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

“大孙,这些海外贸易流入的白银,为何能为大明续命七十年?”

朱元璋好奇地问道。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白银,是怎么给大明续命的?

一个时辰后,朱雄英的话语,从阴阳炁海中传了过来。

“因为白银在以后肯定会代替铜钱和宝钞,成为大明国内外的日常生活和贸易的主要货币,而白银的货币化,直接给一项改革,提供了铜钱和宝钞不可能提供的物质基础。”

实际上,在洪武朝,因为社会经济刚刚从元末战乱那种百业凋零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所以现存的宝钞为主要货币,铜钱为辅助货币的货币制度,还能够勉强运行。

但也仅仅是勉强运行,因为宝钞仅仅发放了十几年,就已经贬值的不成样子了,谁都不知道这玩意日后会不会跟元朝时候发放的那些纸钞一样,直接变成一堆废纸,所以民间对于洪武宝钞的使用和流通都不积极,而货币一方面贬值,一方面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可,作用就注定会日益减小。

所以长此以往,宝钞作为主要货币,肯定是不成的,但大明不仅缺金银,同样也缺铜缺的厉害,所以这就尴尬了日常的小额交易比如买个菜什么的用铜钱还行,但要是涉及到了大额的商品交易,是不可能推着一车一车的铜钱进行的,可偏偏随着社会经济从战乱中恢复过来,逐渐达到繁荣的这个过程,是注定需要能够满足大额交易的货币的。

如果官府提供不了那么民间就会自发地搞一些商业通票出来,但这些地区范围内比较有信誉的商业通票,对于庞大的大明来说,也仅仅是杯水车薪,还是满足不了全国范围内的商品交易,或者说,朝廷也不可能允许民间的商业通票取代宝钞的货币地位。

这就尬在这里了,大明没能力保证宝钞的币值,或者说,大明朝廷还玩不转这种信用货币,废了洪武宝钞,换次钞肯定也是这种结果,但因为缺乏金银,宝钞起不到作用,大明也没有其他选项可以选择,那就只能硬拖着以前汉唐时期可以用铁钱、铜钱,那是因为社会经济总量不算大,还能用这些来凑合,但是自宋朝以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就远不止于此了。

朱雄英稍稍解释,朱元璋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原理,不由地老脸微红宝钞这东西,确实弄得不算成功。

没办法,大明的宝钞,连起码的金银平准都没有,地方官府根本不提供宝钞和金银的兑换,宝钞到底面值多少钱,完全就是朝廷的一句话。

而朝廷或者说朱元璋,对于宝钞的发行又完全没有规划,也不节制,没钱了就乱印钞,难免宝钞的流通日益闭塞。

这些,都是朱元璋一手造成的。

——大量白银的涌入,却解决了大明的这种货币困境。

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明朝与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白银开始在整个大明境内逐渐流通,白银在国际贸易中具备高度的通用性,成为跨国交易的主要货币之一,而白银天然比铜钱昂贵的货币特性,也很好地满足了大明国内的大额商品交易需求,这引发了民众对白银的追捧,逐渐使其成为大明市场上的流通货币。

朱雄英继续道:“未来的大明朝廷也意识到了白银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动白银货币化,规定了白银与大明宝钞的兑换比例,而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则是直接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便于征收赋税,同时使地方官吏难于贪墨,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

朱元璋细细听完,顿时眼眸一亮,好办法啊!

在不久前,思考王朝周期律的时候,朱元璋就苦思冥想过,在未来,如果大明发生了所有王朝都无法避免的大规模土地兼并现象,那么应该如何应对。

并且,朱元璋也和众臣探讨过这一点。 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没办法。

新推行的《鱼鳞册》制度,仅仅是朱元璋给大明的土地制度,打上的一个小小补丁,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又能维持多久,在现在的人看来,都是未知数。

而从大明往前数上千年的封建王朝更迭,都证明了土地制度的崩坏,是无可避免的。

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设定了如何完善乃至严苛的土地制度,到了王朝中后期,都会崩坏的不成样子。

譬如从西魏北周开始推行的均田制,到了隋唐,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制度设计上趋近于完美,可饶是如此,唐朝维持了数十年以后均田制还是逐渐瓦解了,而没有了土地制度作为基础,唐军的战斗力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下滑。

朱元璋之所以觉得大孙之前预测的未来很有道理,这一点也是重要原因,卫所制是一定会因为土地兼并而逐渐转向募兵制的,赋税制度也同样会因土地兼并制度而崩坏。

而大孙所言的这个“一条鞭法”,却无疑是给未来的大明,提供了一个在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后的出路,即完全按照土地,而非土地与人口来征税,且收税全用白银。

同时,这个办法,其实即便不是在大孙预测的未来,也是能用的若是打下了日本,大明有了足够的白银,一样可以搞这个所谓的“白银货币化”和“一条鞭法”!

朱元璋斟酌了一下语句,将这条改革思路,与身后的众臣一说,王景、董伦、刘三吾等人,沉思过后皆是赞叹不止。

“圣孙殿下果然有远见,这法子,臣觉得以后定然可行!”

“不错,用白银当货币,收税也同样收白银,这样哪怕是土地兼并,也是按土地收税,其实地主富户,就算把这些土地诡寄到他人名下,还是得交同样总额的白银。”

“圣孙殿下洞见万里!此计可行!”

朱元璋也很是满意,如此一来,不仅以后真的打下来日本,白银流入后怎么用、怎么收税的事情,大孙都给规划好了,而且,应对日后土地兼并,也有了一个相对靠谱的法子。

如此说来,“给大明续命七十年”的说法,真还不算夸张。

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问题。

朱元璋又问道:“那这白银货币化和一条鞭法,既然给大明续命七十年,在现在预测的未来中,大明又为何会灭亡呢?”

阴阳炁海中过了很久,才传出来了回答。

“因为朝廷没钱了。”

第267章 苦橘城第37章 老登,该爆金币了!第283章 女真人的袭扰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266章 大航海第213章 工业化的基础第75章 世界地势图!震撼无比的大明众人!第286章 平壤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312章 战胜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19章 办公室中的线索第141章 四海商会第277章 大型露天煤矿第47章 亩产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54章 认亲只是个开始第55章 世界局势与蒙古人的威胁第233章 风帆战列舰下水第236章 仗剑去国第243章 朱元璋的决定第171章 将信将疑的两位藩王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151章 来自朱樉的怨恨第41章 北失南补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96章 保险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267章 苦橘城第28章 小富婆的帮助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267章 苦橘城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251章 兵临富良江第276章 帖木儿汗国使团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299章 兴福寺之战第104章 大明战神还有第二代?第160章 被散养的藩王们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309章 合纵连横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27章 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国公们的震惊第167章 帝王之术第122章 秦岭中发生的咄咄怪事第258章 放宽直隶路引制度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233章 风帆战列舰下水第245章 两线战略第274章 日暮途远第99章 派往日本锦衣卫的回信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149章 五爪龙床,僭越之罪!第139章 观音奴的心病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289章 支援舰队的到来第101章 爷爷想做海贸生意?缺钱有办法啊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灭!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87章 朱元璋:老四发动了靖难之役?!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159章 东宫属官们的劝谏第121章 马皇后的担忧第179章 蓄水池之论,朱元璋的赞叹第14章 马皇后:把蓝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67章 帝王之术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206章 压缩饼干带来的震撼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第247章 局势突变,大溃败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174章 应天府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第286章 平壤第267章 苦橘城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75章 世界地势图!震撼无比的大明众人!第116章 火炮上舰?鸣梁海战是个啥?第177章 安置房项目交付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236章 仗剑去国第293章 和谈破裂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第274章 日暮途远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258章 放宽直隶路引制度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57章 姜老师讲内卷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211章 在皇室成员中威望的树立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127章 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国公们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