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两重天

赵允让浑浑噩噩的走出了皇城,什么时候朝议结束他都不知道,对于他而言,一切都结束了。

之前他曾经想过了,要是失败了怎么办?可是当时的他是充满了自信,力量,影响力,这些全部都有的前提下,只要赵昕死了,仁宗没有亲生儿子,这个位置舍了他的儿子赵宗实之外,还有谁。

但是现在,前面两个都已经达成了,可是最终那个人却不是他,近百名候选人,先不说赵宗实能不能进入到最终的候选人名单之中,就算是能够进入,又有什么用,成绩什么的,是重要的,可是最重要的还是仁宗的态度,甚至在设置考核的时候,仁宗都可以进行调整,他完蛋了。

把最终的储君之位,确定为8个位置,对于汝南郡王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那是仁宗设立的一个圈套,轻而易举的把他罩在其中,让他根本无力反抗,他这才知道,以前根本就是虚幻。

跟汝南郡王的浑浑噩噩不同的是,其他的宗室却是兴奋不已。

他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会获得这样的机会。

宗室也不都是富甲一方的,哪怕北宋成立时间不长,才几十年,不足百年的时间,可是宗室已经相当的庞大了,虽然,真宗仁宗这一系,人丁稀薄,从仁宗是独苗,仁宗的儿子干脆就没有了,可是其他人就不是这样。

赵宗实是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而宋史记载的,赵允让一共有22个孩子,跟仁宗比起来,简直多的太多了。

其他宗室也是如此,实际上,任何皇朝都是如此,当皇位更迭之下,龙子凤孙们逐步的落下神坛,最初总是王爵,日子好,还有钱,又没有什么政治前途,还不可着劲的多生,几十个都算是正常,然后一路生下来,10岁以下的宗室,百人就算少了。

从真宗的兄弟这里,更早的从太宗那里,几代之下,哪怕是太宗的亲生儿子的后裔,这个时代,也大多数都降低为了郡王,甚至大部分还没有册封,有的家里人多了,再加上北宋对于宗室的限制,他们不得不自谋生路。

一些宗室会来考科举,剩下的,还有做生意的,海贸的,现在有这个机会,是面对所有宗室的,特别是近支,属于真宗的兄弟姐妹的这些人,对于他们而言,简直是天上掉馅饼,顿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于其他人来说,不说是拿唯一的位置,那个希望有些渺茫,只要入围了,他们的日子就好很多,以前,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宗室,最多,就是有些俸禄和爵位而已,以北宋对于宗室什么的控制,可是非常强悍,基本没有他们什么机会。

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文官,都不会多看他们一眼,跟别提奉承他们,可是现在,如果进入到储君的人选,最起码,一些人不敢得罪他。

没错,哪怕是宰辅之家,哪怕是权倾一方,也没有必要得罪可能的储君,特别是没有太大的利害冲突之下,连宰辅都要避其锋芒,下面的怎么敢。

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中,或者是打下擦边球,这些都可以让家族的地位上身,一些本来可办可不办的事情,谁会得罪一个可能会成为最终的哪一位的,哪怕是买马,也找也一个冷门来买不是么?

整个朝堂之上,都开始为了这个位置争夺,有关系的,没有关系的,或者是找关系的。

朝堂之上乱作一团,各种钻营的,走关系的,甚至是疯狂的找寻门路的,让这个汴梁乌烟瘴气的。

可是唯一称之为门庭冷落的,恐怕就只有原来的汝南郡王府了,这个宗正府,这个曾经整个北宋,最有权势的人,彻底的被这个热闹的圈子给放弃了。

本应该成为热门的汝南郡王的儿子,却成为了弃子,一些高端的人员,都知道了为什么仁宗会这么做,再加上了一些有机会进入到这个体系之中的中层官员的推波助澜,汝南郡王之子本身是头号热门,变成了最冷门。

当这个消息,通过朝议的形式,向外公开了之后,整个下层的官员们都懵逼了。

没错,就是懵逼,高端的宰抚们,不用的拜门头,可是他们,不得不啊,有时候,抱一下大腿,说不定能够让他们节约很多的功夫,这也是一些聪明的,在赵昕死后,抱上汝南郡王的大腿的根本原因。

可是时局的变化,如此之大,才短短的几天,朝堂上风云突变,本来是热门赵宗实,变成了候选人之一,现在有近百人争夺,而最终的储君之位,是8个。

不带这么开玩笑的,一些投奔,顿时开始考虑,自己到底留下了什么把柄没有,一些后知后觉,或者没那么聪明的,就不有庆幸了,还好他们没有那么聪明,真的那么聪明的话,这下子都抓瞎了。

可是已经铁杆上船的,就有些懵逼了,他们找到汝南郡王,跟他商量,让他放了他们。

汝南郡王怎么可能放了他们,放了他们的结果,是完全丧失了在朝堂上面的能力,还有那个撇清关系的王德用,赵允让也不会放过他,只不过,他位置太高了,稍稍动作,就可以跟他打太极的。

一个西府首脑,他动不了,那么这些杂鱼们,怎么敢跳。

赵允让的强势,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也让一只都关心他仁宗,也是叹息不一,这个赵允让,还是不愿意放弃。

这一点,仁宗全部都看在眼里,他的心中,甚至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计划,赵宗实还是要入选。

无论是曾经被带进宫抚养,还是赵允让所做的一切,他都不会轻易的让他过关,就这么让他沉沦反而是便宜他,还是让他入选,在希望之中感受到绝望,才是好的报复。

当然了,另外一个想法就是,真的把他打落到谷底,在完全没有希望的前提下,这个人会干什么。

人在面临着绝境的时候,往往会铤而走险,汝南郡王曾经的掌握的权利太多了,天知道会不会如现在这样的,控制住一批人,真的再弄几个跟保州兵变一样的东西,对于大宋的伤害也太大了,必须逐步的消减,当10年,甚至是20年之后。

8个之中选择一个的时候,20年的时间,足以让他的所有渠道都烟消云散,远离朝堂中心,不是热门人选,这些都会让他慢慢的削弱,到时候,才是一点威胁都没有呢。

纷乱汴梁,在庆历四年的初春,变本加厉,可是远在另外一方,本身是最适合的王位继承人的赵信,却陷入了平静之中,这一切跟他都没有关系,不,此时他应该叫苗定了,对于他而言,叫什么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薛玉回来之后,实际上,他已经可以离开苗家庄,去寻找合适的地方,虽然暂时被封为保州侯,可是封地却没有确定,以他跟仁宗的交谈,最终是实封,说白了,就是以实地封赏兼任节度使。

吸取了唐朝时候的经验,北宋对于节度使的设立相当的谨慎,却不是没有,在北宋地图上面,靠近西夏,辽国的边境哪里,有很多星罗密布的边境军州,这也是节度使,他们有些就是比一个县稍稍的大一点,却冲在边境。

小是控制的一个方面的,边境是另外一个方面,可以担任节度使,但是必须要顶在前面,为北宋作为屏障,这也是限制的方法,一个小小的县,或者府,跟本就发展不成唐末那样的巨无霸,又给北宋提供足够的屏障,又重奖的有功之人,不至于封无可封。

或许,苗定将会成为唯一的特例,但是他不担心这个不批下来,因为他就算占据地盘,也不会很大,最多就是一个大县而已,而且位置也不会在核心的地带,就是在海边,这个也可以称之为边境了,容易通过,更别说,他的真实身份,宰辅们基本上都是心知肚明的。

在别人看来,一个县的地盘,起不了多少作用,可是在赵信看来,一个县的地盘已经足够大了。

一个普通的县,就拿中原地带最小的一个最普通的县,2000多平方公里是有的,这样的面积,土地有限,人口有限,不可能产生足够的产值,可是对于赵信而言,从后世走来,他很清楚,一个城市化,工业化的土地,会创造多么大的利益。

解放初期的上海,不过是600多平方公里,这也是后世上海的市中心,也才2600多平方公里而已,只要好好开发,这会产生巨大的回报的,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北宋,还没有看中岛屿,当外海控制下来的时候,岛屿更大了,比如说,崇明岛,海南岛和台湾岛,这些拿下来,就有足够的土地,容纳足够多的人。

再者说了,荷兰才多大,4万多一点,只是后世中国的几十分之一,可是荷兰却成功抓住航海业,奠定了基础,成为了海上马车夫,他的路,也是可以借鉴的。

第六百三十三章 长江口渔场第三百一十七章 兴庆府陷落第六百七十六章 击退辽军第三百一十二章 恶毒的计谋第八百二十章 培训科第六百五十四章 纵横辽东第一百九十七章 户籍审查第七百六十七章 电灯和办公第七百九十四章 细分研究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厂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节假期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八百一十四章 欧亚基本盘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一十五章 风起广南第三百零四章 悬旨匾后第一百七十八章 军事怪物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御和奏折第六百六十章 时机已到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三百零七章 冒险的做法第四十四章 开门见山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计划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计划第九十四章 廉价的箭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营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烦恼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认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炉第四百零三章 技术活和商队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阵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车头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长弓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刿第八百六十六章 战争结束第三百七十八章 马加力是马力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烦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变第七百一十五章 风起广南第三十二章 南乐县令第七百一十章 掠夺人口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运输第六百零八章 铜可以么?第四百七十八章 贵妃探家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网制作第一百二十四章 广阔市场第二百九十七章 确认仙术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间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五百一十一章 难得的机会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进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资金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营第六百三十一章 开门红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现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梦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七百零一章 金属定装弹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价廉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军发展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六百五十章 长城,长城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机第三百零四章 两条铁路第二百四十三章 调整和改进第六百零一章 审计报告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坏的结果第三百一十五章 长弓压制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间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应炉第二百七十一章 销售遇冷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进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七百五十六章 钢铁基地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销售第五百八十四章 发电机和灯泡第八百零四章 装甲巡洋舰第四十八章 速度对力量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险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四百九十四章 桥梁搭建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温度计第二百六十七章 数据的力量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发现第五百八十四章 发电机和灯泡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频发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钱的条件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会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进度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