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军张俊

堡垒战对付游牧民族,是最佳的方法,因为骑兵的优势,是在运动战之中,借助着堡垒战,一步步的压缩对方挪移空间,必然会降低对手的实力,只要经济上承受的住,对付游牧民族是没问题。

www●t tkan●℃O

历史上,北宋差点用这一招,把西夏给拖死,如果神宗有的仁宗的控制力,如果王安石的变法和司马光的反扑,耗尽了北宋最后一丝的元气,北宋能够一鼓作气的推平西夏,然后接着难得的机会,休养生息10年左右,靖康之耻,还会不会发生。

这些都是有趣历史,历史没有如果,可穿越者有如果,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很有趣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历史时空,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堡垒战唯一的劣势就是耗费太大,无论是北宋的西军消耗,还是辽东的辽饷,都是占据整个政府财政收入四成以上的可怕投入。

都是中央帝国,无论是北宋还是明王朝,政府收入相当的可怕的,尤其是北宋,每年2500万贯的投入,换成步人甲都可以是200万套以上的,可以看出,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正是这一笔投入,让北宋和明朝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天灾不断,终于耗费了所有积蓄的北宋和明王朝轰然倒塌,前者是被异族攻克,后者是在农民战争和异族的双重夹击之下,最终崩溃。

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很简单,确切的说只有两点,一个开源,一个节流。

开源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想到,就如同的王安石的变法一样,他跟范仲淹的变法截然不同,他整个变法的目的非常明确,弄钱。

没错,到神宗朝,北宋的财务问题已经相当的明显了,入不裹出了,这是北宋矛盾集中展现的结果,也是西北压力巨大的结果。

北宋或者明朝,他们的财政健康,比如说岁入增加很多,完全可以支撑的起消耗的话,结果就大大的不同了。

以北宋的策略,即便出现几个无能的将军,也不会全盘崩溃,靖康之耻,80万禁军毫无能力,被金军打的大败。北宋没有钱了,禁军贪腐成风,在这样的前提下,禁军的质量怎么可能上去,金军可能比辽国强大,却不会是辽国的几倍,就连南宋都挡住了更强的蒙古几十年的时间,更别说金国。

开源是一个方面,赵信有很多的解决方法,不过暂时还没办法实行,他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另外一个方法,也是很多人想到,却没有办法实行的方法,节流。

北宋三冗两积,三冗为冗兵冗员冗费,两积为积弱积穷,这五个问题,只要解决了其中的部分,就迎刃而解了。

冗说白了,是积造成的,因为弱,因为穷,所以捉襟见肘,特别是弱,被西夏和辽国压着打,不得不保持了一个规模庞大军队,北宋的军队总数,居然超过了150万,历朝历代,都没有正规军达到这个数量的,虽然在历史上,北宋极弱,可是真正在军费开始和军费比例上,北宋并不弱,甚至占据了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

用更加有效力,更加强大的兵种替代原来的兵种,这就是赵信现在做的,长弓兵这个看起来玩具一样的兵种,却可以成为北宋的压制性兵种,当海量的长弓兵出现在战场的时候,只要有十分之一的骑兵和重步兵配合,没有任何一个兵种能够打败它,包括重骑兵在内。

甚至连堡垒战,赵信有机会的话,也能够爆出花来,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城市面对的10倍,甚至是20倍的兵力不崩溃的,就算是曾经被攻击的王城,也是驻扎了数十万的军队。

可偏偏,有一个堡垒,却是可以在100倍,甚至是200倍的兵力劣势之下,只要堡垒存在,只要粮食和少部分的武器不缺的前提下,就可以抵挡住百倍,甚至是数百倍的攻击,可以长久的守下去。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堡垒,价格不算高,当然了就单位价格上面,这种堡垒价格不低,可是每一个这样的堡垒都不大,跟普通县城的城墙相比,都是十来分之一,这样即便造价够高,他的价格也就是一般的县城的城墙的价格,这才是最适合西北布置。

防御度高,驻扎的兵力不多,耗费也小,建设费用也小,这也就避免了各种坚城的建设,减少了资金的投入。

赵信离开晒谷场的时候,众多村民依然在议论纷纷,不过更多的是在议论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蒸馒头不是什么困难的,一个人最少也能够做300个,如果稍稍的配合下,甚至是更多,按照10个馒头一文钱,给一个人发每天30文的工资,人工对于这个影响也很少,一个馒头才十分之一文,至于木柴这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大部分的木柴都是在旁边的山上砍下来的,耗费的只是人力。

未来,伴随着苗家庄的人力紧张的话,可以选择放弃木柴,直接用煤炭的。

比如说,弄个蜂窝煤出来,后世的蜂窝煤,可是最可怕的发明,直接影响了中国好几十年,从能源紧张的时候出现,一直都用到了能源丰富的时代,就算到了2010年之后,也因为廉价和高效,经常使用。

煤炭是中国最丰富的资源,蜂窝煤的使用又较为简单,只要煤炭跟黏土混合,然后打击成型,哪怕是在北宋,完成他的制造,也不成什么问题,一个简单的铁质的打击器,就可以生产。

用蜂窝煤来做饭,价格低廉到可以忽略不计,还没有块煤难以燃烧的缺点,每个家庭都可以使用、

河北这里,特别是保定这里,是有煤田的,相对于后世,没有山西的煤田那么丰富,支撑一个小小的村庄,哪怕是后世那种现代化的村庄,也绝对没问题的,拿就可以更加大的降低成本了。

只有共同利益,才能够走到一起来,让他们赚到钱的同时,赵信也同样可以赚到钱,2.8万个馒头,他可以收获28贯,这还是半天,还是每天的收获,不花多少力气的,这就科技带来的提升。

赵信没有去多关心,这个馒头是不是有市场,他只是告诉苗远,如果真的打不出局面的话,可以尝试用免费的品尝,如果从表面上看,馒头的卖相很好,可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因为他的味道,不会有多少人会选择,因为价格的关系,这个馒头的价格,比其原来馒头的要高。

要知道原来的馒头的价格会高,不是说馒头价值过高,原因很简单,馒头卖的太少了,在这样少的前提下,还这么贵,没有多少人买的。

赵信相信,馒头作为后世的北方,甚至是部分南方的,主要主食,这个经过了历史考验和时间考验,这样的东西,只要有第一个人卖,就有后面的,5万个馒头而已,以这个时间,人们的饭量来说,一顿吃上四五个是没问题的,以整个保州上万的驻军,数万的的民众,这些人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的。

马车优哉游哉的离开了苗家庄,苗家庄这边,靠近官道,再加上地势平坦,从苗家庄到保州城,30里左右的路程,牛车的话,可能要半个多时辰,马车的话,可能只要一半左右的时间。

一路顺利的,就到了保州,马车上面,有属于苗家庄的印记,还有苗远亲自出马,苗家或许在京城,不算是什么顶级家族,无论是将门,丞相之家,甚至是一些高等级的后妃,都比苗家高,可是在保州,除了零星的几个宗室,还真的没有几个比苗家高的。

凭借着苗家的印记,顺利的进城,苗远也就按照之前计划,把7辆马车,分别的前往不同的地方,都是军属和军营最为密集的地方。

这一刻,对于苗家庄来说,是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可是对于保州城来说,一点波澜都没有起,保州就如同平常那样,平静的度过了大半个上午,冬日的阳光,在这个时候最为适宜,一些因为早晨寒冷,没有出门的人,也一个个的出来,街上的行人多了一些。

换了一身半旧的常服,张俊离开了军营,作为一个有12年军旅生涯的老兵,已经做到了兵的极限,张俊在云翼军中还有些面子,从侧门跟哨兵打了一个招呼,然后晃悠悠的出城了。

出身京城,不过却不是什么贵族或者是大家之人,北宋汴梁,在仁宗年间,总人口超过了120万人,最少是20万户,其中只有5%不到,才是大户人家和贵族,其他的都是普通人。

贵族是不可能当军士的,就算是当兵,也是从军官当起,张俊出身普通,是一名东京平民,甚至家境较为困难,好在他通过了禁军考验,成为了一名禁军,解决了家庭的问题、

在从军的12年时间之中,他一直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直到二弟三弟,也都成功的成为了禁军之后,他家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不用每月把大部分的俸禄,都交给家里,反而得到了家里的支援。

前来保州,成为云翼军的一员,他绝大部分的俸禄都由自己支配,每月的俸禄超过了1.8贯,在保州这个城市,1.8贯足以支持每隔几天出来打一两次牙祭的费用。

保州城的大部分食肆都留下过他的脚步,只不过今天,他想找寻一些的新鲜的吃食。不过,想来可能性不大,他都吃遍整个保州了,怎么可能还有他没有吃过的东西。

正在闲逛之余,在前方路口处,似乎似乎围了一群人。在对着某个摊位指指点点的,好像是吃食,张俊眼前一亮,这不是正是他寻找的么,几乎立刻向那个方向而去了。

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胶和蒸汽机第二百九十章 韩琦亲至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五百四十一章 远洋贸易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争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乡情怯第六十三章 风的契机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京政局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视的东西第五十六章 当头痛击第六百五十三章 种家少将第一百三十四章 运输问题第一百二十四章 广阔市场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军袭来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岛工厂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温度计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说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补给第四百四十章 杀人的艺术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卖会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进第三百六十一章 辽人短视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章 辞官去向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远镜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币图案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药第五百二十章 制造战舰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销售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奖第七百二十章 赢得轻松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转印象第二百二十一章 销售地和狂潮第五百七十二章 卷土从来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选新屋第六百二十六章 渔船和夜盲症第四百零八章 药材热潮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章 船到南乐第七百零一章 金属定装弹第三百零九章 骑兵对决第二百九十八章 觅封侯第三百三十四章 无奈的堡垒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制造第七百二十六章 灭辽之战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进行第四十三章 危机迫近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八百七十六章 计划开启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贼船 交易到位第二百五十五章 画龙点睛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涩的馒头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难而退么?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四百四十四章 练兵之法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烦恼第三百二十二章 韩琦的后手第七百三十章 奖励和面对第七百七十六章 韩琦出发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动后退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四百零五章 牛还是马第七百一十五章 风起广南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势第三百四十章 辽宋灵州合约第十五章 金枪班值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养手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扫盲第八章 赚钱大计第七百九十章 轮船和飞机第七百零二章 对战辽国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七百一十五章 风起广南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么证明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第七百八十八章 装甲列车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军发展第九十九章 万箭齐发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阵第二十七章 离开南乐第二十章 北宋县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统筹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御要求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战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岛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