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轮船的研究

400毫米的火炮,这已经是战列舰的主炮的层次了,在一战时期,超无畏的战舰,他们的火炮口径大部分都是15到16寸左右,也就是到了二战时期,在武藏和大和这样级别的战舰,他们口径超过了400毫米,达到了460毫米,其他二战主要国家的战舰,少有超过400毫米。

当然了,日本的技术水准很低,他们的460毫米口径的火炮,未必会比美军的主力战列舰,356毫米的强到哪里去,火炮的口径,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速,管身倍,还有其他的音速,也相当的重要。

定海军目前,已经解决了材料和火药两个问题,同时还使用了三种,只有后世在20世纪中后期才出现的对火炮加强的方法,在火炮能够容纳的强度上面,已经达到了最大了,那么威力自然高。

火炮,说白了,是让火药在其中爆炸的,然后产生了膨胀气体,推动着的炮弹,往前快速移动,并且产生伤害的一种武器。

原则上,只要炮管能够承受多大攻击,火炮本身的威力,就会有多大。

爆炸产生的威力,是无限的,填充更多的火药,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威力,有时候,炮管的寿命,大概就是几百炮而已,按照一发炮弹,在炮管之中爆炸的时间,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秒,几百炮的寿命,就是持续的力量作用几秒钟,甚至更低的。

无论是管身自紧,还是铁箍,还是涂层,这些都可以加强火炮的强度,三个一起上的前提下,单纯炮管的强度,定海军的炮管,已经达到了20世纪后半期,甚至是末的水准了,这个水准之下,超过2战水平,那是非常正常的。

哪怕定海军,在火炮的一些研究上面,并不深入,可是火炮,特别是大型火炮,最关键的基础是材料,只要材料解决了,火炮就等于解决了一半,对火炮了解的不深刻的话,或许无法缩小,可是放大,是没有问题。

就这样,在一定的巧合还有赵信的持续不断的投入之下,火炮也是越做越大了,目前最大的一门,已经制作出了,口径在400毫米以上,这个火炮,算起来是40厘米,经过了后世的技术理念,使用的是更先进的火药,还有更加强大的弹头,这些火炮的,威力无穷,哪怕是棱堡这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这样的火炮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赵信是一个军事爱好者,他甚至亲自研究过长弓,还去打猎,作为重炮最巅峰的时代的代表作,无畏舰和超无畏舰的时代,他很希望的重现这些的舰船,火炮已经有了突破,比起无畏舰初期的时候,已经增大了很多了,可是无畏舰的另外一个基础,大型的轮船,却是一个制约的,定海军没办法制造出来。

定海军,因为赵信的跃进,直接跨越了木质铁肋的存在,直接走轮船,可惜,问题众多,定海军虽然有水池实验,还有更加科学的方法,可是崛起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别人用百年,数百年,才能够累积出来的收获,在定海军这边,可能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跨过了,这是因为赵信跃进的结果,可是并不代表没有瓶颈,现在,这个瓶颈就显示出来了。

在风帆时代,船已经是人类制作交通工具的最大的一个,到西班牙大帆船还有飞剪船这样的远洋船舶的时候,更是大了许多,从几十吨,一下子跃升到了千吨,可是从普通的风帆战舰,再进入到轮船这个程度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几千吨都是正常的,更大的也是。

如此不停攀升的重量,特别适用的不是木头这样,比水轻的材料,而是钢铁这样比谁更重的材料,这个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赵信从后世走来,又是经过了高考,并且受到了咨询洗礼这么多年的,他当然知道轮船的基本原理。

密度这个东西,是看整体的,而不是单独某一种材料,钢铁制作的轮船,之所以能够浮起水面,就是因为他的整体密度还是比水轻,说白了,就是把钢铁分割成不同的舱室,这样下来,空气的密度比水轻的多,空气跟钢铁,一经中和之下,就形成了比水重的东西,也可以制造船舶这一点。

空间,舱室,还有一些独特的设置,比如说流体,还有设计方面的,定海军,在赵信的推动之下,制作出了西班牙大帆船,还有飞剪船,对于流体体系并不陌生,飞剪船就是流体浮力的大成者,独特的设计,空心船首,会让船在迎着风力前行的时候,微微上翘,这样整个船跟水面接触的较小,同时,飞剪船的整体形状,就是一个刀锋一样的,产生的阻力更小,这才是飞剪船速度飞快的原因。

赵信没有对轮船有许多的研究,也没有力学和舰船学方面的知识,可是他看过的多,别的不说,螺旋桨的位置,他是会设计的,这个已经是后世轮船走过多少代才形成的,同时,整个轮船的形体,烟囱,还有一些整体的布置之类的,他也知道。

当然的,他知道发展的规律,从中国式帆船之后,到西班牙帆船,再到飞剪船,然后,不必考虑其他构成的交通工具,直接就进入到轮船,用钢铁制造这个领域了,这个领域的在后世是常识。

可是就算是如此,轮船的发展速度,还是很慢,之前所有的突飞猛进,在这里形成了巨大的屏障,哪怕费尽努力,都没办法完成轮船的定型和量产,连民用的小火轮,都没有弄出来,更别说还是军舰上面,真的是非常困难。

对于此,赵信也非常无奈,在火炮上面,有了巨大的推进,400毫米的火炮,别说跟一战相比,一战几乎是无敌的,就算是放在二战之中,也算是佼佼者,威力上高于356毫米,或许能够压它一头的,也只有大和那样的怪物了。

武器上面,特别是大口径重型火炮,已经是二战时期的水准了,钢铁质量,甚至已经达到了新世纪,在赵信看来的,一切都不成问题了,在大型的蒸汽机刚刚腌制完成之后,就开启了的轮船的研究。

本来想着,怎么,也应该有一点的发展,不说,万吨的战列舰,几千吨的战舰,应该是手到擒来的。

赵信忽视了船只的技术含量,毫不客气的说,就算是曾经的北宋,制造任何一艘在内河上面航行的船只,也需要很多的技术的,那些世代相传的,从一个最初级的帮工,一直到主持一艘船的大匠,这些需要好多年的路才能够走过。

到了西班牙帆船和飞剪船,他们的技术含量就更高了,毫不客气的说,其中每一个木板,每一面帆的设定,都需要无数次的计算,这也倒罢了,到了轮船这个层次,提升就更加的高了,几乎整体每一个结构,都需要计算,要给浮力不过关,那么刚刚送到水面,就会沉没的。

定海军在普通的河船,在西班牙帆船和飞剪船这些领域之中,积累了众多的经验的,后世的学院派和师徒传授的这两个方面结合,促进了定海军在远洋海船方面的发达的,可是在轮船方面,却不行,之前跨越式的发展,跳过了一些舰船的结构,最终产生的恶果,哪怕是水池实验,还有计算上面,都一切正确,但是,就是没办法制作出一个合格的船。

要么,制作出来的船,下水还好好地,一个浪花打过来,就沉没了,要么就非常可靠的,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初的时候的,研究人员只是以为,这是实验之中的必然的问题,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去解决就可以了,可是越是解决,越是有问题,甚至后来,制作出来一个,连水都没能下,因为只要进入水中,立刻就沉,船坞都出不去。

赵信一直都对轮船很关注,在找到了美洲的航道,并且在美洲已经踏足了一个立足点的前提下,未来美洲是肯定要开发的,南北美洲,这两个庞大的大陆,充满了动植物的宝物的地方,绝对是值得关注的。

北美也倒罢了,那不过是地盘大一点的,资源多一点而已的,可是南美,那真的是宝地,世界上第一大河亚马逊,巴西的热带雨林,蕴含了多少植物的宝库,把眼睛看向南方,在阿根廷,还有一个潘帕斯高原。

那可是一片宝地,在那么一片高原之上,是没有牛的,在16世纪,西班牙人第一次把牛带到了潘帕斯草原上,然后毫无天敌的他们,在这么一片肥美的草原上,疯狂的生长的,到了18世纪,西班牙人粗布的估算了一下,在这个高原上,一共有8800万头的野牛。

200年的时间,增长了几千万倍,恐怕生殖力比他们更强的,那就只有澳大利亚的兔子了吧。

难怪后来,网络上面,以后一个段子,说什么的阿根廷人,遇到了经济危机的时候,气愤无比,回家来一顿烤肉大餐压压惊,在阿根廷,曾经牛肉,是最便宜的那种。

飞剪船,相当的好,是整个风帆舰队的巅峰,可是它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那么轮船就可以完美的解决。

本以为,研究人员们,会给他一个完美的答卷,不说几千吨的,上万吨的那种的轮船的,一两千吨的小火轮总是应该可以吧,可是现实如同当头一棒,别说是一两千吨的,50吨,100吨的都没有做成。

到底是因为什么,难不成是比重不行么,可是按照他给的公式,密度和浮力上面的公式,或许,那个直接沉下去的,是浮力不行,可是另外的那些,就不是了,有一个就只是一个空心的钢板,剩下的全部是空的,比重这方面,比起木制的,要轻很多。

可是浮在水面上了,性能却更加不稳定,一旦大风大浪来临,就很容易倾覆。

赵信认真分析原因,突然想到了后世的发展,似乎从木质的帆船到轮船,还要经历一个铁肋的过程,虽然说,定海军已经用实力,越过了这个过程,会不会是这里出现了问题。

赵信在控制定海军,在推动定海军在技术和机械方面的发展的时候,大部分的情况是一帆风顺的,可是在一些特别的领域,还是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说,本来应该经过的部分,跨越过去了,看起来这个部分,似乎跟后面,没有直接的联系的,可是实际上,它却是这个研究过程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反,漏掉了这一个的,对于整个研究,都会有影响的。

处理了这些东西,特别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在赵信觉得,或许这个木船铁肋,对于整个轮船的产生,没有多少影响,可是还是指点技术人员,对这个方面进行了一番尝试。

果然,赵信的想法是正确的,木船铁肋,他是轮船必须要走过的一步的,只有给木船加铁肋,就可以掌控浮力的大小,本身帆船,有一定的重心,可以在海面上轻松的航行,并且受到了高海情,还可以成功稳住,不至于倾覆。

加上铁肋,这铁肋的重量,铁肋的大小,对于整体的重心非常之关键,这个不同于之前直接的轮船,这个可以前前后后的尝试,弄清楚了这个密度的问题,未来,在制作轮船有巨大的帮助。

讲清楚了,就是这么的简单,当然了,如果赵信对于密度,对于流体力学方面,有出色的认识,甚至研究非常的深入的情况下,不必经过这个过程,直接把重心,把整个船的形态都给弄出来就好了,可惜赵信没有,那么按照历史上面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把铁肋木船给制作出来之后,对着他一通的研究,就对轮船有底了,一些比例大体上先按照铁肋的来做,哪怕不理解,直接拿来主义,拿来用就好了,很快的,就收获了第一艘比较成功的轮船,不过,这个轮船,很小,只有100吨的排水量,最多就是19世纪的时候,过江的小火轮这个档次的,可是小的制作出来了,大的还远么?

第七百一十三章 钢铁和水泥第一百六十三章 咸松的咸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第八百五十八章 飞剪定型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灾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开招工第三百三十章 韩琦到来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二百五十章 韩琦和王德用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见韩琦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利品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朝皆敌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请港口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运布局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险第五百零四章 疯狂交易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跃获奖第八百六十章 前进基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准备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七百零一章 金属定装弹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贼船 交易到位第六百九十二章 陆军海军第六百零八章 铜可以么?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百七十三章 诉求和扩大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四百七十八章 贵妃探家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标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一百三十一章 卖相不错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扫盲第十章 粮食和盐第三百二十章 浮动的人心第六百九十六章 庆历七年底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选争夺第九十八章 集团射击第三十四章 快马追击第四十三章 危机迫近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韩琦来访第六百零一章 审计报告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布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实验船第二百四十章 风生水起第四百四十四章 练兵之法第六百三十三章 长江口渔场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广场第三百一十九章 险恶局势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钱庄第三十五章 侥幸心理第四百九十七章 预制板和吊车第一百二十七章 炼器还是炼丹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应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墙第二百六十四章 骗人的吧?第一百四十一章 满口留香第二百九十四章 离开和根基第十九章 禁军装备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获第八十四章 长弓和北宋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炉第二百五十九章 韩琦的态度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伦第二百零六章 高层的麻烦第七百零一章 金属定装弹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宫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击棱堡第六百九十二章 陆军海军第十三章 战争系统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问题第二百三十二章 败的莫名第三十五章 侥幸心理第二百二十章 副产品和比例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三百零八章 炼钢和淬火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马拍卖第二百九十四章 赖皮韩相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贸易第五百八十四章 发电机和灯泡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五百三十四章 风帆战船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机降临第四百一十八章 韩琦野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乱的朝堂第三百零四章 悬旨匾后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岛工厂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