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卧龙凤雏

“什么?你们说在江水中现了大量的木屑?”刘表大惊的站了起来。

他面前现在正站立着刚才在河边看江水的那群人,他们都是水镜书院的优秀学生,为了在老师和刘表面前表现一下,几个青年七嘴八舌的争着将自己看到的情形禀告刘表。

刘表并非愚人,这样的事情虽然没法直接做决断,但明显是上游在大量制作木器,而联想到现在正在和周瑜交战这一事实,刘表很难不把他联系到造船上去。

听到刘表的疑问,一众青年都肯定的点了点头。

“有多少木屑?”司马徽州了一下眉头。

这几个青年都是他书院的学生,这次他自己被被刘表请出山,学生们自然也一起跟随了。不过他从没想过让学生们过多的参与到刘表和王奇的战事中去,刚才那几个学生争名夺利的表现,也让他非常失望。

司马徽这样一问,这几个青年顿时有点面面相觑的感觉了。他们只顾着回来报告刘表,好称一称功劳,那里想过算一下到底有多少木屑。就算想过,这么一大片的暗红色江水,也不是他们能够估算得出的。

“大概是造五百艘江船的木屑!”一个青涩的声音响起。

正是刚才提议回来报告刘表的那个羽扇青年。

司马徽满意的注视了一眼刚才说话的青年,他刚才问的,其实就是想知道木屑到底是从多少船上下来的。

“五百艘?呵呵!一艘江船满载百人的话,则可以运来五万人,如今我军在江陵总共才五万兵马,周瑜好算盘呀!”帐下一个面貌丑陋的谋臣说道。

“哦!士元难道不觉得周瑜是准备顺水南下吗?”刘表问道。

那个面容丑陋的谋臣正是庞统,因为在襄阳撤退时有杰出表现,已经被刘表征为谋臣。

“是否南下不好说,不过五百艘江船,却绝对不可能!”

“刚才孔明说有五百艘船,难道是假的吗?”司马徽出言道。

羽扇纶巾的自然是本来尚在水镜书院读书的诸葛亮了(打扮参考三国演义),他一则是追随老师,再则也是他叔父诸葛玄目前在刘表帐下做幕僚,尚未加冠的他,也不得不跟来。

“的确是假的!”庞统还没回答,诸葛亮自己就说了。

“你刚才不是说有五百艘江船?”刘表不悦的道。

其他众人也大都面带不满,如果不是看在司马徽和诸葛玄的面子上,恐怕都已经出言相斥了。尤其是刚才和诸葛亮同来,却没法答出有多少木屑的那几个青年,更是面带嘲讽,言露不屑。场上没有变脸色的,也就只有面容丑陋的庞统和了解自己学生的司马徽了。

“学生只是说有造五百艘江船的木屑,并没有说他们有五百艘江船!”

刘表微微皱了皱眉,这个,还真是自己疏忽了,不过你刚才话中怎么不说清楚。

诸葛亮继续说道:

“永安张永年,和朝廷的周公瑾,都是盛名之辈,如果是真准备顺水南下偷袭江陵,自然是暗中行事,生恐走漏了风声!如今却是大张旗鼓的在河边造船,让木屑顺水而下!其目的,无非是打击我军的士气,同时让我们将主力都撤到沿江一带,以致疏于北线防守!”

看到这么多木屑漂流而下,是人都可以猜到造的船有多么的多。到时知道此事的战士,定然会心存恐惧。

“他们也的确在造船,只是数量应该没这么多!如果我们不抽调人手过来防守江水,就容易他们登陆包抄,如果抽调大量人手,则容易被北线的周瑜军主力击败!他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呀!”庞统在一边接道。

刘表的众谋臣愕然,想不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计较。能从木屑顺江而下判断出周瑜军主力准备顺江而下,那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谋臣了;至于分析出这些木屑是假的,主要目的是引刘表军主力南防,则绝对是一流谋臣的本事,至于最后一点,周瑜其实两手都做了准备,则是完全出乎众谋臣的预料之外。

“不错!”诸葛亮佩服的朝庞统点点头,补充解释道:“就算上游不造船,我们也得派兵驻扎,防止他们从水路南下,但是现在有了他们大量造船的消息,我们就更得调更多大军防范,这也正是周瑜想要我们做的!至于北线,不管兵力多少,周公瑾的部队都会趁机进攻,敌众我寡,两面作战,最不利我军!”

“那该如何是好?”刘表惊道。

“分兵迎敌!”两个声音同时响起。

说话的正是庞统和诸葛亮。

听到对方说的话,两人不由相视一笑,互生钦佩。

“哦!两位先生有何妙计?”刘表激动的站了起来。

虽然不喜欢庞统的丑陋面容,也不喜欢诸葛亮的故做深沉,但对于礼贤下士这一点,刘表还是做得非常充足的。当初祢衡对他狂妄的不得了,他也只是淡淡的笑一笑,没有追究,从一点上来说,刘表比王奇还强。

“使君勿虑,水上那路敌军,请尽管交给小生处理,至于路上那支,还是交给士元师兄来应对吧!”没等庞统说话,诸葛亮就已经抢先应承了。

边上的司马徽和书院其他的几位贤者看了,都微不可查的紧了紧眉头。

刘表看到诸葛亮又来故做深沉,虽然心头不悦,但面上还是宽容的笑道:

“好!我就拜你二人为军中司马,协助蔡中蔡和两位将军迎战周瑜!”(?)

“诺!”两人躬身领命。

庞统和诸葛亮刚一告辞出城守府,庞统就一把拉住诸葛亮的手问道:

“孔明!你是怎么回事?当初先生不是有明训,我们只出策,不出力,决不正面和王丞相为敌的吗?”

“哈哈哈!士元兄!那周瑜才能虽然不错,但决非你我二人联手之敌!如今王丞相扫平天下之势已成,决非人力所能挽回!不过你我都是豪杰之士,难道不想在这最后一战中,显露一下我们的才名吗!至少,败的话,也要败在未来的君主手中!”诸葛亮眼睛一闪一闪的紧盯着庞统。

“江南多贤士,江东多豪杰,孔明如何说这般丧气的话!”庞统扭过头去。

他并不是不想给刘表出力,只是他知道诸葛亮对汉室正统观念十分重视,如今的王奇虽然名义上尊重天子,但实际上却是在天子已经成年的情况下继续独揽朝政,加上偶尔的一些表现,聪明如庞统诸葛亮,自然能看出王奇的不臣之心。偏偏目前的情况,却是诸侯根本无法和王奇抗衡,王奇夺取天下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在庞统的内心,还是希望王奇能够早日扫平天下,结束乱世的。所以在听到诸葛亮竟然准备插手对抗王奇,还把自己也拉下水的时候,自然有几分不悦。

自己的心思,诸葛亮应该明白。现在这样做,无疑是故意拉他入水。他自然要找诸葛亮一个解释了。对于现在诸葛亮说仅仅是为了和王奇一战这个解释,庞统并不认同。

“士元兄!王丞相天纵之资,虽然亮无法接受他代汉而取之,但对他的才能,却绝对是万分佩服的!能和王丞相公平一战,绝对是亮平生所愿!刚才所言,句句出自真心!如果失败,亮愿不食祁粟,但不会逆天下民心而行事!”诸葛亮言辞恳切的说道。

天子刘协昏庸无道的事情,天下已经人尽皆知,尤其是王奇自编自演了几次苦肉计,让刘协残暴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相反,王奇却通过不断的善举,赢尽了天下民心,上至文人士子,下至贩夫走卒,都在称道王奇的政策。诸葛亮虽然心存汉室,但那也仅仅是凭着一腔报国保民的热血罢了,天子没见过,普通老百姓却是常见的,真要有利于百姓,诸葛亮也不会死板的要维护昏庸的君主。

在看清了这一点后,诸葛亮坚决抵抗王奇的心思并不是强烈。想要和王奇一战,只是一种不服输的性格使然。他就是喜欢挑战强大,喜欢挑战不可能。站在弱者的立场上去对付强者,才更能显示他的才能。刚才的一番话,到有一半是出自真心。

庞统也不是甘于寂寞的人,听到诸葛亮这番说辞。虽然心中有点怀疑,但还是开朗的说道:

“好!先生曾给我们取号“伏龙”“凤雏”(情节需要,让他们有这两个外号),称得一可以安天下,就让我们两人联手一次,看能不能抵抗住王丞相的大军!”

“好!”两人紧紧的握住双手。

在襄阳的周瑜自然不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被人识破,就算知道,他也不会为此担心什么。这次的安排,就算是全都公布出去,敌军也不见得有办法破解。

“将军!如今襄樊之地,经过这近一个月的安抚,已经基本归顺,大军休整也基本结束,我们什么时候继续南征!”副将高顺期待的问道。

虽然已经知道周瑜又派了一支奇兵去对付江陵,但相信正战才是王道的他,自然觉得只有正面攻克城池,才是真正的胜利。

“高将军莫急!我正在等江陵城的细作和布在当地的探子,等他们敌军的情况和此地的地理汇报上来,就是我军出征之时!”周瑜从容说道。

“报!江陵有消息传来!”

“哦!快逞上来!”

周瑜看完信息后,微微皱了皱眉。

“刘表可真是胆大呀!竟然一面令人沿江设防,一面又派兵前来长坂坡设寨,看来应该是有所依仗呀!”

“刘表本来就兵少,如今再分兵的话,绝对不利防守呀!”程昱也有点迷惑。

旁边已经归降的蔡瑁立刻进言道:

“将军!长坂之地虽然无险可守,但是有一小河在境内,只有一桥可以通过,如若南军据河而守,我军必然不能轻易南下!不如另则他途!”

“哦!过长坂桥是南下的最近道路,难道德珪(蔡瑁字)还有什么更好的途径不成!”周瑜问道。

“这个!更好的途径没有,但是长坂东南的麦城,却也是南下江陵的一大便利之所,路途虽然远了点,但至少不用正面对抗南军!”蔡瑁谨慎的道。

上次因为不肯绕道而被周瑜水淹,这次是再也不敢走捷径了。

“麦城!”周瑜点点头,随即正式下令道:

“好!有德珪这个本地向导应该没问题!这样吧,这次就有德珪陪同高将军为先锋,抢占麦城,方便我军南下!”

周瑜这边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对刘表的最后一击,王奇那边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濡须坞一直以来就是南方军镇传统的水寨,这里面既有各种各样船舶制造材料,还有大量的熟练工人。在这些人的努力工作下,白龙舰队的船只很快就全都修缮一新。

王奇还特地下令让船坞加紧作业,制造一批运输船只,便于自己运兵从水路去攻克江东。

虽然孙坚已经亲自领军到牛渚设防,但王奇还是决定将牛渚作为主攻方向。

一则是现在到了扫平天下的最后关头,为了尽快收伏江南的民心,自己最好是一场正面破敌战的胜利来进入江东;再则,是因为自己全力攻打牛渚,必然牵动在舒县的孙吕联军,如果他们贸然行动,自己就可以半道而击,说不定还会引起联军内部的矛盾。如果不动的话,自己就可以轻松将仅有三万的孙坚部吃掉,再回头对付还有近七万人的孙吕联军。

只是王奇并不知道的是,此时在濡须坞中待命的船队附近,已经来了一帮神色异常的人群,看他们袖中,腰间鼓鼓囊囊的,就知道里面藏了不少东西。

白龙舰队面临着一次考验。

第83章 董卓伏诛第一百廿一章 李儒假死第4章 书院众贤第215章 进入江陵第100章 不欢而散第一百六九章 绝影代命第90章 临时约定第19章 神医华佗(下)第55章 并州买马第29章 反目反目(下)第一百卅七章 晚宴议事第202章 司马初现第14章 英雄宝刀(上)第1章 颍川访贤第25章 重回洛阳(下)第一百卅五章 大夷三族第24章 豫州肃清(下)就更新说几句第17章 娇小美人(下)第48章 又回颍川第一百卅七章 晚宴议事第一百廿三章 先当权臣第一百八一章 新得诸将第104章 胡氏兄弟第26章 初见三英(上)第一百四三章 丧尽天良第7章 七星宝刀第114章 好大一锤第201章 新进国公第一百廿三章 先当权臣第21章 郑浑之约(下)第45章 又见蔡琰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第63章 董卓进京第116章 趁火打劫第3章 浪子郭嘉第一百廿七章 许攸用计第61章 转眼三年第一百五七章 虎父犬子第54章 有心无心第1章 科学狂人第一百八一章 新得诸将第78章 强攻虎牢第一百九六章 最后一围第一百五三章 苦肉之计第一百八九章 比武选将第79章 战后之谋第58章 著书完婚(上)第104章 胡氏兄弟第一百廿六章 以横破纵第70章 华雄宿敌第110章 开花结果第一百廿四章 诸侯使者第53章 再次结义第55章 并州买马第一百七二章 金蝉脱壳第10章 相士许劭第31章 药师琉璃(下)第22章 谋图汝南(下)第109章 迎帝之争第204章 好戏开锣第一百廿七章 许攸用计第3章 议郎蔡邕第204章 好戏开锣王允传看不看无所谓第7章 长社相持第25章 重回洛阳(下)第104章 胡氏兄弟第208章 上门姻缘第150章 官拜丞相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风情第32章 金村之行(下)第2章 颍川书院第84章 攻克荥阳第120章 追击吕布第7章 七星宝刀第76章 小施连环第220章 吕布末路第二百二一章 壮哉子义第91章 初战潼关第29章 反目反目(下)第20章 郑浑之约(上)第2章 梦醒汉末第90章 临时约定第一百八九章 比武选将第一百七七章 神卜求书第92章 樊李内斗第一百五五章 要挟糜竺第204章 好戏开锣第一百卅二章 争风吃醋第一百八八章 锦囊妙计第42章 黄女月英第一百七二章 金蝉脱壳序章第一百卅二章 争风吃醋第4章 书院众贤通知第一百卅八章 昏君养成第216章 甘宁投效第117章 洛阳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