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

一个人的经历会在人的身体上、脸相上和气质上打上牢牢的烙印,正所谓:三十岁以形象靠父母所赠,三十岁以后形象就靠自己的修养。

侯大勇从郑州防御使、凤州节度使、灵州节度使,一直当到了宰相,又从宰相变成了首席宰相,七年多领导当下来,他的肢体、语言、神情不知不觉和初到大周时发生了明显改变,这种上位者的势态,是难以装扮的,是长时间浸润、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结果。

青衫汉子阅人无数,又对奇门之术颇有心得,他已感受到了侯大勇的不平凡之处,不禁在心中反复思量:此人眼生得紧,到底是谁?

侯大勇也对青衫汉子颇有兴趣,拱手道:“敢问先生大名?”

“在下刘熙古。”

侯大勇听到此名,眼睛闪烁出一丝惊异,道:“你是刘义淳?”

“正是”,刘熙古心中有些奇怪,道:“我们似乎没有见过面,请问阁下是?”阁下是对身份尊贵者的称呼,刘熙古已判定侯大勇身份不一般,所以就故意用上了阁下两字。

侯大勇并不回答,笑道:“我记得义淳先生是归德军节度判官,为何独自在此饮酒。”侯大勇知道赵匡胤被诛以后,其手下幕僚虽然没有获刑,但是皆受到了一定牵连,纷纷被贬为民,刘熙古也丢了节度判官的职位。

刘熙古叹息一声,又道:“什么节度判官,那已是过去了。如今我是草民一个,吃完这顿烤肉,就准备回宋州,侍弄家中数亩薄田,采菊东篱下八五八书房,悠然见南山,世外桃源的生活,也真是令人向往。刚才妄言国事。已是唐突,山野之人,已不管这些俗事了?”

这一番话,半是真心,半是试探。

刘熙古又道:“阁下气度不凡,恕在下眼拙,请问阁下是?”

通过化妆随意隐藏身份,这是秘技,因此侯大勇并不想暴露真实身份,随口道:“在下周勇。来自西北边地。无名小辈而已。”

刘熙古口中念了两遍周勇,在脑海中搜索了一会,在记忆中并无一位名人叫做周勇。正在疑惑间,无意间看见了师高月明天蓝色眼睛,眼睛这等颜色,只有胡人才有,刘熙古知道黑雕军久驻西北,军中多有胡人,如今见到师高月明的天蓝色眼睛,大个子又自承来自西北,便更加认定了眼前这个大个子是侯大勇军中之人物,听其口气。看其相貌,料定此人应是黑雕军中重要人物。

刘熙古是后唐时期的进士,与前宰相范质先后成为了和凝的门生,范质当了多年宰相,可刘熙古长期沉沦于县令及节镇幕僚,罢官前仍然只是节度判官,随着赵匡胤之死,他连节度判官当不成了,归隐山林只是无奈之举。刘熙古满腹学问,天大的雄心,如今虎落平阳、龙困浅滩,一身抱负无法伸展。

此时此刻,他敏感地意识到机会来了,按纳住心中一丝喜悦,以退为进,淡淡地道:“明月酒楼的烤肉当真名不虚传,要趁热吃,凉了就没有这等香味了。”

以刘熙古的眼光,早已断定侯大勇并非池中之物,他和三国时期地曹操已相差无已,挟天子以令诸侯,赵匡胤败亡之后,他就想投入侯大勇幕下,可是无引进之人,更兼是赵匡胤的幕僚,这才作罢,此时机会来了,他便沉住气,不露声色地与周勇周旋。

侯大勇手头最缺的就是人才,听了刘熙古之语,便心生招纳之意,此时黑雕军已牢牢控制住了大梁局面,赵氏、范氏的势力早就烟消云散了。赵匡胤或范质的旧属中人才颇多,流失在民间也实在可惜。

侯大勇在另一个世界的职业是军人,因此没有深研过历史,赵普、赵匡胤、杨继业等名人他是知道的,可是对于范质、刘熙古这等次名人就不太清楚了。他对于刘熙古的印象全部来自飞鹰堂提供地报告:节度判官刘熙古,机智足谋,是赵匡胤重要谋臣。

侯大勇并不知道,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另一个世界的历史里,刘熙古是大宋朝数得着的风流人物。

在另一出历史大戏之中,刘熙古是赵匡胤霸府幕僚集团的重要成员,他于显德六年投奔赵匡胤,第二年就发生了陈桥兵变,刘熙古被新朝任命为左谏议大夫,以后先后掌管过凤翔、秦州和)成都,后又任参政知事,七十岁告老还乡,得以善终。

刘熙古是霸府幕僚集团少见的文武全才,又是唯一的学者,史学、音韵学、阴阳学皆精通,著有《历代经要》30卷,《切韵拾玉》数卷。

侯大勇虽然完全不知道刘熙古在大宋朝的风流,可是飞鹰堂已经给了刘熙古一席之地,经过一席话,他已下定决心收服此人。

侯大勇两世为人,对人性知之甚深,如果刘熙古是真正的心灰意冷,也就没有刚才一席话,就继续追问道:“如今列强环恃于四境,天下并未一统,国家正是用人之机,义淳先生高才,何必轻谈退隐山林。”侯大勇见刘熙古仍在啃烤肉,再道:“刚才说起节镇尾大不掉之事,先生可有良策。”

刘熙古慢条斯理地吃了一大块烤肉,这才拍拍手,道:“节镇之事由来已久,若想根治,必得考虑周全方可下手。”

又道:“如今各节镇皆辖数州,其驻地以外的州郡皆为支州,支州均没有设防御使、团练使等职,而归节度使节制,若要削夺节镇之权,可以逐步收回这些支州,由朝廷直接派员管辖,从而断节镇根须,弱小其势力。”

“义淳先生此言深得吾心。”侯大勇已经将收回支州一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是还处于保密阶段,刘熙古以在野身份,能有如此见识,也真是以得。

“义淳先生学识渊博,久负盛名,所做《历代纪要》已有十来卷了吧,依先生名望,完全能进翰林院,窦御史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想来也听闻过义淳先生大名,我与之相熟,若义淳先生不嫌弃,就进翰林院吧。”

翰林一称本义,是指文翰荟萃之所在,在大周朝,翰林院主要任务是充当皇帝地政治军事秘书和文翰侍从,翰林官不大,却是皇帝近臣,发展地空间极大,是士子们最为向往之地,这就如现代社会的秘书,品级虽然不高,却有着极强有活动能力,从领导身边放出去以后,升职极为顺畅,被人称为秘书现象。

刘熙古此时听到周勇说起翰林院时口气太大,反而有些狐疑,摸不清周通的来头,嘴上谦虚地道:“在下才识甚浅,如何进得了翰林,周兄说笑了。”

这时,又有几人走进了明月酒楼,个个身材魁梧,腰身笔直。其中一人已经看见了坐在侯大勇旁边地刘熙古,大声地道:“刘先生,你也在这里。”

店小二看见这几个人,便点头哈腰地迎了上去,道:“楼上有雅间给曹将军留着,菜也备好了。”

来人是柴荣的侍从官曹彬,他跟随柴荣多年,极得柴荣信任,柴荣驾崩之后,侯大勇掉换了宫中侍卫,以崔正代替了曹彬,曹彬则被调至郑州任防御史。

曹彬快步上前,道:“怎么在这外间喝酒,走,跟我上楼去。”看见侯大勇和刘熙古坐一桌,道:“刘先生的朋友也是曹某的朋友,大家一起上楼。”

曹彬向来和赵匡胤交好,两人常在一起饮酒,故而刘熙古与曹彬相熟,此时,刘熙古并不愿意周勇和曹彬相见,正想婉拒,谁知周勇欣欣然站起身来,道:既然曹将军盛情,周某恭敬不如从命。”

一行人就上到楼去。

落座之后,刘熙古道:“周贤弟虽然是初识,可是我们一见如故,西北汉子豪爽过人,酒逢知已千杯少,哈,哈。”刘熙古此话是提醒曹彬,他和周勇是初识,让他说话有所顾忌。

侯大勇主动提起酒壶,倒了数碗,道:“久闻曹将军威名,在下一定要敬上三杯。”

三碗酒下肚,曹彬脸上起了些红润,他注意到了师高月明的蓝色眼睛,他联想到刘熙古落座之语,心中起了疑心,问道:“周郎虎行狼步,是行伍出身?”

侯大勇也不掩饰,打了一个哈哈,道:“在下瓜州人士,去年投奔的黑雕军,这位是在兄弟,也来自瓜州。”

曹彬倒是神色如常,他身边的几位随从却齐齐变了脸色。

第212章 决战幽云(三)第194章 庙堂之高(二十四)第2章 黑雕新军第138章 争夺河套(三)第227章 决战幽云(十八)第220章 决战幽云(十一)第39章 节度三州(三)第145章 争夺河套(十)第193章 庙堂之高(二十一)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60章 出使兰州(三)第37章 节度三州(一)第162章 争夺河套(二十七)第195章 庙堂之高(二十五)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127章 经营同心(十三)第353章 荡尽群雄(三十一)第16章 酒楼饯行第9章 商队北行(二)第12章 招贤纳士第273章 鹿死谁手(三十六)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9章 疑云重重第5章 中元节日第349章 荡尽群雄(二十七)第48章 回鹘大军(二)第16章 酒楼饯行第202章 庙堂之高(三十二)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264章 鹿死谁手(二十七)第134章 经营同心(二十)第157章 争夺河套(二十二)第248章 鹿死谁手(十一)第177章 庙堂之高(四)第179章 庙堂之高(六)第146章 争夺河套(十一)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257章 鹿死谁手(二十)第32章 决战凤州(十二)第10章 商队北行(三)第88章 鏖战西北(一)第238章 决战幽云(二十九)第99章 鏖战西北(十二)第20章 决战凤州(四)第242章 鹿死谁手(四)第2章 黑雕新军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17章 黑雕军营第13章 火烧粮仓第63章 奇袭陇西(三)第345章 荡尽群雄(二十三)第330章 荡尽群雄(七)第333章 荡尽群雄(十)第91章 鏖战西北(四)第14章 突现疫情第6章 粮食问题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60章 出使兰州(三)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210章 幽云之战(一)第123章 经营同心(九)第89章 鏖战西北(二)第14章 攻城为下(二)第370章 荡尽群雄(四十八)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269章 鹿死谁手(三十二)第1章 侯府话别第373章 荡尽群雄(五十三)第244章 鹿死谁手(六)第203章 庙堂之高(三十三)第2章 神出鬼没第254章 鹿死谁手(十七)第243章 鹿死谁手(五)第369章 荡尽群雄(四十七)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235章 决战幽云(二十六)第347章 荡尽群雄(二十五)第5章 道士陈抟第339章 荡尽群雄(十六)第344章 荡尽群雄(二十二)第188章 庙堂之高(十六)第238章 决战幽云(二十九)第260章 鹿死谁手(二十四)第363章 荡尽群雄(四十一)第19章 李晖到任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196章 庙堂之高(二十六)第37章 节度三州(一)第19章 又见青叶(二)第169章 争夺河套(三十四)第279章 鹿死谁手(四十二)第200章 庙堂之高(三十)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66章 大战过后(三)第206章 庙堂之高(三十六)第3章 烽火熄灭第279章 鹿死谁手(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