士,告祠高庙。使兼御史大夫程武持节奉玺绶禅位,册曰:

“咨尔赵公: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髃凶肆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征,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乃为坛于开封。庚午,太祖升坛即阼,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光正为初升,大赦。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三子为侯爵。

初升元年十月癸酉,太祖招合旧部及太平道祭酒欢宴于祥光楼。时天干物燥,仆役不慎失火,焚毁祥光楼。【哈哈!】太平道祭酒及旧部九十二人遭难。太祖亲为之流涕,各为厚葬。随后以太平道敝位空缺,变革道宗,是为新道源起。

【光注曰:以一国君主,付旧臣于祝融,而束手无策,宁为信乎?赵太祖以太平道掣肘,故一火焚之矣。】

二年七月,汉中张鲁降。太祖合并五斗米道于太平道,以张鲁精研道书,命为道宗。事在《诸道传》。蜀中刘璋恐惧,派张松为使献降表。太祖封刘璋安乐公,以高顺为将,平定南蛮诸部。

…………

四年五月,征西将军赵云攻入西域诸国,尽复前朝故地,建西域都督府。六月,镇北将军张合破公孙度父子,建东北都督府。

…………

八年春三月,太祖派大将军张燕北上,驱鲜卑千里,斩首四万,获牛羊马数十万。北方安定二十余年。

…………

十一年夏六月,立皇子源为太子。以诸葛亮、司马懿、陈泰为太子舍人,后俱为名臣。

【光注曰:司马懿入仕之初,赵太祖暗忌之,尝对后言:“此子鹰视狼顾,日后诚恐难治。”后劝太祖立除之。太祖又言:“纵为英雄,无用武之地。”遂罢忌惮之心。懿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终为“赵初四相”之一。】

…………

十二年春,太祖以京城运转不便,欲开凿大运河。朝堂诸臣皆曰不可,唯诸葛亮一力支持。太祖以亮精通造作,委亮水工,升工部侍郎。亮出鄢,语左右曰:“吾一生功绩在此矣。”二十年,大运河始成,运转方便,且不劳民工。后世论“赵初四相”,亮独占鳌头,为千古名臣。崔琰、司马懿、陈泰皆不及也。

…………

十八年七月甲子,太祖以年老倦政,退位为太上皇。太子源继位,改元熹明。

…………

十二年四月戊戌,太祖偶感不适,帝与后亲往侍奉。夏五月丙辰,太祖疾笃。丁巳,太祖崩于嘉德殿,时年七十一。六月戊寅,葬首阳陵。自殡及葬,皆以终制从事。

全书完

ps:

只能到这种程度了。文言真不好写。

正在构思新书,已经毙掉几个开头。

多谢关注,下一本书大约要两三个月以后,才会正式上传。希望各位读者到时候能够支持一下。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7节 大事多磨砺第65节 军威强为主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31节 张杨思太原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12节 张合亦烦恼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35节 李傕托士气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2节 二将城头议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17节 取城如探囊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15节 乱石穿空过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56节 一教留传人第44节 单挑拼一骑!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14节 时穷节乃现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55节 两汉论根本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36节 人杰当称王?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53节 流亡亦强力第78节 骑马与砍杀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76节 战歌当好战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