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

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

翌日,京城中一家名为“云集茶楼”的地方,人头攒动。

这里是钟鼓楼附近街坊消息最为灵通的地方,也是各路商人、小贩、闲人喜欢聚集的场所,茶楼不是大茶铺,没有一文铜板一碗的粗茶,进来是需要点上起步五文钱的绿茶的,所以也算是个筛选门槛。

钟鼓楼位于京城的正中心,天然就是四方货物、人员、消息汇聚流通的地方,此时,茶楼的一角,几名商人正围坐在一起,低声讨论着昨晚的宴会。

“听说了吗?圣孙殿下今晚在袁宅设宴,邀请了京城的各大豪商。”一个穿着绢衫的中年男子神神秘秘地说道。

“这谁不知道啊,人家也没刻意瞒,消息现在满天飞,据说圣孙殿下提出了要所有行会都跟水运行会一样建立行会登记制度,还要各大商家主动交出经营产业的名单。”另一个瘦高的商人接口道。

“这可不是小事啊,交出产业名单,那岂不是把自己的家底都露给别人看了?”一个胖乎乎的商人皱着眉头说道。

“哼,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圣孙殿下这是为了规范市场,让咱们商人之间公平竞争。而且,这也是给朝廷一个交代免得总说咱们商人偷税漏税。”绢衫男子解释道,一副消息灵通的模样。

此时,茶楼的另一边,一个老者捋着胡须,静静地听着这边的谈论。

他正是江家家主江元而在他看来昨晚的事情显然是袁忠彻的四海商会在京城放出的风声,而这种行为,一定是圣孙所默许的。

目的也不难猜,就是为了以舆论继续形成既定事实,让富商巨贾们无法拖延,如此一来,不仅全行业的行会登记速度都会大大加快,而且后面的动作,显然也会提速。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看着阴沉的天气和呼呼的风声,江元饶是纵横商海多年,此时也有些忐忑之意。

不过这逐渐异常的天气,却并没有引来太多人的在意,更让京城百姓们关注的,是各行各业掀起的行会整顿、登记的热潮。

而在繁华的京城深处,其实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行帮——他们被称为“粪帮”。

呃,顾名思义挑大粪的。

不过可别小看了这个行业,现在这个时代,既没有抽水马桶也没有排污管道,哪怕是达官贵人的宅邸最后也得由这些粪帮去处理,而权力这种东西不在大小,只在是否能卡得住人,所以粪帮在某种程度上,跟现代世界的一些不太合规的供电局的手段是一样的

而这个看似表面专门处理京城污垢的组织,背后实则同样藏污纳垢,潜藏着众多非法交易。

张大与李彪就是两个不起眼的挑粪工,而他们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两人曾是湖广的盗匪,被通缉后顺江而下逃亡到了京城,买的假路引混进京城的,不过因为没有真实的户籍,所以哪怕改名换姓其实也无法去从事稳定的职业,只能干这种检查不严的,而他们却甘之如饴当然不是他们觉悟高,喜欢给百姓净化环境,而是能够以挑粪工的身份作为掩饰,将一些违禁品甚至是潜逃之人藏匿于粪车底部的暗格之中,巧妙地瞒过城门守卫的检查。

而且,粪帮会发给挑粪工们身份牌,用来简单应付出城,一般官兵见了身份牌就不会去追查路引了,脸熟了甚至身份牌都不查,所以他们虽然只有早晨才能轻松出城,但行动也算是相对自由的了,而这种勾当虽然危险重重,但收获往往不菲,他们的屡次冒险总能得手。

不过近日就不一样了,帮主老陈把他们叫到一起,告诉了他们最新的消息,为了响应官府的号召,粪帮也得进行行会登记了,以后会首还是他,但所有人都得去官府登记,张大与李彪闻讯后皆是心头一震.要是登记了,那他们必将暴露。

两人迅速返回位于京城边缘的破旧院落,张大神色凝重地对李彪说道:“事情有些不对劲儿,咱们得赶紧走了,趁着还没被查出来之前,若是真被查出来了,按咱们手上的人命官司,怕是走脱不得。” 李彪蹙眉沉思片刻,一跺脚:“别收拾粗苯东西了,带上点细软现在就走!”

当张大与李彪把细软藏在暗格里,推着粪车来到城门的时候,被守城的官兵叫停了下来,按理来说就是例行检查,虽然两人面对官兵依然保持着镇定但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他们每天早晨经历过无数次出城检查,但这一次,他们却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

官兵们围了上来,目光如炬地打量着他们,一名官兵走到粪车前,用怀疑的目光审视着,张大与李彪的心跳都加速了,他们清楚,一旦被揭穿,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这些粪桶!”领头的伍长突然命令道。

张大与李彪依言而行,粪桶里自然是空空如也,因为粪帮基本都是早晨出城把东西卖给收购的小商贩再回来,如今中午了,他们就是想运些,也不能现拉满吧。

而之所以要推着粪车,也是有理由的,那就是一般守城官兵会默认不核查他们的身份,而如果是行人出城,则会看可疑的人去抽查.当然,完全取决于官兵们的勤奋程度,要是日头太晒,基本都是挥挥手就过去了。

可惜今天是阴天,而且现在不是早晨。

张大与李彪紧张地对望了一眼又马上收回了目光,各个手心冒汗,他们默默祈祷官兵别较真。

“现在不是你们出城的时间吧?你们是哪里人?”领头的官兵冷冷地问,锐利的目光直视着张大与李彪。

湖广口音是瞒不过的,来京城几年,他们依旧有着乡音的残存,所以也只能硬着头皮说湖广人。

“有路引吗?”

“军爷,我们只是出城数里”

按照大明的规矩,出城百里以上,才需要查路引,而且一般是外地来京城,守城官兵查外地人的路引,京城里面的居民出去,是不怎么检查的,但如今却是特殊时期,由于行会登记必然会查出来一定的罪犯,所以守城官兵被要求重点检查可疑人员。

以前的时候,他们都是拿着粪帮给的身份凭证,也就是一块木牌,来早晨的时候进出城的,但这东西现在显然不好使了。

他们混进京城时买的路引都是假的,所以只要官兵们认真去核验,肯定能看出端倪,两人脸色瞬间苍白,无言以对他们的异样也瞒不过别人。

“先拿下他们!”领头官兵一声令下,手持刀枪的士兵们迅速将两人牢牢控制。

很快应天府的人就来了,两人的真实身份虽然确定不了,但肯定都是有猫腻的,在众目昭彰之下,他们被押往应天府的大牢暂时关押,嗯,他们还不配进诏狱,如果不是所有监狱都人满为患,普通人是没资格进诏狱的。

而张大与李彪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在京城的行会登记中,很多潜逃多年的罪犯都纷纷落网,给京城的治安也顺带改善了很多,毕竟京城已经有了市民社会的雏形,除了那些固定的城市居民有邻里作保,流动人口必然会从事各行各业打工赚钱,而认真排查下来,在四门封闭的情况下,逃犯一定是无所遁形的。

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168章 第一个预言应验第53章 主仆矛盾第246章 联军内讧第99章 派往日本锦衣卫的回信第206章 压缩饼干带来的震撼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129章 爷爷是什么品级?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12章 大孙不会害你第78章 下下签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179章 蓄水池之论,朱元璋的赞叹第163章 先找个狗头军师吧!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这么个皇太孙第164章 登录在野谋士:道衍第177章 安置房项目交付第149章 五爪龙床,僭越之罪!第189章 曹国公府第29章 古董无线电台到手!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义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207章 刘日新:有一处新的阴阳炁海第146章 卧槽,舅姥爷!第227章 高丽使团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33章 坏了,爷爷不记得前世记忆了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27章 王公们的质疑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37章 老登,该爆金币了!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别墅,藩王们的震惊!第3章 爷爷你穿越到大明了?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预言第29章 古董无线电台到手!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34章 神器试验成功,国公们的震惊!第84章 朱雄英的长命锁第116章 火炮上舰?鸣梁海战是个啥?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47章 亩产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233章 风帆战列舰下水第79章 牛痘接种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灾民!第145章 “上等人与狼”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第134章 朱雄英的伪装身份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83章 别古崖的秘密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55章 世界局势与蒙古人的威胁第66章 大孙还阳的可能性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53章 主仆矛盾第116章 火炮上舰?鸣梁海战是个啥?第116章 火炮上舰?鸣梁海战是个啥?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该惹的人第214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84章 朱雄英的长命锁第251章 兵临富良江第18章 签订合同,拿下土地!第34章 神器试验成功,国公们的震惊!第168章 第一个预言应验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51章 兵临富良江第216章 蓝玉的抉择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23章 如何解决空印案?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4章 马皇后:把蓝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151章 来自朱樉的怨恨第49章 拍卖会预展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46章 朱允炆:这啥啊?揪一株!第4章 我原来是穿越者?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2章 咱的大孙,还活着?!第56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36章 告白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247章 局势突变,大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