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

仁宗的退位,对于仁宗来说,是一个后退,如果换成的历史上的仁宗,在这个时间,已经算是病的非常厉害了,已经到了将要不行的时候了,很难全方位的处理朝政,可是在这个时代,实际上,仁宗目前身体还可以。

不足60岁的年纪,放在古代,是一个比较大的,儿孙绕膝的,可是在中医,特别是有赵信提供的各种药材,银杏叶,有心脑血管病,得到了控制,再加上合理的运动,他的精力还可以,但是他还是依然的退位了。

之后,当然是颐养天年,就算是后妃,也没有带着几个,最初还有两三个,最后,就只有贵妃一个人了,两个人如同普通夫妻一样过日子,游山玩水。

对于仁宗来说,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是皇子,是太子,是真宗的唯一的儿子的,一出生就是锦衣玉食的,可是相应的,很少出门,也很少接触到中国的壮美风光。

从12岁登基,到现在,50岁了,是时候休息了,皇帝的时候,还担心安全的问题,现在都退位了,就没有那么关注吧。

当然了,退位的皇帝,依然重要,赵信不会如同李二那样,防贼一样的把父亲藏在宫中,随便出去转转都不错,可是也不会随随便便的不给安保,连福康公主周围,都有一定的安保力量,更别说是仁宗了。

当然了,热武器的时代,个人的勇武,已经降低到了相当的程度,只要精心,细心,并且经过了专门的训练,安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要调动一个营左右的就可以了。

比起之前,在北宋作为皇帝的时候,出游不能出汴梁,出汴梁,就需要大军防护的情况,不知道方便了多少。

大自然的壮美风光,特别是没有开发过的,原生态的,让从来都没有看过这样风光的仁宗,流连忘返,他可以去看五岳名山的,可以在泰山顶峰,登泰山而小天下。

也可以去黄山,去看天上的钟秀,甚至想要去草原也可以,赵信甚至还为他专门安排了一场,充满了辽国风味的围猎,当然了,赵信也来了,也算是散散心,动用了庞大的队伍,耗费甚多。

在放下了担心的问题,在放下一切,没心没肺的在天下乱转,这样也正好合乎了心境,心脑血管的病人,最忌讳的就是劳累,特别是工作压力大,有众多事物,这些就很容易诱发。

之前,仁宗在位上,已经尽可能的减少各种的事物了,可是作为一个皇帝,有些心,是必须要操的,特别是现在,北宋的财务上面,再一次的出现了问题,连韩琦都下野了,他的问题也就多了,最近开始头疼。

退位之后,哪怕只是交给了赵信,剩下的还没有完全交接完成,可是对于仁宗来说,是浑身上下,都轻松了不少,后来游山玩水,也更加的轻松了。

虽然仁宗退位了,把皇位交给了赵信,可比并不代表,赵信就会忽视他,怎么说,也是父亲,还是太上皇,无论是各方面,都给予了更高的标准。

这个更高的标准,是针对北宋的,北宋虽然说是皇帝,可是因为的技术有限,科技水平也不高,甚至连一向传承有序的中医,也比不上定海军。

这不是说赵信自夸,而是真实的存在的,在定海军成立之初,虽然因为赵信的重视,普及了医疗体系,可是当时没有几个名医的,别说是跟太医院相比,就算是跟州府的名医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别。

可是架不住定海军持续的投入啊,搜索古籍,遍访名医名方,最关键的是,借助着后世的医疗体系,重新的定义中医。

这其中,血液,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麻醉,开刀,外科手术,等一系列完全跟中医不同的东西,出现在了医疗体系之中,经过了分类汇总,消化吸收,最终形成了新的中医体系的。

去掉了糟粕和巫医的东西,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说,检查跟脉搏相结合,不但有了后世,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研究和发展的方法上面,也用上了。

或许,在大型疾病,绝症上面,没有太多的发展,可是类似洗脑血管疾病这种,本身中医就较为擅长的病症,绝对是起到了长足的进展。

中医养护,科学的配比,减少了肉类的摄入,增加了一些蔬菜这种成分,运动的方法,还有保持旺盛和平和的心态,这些加在一起,成为了的仁宗的福音。

或许,这些不能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却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仁宗的问题,仁宗的身体开始变好,而且越来越好,最终,仁宗并不是52岁的,而是的多活了40多岁,到了94岁才最终逝世,长达43年的太上皇,当然,也见证了赵信的神奇。

定海军做好了提前到的预防工作,庞大而富有战斗力的军队,还有大量底层官员的队伍,牢牢的控制了北宋的局面,顺便的,顺理成章完成的禅让。

赵信绝对是有能力的,也愿意为了中国付出一切努力,在拿下了北宋的庞大土地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开始了。

首先,就是大规模的修建道路的,北宋在铁路上面,因为有定海军的帮助,发展的不错,在整个北宋庞大的面积之中,拥有了相对较为密集的铁路体系,可是这个铁路,还不够,哪怕是使用了蒸汽机车,可是整体的密度不够。

在稍稍控制了北宋,控制了地方之后,第一个调整和改善的,就是铁路,加大了铁路的承载能力,对于一些比较繁忙的路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让他们多了不少的复线,缓解了关键点位的压力,让整个铁路的承载能力更大,能够运输的物资更多。

北宋用不上如此庞大的运力,可是定海军能够用的上,而且是不够的。

铁路网还是次要的,毕竟,北宋勉强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备,可以通行于四面八方的铁路网,关键是公路网。

以前的公路,只是一个有效的补充,解决最后1公里,甚至是10公里的问题的,马车的运力有限,在整个运输体系之中,占据不到很高的位置。

可是现在,伴随着内燃机的研究,连飞机都已经弄出来了,哪怕不是成熟的,汽车的发展,也提升到日程上面来了。

在柴油,汽油,煤油等一系列的发动机,都已经基本完成,在工业化的设计之下,开始生产处一系列的机动车,逐步的取代马车。

或许,这些新生的汽车,在华丽和美观上面,无法跟成熟的马车相比,可是他们的方便性,和普及性还是在马车之上。

马车就需要有马,没有马,马车就无法开启,同样的,马是动物,在城市街道上面的控制性上面,绝对灭有优势,在沈阳越来越大,形成了七八条环线,八车道都堵车的前提下,很多次的堵车,都跟人没有多大的关系,更多的是马的关系。不知道怎么了,马就不受控制了,甚至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跟马相比,机动车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未来还会有很多的交通事故,可是在可操控性上面,比起马来说,要提升很多倍,再加上是机器造物,只要投入工厂,不停的生产,这个数目就会越来越多。

汽车工程,在最初的时候,就是大规模的投入,短短的一年不足的时间之中,就形成了100万辆以上的规模,很快的,定海军的道路上面,都出现了汽车。

北宋纳入到定海军的之后,定海军有的什么,工厂了,城市了,道路了,汽车了,这些都会向北宋进行倾斜,或许,最初的时候,因为建设和基础条件跟不上,可是时间久了,肯定会完成的。

定海军从成立到现在,才多长时间,17年,而定海军立国,又是多长时间,去看看辽国那里,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景象了,北宋这边也会快了。

当然了,赵信是汉人,出身于北宋,他不会涸泽而渔,不会为了发展,推平了城市,重新的兴建一个城市。

北宋可是有悠久历史的中原地带,很多的城市,最少也是有千年的历史,多的,甚至有一两千年的历史,这些城市之中,存在了太多古色古香的东西,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承和历史。

这一点,赵信也非常清楚,历史才是维系一个民族,不停发展,经久不衰的根本,他不会做这个恶人,去破坏这些历史,可是在保护的同时,有选择的进行挑选,同质化,还有方向性不强的,先不要保护,保障城市的建设。

定海军的速度,在北宋开始展现,哪怕有保护,哪怕有侧重点,可是文明的进程也开始出现,而同时,宗族的势力,还有家族的势力,被一步步的打破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剧,北宋也有了定海军的变化。

但是相对于辽国,相对于定海军,这个进程,这个速度,是被放慢的,毕竟,辽国不一样,是被打烂了的国度,在其中起步比较容易,至于原来的定海军和立国之后的定海军,劳动力们,都是外来者,他们没有办法的改变既定的政策,只能够逐步的适应。

可是在北宋不一样,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体系,没那么容易同化的,只不过定海军有钱,一切可以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

定海军也不都用钱来解决,可以把城镇化和定海军化,跟一些福利待遇相结合。

比如说,在并入到定海军之后,北宋的民众可以享受的定海军的医疗和教育的待遇,这一点,在定海军,是全民免费的获得,在北宋,稍稍的有了一定的偏差。

民众们要想获得这个待遇,必须要服从定海军的,以小家庭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类似中国古代的那种大型宗族,就会减少和消失,虽然说亲族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单独针对家庭来说,却是减少的。

这一点,对于底层民众,或者说富豪以上的民众,非常有吸引力,教育,这是大部分民众都享受不了的,单凭这个,就可以吸引北宋60%左右的民众,同时,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或许说,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病,可是总会得病的,特别是那些得了病,在北宋治不好,却可以在定海军治好的人,这些人没得选择。

跟异族不一样,赵信对于北宋的民众,有着天然的耐性,他不准备如同辽国那样,用几年的时间,就解决掉一切的问题,对于北宋注定是缓慢的,而且柔和。

于这种缓慢相对的,则是城市化的进城,首批37个大型城市的建设,每一个城市预计的人口都40万以上,单纯这些,就可以容纳近2000万的人口,几乎占据了整个北宋现在人口的4成,而移民,外出工作,等一系列的变化,也会尽可能瓦解北宋的民众。

按照整个定海军的时间表,在3年之内,城市化的进程会达到67%,同化率也会达到75%左右,到时候,只有不足四分之一,还是顽固派,这部分人,同化的过程,就会变得异常的漫长,短则10年,多则20年,甚至20年之后,还无法同化的话,就不去管他们,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了。

在21世纪的,经济发达的中国,还有人厌倦城市的喧嚣,更别说,在还处于封建时代的北宋的,这种人会更多,甚至有一部分人还会厌恶现代文明。

历史发展的脚步,从这一刻,开始奔腾向前,在同化北宋的过程之中的,定海军拓展的脚步,开始变慢,在同化北宋的10年时间之中,只是立足于自身控制的领土,在中亚,东南亚,还有美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小范围的拓展,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内人口增长和国家建设上面。

这些看似放缓的脚步,实际上,却夯实了中国的根基,10年之后,当定海军重新性外拓展的时候,产生扩张力和突击力显著的不同的,把之前的时间,都给追回来了。

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八百零七章 展现肌肉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阔天空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业展示第二百四十二章 标准的力量第三百一十二章 离开之前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卖会第八百零七章 展现肌肉第二百七十七章 宠妃的冷宫第三百八十四章 经济拉动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胶和蒸汽机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战术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执的皇帝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岛群岛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复燕云的计划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应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八百零二章 两国命运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七百八十七章 战列之梦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一百六十二章 辽国药材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来访第二百零九章 团练成军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刿亲临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缘和暗喜第二百九十六章 艰难的决定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后的办法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终处罚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六百五十三章 种家少将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第八百六十三章 战争爆发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击第六百二十九章 渔船下水第二十章 北宋县城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鲸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语道破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术第八百一十二章 运输链条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险第一百三十四章 运输问题第八百四十二章 军队出动第三百四十九章 争议和同意第二百二十一章 计相叶清臣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鲸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阔天空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军袭来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云十六州第六百八十六章 统计报告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园林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岛基地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乐园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洁和积肥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胁第四百九十四章 桥梁搭建第七百七十一章 视察寝宫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会焦点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八百四十二章 拥堵和春运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战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八百零二章 韩琦的探索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风来临第七百章 军事和修路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选争夺第二百九十章 韩琦亲至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场勘察第五百八十五章 实验室和白炽灯第三百二十九章 灵州地位第二百二十七章 罢工和动荡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揽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孙吉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会焦点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岛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发展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二百九十章 钱币圈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乱扩张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用的试探第四百一十四章 开垦水田第七百四十章 宰抚的应对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三百二十四章 韩琦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调查韦贵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八百五十一章 东南亚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