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朱棣:好侄儿,放学别跑!

第93章 朱棣:好侄儿,放学别跑!

朱元璋的目光在不远处那群人身上落定。

马三保身后,不仅跟着朱允炆,竟然还跟着朱标夫妇。

朱元璋的眉头微蹙,一种不悦之情在心底升腾,他明明只吩咐马三保去东宫带朱允炆过来,没想到这孩子的爹娘也跟着一起来了,这情形让他如何施展家法?

而此时一阵惨叫声传来,朱标和吕氏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两个人被吊在树上,身上血肉模糊,伤痕累累。

行刑的锦衣卫面无表情地挥舞着鞭子,每一鞭落在人的身上,都能溅起一片血花。

这一幕让吕氏有些心惊胆战,她虽然不知道这两个人到底犯了什么错,但能被朱元璋如此重罚,必定不是小事吕氏紧紧牵着朱允炆的手,生怕他也会受到这样的惩罚。

朱允炆此时也在心里嘀咕:“这两个人被打的跟狗一样,披头散发,也不知道因为什么。”

然而,当左边树上的人抬起头,披散下垂的头发扬起来,露出了脸庞时,却把朱允炆给吓了一跳。

“四叔?!”

“好侄儿,给你皇爷爷求求情,放了四叔,四叔日后定有重谢。”

朱棣明目张胆的话语,当然不是说给朱允炆听的,而是说给朱标听的。

实际上,朱棣根本就不知道朱允炆也被叫过来这件事,他只听父皇说了“咱叫你来了?”,还自作多情的以为是大哥大嫂和侄儿全家,听说了他被毒打的事情,来给他求情来了。

“皇爷爷,您放了四叔吧.四叔要被打死了.”朱允炆怯生生地说道。

听到了这话,朱棣此刻,心中暖洋洋的。

爹好娘好,都不如侄儿好啊!

嗯,朱棣要是待会儿知道了,他到底为什么会挨这顿毒打,估计就不这么想了。

而朱标夫妇此时离得近了,也看到了朱元璋脸上冷峻的表情,心中不由一紧。

但朱标并未退缩,毕竟,几乎所有弟弟遭到了父皇的惩罚,他都会去求情,这次也不例外。

朱标走上前,恭敬地解释道:“父皇,允炆还小,这么远的路我们实在不放心,所以就跟着一起过来了不知道四弟犯了什么错?不如放下来再说吧,再打下去,怕是会伤到身体根本了。”

吕氏站在一旁,没有吭声,她心中其实比谁都清楚,这次朱允炆被叫到圣孙坛,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这里将有一场风波,她之所以叫上朱标一起跟过来,就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的孩子。

至于朱棣死不死,关她什么事。

“舅姥爷饶了我吧。”

这时候,在一旁体魄远不如朱棣健壮,已经有些奄奄一息了的李景隆也求饶道。

“表哥?”

朱允炆这才发现,右边树上挂着的,竟然是他的表哥李景隆。

“你们都先退下,标儿跟咱来。”

朱元璋冷冷地瞥了他们一眼,然后带着朱标来到了吊着两人的树下,他屏退了身边的锦衣卫和宦官、近臣。

这时候,朱标也意识到了不对劲,朱允炆这趟被叫来,恐怕也是来受责罚的。

“父皇,您到底为何如此生气?”朱标小心翼翼地问道,“允炆他还小,不懂事,如果他做了什么错事,还请父皇息怒,饶他这一次。”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十岁还小?在凤阳乡下都快成婚了!你们就是太宠溺他了,养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能做出什么大事来?大事做不成,蠢事倒是没少做,真是让咱失望透顶!”

朱标敏锐地捕捉到了朱元璋话语里的关键词,朱允炆每天也就东宫到大本堂两点一线,他不知道朱允炆做了什么蠢事,但若是孩童的那些事情,肯定不值得朱元璋发这么大的脾气,所以,想来其中另有缘由,而且可能跟阴阳炁海有关。

莫非,是关于“未来天机信息”的事情?

说到这里,朱元璋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盯着朱标道:“咱问你,咱的大明江山,以后是不是要传给你的?你会传给谁?”

朱标心中一凛,连忙道:“若是没有意外,自然是由允炆继承大统。”

“那好!”

朱元璋冷哼道:“咱今天就把话说明白,这大明江山是咱一手打下来的,咱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它!包括咱的儿孙!”

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威严和霸气,仿佛要将一切都掌控在手中,朱标心中一颤,深深地低下了头.他明白,父皇今天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朱允炆做错了什么事,更是因为父皇担心大明的未来。

朱元璋看着朱标低下的头,心中不由一软。

但今天的事情确实让朱元璋太失望了,他叹了口气道:“标儿啊,你知道咱为何如此生气吗?”

“儿臣委实不知。”

挂在树上的朱棣和李景隆,此时也竖起了耳朵。

今天挨的这顿毒打,对于他俩来说,实在是太过莫名其妙了。所以,要是弄不清楚为啥挨打,朱棣和李景隆也实在是不甘心。

不过朱元璋肯定不可能把那张残页掏出来给他们看,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的机密实在是太多了,拿出来影响太大,只能由他挑选一些进行转述。

毕竟,朱元璋肯定不能对朱标说,在未来伱会死于什么时候,也不能对朱棣说,以后你造反当皇帝了。

那相当于直接种下了兄弟阋墙的种子。

朱元璋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以后,才说道:“今天通过阴阳炁海,大孙给咱透露了一些未来的天机信息。”

朱元璋目光如炬,盯着朱标:“在预测的一种未来可能性里,标儿在驾崩以后,会把皇位传给允炆。”

朱元璋没说朱标会死在他前头,而是换了种说法,而对于这种说法,不管是朱标还是朱棣、李景隆,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立嫡立长,皇位传给朱允炆,都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

“然后,允炆会进行削藩,把他的叔叔们,都废为庶人,迁徙到荒凉之地软禁监视起来,有的藩王,甚至被迫阖府自焚!”

“这”

朱标想开口为朱允炆进行辩护,但却有些不知道怎么说,毕竟,未来的事情,虽然都是还没发生的,但如果进行合理推演的话,那么再过二三十年他驾崩了,朱允炆继位以后,藩王,尤其是八大塞王,确实是有可能对皇权造成威胁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这都是历史上的前车之鉴。

所以朱允炆,确实有削藩的动机和可能性。

朱标只能说道:“父皇,允炆孝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呢?就算是削藩,那也一定会善待叔叔们的。”

朱元璋没回答,反而似笑非笑地盯着半空中朱棣看:“老四啊,你可是敢干大事的人啊,你们兄弟十几个里,咱是没想到,在未来真有胆量反抗的,就你一个。”

此时的朱棣,脑海里“轰隆”一声。

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了。

合着,这是说自己造反了啊!

如果真有这种未来,朱允炆削藩固然不对,可他造反更不对啊!

造反,这可是最严重的罪行,是要被记录进史书里,被后人唾骂的。

而且朱棣想了想,不管未来怎么发展,自己最多也就只能拥有北平周围的军权,靠着北平一地造反,说实话,别说是现在还很年轻的朱棣,哪怕就是靖难之役打到第三个年头的朱棣,都不觉得自己能赢,甚至整个燕军上下,都不觉得自己能赢靖难之役就是纯纯的走钢丝,任何一次大规模战役,一步走错,后面就全没了。

所以,朱棣下意识地就觉得,自己是刚起兵就被剿灭,成为未来史书上的丑角了,跟西汉七国之乱里的吴王刘濞一样。

“父皇.儿臣,儿臣不敢啊!”

朱棣一边说着不敢,一边瞥着远处躲在吕氏怀里的朱允炆,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了起来。

好啊,真是四叔的好侄儿啊!

四叔没坑你,你倒是坑起四叔来了!

未来削不削藩另说,但他朱棣今天挨的这顿毒打,肯定是要算到朱允炆头上的。

“不敢?你还有什么不敢的?”

朱元璋只是刺了朱棣一句,倒是没有接着说结果,他肯定不会告诉朱棣,你不仅造反了,还特娘的真凭借着举世无双的战斗力造反成功了。

朱元璋为了大明的稳定,是绝对不会让朱棣萌生出造反的野心的,这样一盆冷水泼下去,让朱棣误以为自己造反不可能成功,反而是最有利的。

如此一来,朱棣一想到自己造反就会兵败身死,那肯定就老老实实地当他的塞王了。

不爽?不爽给老子出塞打蒙古人去!

听了半天的李景隆,这时候一脸迷茫地问了一句:“舅姥爷,那、那就算表弟削藩削了表叔,您打我干嘛啊?我是无辜的啊!”

李景隆不说话还好,一说话朱元璋的火气就上来了,他抄起树下的鞭子,“啪”地一声就抽在了李景隆的身上。

“你还无辜?你个废物除了打败仗就是打败仗!你还会什么?哦对了,咱想起来了,你还会个开门投降!”

“舅姥爷,疼!疼啊!!!”

一顿毒打后,朱元璋终于是把朱棣和李景隆放了下来。

当然,事情只是告一段落,还远未结束。

实际上,这张残页对大明所造成的影响,就像是一块巨石投入湖面一样,余波注定是要不断地一圈圈扩散的。

而被放下来的朱棣,拖着一瘸一拐的身体离开了圣孙坛,走到了朱允炆身前的时候,朱棣对朱允炆说道。

“好侄儿,今天大本堂下了学,你来找四叔一趟,四叔有点事想跟你唠唠。”

 

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这么个皇太孙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70章 真是个乌鸦嘴第214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165章 来自道衍的信息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84章 朱雄英的长命锁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13章 医学奇迹,戴思恭的震惊!第72章 天花与琴纳牛痘接种法第36章 告白第218章 岳山投诚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第218章 岳山投诚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181章 蒸汽时代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第66章 大孙还阳的可能性第239章 李战神问对第175章 鬼市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43章 朱元璋的决定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87章 朱元璋:老四发动了靖难之役?!第211章 在皇室成员中威望的树立第243章 朱元璋的决定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187章 老朱力排众议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223章 令人惊讶的钢筋水泥城墙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151章 来自朱樉的怨恨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181章 蒸汽时代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214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为大明战神?第41章 北失南补第77章 朱棣:永乐帝坏了海禁?我第一个不答第181章 蒸汽时代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第122章 秦岭中发生的咄咄怪事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247章 局势突变,大溃败第77章 朱棣:永乐帝坏了海禁?我第一个不答第234章 皇室海上贸易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义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244章 马上启航第109章 千里镜作用完美发挥第139章 观音奴的心病第93章 朱棣:好侄儿,放学别跑!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250章 鸡翎关破第136章 初遇解缙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别墅,藩王们的震惊!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134章 朱雄英的伪装身份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245章 两线战略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162章 第一个任务:整顿莫愁湖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241章 教官到来第188章 第二个任务第167章 帝王之术第165章 来自道衍的信息第206章 压缩饼干带来的震撼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246章 联军内讧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146章 卧槽,舅姥爷!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192章 父与子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233章 风帆战列舰下水第179章 蓄水池之论,朱元璋的赞叹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