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龙江造船厂大匠们的惊叹

得知了阴阳炁海开启的消息,在前往钟山的路上,朱元璋在马车中忽然想起了一事,于是随口向马车旁率领锦衣卫随驾的毛骧问道。

“那个叫道衍的和尚,如今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还在诏狱里关着呢。”

朱元璋琢磨了片刻,他本来就觉得这和尚看着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而在得知了残页上的消息,也就是预测的未来中,老四会找这道衍和尚密谋造反后,他本意是干脆杀了道衍了事.但道衍还是活下来了。

还真不是朱棣求情,按照朱元璋的性子,若是朱棣给道衍求情,那道衍只会死得更快。

道衍能活下来是因为马皇后听了朱元璋的念叨以后,觉得杀和尚实在是不吉利,马皇后的原话是“因果报应这种东西,没有听说过拿未来的因来了结现在的果的”,故此,朱元璋考虑了一下,就给道衍扔到了诏狱里。

而前几天,又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天界寺失火了,火势很大,整个寺庙都被烧毁.朱元璋觉得,这可能是佛祖在警示他。

因为大天界寺不是一般的地方,这个寺庙原名大龙翔集庆寺,洪武元年朱元璋亲自赐名大天界寺,并提笔写了“天下第一禅林”榜于门外,洪武十五年设僧录司于寺内,相当于整个大明佛教的管理机构,就设置在这里。

朱元璋是信佛的,至少曾经信过,所以对于这些事情,向来都是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如今知晓了朱雄英告诉他的种种,譬如朱标有可能早逝,所以更是升起了几分积德之念。

朱元璋下车后吩咐道:“既然大天界寺要在定林寺故址重建,便打发这道衍和尚去那里当个寻常僧人,别在诏狱里关着了。”

登上钟山圣孙坛,少顷,阴阳炁海中就传来了朱雄英的声音。

“爷爷,我这有不少航海方面的东西送你。”

朱元璋闻言顿时有些惊喜,还是咱大孙贴心!

他正因为水师和工部给他汇报造舰进度缓慢而发愁呢,这真叫瞌睡就给送枕头。

其实宋元时期的造船业是很发达的,但是经历了元末战乱,以及洪武朝二十多年持之以恒的海禁政策后,老一辈的技术工匠基本都凋零的差不多了,很多手艺都断了传承.没办法,都海禁了不允许海贸,那船厂肯定停工倒闭,工匠们就算带徒弟也不可能再有实践的机会了,所以手艺要么没了,要么捡起来也都生疏的很。

不过,朱雄英给他解决的,倒不是造船的具体问题,那个朱雄英也不会,而是航海仪器,而且是很多的航海仪器。

看着从阴阳炁海里跟井喷一样掉下来的奇怪物品,朱元璋赶紧一边让锦衣卫把这些仪器从软垫上搬运出来,一边让毛骧把负责大明水师的南安侯俞通源,还有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召了过来。

龙江造船厂位于京城西北不远处,是整个直隶最大的造船厂,占地面积数百亩有匠户四百余户,工匠、船丁、杂役数千人,平时水师船只的检修、保养等工作也都是在这里进行,可以说是整个大明,为数不多在洪武朝能保持正常运转的造船厂了,论起技术实力也是最强的。

实际上,如果历史线没有变动的话,那么郑和下西洋建造的宝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在龙江造船厂建造的。六分仪、立式磁罗经柜、天文钟、船钟、航海仪

听着大孙的介绍,如获至宝的朱元璋,亲自将这些信息记录了下来。

因为就在京城附近,所以一个多时辰后,南安侯俞通源和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就被带了过来。

他们的脸上原本带着几分疑惑,但当他们得知了这些航海仪器的作用后,顿时眼睛发光,跟见了稀世珍宝似的,神情从疑惑转为震惊,再变为狂喜。

俞通源作为掌管整个大明水师的将领,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些航海仪器,仿佛看到了未来大明水师驰骋四海的壮丽景象。

“神器!简直就是神器!”听着旁边大匠们压抑不住的激动,俞通源深以为然。

能帮助船只在海上精准定位、计时、测量航行距离的仪器,不是神器是什么?

就拿计算航行距离来说俞家在巢湖打了这么多年的鱼,三兄弟可以说各个都是浪里白条一般的存在,可饶是如此,也没有谁说自己就能做到精准计算航行距离,靠的全是感觉。

但在巢湖里,或许还能靠感觉,甚至到了长江里或者更大的鄱阳湖里,靠感觉都没问题,可是对于茫茫无际的海洋来说,如果测算这些东西只靠感觉,那无疑就是要命的。

绳结计算距离的法子,算是比纯靠感觉稍微靠谱些,但也没有靠谱到哪去,因为绳结扔的次数越多,误差就越大,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便是如此。

而有了这种能够精确计算航行距离的仪器后,几乎航行只需要趟一次,就能把一条航线的准确方位和距离给趟出来,反之,如果没有这些仪器的话,大明的水师就只能靠着海岸线行驶才能保证不迷路。

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个个激动得无法自抑,他们围着这些仪器,啧啧称奇,互相交流着对这些仪器功能的理解,有的大匠甚至忍不住伸出手来轻轻抚摸着这些仪器的表面,感受着它们的质地激动的热泪盈眶。

“这六分仪,竟然能如此精确地测量天体的角度,咱可从来没人想到过还能这么设计.早就听闻圣孙神通广大,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还有那磁罗柜无论风浪多大都不会迷失,这可比指南针要厉害多了!”另一位大匠也忍不住感慨道。

朱元璋站在阴阳炁海旁,回头满意地看着这一幕。

大孙送来的东西,正是大明舰队远洋所必须的,这些航海仪器将成为大明水师最宝贵的财富,引领着它们精准地驶向海对面的那个国家.日本。

有了这些仪器,从大明跨海远征日本就有足够的把握不出意外了。

但随后,从阴阳炁海中掉下来的东西,却引起了大匠们,乃至俞通源的质疑,因为这些图纸,彻底打破了他们的造船观念。

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67章 徐达背疽!第75章 世界地势图!震撼无比的大明众人!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138章 观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吗?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93章 幼军之议第203章 皇商们的屈服第95章 你刚才说话的语气,四叔不喜欢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222章 《西凉伎》第14章 马皇后:把蓝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53章 主仆矛盾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准备第84章 朱雄英的长命锁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32章 爷爷你真是魂穿啊?!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2章 咱的大孙,还活着?!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第222章 《西凉伎》第62章 迈不过去的槛,王朝周期律!第53章 主仆矛盾第85章 穿越倒计时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20章 爷爷你逗我呢?第243章 朱元璋的决定第224章 来自郑梦周的求救信第9章 马皇后病危!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义第5章 洪武宝钞的价值第49章 拍卖会预展第79章 牛痘接种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灾民!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216章 蓝玉的抉择第99章 派往日本锦衣卫的回信第239章 李战神问对第223章 令人惊讶的钢筋水泥城墙第29章 古董无线电台到手!第67章 徐达背疽!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57章 姜老师讲内卷第14章 马皇后:把蓝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171章 将信将疑的两位藩王第121章 马皇后的担忧第55章 世界局势与蒙古人的威胁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梦降临!第31章 神器降临!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这么个皇太孙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第44章 朱元璋的两个困扰第239章 李战神问对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234章 皇室海上贸易第242章 大明使团的遭遇第130章 蓝玉案第78章 下下签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第54章 清朝灭亡明朝?朱元璋的惊骇!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涡的秘密?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183章 长夜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4章 我原来是穿越者?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244章 马上启航第193章 幼军之议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14章 马皇后:把蓝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87章 老朱力排众议第72章 天花与琴纳牛痘接种法第139章 观音奴的心病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245章 两线战略第181章 蒸汽时代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85章 穿越倒计时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第81章 沐胜的揭秘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213章 工业化的基础第4章 我原来是穿越者?第52章 朱元璋:大孙能还阳?!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47章 等等,我啥时候去地府了!第130章 蓝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