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三月征战

王奇派到上党的使者已经随杨修一起出发了,出使的是现在比较清闲的功曹从事荀谌荀友若。

随行还有大量高档次的礼物了,只是里面都是一些送给吕布和公卿的琉璃器,上等茶叶,文房四宝,精致折扇之类的高价值物品,没有任何有助吕布提升他军力的战略物资。

对于能担负这样一个大任,荀谌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如果成功的说服吕布将天子送回京师的话,那他的功劳可是无可比拟的。虽然他内心也知道这个可能性不大。

就在荀谌出发后没多久,初平二年动乱征战的局面也正式开始了。

王奇没想到,最先动手的竟然是东郡的曹操。

初平二年二月,当王奇手下的太守们回到驻地没几天,曹操出兵向东平动武的消息就传到了王奇的府中。

曹操其实也很无奈,春天还没开始,他的存粮就已经吃完了。东郡毕竟只是一个小郡,曹操刚开始的重税政策赶走了很大一批人,现在能养个两万人马就不错了。一下子扩军三万,再加上原来在陈留招的几千人马,已经拥有了近四万人马,东郡存粮本来就已经被讨董耗得差不多了,现在自然供应不上了。

周围的几个郡县中,冀州的韩馥实力强大,曹操还惹不起;陈留的张邈素来有恩于自己,当然也不好动手;济阴郡人口是不少,但是实力也较强,再则她靠近讨董前线,存粮也差不多。算来算去,也只有人口较少,但尚有存粮的东平国是最佳动手对象,加上以前的一些布置,所以曹操最终选择了向东平动手。

当然,老巢东郡虽然跑了不少人,但经过曹操半年多的治理,还是有了较大的实力,尤其是濮阳,境内水运及交通相当发达,深具商业、战略价值之地,所以曹操还是留下了最亲信的夏侯兄弟驻守,自己则是亲自带了两万五千新老士卒,在找了一个东平相不善待东平王的借口后,出兵进入了东平境内。

随后,从遥远的燕北大地也传来了过时的消息,在去年下半年,互相忍不住的幽州牧刘虞和北平太守公孙瓒终于出手了。刘虞占着兵多地广的优势,一次就出动了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共十万人,而公孙瓒却只有一万精兵,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以武勇著称的公孙瓒获胜,刘虞兵败被杀。经过这一场战役,公孙瓒的威名开始传遍天下,也算是消除了当年名声不如王奇的遗憾。

初平二年,公孙瓒自领幽州牧,收笼刘虞的几万残兵,日夜备战,随时准备南下攻击冀州。但刘虞在幽州素有仁义之名,公孙瓒打下幽州后,不但没有采取好的措施来安抚民众,反而广集粮草,多备军马,一副穷兵黩武的样子。民众们想想以前的好,再想想现在的苦,在一些忠于刘虞的名士鼓动下,已经有了反抗的准备。

这些不过是远处的变化,王奇虽然还是在关注,但也并没放多少心思在上面。在自己的周边起战事之前,王奇还得赶紧趁机把他的部队编制完成。

王奇带来了长安之战后的四万人马,加上原来颍川驻守的近四万步兵,王奇现在手中可以直接动用的有近八万人,其中三万是精锐的弓骑兵。两万弓骑已经按照王奇的吩咐正式换上了牛皮甲,而最精锐的一万,也基本上可以装备新式的铠甲了。

王奇将这三万人分成三个万人队,两个普通精锐,分别由关羽和徐晃率领。经过贾诩的一番游说,再加上关羽从旁的鼓动,徐晃已经正式人王奇为主了。那个最精锐的万人队,则是由王奇自己亲自任统领,赵风,夏侯兰为副。王奇做事喜欢留后路,当然不会将所有的部队都交给别人了。

颍川的那四万步兵,虽然一直由徐庶在训练,但是毕竟不够精锐,王奇出于精兵简政的考虑,决定对其进行筛选,将其中的五千老弱淘汰,但又挑出其中最精锐的五千人,先期装配作坊生产的全身甲,成为重步兵。剩下的三万人则是成为半身甲轻步兵,他们在王奇这儿是轻步兵,但到了别的诸侯那里,可算是重步兵了。

五千重步兵暂时只能交给最猛的张飞统帅了,让他的好友许褚看了颇为眼红。至于三万轻步兵,也被王奇分为三个万人队,一个万人队交给颍川太守陈纪,成为颍川守军,另外两个万人队则分别交给武安国和徐荣统帅。

本来按照王奇的意思,还准备组建几个新的兵种。但现在即将开战,只得试验性的将长安战后回来的一万人组建了几个千人队。

挑出两千轻步兵,每人配备一捆短小的投枪,组成标枪营;挑出两千人配备钩镰枪组成陷马营;挑出两千人配备马钧根据王奇设计制造的双发连弩,组成连弩营;挑出两千人配备飞抓绳索等特殊器械,组成特种营;挑出两千人配备短刀小盾轻便甲,组成山地营。前面两支部队主要是试验步兵对付骑兵,后面两支则是试验特殊环境的步兵作战。这些兵种都是试验性质的,也就没有安排正式的统帅。

到是两千重骑兵的人选不好找,弓骑兵大都身材不是特别强壮,而且也不愿意转职,让王奇本来的打算落空了。豫州本来的五千骑兵,则是被派到了程昱的鲁国。王奇发现他竟然找不到好的骑兵。本着只要精锐的原则,王奇放弃了临时组建一支的打算,反正马上就要打通和张辽的联系了,到时从他残余的两万多骑兵中挑个两千人应该没问题。

王奇的步兵没来得及全部换装制式铠甲,当步兵的第一批一千套全身甲随同最后一批半身甲送到军营时,出使襄阳的石广元回来了。随同还带来了一个袁术大规模动员士兵,准备向豫州开战的消息。

本来他早就可以回来了,那想到到了宛城附近,却得到消息说袁术已经封锁了通往颍川的道路。并且开始大规模召集兵卒,一副随时准备动武的样子。

石广元不敢怠慢,打听清除袁术的确准备对豫州动手后,就匆匆的绕道汝南,回到了颍川。

王奇早就得到袁术备战的消息,对于石广元的回报也不惊讶,他到是对石广元的襄阳之行更感兴趣。

“广元见到刘景升,商谈抗袁之事有何结果!”在下令全军备战之后,王奇立刻就开始询问起石广元结盟的事宜来。

石广元对于王奇没有先问黄月英的事情,感到很欣慰。主公果然是以事业为重呀。

“主公!刘景升颇有才干,已经答应与我军结盟,准照主公吩咐,双方的盟约文书在此!”石广元递上了一卷文书。

这应该算是历史上第一份正规的结盟条约吧。

王奇也是从韩遂轻易背弃盟约一事才想到这一点的。在汉末三国,信义制度在诸侯之间几乎完全被人所背弃,经常是今天结盟,明天就翻脸。当然,正因为这个时候信义的沦落,重信义才会被人所敬佩,信义精神反而被人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诸侯之所以经常背弃盟约,主要的当然是利益所驱,但没有正式文件约束也是一大原因。彼此的口头约定,哪怕有相应的文书记录,这种自己单方面写的记录,并不能作为正大光明的佐证。除非有正式的盟约见证人或其他什么的,这种结盟才稍微牢固一点。

王奇用双方君主签署的书面条约来作为盟约的见证,无疑比口头盟约要牢固了很多。不过也并没什么实际约束力。只是这种条约形式现在才刚刚出现,震慑力还比较强,王奇到不怕这个重名誉的刘表会轻易背弃。

接过盟约大致的看了一下。条约的内容很简单,它可不像近代中国的条约那样不公平,上面的约定还是很合理的。政治上互为盟友,共同进退;军事上攻守互助,一致对敌;经济上互通商贸,免征关税。当然,具体的措施,是由颍川书院派出的学生和荆州官员们商谈后,以附约形式,在里面作相应的规定。

王奇看了条约后,发现大致上是很公平,但其中经济上却是自己一方占了很大的便宜。比如说,双方免征对方的进口关税。那时豫州输入荆州的商品,大概是荆州的十来倍。这一免征,豫州没免多少,荆州可是少了很大的一笔收益。

“广元!这条约签得容易吗?呵呵,我看我们好像占了不少便宜呀!”荆州才智之士颇多,不应该会犯这种小错呀。

“呵呵呵!回主公!条约签得是很难,但是里面我们占便宜的部分,却反而是谈得最容易的!”石广元笑道。

“哦!这是为何?”王奇对此很感兴趣。

石广元见王奇对自己的此行如此重视,当然也很高兴了,当下就把襄阳之行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就连自己和水镜山庄发生的争论也直言不讳的讲了出来。

石广元日夜兼程的感到襄阳,却刚好是过完年的时节。

此时荆州的主要官员肯定还在自己家待着,石广元也没有急着去见刘表,而是到了好友水镜先生司马徽的的水镜山庄拜访。一是看望一下旧友,谈谈别后事宜,二是想探寻一下刘表和他的大臣们的底细,便于在谈判时掌握主动。

司马徽的水镜书院在王奇的资金支持下,很快就成为了襄阳的第一大书院,襄阳的豪门富户纷纷将自的子弟送到书院中就读。到了现在,水镜书院在襄阳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石广元很快就从司马徽众人口中了解到了荆州众官员的情况,而司马徽等人也从石广元口中得知了王奇的一些事情。

对于王奇的才能,司马徽众人已经是自愧不如了。对王奇提出的自由主义言论也颇为赞同,到是那个君主立宪,书院的众人研究了好几年,都没法达成共识。黄承彦和庞德公对这个东西颇为感兴趣,觉得是一个开创性之举,若真能实施,则是国家之大幸;而司马徽,崔州平,孟公威众人,则认为君不君,臣不臣,乱天下则必此也。

当听到石广元也是赞成此限制王权时,众人各有反映,庞德公是认为找到了知音,司马徽则认为石广元毒害已深,甚至劝他就留在书院,不要回豫州。至于黄承彦,王奇是他的未来女婿,当然不好多作评价了,只是暗中表示支持石广元。反正几人都是君子之交,不可能轻易翻脸。

到是在和刘表商谈时遇上了一点小麻烦。

对于和王奇结盟一事,刘表本人还是非常重视的,不但亲自接见了石广元,还特地派了蒯良蒯越两位大臣和石广元商量结盟事宜。又委派了幕僚傅巽前去商谈通商之事。

对于石广元提出的合兵攻击袁术,蒯良蒯越都很赞同,但对于石广元说的两家以各自打下的领土为界,两人显然无法接受,特别是蒯良,认为南阳是荆州的领地,绝不可能让给王奇,甚至说如此根本不必再谈。蒯越还好一点,只是说荆州愿意出钱粮将王奇军打下的地赎回来。

南阳历来是荆州最繁华的最富庶的地方,现在袁术的实力可是和拥有整个荆南的刘表相差无几,如果真要打的话,刘表绝对不可能轻易的战胜袁术,甚至还有可能输给穷兵黩武的袁术。石广元不是无能之辈,利用水镜山庄的来的情报,他知道刘表极为宠信小舅子蔡瑁,马上就请和蔡家是女婿的黄承彦引荐,拜访了蔡瑁。利用王奇和黄月英有婚约一事,请蔡瑁在刘表面前美言几句。蔡瑁当然是爽快的答应了,虽然不知道他最后是怎么规劝刘表的,反正刘表最后大致同意了这一条件,只是改为地盘和官员可以由王奇管理,但是每年还是得上交一半赋税给荆州。

石广元早就得到过王奇的授意,只要答应地盘归豫州就行,就算赋税全归刘表也没什么大的问题。战争打的就是人口和资源,南阳这两样都不缺,王奇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也许蔡瑁出的不是什么很好的主意吧,当石广元提出要签书面条约时,刘表的脸色显然有点尴尬。但是碍于面子,他最后还是和石广元一起乖乖的在上面签了字。

到是傅巽那边的商谈很容易,豫州这边参加的是石广元从颍川书院下院带走的商务生,他们都学过王奇的所谓谈判技巧,在和傅巽谈判的时候,当然是耍尽滑头了。那傅巽本来就是一个文人,让他来谈判这些他认为十分低贱的商业事务,难免就有几分不在心,迷迷糊糊的就完全接受了那帮学生们提出的看似公平的条约。刘表对于这个也不关心,当然是照章接受了。

作为条约后续的换文工作,这位还不知道自己犯错了的傅巽又被派来带回经过王奇签署的正式条约。

王奇知道傅巽这样的人的本事,对他十分客气,热情的接待了他,还以厚金馈赠,请他在刘表那儿多多替自己美言几句。傅巽也不是很有骨气的文人,对于这样的好事当然也乐于接受了。

等到送走了傅巽,王奇的军队也正式集结完毕了。

初平二年三月,本来应该正是春暖花开,开始春耕的时候。但因为袁术的来犯,王奇不得不把军屯春耕延后了。

实际上,王奇现在并不想和袁术全面开战。一旦全面开战,以袁术的实力,王奇根本不可能在一两个月内消灭他。如果计略成功的话,也许只要半年就行,但如果不成功的话,拖上几年也有可能。

对于王奇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迎回汉帝。所以王奇打算,和袁术交战,狠狠的打一仗,将他打痛,将他打怕,只用一仗,今后就让不敢再轻易攻击颍川。自己也好腾出手来对付北方的威胁。所以这一次,除了留下一万颍川守军防备陈留,其余的六万五千,全都被王奇派上了战场。

三月中旬,经过短暂的赶路,近六万大军已经兵分两路,赶到了和南阳交界的昆阳,父城两县。

之所以分开,那也是因为情报显示,袁术军现在兵分两路,分别驻扎在和昆阳相邻的叶县,和父城相邻的鲁阳。

本来王奇完全可以直接进攻,利用集中的优势来个各个击破,但是现在袁术还没有主动动手,为了名声考虑,王奇决定分兵迎之,等他动手了,自己才正式的还击。为此,他还将南阳方向的两县居民后撤了很大一部分,坚壁清野,迎接袁术军。

所有的情报显示,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第2章 颍川书院第20章 郑浑之约(上)第14章 英雄宝刀(上)第14章 英雄宝刀(上)第1章 颍川访贤第一百廿四章 诸侯使者第一百九二章 甄氏何人第41章 有得有失尾声第12章 谯县之行第一百四八章 神秘嫁妆第一百七一章 假死出逃第50章 陈留名士第22章 谋图汝南(上)第22章 谋图汝南(下)第92章 樊李内斗第4章 书院众贤答读者第一百五六章 丧尽天良第5章 拜师学艺第65章 诸侯讨董第一百七四章 海军水军第27章 如此三英(下)第一百廿二章 迎帝回京第一百五四章 廿万大军第5章 语惊四座第200章 万军丛中第一百五五章 要挟糜竺第1章 科学狂人第51章 连续受挫第一百四七章 再见月英第一百九六章 最后一围第85章 贾诩之策第18章 神医华佗(上)第200章 万军丛中第61章 转眼三年第一百九八章 会试新官第一百七四章 海军水军第一百五四章 廿万大军第98章 内鬼樊稠第74章 关前激战第一百七五章 假道灭佛第200章 万军丛中第103章 上党争雄第二百二一章 壮哉子义第95章 马超张绣第7章 七星宝刀第19章 神医华佗(下)第44章 只得一人第200章 万军丛中第一百廿三章 先当权臣第39章 大炼钢铁第64章 执掌豫州第一百七七章 神卜求书第98章 内鬼樊稠第69章 情义袁绍第63章 董卓进京第91章 初战潼关第87章 传国玉玺第53章 再次结义第170章 忠义传唱第130章 轻松退敌第30章 长谈长叹(上)第101章 鬼狐行踪第6章 造纸封侯第107章 汉帝来使第105章 班师回许第一百四七章 再见月英第79章 战后之谋初唐地第43章 水镜山庄第一百七八章 袁绍求王第一百廿八章 细说前事第211章 张飞西征第69章 情义袁绍第27章 如此三英(下)第87章 传国玉玺王允传看不看无所谓第24章 豫州肃清(下)第一百五五章 要挟糜竺第59章 著书成婚(下)第209章 平分佳人第201章 新进国公第75章 转求王奇第74章 关前激战第7章 长社相持第82章 合谋董卓第28章 离间离间(下)第73章 无奈吕布第20章 郑浑之约(上)第二百二三章 天下归祈终第一百廿七章 许攸用计第41章 有得有失第一百廿八章 细说前事第84章 攻克荥阳第190章 新式武器第32章 金村之行(下)第203章 司马兄弟第60章 第五本书第一百廿五章 明争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