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释疑

第二卷释疑

(虽然不是正文,也有点长,但我建议大家都看一下)

这次因为是连续更新三十章,导致除最后一章和卷末总结之外的章评有点少。

所以我昨天才得到大概的反馈。

单开这个单章是因为第二卷最后三十章有个地方没处理好,需要向大家解释下。

其实小说写完了还要解读,尤其是作者自己来,是非常下乘的事情。

但好几位读者在章评提了,群里也有问的。

考虑到完全看明白的应该不太多,所以不得不统一捋一捋。

······

一句话总结,就是洪范情绪的变化。

很多读者认为詹元子死了以后洪范悲伤的部分太大了。

这其实是误解。

洪范一路过来有很多情绪,悲伤只是一部分,后来甚至是较小的那部分。

基于洪范的视角:他的情绪从哪里来、分别是什么情绪、心路历程如何,我在这里拆解下。

最开始是四层情绪。

【引用原文:

悲下有怒,怒下是无力。

无力之下,又是什么?

洪范难抑浑身燥热,起身脱去外袍。

手臂上,汗毛根根倒竖如耸。

一刹那,他明了自己深藏在骨髓中的情绪。

恐惧。

洪范霎时能够思考了。

——277章】

第一是悲。

很好理解,与自己吃住一起、性格很和得来、帮他研发杀法的战友突然被刺杀,所以悲。

第二是怒。

刺杀者无法无天,在朝日府(洪范家中)击杀好友,所以怒。

第三是无力。

人已经死了,没有办法挽回。

第四是恐惧。

这件事暂时搞不明白头尾,洪范突然意识到自己蒸蒸日上踌躇满志的生活随时可能破灭,他甚至觉得詹元子可能是替自己死的。

这时候我们对洪范做个定性——他依然是奉行实用主义、个人利益优先的那个人。

因为詹元子死,他心里最深处、最强烈的居然是恐惧。

期间报丧的事情强化了洪范悲怒。

这四种情绪持续到洪范得知叶斩要来的消息。

【引用原文:

“能由斩业公经手的都是大案,需要各州提刑按察司上报再由刑部核准委托——有些案子的排期都要按年算。”

“这回他正好人在西京旁,所以才有望请来,否则朝日府这案子还不知道多久才能排到他的号。”

“只能说这回实在是太巧了……”

江乐池边吃边说。

他手快嘴快,很快把卤牛肉吃完大半。

洪范却有些愣神。

对方刚刚那句“太巧了”让他莫名触动。

——280】

这句太巧了让洪范第一次意识到这件事另有隐情,可能有幕后黑手。

【引用原文:

“咱可是星君,虽然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但等闲权贵,还霍霍不到我们。”

“达官贵人,各个都有亏心事。”

“所以他们没有不怕我的。”

叶斩说这话时有种特别的气势,仿佛是狐假虎威的泼皮无赖。

“可惜我的宿命通不擅战斗,大多时候只能做个明白鬼,不能像你的沙世界一样快意恩仇……”

——282】

叶斩在神京都横着走。

但这个黑手强大到连他都能随意调遣安排,制造这个“巧合”。

洪范意识到了这是个局。

在这个局里他很弱小。

然后是完成宿命通仪式。

洪范明白了明面上的仇人,五位刺客、敖家三人。

【引用原文:

洪范睁开眼,见到西方世界,残阳涂满半边天。

想起那六张脸,他只觉得浑身的血都烧了起来。

——284】

【引用原文:

“十日前,那一剑打这儿过去,痛煞我也……”

他按住心口。

“再等下去,我的血都要烧干了!”

——285】

这时候的他杀意得到了很强烈的增幅。

原因很简单,事情是敖家做的——也就是说不是什么私仇,就是冲着詹元子来的。

詹元子与敖家的矛盾来自于洪范做出了“参与王敏才案对第二小队没有影响”的判断,并说服了武红绫(253章)。

作为第二小队的实际的“司业”与“队正”,他认为自己对詹元子的死负有责任——或许是我掉以轻心、自以为是,才导致敖家出手杀了詹元子。

然后缇骑开始报仇行动。

这时候洪范的情绪已经变了。

第一,这件事他认为自己有道义责任。

第二,背后幕后黑手的能量远远超过他。

这自然而然引出个“道德拷问”:“我”还要不要替詹元子复仇,复仇该做到什么程度?

要知道洪范之前见到詹元子死,潜意识最深的情绪还是恐惧。

他此刻哪里能立刻拿出一个“虽千万人吾往矣、舍生取义”的答案?

经过宿命通仪式后,洪范已经意识到拦江鬼都是“刀”,谈不上是真仇人。

但要向真仇人复仇需要多少投入?有多大的风险?我做这事值得吗?

To be, or not to be?

在出发时,洪范的答案大约是不太正面的——他想敷衍自己,这五个刺客我亲手多杀几个,应付下过去吧。

所以他先找上曾道奇。

【引用原文:

他甚至不愿意用沙世界。

——286】

为什么不愿意用?

【“本来就是为了万无一失,不然我一人也能胜他。”

光头接话道。

——283】

你一人打不过詹元子。

我不用沙世界、光用武道胜你,以证明这一点。

再是裘敬安。

【引用原文:

裘敬安双目微眯。

面对凶猛拳势,他不躲不避,却一把扯住将要跌在身边的大弟子,拦在身前。

一瞬之间,洪范到底是犹豫了。

他止拳收势,身位却难变化,被以逸待劳的对手一掌命中右肩。

疼痛立时泛开,洪范口中咳血,却觉得爽快。

伱果然是该死之人!

——286】

洪范知道裘敬安也是刀,他隐约能感觉到这些拦江鬼想摆脱过去不可得。

裘敬安现在的表现说明他仍然是个恶人,这让洪范自认为拥有更充分的杀人理由。

杀掉裘以后,洪范心中的焦虑与矛盾没有好转——他知道自己在糊弄。

情绪的大转折开始出现在第三场作战。

洪范不想杀无辜的段家人,但他最后被迫全杀了。

【引用原文:

洪范勃然醒悟。

他面对的不是顺德行那些乌合之众,自己身边也没有洪烈、沈鸿遮护两翼与后背。

段家固然是三流豪强,与宫家、洪家这等一流、准一流豪强有极大差距。这三十五人固然修为不均、装备不齐,与朱衣骑、洪炉阵有天壤之别。

可他们是血脉相连的整体,正为了彼此舍生忘死而战。

就如同金海洪家一般。

——288】

【引用原文:

此刻,沙取代了眼。

既看不见血,便可以大开杀戒。

——288】

闭着眼就可以开杀戒——虚伪。

段家譬如洪家那般的既视感,让洪范意识到了自己的虚伪。

【引用原文:

半个时辰后,洪范大吃一顿,用热水处理了伤口,又掀了水缸的盖子喝水。

他看到了缸里映着的面容。

眼睛通红满是血丝,眸子浓黑,仿佛接着幽冥。

竟有几分像最后一夜的李鹤鸣。

——288】

李鹤鸣曾说,他用出卖换取武道,未来上了天人,再做补偿。

当时洪范各种不屑。

还有就是之前有些读者吐槽说洪范守金海城不走(175章),质问我与金海有那么深的感情?

这不光是感情。

洪范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他没法接受自己成为临阵脱逃的人,否则就是第二个李鹤鸣。

在这个时候,洪范再无法糊弄自己内心的道德拷问。

我明知道这五个人只是五把刀,接受自我欺骗,我本质上就正走向李鹤鸣的老路。

所以有了之后的发展。

【引用原文:

我若是敖伏威,也不会让手中的刀知道太多。洪范想到。

……

“你去哪?”叶星火叫道。

“回西京。”洪范头也不回地说道。

“这是第几个?”叶星火再问。

“第四个。”洪范答。

“第五个不去了?”问。

“来不及了,三溪县在西京正南,青槐城在正北。”答。

——289】

为啥不去了?

哪怕其他缇骑会先到,单纯复仇心切的人,不也该赶去看看现场吗?

因为哪怕再亲手杀了第五人,也无法让洪范回答内心的道德拷问——义与利,应该做的事与生命的危险,我该如何选择?

【引用原文:

天开地阔。

田野合围如牢。

他昏昏然寻了大致方向,似一条丧家犬般蹒跚远去了。

——289】

有的读者或许认为是洪范是心头太悲伤,所以用丧家犬象征。

死了战友不至于丧家,丧“家”是因为心乱了。

洪范外表圆滑,内心有道德准绳,但他穿越前很少遇到这样的考验。

但现在从法治社会来到了大华,考验真的来了。

他暂时回答不了心头拷问,也就暂时没有了立身于世的基础,所以成了丧家犬。

然后,徒步走回西京三日三夜,洪范渐渐想明白了。

【引用原文:

“敖伏威、敖知机、敖知弦。”

洪范将三个名字念了一遍。

“见者必杀。”

——289】

【引用原文:

乌云厚重如城,自中间透出一线光。

好似天裂。

雨水洗净全身,他有了结论。

不是杀得太多,而是杀得不够。

洪范心中一时明朗。

——289】

乌云被光破开,洪范通过击杀四个刺客的过程冷却自己的心,最后思考到答案。

To be, or not to be?

义在利先,乃至在生存之先。

而在之前,洪范回馈家族、要制造火器、想给学不了武道的人开一条路,其实都与他此时的答案呼应。

这一卷的一大目的,就是标定洪范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正好在洪范明了内心、做出回答的当天,他知道了敖知弦回来,要布局杀她。

正是这个答案,让洪范不再那么利益至上、排斥死亡,以至于对选择死斗的苏佩锋也有了感同身受,因此接战(苏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继续当自己的天骄)。

所以从头到尾,折磨洪范的并不是悲伤。

前期是恐惧,后期是内心的道德拷问。

······

这地方出了这误解,不是读者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构思这段的时候,我认为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太多了、情绪太细了,这不是网文的路子,不能这么写。

到时候大段大段洪范内心戏、自我辨析,一定会导致很多读者厌烦,觉得水、没意思,妨害节奏。

当时我还和运营官说,网文大部分读者看个乐子,很多甚至是跳读的,这样剖析人物很不讨好。

所以我考虑再三,从洪范回西京开始尽量用白描手法,回避心理描写与描述,把洪范心里的变化和自我拷问作为暗线,并加了许多象征和特别的比喻来暗示指引。

譬如倒映的脸像李鹤鸣、天裂这些是象征。

譬如盘旋击杀华安的时候“好似一头等待就食的秃鹫”、丧家犬,这些是特别的比喻。

我当时的想法很理想化。

就是说看得细、对文字敏感的读者能看明白,或者哪怕部分明白,他们会觉得有余味,觉得这些章回里带着一种隐性的情绪流。

而不喜欢这些的读者就单纯当做复仇桥段看就完事了。

为了尽量补足些爽感,我的很多景物描写传达的感情实际上与洪范的内心折磨是不一致的。

里层他在煎熬,表层是复仇杀人的爽感。

现在想想表里不一、既要又要,处理得很不好。

发出来一直到四五号反响都还不错,结果六号七号开始有很多夹在中间的读者发声,觉得洪范情绪奇怪——詹元子死了至于把洪范搞得那么要死要活吗?

于是我反思蛮久。

结论就是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还是要写清楚,笔墨可以精简点,另,象征这种手法在网文里不合适。

前面这些章节我会抽空修一下,把上面这些挑明了。

没处理好,完全是我的问题。

我清楚自己还没能力写严肃文学、纯文学的东西,我也明白往那个方向努力没人看。

但我又没法放弃心气,纯为赚钱写书。

这是我作为作者本身矛盾拉扯的地方。

也正因为如此,我特别注重读者的反馈。

你们的反馈能让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锚?),并在不放弃自我表达的同时,不偏离网文的基础框架。

大家常看到我爱对线,但对我来说这也是磨刀的过程。

说真心话,我很感激大家公允的不带攻击性的评论,不管是好评差评。

我自认从上本书开始进步速度飞快,而这都是以读者为镜子带来的。

······

最后插句嘴,好几位读者拿洪坚与詹元子对比,说爹死了都没咋的,洪范这里最多只该有一点点悲伤。

我认为不对。

洪范三十岁以后穿越,不可能对一个一年没见几次面且一心只为家族的人认爹。

他从头到尾也没有叫过洪坚父亲。

对于洪坚,洪范很钦佩,但也仅此而已。

詹元子相比之下是过命的战友,朝夕相处的室友,每天练武的武友,性格又最成熟淡泊最合得来,感情当然深厚得多。

第124章 山雨欲来第299章 离群第106章 雄奇杀尽第331章 枪魁第206章 酸汤第219章 找场子第76章 君子不器第35章 缘分第145章 股圣第156章 夜草第115章 合力第56章 菁华(追读,追读~~~)第87章 议事第327章 洞照心眼第102章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78章 驯兽第235章 裙红足白第147章 洪门宴第206章 酸汤第294章 斗中修罗第219章 找场子第314章 造反第163章 御风以理第192章 人各有志第91章 谷神不死第331章 枪魁第341章 武之道第303章 双喜临门第89章 试招第331章 枪魁第236章 屏上鸟第276章 穿心第321章 羊圈第129章 临阵突破第25章 此情无劝第307章 流水线第110章 感激第236章 屏上鸟第309章 正当时第46章 一人成阵第223章 黄金风暴第223章 黄金风暴第211章 第三方第178章 出殡第9章 呜咽第114章 苦主第109章 麒麟第306章 活体机床第95章 荒沙战甲第7章 龙魂树第122章 碾压第75章 教训第126章 阴流手第98章 大日刀轮第56章 菁华(追读,追读~~~)第342章 炒花生第61章 嫡庶互易第159章 再世祖师第111章 伤疤第239章 清贵风姿第111章 伤疤第166章 源流第236章 屏上鸟第81章 要挟第349章 攻城第348章 城头行第147章 洪门宴第83章 沙翼麻了,勿等第53章 设计第29章 斑斓紫第128章 霸王卸甲第319章 血宴第343章 热风地狱第352章 先登第52章 活炁丹第33章 贺胜节第167章 非常办法第196章 武勋阁第240章 铁心第281章 叶斩第56章 菁华(追读,追读~~~)第71章 会猎第341章 武之道第283章 仪轨第91章 谷神不死第122章 碾压汇报下近况第128章 霸王卸甲第59章 裂痕第30章 钱来第292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第249章 英俊第83章 沙翼第107章 解牛典第337章 修坟第295章 三日宴第236章 屏上鸟第179章 不悔第161章 热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