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辽国药材

马车进入到药材市场,很快就挑选好了药材,止血和消炎一类的药材,是辽国的一些特产,在广阔的辽国大地上面,其实各种的药材很多的,可是比较重要的就是这样的药材,或者是贵重的。

真正贵重的药材,只是会小批量收购,然后拿到汴梁,大名府哪些地方来销售,比如说,东北人参,高丽参,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灵芝之类的名贵药材。

这其中,一部分,不是原产辽国的,这些药材在保州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市场之后,也会运送少许从别地方弄来的药材,凑齐了常备的药材,因为是批发的关系,价格只有正常市场价的七成,也就是赵信具现价格的一半左右。

整个交易的过程,赵信都没有下车,就在上面观看,具体的事物由孙吉来控制,他带过兵,熟知军队之中需要的这些药材的,甚至很老道的跟老板讲着价格,很快的,比原来的价格又低了一成。

要知道,他们收购的可是大量的伤药和消炎药品,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比较名贵一点的,比如说田七、血竭、当归、红花之类,这些重量轻,可是价值却高,差不多一车药,就超过了150贯。

150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可是对于现在苗家庄来说,一切都没有任何问题,利润之中的七成,拿出来,作为未来团练使用,每天超过千贯,只要支撑住团练最重要的前期,给团练提供足够的装备,只有700人,一个月的时间3万贯,绝对可以支撑的起来。

看着一个个的药材定下来,赵信不在意孙吉他们购置的药材的,是看着别的,来到药材市场,并不是他的想法,在南乐一个重要的中药铺,已经把世面上大部分的中药都给点亮了,来到中药铺,没有什么作用。

无聊的看着周围,看着看着,还真的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他们来到保州城的时候比较早的,这个交易的时候,正好是早上,人还不多,在批发商和前来购买药材的商人那里,居然可以可以看到馒头和包子的身影。

稍稍一想,赵信就明白了,对于这些商人而言,早餐什么的,是最麻烦的,这里是一千年前的北宋,县城之中的地盘有限,保州哪怕是大一点,地盘也比较有限,都是类似的鸽子房,有点地方,储存一点产品,也就够了。

在这个女人不抛头露面的时刻,大部分的商铺都是男人,不会携带家眷过来,没有女人的这些老板,又没有多少的早餐可以选择,往往都是随便乱吃的。

馒头和包子的出现,解决了他们的大问题,以前最老大难的早餐,很多人都选择不吃,或者有什么吃什么,现在,有了包子和馒头,无论是馒头陪着大葱和咸菜,或者是热一热昨天的剩菜,都可以,不想麻烦了,直接来几个包子,配开水都很好,如果有一个鸡蛋羹,也是难得的美味。

在保州城的各个坊市之中,包子和馒头的流行度,甚至比军营更高,这些商人们,每年的流水都很高,钱对他们来说,是最不成问题的地方。

一般的士兵,或许还在担心,到底是吃包子,还是吃馒头的问题,这些商人们,就是有什么吃什么,一顿饭吃四五个包子,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困难的。

特别是苗家庄的包子,还相当的鲜美,看起来是猪肉,可是没有一丝猪肉的味道,反而有一种肉质之中带有的清香,一口下去,满口流油,哪怕是见多识广的商人,也相当的爱吃。

相对于普通的市民和士兵,商人似乎是最忠实的人群,整个保州坊市,长期的最少有的5000人左右的商户,加上一些大一点店铺,会雇佣一些伙计之类的,总人数要超过2万人,很大一部分,一日三餐,都会用到馒头包子,这些人的销量就超过了7万个,平均每户人家高达14个之多。

不但这些商户们吃,他们吃起来,也影响到了前来保州的客商,眼前这个,是从青州来的客商,同样在这里收购药材的,他们来的比较早,已经定下来了,只因为路途较远的前提下,他们需要装船,自然有下面的伙计和劳力来搬运,他们也没有吃早餐,在看到老板吃包子,特别是咬开之后的那股香味,顿时吸引了他们。

老板也是大方,他买的包子够多,一下子有十个,大方让青州客商来品尝,青州客商可比孙吉他们买的多了,整整3船的各种药材的,总数高达900贯,是孙吉他们的6倍,就这一单生意,老板最少能够赚200贯以上,几个包子算的了什么。

青州客商还真的没有吃过这个包子,只是走南闯北之下,见多识广,听说过樊楼包子的名头,没想到在这里也有,特别是尝了包子之后,感觉到这种有异于寻常食物的香味,顿时被捕获了。

这不,立刻做主,前去购买200个馒头和400个包子,作为今天他们几个人的口粮,他们一共有十来个人,这些包子馒头,一天肯定吃不下,剩下的一些,也作为回去的干粮的,吃了包子之后,谁愿意肯不好吃,也不怎么耐饥的干粮啊。

世界是流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商业活动,只要东西够好,慢慢的,就可以流通出去,原来只是在保州流行,通过了集市,又流传到了各个乡镇。

现在,正缓慢的向外扩展,保州的商业和批发,就是这种扩展的引子,而往来于保州的这些船队,也把包子的大名,向外宣传,可能潜移默化之下,一个中华名吃就会诞生,可能一千年之后,保州包子就会变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就在赵信畅想千年的时候,孙吉谈好了生意,交割了钱财,把药品送到了马车之上,赵信也跟着薛玉下车,他的打扮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子,跟在薛玉的身后非常不起眼,就在大量药材送上去的时候,一道红光闪过。

红光,赵信已经非常熟悉了,他心中一喜,又点亮了什么,果然,在之后找机会,进入的卡牌系统之中,他看到了新点亮了一味药材,药材名为猴头菌。

猴头菌大名鼎鼎,是一种菜肴的,猴头,熊掌,海参,鱼翅,这是四大名菜,其中的三个,都是动物性的菜肴,唯独猴头是一种植物类,有山珍猴头和海珍燕窝之说,这里的猴头可不是猴子的头,而是猴头菌。

当然了,它也是一味药材,在北宋产的相当的少,多产自辽国北方,因为数量稀少,价格相当的昂贵,只是十几个的一小盒,就差不多有5贯钱。

没想到,在中药市场,还有这样的收获,赵信简单的询问了孙吉,买这些的原因,结果让他的脸有些发烫,原来,是为了他买的,而不是伤药。

猴头菌是一味山珍,对于孩子和老人,都有滋补的作用,孙吉之前听过他的名字,正好看到,就买下来了。

这倒是提点了赵信,南乐那里,位于大运河上的要冲,距离大名府很近,中药材非常的丰富,可以说那个药店,基本上把常用的中药材,都给点亮了,可是县城毕竟是县城,一些珍贵的,使用面相对比较窄的药材,应该是没有点亮。

保州是州府,也是辽国和北宋药材的重要集散地,哪怕名贵的药材也少的,却不是没有。

是啊,名贵的药材不多,却也不少,真的全部点亮,对他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促进,赵信一改之前毫无兴趣的做派,开始拉着孙吉等人,在药材市场之中转了起来。

每到一个大一点的店铺,直接进去,必问名贵药材,果然,辽参,高丽参,冬虫夏草,鹿茸,熊胆之类的北方特产,在这里都有,各个都是镇店之宝。

虽然,赵信没买一个,店铺的老板,也不太相信这么一个小孩子,能够买的起,可是马车上单单的药味,无不证明了他的身份,过来采购药材的商人,天知道会不会做成一单生意。

一圈转下来的,在中药市场之中,还是活的了相当的点亮,全部都是珍贵的药材,甚至还有一个碗口大小灵芝。

赵信不得不承认,中国中药的发展,其实在北宋时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从春秋时期的望闻问切,到秦汉时期的各种偏方验方,再到唐宋时期的中医理论的,可以说,宋朝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各种各样的物品,都能够进入到药材之中,重要可以说是一种大杂烩的概念。

找到的大部分的有用的卡片,几乎都是在重要领域,甚至未来,开启化工的一部分,也会在中药之中寻找,现在,是更加完善了,这让他高兴异常,走路都带着风。

赵信这么的兴奋,倒霉的却是孙吉他们,在人多嘴杂的地方,他们不能主动的提醒赵信,只能够跟着他走,好在这是早晨,药材市场,除了几个早起的外来商人之外,就没有别的人,他们也就听之任之了,一旦人流量加大,他们必然会干预,让赵信回到车里。

第一百二十一章 砖和水泥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六百零六章 战场之神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朝皆敌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关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长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获第二十二章 中药和无机物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参观作坊第四十八章 速度对力量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军袭来第七百九十七章 庆历20年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场建设第五百一十九章 实验数据第三百零七章 冒险的做法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盗岛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朝皆敌第四百七十八章 贵妃探家第二百八十二章 给钱和新币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达抚顺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广场第七百六十七章 电灯和办公第三百五十八章 无人区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农具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阵遭遇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朝皆敌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请求第八百四十四章 归家和礼物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织物第四百五十六章 轻工业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八百六十三章 战争爆发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军出动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坏的结果第十一章 始于足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军方法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温度计第一百三十二章 赚钱生意第八百六十章 前进基地第六百三十六章 热潮引发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十五章 金枪班值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六十二章 湿布功效第三百一十一章 韩琦求剑第三百一十一章 韩琦求剑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变爆发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炉炼钢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么?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术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还是没跑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五十六章 当头痛击第八百章 国宴全席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头和海鲜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点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马拍卖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视角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复燕云的计划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六百零四章 火枪和长弓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弹和独弹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后退一步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战略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验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卖会第五百四十一章 远洋贸易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奈、安营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五百八十五章 实验室和白炽灯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第七百八十七章 沈阳宫殿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试飞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峥嵘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战略第一百六十三章 咸松的咸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国第一百四十六章 节流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贸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时机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八百六十九章 转向澳洲第三百八十九章 时间等于金钱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二十四章 韩琦出兵第二章 船到南乐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