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卖会

一款神奇的魔水,加上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面霜,就这么的,引爆了整个大名府。

王松非常的有策略,香水偏向于年轻的人群,主要是在年轻的贵妇,士人哪里传播,面霜,则有直接的效果,面容越是苍老,效果就越发的明显。

仿佛带着一种仙术魔力一样的,抹平脸上的沟壑,对于女人而言,有致命的诱惑。

整个大名府的贵妇,甚至是蔓延到周围四京的贵妇们,都在寻找他的来源,特别是那些将门后戚,他们在发现这个面霜的第一时间,就是送入宫中。

相对于外界,宫中才是一个修罗场,年轻貌美才是最好的武器,当一个后妃,年老色衰,依靠的,恐怕只有皇帝的怜悯和感情。

年轻的后妃,有年轻后妃的优势,老人有老人的优势,但是当一款可以把老人变得年轻的东西出现的时候,那就是致命的诱惑。

面对着天字第一号的诱惑,不是没有人打其他的主意,可是听说所有人是谁之后,全部偃旗息鼓。

赵信,这个在上层圈子之中,不停流传的名字,仁宗亲生的儿子,从他手中得到,还是不正当的手段,你以为你会得宠么,张淑媛的例子摆在前面。

这个六宫粉黛无颜色,皇爷独宠一人的宠妃,就是因为赵信的关系,一下子贬谪到底,甚至现在还活着没有,都不好说。

哪怕现在,赵信名叫苗定,是定海侯,可是怀疑仁宗对他的恩宠,那真的是寿星嫌命长了的。

不过,这个珍宝,赵信也没有藏着掖着,在大名府,一处核心地区酒楼,正在重新装修,放出来的名字叫做珍宝楼。

说白了,就是销售各种珍宝的地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这也是根据之前想法,做出来的,卡牌系统的神奇,远超过这个时代,甚至是21世纪,都没有办法达到,要想全面发挥他的效果,在北宋这个时代,现在已经是极限了。

类似香水,面霜,还有其他的一些非量产的产品,以前做出来之后,赵信都是敝帚自珍,现在,完全可以放在这里,进行拍卖,物以稀为贵嚒。

准备参照后世拍卖会的标准,春秋为两次大拍,会集中定海军搜罗的奇珍异宝,再加上民间的一些珍宝,这中间,利用富商云集,贵族云集的时候,趁机把一些销售会给举办起来。

这样,或许不如专门针对产品的一些展销会,可是在这个资讯不发达的时代,在铁匠作坊的而名声,不显的时代,这是唯一的,也是最快的方法。

风声已经传出去了,并且,会根据级别,发放邀请函,目前定位为6品,或者缴纳1万贯保证金的对象的。

这个门槛相当的高,如果按照这个门槛的话,整个大名府,也不会有多少。

可是要把这个盘子,放在整个北宋的层面上面,这就多了。

北宋有多少6品以上的官职,一般的县里,就最少有一个,州府道,就更多了,越是到上层,越是集中。

拿得出1万贯保证金的,可能大名府,就有超过千人,而且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还给了一个特例,不是6品官,也交不起1万贯保证金,有3个有资格的提携,也可以进来。

这就多了去了,这也是王松不解的地方,赵信却不解释,一个女人,为了美,可以做到的一切,后世无数经典的小说作品之中,都有提到,仅仅凭借这现在的渠道,吸引不到这么多人,这也是一个吸引人的方法。

不说多了,赵信的这一场拍卖会,最起码也是万人规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他不要求多,一个道,或者是一个府,只要来一个,谈下其中的大多数,就可以了。

这么赚钱的生意,有大名府的例子,还有实物和价格的对比,哪怕他们拿回去原价,或者是稍稍低一点的销售,利润会非常惊人。

对于大名府周边,甚至是四京江南这些富庶之地,赵信会关注,会做一下限制,因为只要销量起来,哪怕价格较低,也会有可怕的利润,可是对于偏远的地区,这就没办法了,连粮价都可以比江南贵上10倍以上,日用品就更不用说了。

按照拍卖会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产品名录,赵信没办法用照片的方法,表现这个产品的性能,却可以通过文字,还有一些绘画的方法,把大体的给表现出来。

首打的就是的香水和面霜,一个被起个香国魔水,一个被起为复颜霜,都是首推的产品,不但有长达的3页的介绍,还专门请了高手画工,临摹做出带着色彩的画作。

在没有印刷术的时代,只是这个小册子,就价值不菲。

然后,就是10把神兵,都是常用的,比较适合战场的刀枪剑戟之类的,有之前的名声,这些也被冠以古之名兵的称谓。

除了这两项的之外,还有就是一些普通级别的珍宝了,这些珍宝,数量不多,毕竟,他们只是凑个数字,最多丰富一下产品,只有化妆品和名刀,这有些单薄了,而且也赚不到什么钱,除非有人特别喜欢。

这是一个方向,定海军的定位,未来必然会走向海洋,北宋之大,地大物博,拥有着各种不可思议的矿藏,可是跟海外比起来,那真的是差别巨大。

别的不说,小小的日本,就有石见银山这样一个可怕的世界级大银山,在大航海时代,日本也被定位为富裕之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银山。

而周围黄金,铜,还有各种贵金属,珠宝,可以说比比皆是,缅甸的翡翠,斯里兰卡的红宝石,东南亚的各种珠宝,这些都是如同一个金山一样,等待着开启,而拍卖会的形式,更是把这些给推到了顶峰,没有比这个更适合的。

这些珍宝,算是比较贵重的,却也只是锦上添花,这些方面,王松都没有任何的意见,可是在经营性拍卖的时候,赵信不但把肥皂,香皂,铁器给写上,同时,也把馒头包子的秘方给写上,这就有些让他不解了。

馒头包子的利**大,可以说苗家庄,甚至是大名府的事业起步,都是依靠着他,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馒头包子的起步,就没有苗家庄和大名府的今天,难不成,为了铁器的销售,就要把这个拿出来的。

为此,王松跟赵信还起了一场争执,不过,最终,他还是被赵信说服了。

赵信不是公开秘方,而是提供,负责馒头包子发酵的粉末,碱面,这个自然界之中,就有化合物,目前只能够依靠赵信来提炼,可是每天的消耗并不大,一个馒头包子是一克左右。

以目前整个北宋的人口,哪怕馒头包子普及,每一个人每天吃1个,这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不会每一个人都把这个当主食,特别是南方。

哪怕是1个,一天也就是1亿个,也就是10万公斤,这个数量,当然是赵信供给不了,按照10分钟1担,也就是100公斤,一小时1000公斤,24小时,才2.4万公斤,只能够供给四分之一。

可是派往南阳人员多达500人,他们会在崇山峻岭之中,寻找各种特别的矿石,赵信相信,找到这个碱矿,应该不成问题。

这可是亚洲最大的碱矿,储量接近4000万吨,一天100吨,一年下来,也不过是3万多吨,可以开采1000年以上,更别说,总量还不一定够1亿个。

真的要是1亿个的话,仅仅每天碱面的销售,就高达10万贯,这是一个比食盐都可怕的生意。

听到赵信的保证,再加上针对的市场只是除了四京的市场的,虽然放开了一个江南,可是江南不是如同四京一样,密集的城市群,那是一片富庶之地,以馒头包子生意的方法,要想掌控下来,还是比较困难。

目前虽然有香水和面霜,吸引了众多的权贵,可是这些权贵,未必有市场的眼光,可是馒头包子不一样,他的热销,特别是通过京杭大运河的发酵,可是比铁器更容易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从总量和利润上说,铁器应该比馒头包子更加赚钱的,普及度更广,可是他不具备独创性,各个地方本就有铁匠作坊,在人们的认知之中,这玩意就是当地来做的,运输起来并不划算,没有人会长途贩运这些东西。

可是馒头包子不一样啊,虽然也是日常来做的,可是跟卖的这些完全没有可比性,他解决了千年来的难题,创造性的生产处了不酸的馒头包子,还有各种口味,仅仅这一点,就足以引起轰动了。

最终,肥皂,馒头秘方,铁器,这些东西,同样的进入到了经营目录,被专门的花费了一部分来书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馒头秘方。

馒头秘方这个作为主打,花费了3页书写,至于这一次主打的铁器,只是介绍了的大名铁匠作坊,接到了朝廷1亿斤的订单,成为了朝廷唯一铁料供给商,同时,退出一大批民品项目,招募各种经销商。

第六百五十四章 纵横辽东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乱扩张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二百二十二章 税金和甩包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于钱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对决第六百零八章 铜可以么?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宫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习开始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养手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价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跃获奖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验第二百五十六章 钱的重要第七百六十九章 无用功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八百五十六章 饲料厂第五百九十一章 礼送出境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三百四十二章 军制和缺钱第二百一十一章 制作过程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关之战第四百章 不同际遇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关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伦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现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说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岛基地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诈降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赚钱生意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销售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现状第九章 希望破灭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织物第四百八十章 巨额飞票和八音盒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歼辽军第二百一十一章 制作过程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乡情怯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八百二十章 培训科第三百零二章 马拉火车第四百零二章 统筹体系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么证明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扫盲第一百二十四章 发现疑点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四百一十八章 韩琦野心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盗攻略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第二百九十九章 赵允让的反应第一百七十八章 军事怪物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脸袭来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计划第七百九十二章 蓝鳍金枪鱼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进第三百零八章 炼钢和淬火第四百九十七章 预制板和吊车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岛工厂第五百一十章 朝会提议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八百五十六章 飞剪和先驱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洁和积肥第三百三十章 韩琦到来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七百七十六章 韩琦出发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御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订单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弹和独弹第六百二十一章 飞鱼级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墙第二百六十二章 实验部队第七百九十七章 庆历20年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还活着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类刺激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广第十六章 北宋县城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点发展第四百五十七章 粮食跟王朝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执的皇帝第一百五十四章 无奈的刺客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双全第三百零二章 马拉火车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长率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请地方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