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辽西之战

辽西之战,在历史上,并不是重点,很多文献之中,都只是点到,过程和地点都没有明确的指出,赵信虽然是研究历史,可是他主要方向是宋史,偏向的也是的关于宋朝内部和密切关系。

在宋史之中,地位不高,甚至没有多少影响的辽西之战,他只是略微的涉猎,并没有知道的清清楚楚。

有些时候,事情不能够看表象的,表面上看,辽西之战对于北宋来说,没有影响,他是在大宋千里之外打的一场战争,双方浅尝即止,最终和平收手。

可是实际上,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一战,在庆历四年这个节点之上,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

外部环境影响内部,神宗的变法,一方面是皇帝当的悲催,没钱,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外部环境决定的,辽国和西夏的压制,西北越来越高的军费,内部区域,灾害一年接着一年,这已经不是仁宗时候的拆东墙补西墙了,这是标准的入不裹出。

这种情况下,不搞钱干什么,王安石其实没有那么大能耐,但是有一点深入神宗的心,那就是他能够搞钱。

赵信甚至连地名都记不得,似乎就是在后世的蒙古之中,那个地名还有些绕口,因为不太关键的历史,他也有些记不清楚了。

不过大致的过程,他还是知道,辽国兴兵前进400里,深入到西夏腹地,在贺兰山附近,发现了西夏的主力,持续追击,在最初的几战之中,打的西夏溃不成军。

或许有演戏的成分,可不得不说,跟北宋战斗经历,西夏是首次接触到,在机动力和战斗力上面,都在他们之上的军队,特别是辽国远比他们强大。

西夏倾国之力,不过是准备了十来万的军队,可是辽国随便就是10万,而且国内还源源不断的来了支援,元昊当机立断的,立刻撤退百里以上,并且坚壁清野,甚至连草场也不放过。

如果换成北宋,这样坚壁清野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北宋行军,都会携带大量的给养,他们的敌人辽国和西夏,那是什么地方,穷乡僻壤,怎么可能有补给。

辽国跟西夏,习惯于跟北宋作战,就食于敌这是基本,当西夏坚壁清野之后,辽国后勤顿时出现了巨大的问题,特别是草料,人几天不吃饭,或许还可以,可是马要是两三天不吃草料,那就完蛋了,跑都跑步起来,跟别说战斗了。

可以说,从元昊决定策略之后,辽兴宗败亡就是注定,除非……

这一点,恰恰是赵信能够做到,他可以提前的弄一批草料和食物过去,或许干草这样的草料,没办法长期保存,可是马不是只吃草料,他也可以吃粮食,在战斗的时候,一般有经验的,都会给马喂食一些黄豆等粮食,增加战马的耐力和力量。

吃草料是为了节约,10万骑兵每天消耗的草料,远在普通士兵消耗的之上,如果用粮食,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承担这么大的消耗,可是短期是没有问题。

当赵信询问起辽国跟西夏如果大战的话,西夏元昊选择诱敌深入,然后断粮攻击,会选择什么地方的。

在北宋,或许对于辽国和西夏现在发挥的事情,北宋很难了解,可是地图这样,只要花费时间,就能够弄到的事情,绝对是有的。

韩琦是枢密副使,他手头上就有一个,而且是相对详细的。

这不是赵信第一次见识到地图,但是韩琦手中的这么一个地图,着实是想尽无比的,包括了西夏控制的大部分区域。

很快的,根据整个大方针,韩琦就给出了几个选择,果然,就有那个地方,在后世内蒙的境内,被称为河曲的地方。

韩琦也说,如果说真的要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的话,这里是最有可能地方,因为位置和周围的环境都比较的适合。

那就是这里,赵信只要去那个地方,通过卡牌系统,把东西具现出来,不用太多,只要能够满足10万大军三四天的消耗,就可以解决问题。

当西夏军的主力的,都被解决了之后,坚壁清野也没有什么作用了,这些东西的可以提前放在那里。

或许说,粮食这玩意,时间长了会放坏,可是西北少雨,只要是个干燥环境之中,找一个山东,,或者是不会积水的地方,就可以大量储备。

同时,距离这个战斗,还有少部分的时间,他也可以制作一些适合长时间放置视频,烘干的的压缩饼干是最好的选择。

压缩饼干,并不是什么技术含量很高的,其实这样的食物,最早的时候,就是把食物烘干的一种方法。

食物之所以会腐烂,原因在于食物之中,蕴含了许多的水分,水分容易滋养细菌,一旦食物失去了水分,就可以长时间放置。

新收的小麦,可能放几天,都有可能腐烂,可是晒干之后,磨成面粉,就最少可以放置一两年,如果更进一步,炒面,放置的时间就更多了。

压缩饼干只要添加部分粮食和其他的营养物质,去掉水分,压缩在一起,形成压缩化的饼干,就可以制作完成了,或许需要一定的摸索,可是只要最大的可能,去掉水分,就可以长时间的存放。

这个方法,不但可以在辽西之战之中使用,还可以广泛的推广到北宋的军中。

后勤运输是一个大事情,对于军队来说,北宋的军队必须携带足够的粮食,恶劣的环境,让运送相当的困难,几乎都是民夫一步步的运过来的,往往一袋面或者米运送到前线,其中最少需要消耗三四倍,甚至更多的粮草。

因为运送的民夫,也要吃饭,这也是代价巨大的根本原因。

压缩饼干,可以把粮食压缩到很小的程度,一般而言,按照一斤可以供4-5个人一天的量来说,用寻常的粮食,可能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吃掉3升以上,这就是12倍的压缩量。

减少体积,减少重量,不但可以让同样的人员,运送更多的粮食上来,差不多就是10倍,可是总共的消耗,却没有变,甚至稍稍减少,这样的话,平均每石粮草的消耗,就不是三四倍,而是三四分之一,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说实话,在中国军事的体系之中,很早就注意到了后勤,保障后勤和偷袭后勤,很早就是军队必不可少的一个主修课的,多少战争因为偷袭后勤和保护后勤线而决定战局。

可是他们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到后勤和物流的好处,只是从简单的表象上面,看到了一些东西,有河道或者是运河的地方,后勤保障就好做很多。

船的运输量大,使用的人员少,还可以24小时前进,这样的效率就比一般的陆路运输要高的多。

中国太大了,大部分爆发战争的地方,都没有河道,或者交通不发达,这就成为了后勤的巨大压力。

在主流的眼光之中,战争是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够发起的,战争时候,消耗会可怕的增加,最可怕的就是粮食。

本身边塞地区,粮食就贵,每运送一斤的粮食,要消耗五六斤,甚至更多的粮食,不要小看这个,当边塞的军队超过20万的时候,每天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很多王朝,都是在连年的战争之中被压垮的。

北宋也是如此,跟辽国在河北的对持,跟西夏在陇西这边的争斗,直接让北宋的政局进入到了泥潭之中,越来越高的军费,把一个占据了世界经济八九成的可怕的国度给拖垮,这也算是整个封建王朝少见。

一个简单的想法,就可以运用到军队的后勤之中,并且提升军队的效率,也就是穿越者拥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才能够有这样的提升。

现在考虑这些有些早,辽西之战是必须要考虑的,这种压缩饼干和炒面之类,味道就不是怎么好,那个时候,辽国肯定不会想那么多在断粮几乎要崩溃的时候,这成为他救命的稻草,他们考虑的是救命,而不是味道。

只要辽国不崩溃,在趁着最后的几乎,阴元昊一把,未必能够把元昊一棍子打死,西夏就会更弱。

削弱的西夏,才是最佳的选择,这是熟知宋史赵信最确定的一点,如果王韶的灭夏之战,发生的时间不是在神宗,而是在仁宗年间,对于北宋而言,简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财务不再恶化,有足够的时间,调整结构,而不是如同神宗那样,用最激进的方法,获得金钱。

定海军的建设,那是未来,那是长期的,可能在三五年,甚至是十来年之中,才能够起到效果,通过一个强大,带来巨大变革的城市,从根本上改变北宋,可是在辽西之战之中的浑水摸鱼,让这一战偏离原来的轨迹,向着北宋的方向上转移,这才是应该做到的。

赵信在确定的地点之后,自言自语,并且比划着跟韩琦解释,韩琦好几次都欲言又止,一直到赵信讲了一个段落之后,看到赵信的兴奋度有些下降,这才说道:“殿下,有个问题我想问问,为什么我们要帮助辽国,不是应该帮助西夏么?”

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锈钢6.1第五百零三章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御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胶和蒸汽机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价第七百九十二章 飞行公式第八十八章 “便宜没好货”第二百零九章 团练成军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遗憾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么?第八百六十八章 祸福相依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术第一百零一章 忠诚变化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第一百零九章 纪律的作用第七百二十一章 后续影响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弹和独弹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烦恼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测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兰水泥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六百零四章 火枪和长弓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运布局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试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墙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么可能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欧洲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护第二百七十六章 参观作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数据的力量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鲸第一百二十四章 广阔市场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百零四章 两条铁路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发展第四百零五章 牛还是马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运和新铁路第二章 船到南乐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问题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七十章 王家反应第六百一十章 海战为先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奖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一百九十六章 护城河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体系第七十五章 冲破阻截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三百零四章 两条铁路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四百零九章 粮食和国运第七百二十章 赢得轻松第六百一十章 海战为先第八百五十一章 东南亚之战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二百五十九章 韩琦的态度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销售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运输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维误区第八百六十六章 战争结束第八十七章 训弓第一百六十章 相见不相识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军袭来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与矛盾第三百零六章 战争将起第四百八十章 巨额飞票和八音盒第三百三十章 完胜第三百三十四章 无奈的堡垒第三百九十三章 离开渭州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决绝第六百三十一章 开门红第八百六十九章 铁路和公路第二十一章 中药店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试飞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八百零九章 劳务抵达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协 定海速度第二百七十七章 宠妃的冷宫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陆海参崴第二百七十八章 复杂心情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岛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进度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辽军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点第十九章 禁军装备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长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