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价

从长弓的介绍那里,孙吉就知道,韩琦主要关心的是钱,走到了班值,孙吉已经作为一个士兵,走到了巅峰,他或许眼光更远了,却没有全局性的目光,并没有意识到,目前北宋对于钱的缺乏的,这不是他能够接触的领域。

察言观色之下,知道了韩琦关心的部分,在得到了赵信的详细数据,孙吉对于棱堡的一些情况也很熟悉,也告诉了韩琦,这个棱堡的造价,眼前的这个,是差不多4000贯。

大规模建设的时候,会低一点,可能不会低于3000贯的,可是如果减少棱堡的面积,让面积减少到现在四五分之一的样子,造价也能顾大大降低,最低可能达到1300贯左右,当然1300贯这个数字,是预估的,需要真正尝试了之后去计算。

1300贯,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1300贯,可以购买2000石米,这代表这什么概念,换算成后世的公斤,差不多就是10万公斤,100吨的米,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按照一吨4000的话,100吨,就是40万。

40万在后世,放在任何一个家庭上面,这个数字,就足以让这个家庭,发生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放在军方,那是绝对不够的,可以说是一个很低很低的数字。

又一次被镇住的韩琦,再一次对苗家庄刮目相看了,一个长弓,就足以改变北宋军队的格局,让弓箭手成为北宋军队的主流,而不是重步兵。

当时一张长弓200文的价格,就足以让韩琦下定决心,而这个防御力巨大的棱堡,跟4000贯这个数字挂钩,完全没有问题,太便宜了,冲1000训练不足的民团,借助这棱堡,抵御住了强大的一万多的叛军的攻击,就可以知道,这个棱堡的防御有多么的变态。

西北必须要做好防御,这是枢密院和整个军方所公认的,没有足够的防御度,无法抵御住西夏的攻击,北宋的西北边界,将永无宁日。

从夏竦治理西北开始,西夏叛乱开始,整个西北的军费开始飙升,作为枢密院副使,他很清楚在庆历二年,关于西北军费的支出,达到了惊人的每年800万贯,这其中,还不包含各个军队自筹的,还有一些摊牌的费用,滕子京为什么受到贬谪,就是16万贯的使钱,没有个来源。

熟知军队方面的事物的,都知道,这些钱就是用来筹军的了,也就是说用来犒赏军队的钱,甚至钱的来源,也不是朝廷拨付的,是通过一些边境贸易之类的,获得的收益。

可是不行,没来源就是不行,这也是韩琦没有帮忙的原因,滕子京太大意了,这些明显心知肚明的东西,别摆在明面上,最少要有一个遮羞布啊。

800万贯,其中有差不多200万贯,是用来建立城池,低于西夏进攻的,分别是150个寨,整修了30座城池,新建了12个,这些甚至不是一年投入的,如果算总投入,甚至超过了1200万贯。

城市的投入,让城市防御是少数的,大部分都是用寨来取代,寨投资更小,更容易形成战斗力。

可是寨子投入小,防御力也低,最多只是给了北宋西北有了一定的预警系统,有寨的地方,可以驻扎部分的军队,防止得西夏小股部队,对于大股部队,也可以做好预警,可以防止长驱直入。

只不过,面对着大军攻击的时候,就有些不行了,寨子的投入小,防御力也低,驻扎不了多少兵,最多就是三五百,可是一但开战,这些寨子只要是处于兵峰攻击的地方,绝对是第一时间被攻破,里面的士兵很难逃出来,除非有战马。

可是为了保证安全,为了有充分的预警,这些华而不实的寨子,也必须要建,否则的话,整个西北就会成为西夏兵锋所指,随处可以攻击的地方。

就算如此,一个寨子的投入也不低,最开始最少也有5000贯以上,后续投入包括各种的物资,装备的配比,寨子总投入超过了2万贯,

可是棱堡跟寨子完全不一样,防御强度完全不一样,哪怕十万,甚至一百万大军,能够到近处的,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下,这个堡垒原则上,甚至是很难被攻破,最起码比寨子强。

孙吉详细的给予了介绍,棱堡跟长弓的结合,会产生一个独特的例子,哪怕是5000,甚至是1万的弓手,面对着5000的长弓手,也压制不了。

孙吉还特别点到了那些纸甲,虽然在对于的近距离的共计,和一些重武器的防御上,他有些不足,可是对于远程的弓的防御,简直是天然的克星,这样的话,哪怕是在2万,甚至3万弓箭手的压制下,他们也可以反击。

只要有反击,就有伤亡,长弓的犀利指出,让所有攻城的弓箭手,都在他的射程的笼罩之下,这种情况之下,哪怕是逐步消耗,也能够消耗足够的弓箭手,500长弓手并不弱,在爆发起来,可以当成十倍,甚至是更多弓手来用。

当他们被弓箭手压制,让攻城者可以顺利的爬上城墙,也没关系,因为高度就是最大的障碍,只要在下面,把云梯一个个给搞掉了,废掉后续的支援,冲上城头的勇士,除非是从城头上面跳下来,

这样的话,冲上了城头的勇士,就只能够是无根之水,无缘之木,根本就没有办法应对的接下来的攻势,哪怕是人员更多,也会被逐步的消耗完毕。

因为棱堡之中,陷阱和布置更多,只要资源足够,他们可以借助这棱堡的复杂地形,歼灭敌人,在歼灭的过程之中,很难有支援再爬上城头。

这就是棱堡的可怕之处,也是棱堡能够歼灭4000叛军的根本所在。

这么一个防御力这么强悍,最少说韩琦认为,远超过目前北宋所有的城防的防御体系,造价却只有区区的1300贯,虽然在一般的家庭之中,依然很多,可是相对于西北庞大的军费支出,那真的不是一个很大的钱,甚至是小的不能再小。

哪怕现在军费紧张,哪怕现在国库收支不太均衡,从国库之中,抽出来100万贯的特别经费,用于修建棱堡。

100万修建差不多700个棱堡,只要这些棱堡修建完成,整个西北,将会固若金汤,而100万,不过是每一年修建寨子的费用,有了棱堡,那些徒劳无功,没有什么通的寨子,不建也罢。

韩琦彻底的明白了,孙吉这么详细的介绍,到底有什么想法,长弓和棱堡,这个可能会改变北宋军事态势,甚至是禁军的体系的两款武器,都是划时代的武器。

作为枢密院副使,身处高位,韩琦比孙吉看的更远,一款怎么样的武器,才是适合大宋军队使用的武器。

神臂弩先出现于西夏,神臂弩和旋风炮,是西夏起步的看家本领,当时很是给西北边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种威胁,让北宋注意到,谍报司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甚至是牺牲,这才弄到了实物和图纸,但是制造之后,却发现他比其他武器更适合北宋禁军,所以才大规模的推广起来,但是也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和减弱。

长弓和棱堡,天生拥有出色的性能,更别说它的造价,远低于普通武器,甚至长弓和棱堡,这两者要完全结合,发挥出的作用,可是远高于2的。

韩琦在使用的时候,不但要考虑他本身的性能,攻击力和防御力,也需要考虑,会不会被别人学去,万一被别人学去,那不就是他们的障碍么?

实际上,战场上面,根本不存在保密,甚至只要花费功夫,神臂弩都能够弄到手,长弓和棱堡,发狠了也可以拿到,但是,拿到有什么用,

这个长弓价格便宜,仿制不是那么容易的,蚕丝是北宋特有,辽国都没有得到,更别说西夏了,哪怕是从丝绸上面抽丝,又有多少,更别说是树木,或许辽国还有一些的,西夏基本上很稀少,那是一片荒漠,这就杜绝了大规模仿制的可能性。

最关键的,实际上,还是在人和铁上面,长弓的射速快,消耗高,大规模的使用,也就是北宋能够支撑的主,辽国和西夏,根本承受不如如此的人和铁的消耗,特别是后者,虽然辽和西夏,都有重骑兵,可是规模上面,只是大宋禁军步人甲的几分之一,更别说质量了。

只要大规模的装备长弓,耗费铁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一场战斗之下,一个长弓手可能要消耗200发长箭,按照箭头的评估,大概就是20斤铁,当这个长弓手是10万,甚至100万的时候,这个消耗,会让辽国和西夏崩溃的。

棱堡就更是如此,棱堡的关键在水泥,只要把水泥抓在手中,就算他们学去,也只是劳民伤财而已,寻常的材料,改不了这么高。

韩琦的眼睛越来越亮,这两个武器,不但是划时代的,改变整个北宋军队的武器,还不容易被对方学去,简直是天赐大宋神器。

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占折津府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七百八十七章 战列之梦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三百二十二章 韩琦的后手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馆区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御要求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迁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么可能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岛”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动朝野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业的威力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级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价廉第八百零七章 展现肌肉第五百一十九章 实验数据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击棱堡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沈阳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远镜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胶和蒸汽机第六百六十章 时机已到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铁步人甲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枪的可怕第二百六十七章 数据的力量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五百八十三章 电的实验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选择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马威第四百八十章 巨额飞票和八音盒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来看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产第三百零七章 冒险的做法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车冲卡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热潮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折入京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误区第八百零二章 两国命运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园第六百八十七章 铁路热潮第七十章 王家反应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侦查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枪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三百一十七章 兴庆府陷落第二百三十七章 韩琦和欧阳修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鲸第八百七十章 两条通道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六十七章 化学伤害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类刺激第二百九十六章 艰难的决定第二百二十三章 扩张的契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销商品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战略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场建设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选择第二百七十一章 销售遇冷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药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么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争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来信第七百六十九章 无用功第二十四章 文庙第九十六章 打脸啪啪啪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视角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宫第三百零七章 实验和神兵第八百五十六章 饲料厂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奈、安营第六十二章 湿布功效第二百七十七章 价格问题第六十三章 风的契机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谈议和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锈钢6.1第三百八十九章 时间等于金钱第六百五十二章 进攻辽东第八百六十八章 祸福相依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问题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云十六州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三百零五章 两重天第二百三十二章 败的莫名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运开启第四十六章 羌族游骑第八百四十二章 拥堵和春运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一百一十二章 谜团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