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

字仲德?

身高八尺三寸,美须髯?

有两子,其中一个叫做程武?

这些蛛丝马迹结合在一起,让张狂不由得想起了后世,一本以曹操为主角的网络小说。

小说的内容,自然是忘得差不多了。就连这本书的名字,张狂也记不清了。但是,这本书里的一个配角,却意外的被张狂给记住了。

这个人,在后世的网络上最为人所知的事情,就是在缺粮的年份,将人肉当做军粮,供应给曹操的军队。甚至有些网友,根据这一条,干脆给此人取了个诨名,叫做“人肉程”。

然后,张狂又想起这位“人肉程”,好像还有一个梦见在泰山上,两手捧日的故事。出于他个人的恶趣味,以及对一个合格谋士的渴望,张狂特地嘱咐臧霸,一但见到了这位程立,就用这个梦境故事刺探一下对方。

如果这个故事发挥了作用,张狂将试着想办法收服一下此人。但是,若是此人对这个故事毫无反应,张狂暗中吩咐臧霸,此人,可立杀之!

于是,臧霸带领一百多名以泰山轻侠为骨干组成的轻装部队,疾行了两日,于深夜时分,发起了对东阿县的奇袭!

三丈五尺高的城墙,也许挡得住身躯沉重的典韦,却不可能挡得住步伐轻灵的臧霸。在东阿城下,臧霸只是助跑了十丈的距离,就一口气踩着成八十度坡的夯土城墙,冲上了墙头。

然后,绳索从墙头垂下。伴随着前锋精锐轻侠们对守夜县兵和更夫的袭杀,近百名轻装战士,随臧霸鱼贯入城。

本来那名本地信徒对东阿城内部的情况,并不太了解。他误以为程立兄长的大宅院,是近来名声鹊起的程立所居住,根本不知道程立的真正住处。幸好,阴差阳错之下,臧霸从宅院后方翻墙而入之时,正遇到前来纠合兵众的程立。这才有了前边的那一幕场景。

可以说,自从穿越以来,张狂在战事中的运气,一向不错。就连得到的一条错误信息,居然也能抓住关系胜负的正主。

程立被抓住之后,虽然对臧霸不理不睬。可是因为那句与梦境相关的话语,程立也没了想法子捣捣乱的心思。就算来袭的天平军数量不多,但在程立被俘的消息传开之后,东阿县中,上至县令,下至平民,立刻就丧失了抵抗突袭者的意志。

当作为臧霸后援的于禁率领部下在黎明时分赶到时,臧霸正坐在县令的寺衙中,悠闲的喝着小米粥。

此处的“寺”,在汉朝还是指的朝廷官员的官署。后来到了隋唐时期,“寺”的意思才逐步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这种佛寺的起源,也正在东汉时期。据说,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官府鉴于浮屠教信众日益增加,有些容纳不下,干脆就把“鸿胪寺”搬迁出去,将原来的官邸改建,重新取名为“白马寺”。有了如此演化的过程,后世才将佛教的布道场所,称之为佛寺。

当然,此时的佛教,还被称为浮屠教,在大汉的传播并不广泛。真正使佛教在中国大地上普遍传播开来的时候,还要等到五胡乱华的那段不堪回首岁月。在建立了政权的五胡统治下,被称为“胡教”的佛教才真正取得了华夏大地的宗教优势。

好了,话题扯远了。且将视线撤回到天平军身上。

八月初七,当张狂率领天平军主力抵达东阿县城时,整个县城都被彻底控制住了。值得一提的是,程立的妻子,听说程立被天平军俘虏,毅然将两个儿子托付给成功逃出城外的薛房,自己回到东阿县城中,请求照料程立。

等张狂料理好手头的事情,又将斥候队派出去,打探“卜己帅”与汉军交战的最新消息之后,终于得了空隙。出于对谋士的渴求,张狂强忍着疲惫,直接去探望这位后世赫赫有名的“人肉程”。

关押程立的地点,就在他被俘获的程氏大宅。由于张狂之前的暗示,程立只是被软禁,其余一应活动,都很自由。面对“一言可决其生死”的张狂,程立就像对待一个普通的年轻士子一样,略一行礼,便端坐在草席上。

张狂细细打量,这位三国名人的相貌。

程立虽然年已四十余岁,周身上下,却找不出一丝衰老的迹象。与普通的四十岁人相比,显得年轻得太多了。而出现在此人身上,最为吸引张狂目光的,不是那双深邃如海的眸子,也不是斧刻刀削般的面孔,却是一部长度足有三尺的青髯。

——美髯公?

——好一个黑长直……

当张狂面对着程立,在席子上跪坐下来之后,还没有张口,貌似安详的程立,却突然抢先发问:

“张渠帅,可知天下大势?”

张狂一愣,皱了皱眉头,回答道:

“天下大势,当然在我太平道手中。”

程立目光低垂,不动声色的再问:

“如当今天下的黄巾战事,渠帅可见,胜算有几分?”

张狂不假思索,张口便答:

“不足一分!”

“咦?”

张狂这个回答,让程立小小的吃了一惊。他原以为,张狂身为黄巾渠帅,无论如何都会硬撑一番。却不料,对方的回答,竟然如此干脆。

“原来渠帅已经有心……”

“足下何出此言?张狂身为‘大贤良师’族人,自然当为‘太平道’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程立嘿然不语。他这下,算是有些迷惑了。

“程先生有疑惑?”

“愿闻其详。”

张狂心想,这位智者果然了得,面对问题,直指核心。看来想要说服这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啊。

“汉室虽衰,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黄巾代汉,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如今,汉室为了拯救危局,不得不饮鸩止渴,全力激发汉室的残存气运。我‘太平道’虽然顺天应人,迟早代汉,当前时刻,却也不得不暂避锋芒。

我教‘大贤良师’固然是一代人杰,明了黄天代汉之大势。无奈‘当局者迷’,‘大贤良师’却不知,汉室之衰,非一日之事。

我虽不才,已得‘南华老仙’指点,预知当今汉帝之性命,不过数年矣。待得当今汉帝崩殂,二子争位,天下必乱!那时,方才是我‘太平道’真正的大兴之际。

只可惜‘大贤良师’未明天数,只恐数月之中,必被汉室气运反噬,重病而亡。然而小子我尚在,日后自能让‘太平之道’,加之于四海八荒!”

张狂在这里说得慷慨激昂,程立只是用手捻着数根胡须,无动于衷。等张狂说完,程立才不紧不慢的插了一句:

“这么说,渠帅也只是说说而已了。”

“数年之内,必有验证!”

“那却要仆【我】拭目以待吗?”

张狂微微一笑,心中却有些气馁。这般有明智的谋士,果然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可惜,他“点化”的能力,却又用不上。

“先生为何不问,我是如何知道先生曾经做过的奇梦的?”

程立依然不动声色,淡淡的说道:

“此虚妄之事尔。一家数口的身家性命,系于区区一介幻梦,此事,非智者所为。”

张狂心中暗想,若是没有揭出这个梦来,只怕这位,连话都不会与自己多说吧?程立不问,张狂却偏要回答。

“其实,小子无知,怎知道这许多奇妙之理。然而,幸而承蒙‘南华老仙’不弃,这才多次于梦境之中,教导于小子。至于‘南华老仙’所说,是否虚无飘渺,先生只需有心,轻易便能从我军士卒中,寻得答案。”

程立见对面的青年,眼神清澈,言之凿凿,心中自有计较。他突然话锋一转,问道:

“渠帅刚才曾言,贵道的‘大贤良师’,将在数月之中,重病……”

张狂面色沉重,轻轻的答道:

“这些消息,尽皆为‘南华老仙’在梦境所断言。小子虽然不愿相信,可是‘南华老仙’此前,所言无不中,由不得小子不信!”

ps:人物——程立

程立是此人的原名。不过,这位堪称三国第一流谋士的智者,流传于后世的名字,却是另外一个。世人说起曹操手下的谋士,皆推崇郭嘉、贾羽、司马懿等人,却不知曹操手下最受重用的谋士,却是这位原名程立的智者。别的不说,这位智者于233年和夏侯惇、曹仁一起从祀于曹操庙庭,为外姓朝臣里被从祀于曹操的第一人,由此可见他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

又ps:看在笔者写作认真的份上,各位读者能不能帮忙宣传一下本书?本人性情木讷,不太会交际,在宣传上很不给力。看着一万两千多的点击,实在是打击人的积极性啊!

拜托了!谢谢。

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57节 孙坚战且逃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9节 冀州一人故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27节 谈笑定军机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36节 相逢是冤家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0节 功臣孰为首?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26节 猛虎初露头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18节 将主正入巷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71节 管亥展勇武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29节 翻看徐与青第32节 土石消木雷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70节 曹操平黄巾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56节 董卓大起兵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第47节 蛮夷显心机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