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开始

种记带着任务来到了辽军之中,他的任务很简单,给宋军争取到一片可以独立攻城的地方,火药很方便,威力也相当的强大,可是在使用的时候,就必须挖掘地道,这不是一两天能够形成的,最少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这些,都需要准备,需要跟辽军沟通。

或许是兴庆府的防御强度,超过了辽兴宗的想象,宋军过来,他们主动的后撤,把宋军过来的这个方向,东门给让给了宋军,并且会留下一部分的营垒,以帮助宋军及早的建立起固定的防御。

韩琦要求的不多,辽国也要求的不多,双方都非常有诚意的前提下,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在辽国首肯之后,宋军赶来了,骑马的步兵,也是四条腿的,跑的也比一般人要快一些的,100多里,只用了3个时辰多一点,而在宋军距离的兴庆府还有的30多里的时候,辽军已经开始撤退了。

辽军开始后撤,退出了东门,动作不是一般的大,一直都注意着战场的局势的元昊,当然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一点。

虽然说,元昊有能力守住兴庆府,可是要根据辽军的动作,做出调整,上一次,辽兴宗裹掖大量的民众,对兴庆府的攻击,如果不是他提前的发现,并且用强烈杀戮,最终解决的这个危机,或许兴庆府不会被攻下来,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

正是这样的原因,元昊十万分的小心,在这个关头,任何阴沟里帆船,都会有他无法承受的后果。

现在,东门的辽军撤退了,毫无征兆的,这让元昊愣住了,难道辽兴宗终于想明白了,要围三缺一么?

空荡荡的东门,看起来如同一条逃生的道路,让兴庆府的守军,出现了一阵阵的波动,虽然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一个陷阱,可是长期的围城,在兴庆府守军心中,却是压上了一个石头。

知道了守军之中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元昊也知道,立刻下去弹压,这个时候,如果还不做好弹压的话的,说不定就会造成恶劣的后果了。

元昊是一个个人魅力相当强的君主,很快的就处理好了这个波动,看着空荡荡的东门,他心中不停转着,到底辽军打的什么主意。

之前的辽军,强大贵强大,可是,一定程度上面还是直来直去的那种,很少弄那些弯弯绕绕的,现在,似乎发生了变化。

也对,吃了这么多的亏,还不从中长点记性的,那就真的是笨蛋了。

可是元昊不管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他们会放松东门,不是应该是其他门么,而且这个,只是一个心理上面的波动,难不成,他们真的以为,这些小把戏的,能够动摇军心。

不过很快的,负责观察的人,就把另外一个消息传来,在东方,有一只军队在行军。

兴庆府的城墙,差不多有七八米高,因为遮挡的关系,没有注意到几十里外的宋军,可是大规模的行军,特别是千军万马的这种,动静非常的大,很快的就被西夏人发现了。

元昊也不敢怠慢的,直接到城头,观察过来的,看起来有三四万人的样子,可是这是什么人,难道是辽国的援军么?

这似乎是一个好事,大好事。

没错,辽国劳师远征,动用的军队越多,后勤压力就越大,虽然连续的攻击了几十个部族,获得了足够多的牲口,这只是解决了粮食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比如说物资之类的。

这也是辽国之所以带来了10万大军的根本原因,不是辽国动用不了,是因为这么漫长的后勤,足以让辽国承受不了。

不过,队伍总是要走近的,才半天的功夫,元昊的脸色就大变了,因为的东门这边,队伍逐步的走近了,再一次的把兴庆府给包围了起来,不是他预想之中辽军,而是宋军。

韩琦没有掩饰他的到来,韩字高高的飘扬,证明了他的到来,他的身份,并且宋军的服饰,旗号,甚至是各种的布局,都跟辽军有明显的不同,这点不可能简单的瞒过去的。

元昊心在下沉,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变化,他一门心思放着辽军,却把北宋放进来了。

虽然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北宋到底做过什么,可是只要北宋进入到这里,那就意味着,兴庆府以东,几乎都沦陷了。

再多的领土,落到了辽国手中,那也没什么的,辽国本土的土地那么庞大,还没有彻底的开发出来,怎么可能会看重西夏的这些土地呢?

可是北宋不一样了,他们距离这边更近,而且步兵为主体的北宋,很容易占据下来土地。

兴庆府的东边是什么地方,是灵州,这是在黄河岸边的黄河的水源,足以给这里提供足够的灌溉,北宋要真的是占据下来,那就真的不走了,麻烦大了。

他突然间,有一种后悔,为什么要招惹辽国,甚至,为什么要做出退守兴庆府的选择,跟辽国在边境上面大打出手的,哪怕是付出一定的代价,也要把辽国挡在外面,不给北宋机会。

可是天底下,是没有什么后悔药可以吃的,说什么多晚了,北宋已经进入了,天知道是什么时候进入的,要想从北宋手中拿下已经占据的土地,那非常苦难,需要机缘巧合,比起辽国要困难的多的多。

更加关键的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退路可以退了,北宋来的人员不多也就是三四万人,可是的看这些人,元昊丝毫都没有的大意,北宋是最擅长攻城的,跟辽国不一样,他如果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说不定,这个城市,就有可能被北宋攻破。

那可是最大悲哀了,他自诩智计百出,可是却自己把自己陷入坑里了的,本以为最佳的选择,对于西夏最好的选择,却以为北宋的乱入,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要怎么办,离开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元昊却丧失了这个机会,在辽军的包围之中,要想离开,都有有些问题,很难很难,又多了四万的宋军,那就更加的困难了。

韩琦抵达之后,立刻开始准备,最少24个小组,分别通过不同的地方先向内部挖掘低到,这些,都是经过训练过的,韩琦甚至携带了最精锐的这一类人员,足以保证地道又快又好的完成。

韩琦甚至连遮掩都没有做,也没有利用长弓队仰攻,表面的工作都没有做,只是每天吩咐挖掘地道,在地下地道逐步的向城市而去,可是在上面,只是围困。

都已经被围超过了40天了,又10天,这完全没有什么,元昊也很好奇,这个好战的韩琦,会拿来怎么样的对策,他平静的等待着他们动手,他只能够被动防御。

10天没有任何的动静,这让辽兴宗有些郁闷,他还等着宋军被削弱了之后,再次占据便宜呢,可是这么急急忙忙的前来,却没有动作了。

不过北宋虽然没有动作,却对辽国很是伤心,送了不少礼物,只有差不多有5000头牲口,哪怕是羊,可是的超过25万斤的肉类,也足以让的的辽国满意的。

这让北宋平静的度过了最关键的阶段,当一个个的地道挖掘成功,在地下,把所有的炸药都给安放到位之后,一切都没有任何的问题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10天之后,12条地道都已经完工的时候,韩琦主动的邀请辽兴宗,观摩他们的攻城作战,攻占兴庆府,就在今天。

这让辽兴宗愣住了,这还没怎么呢,连任何的准备都没有,就这么多说的,难道这是骗人的。

可是韩琦不是一般人,枢密院副使,在北宋也是高官,他就这么的自信,一天之内,能够攻占兴庆府的。

换做刚刚抵达西夏的时候,辽兴宗当然不会认为,这个兴庆府有多难攻打,可是现在,已经围城40天了,其中几次尝试,损兵折将,到最后连攻击都不敢的前提下,北宋居然敢说一天之内就能够攻占下来。

如果说,之前北宋做出来一些试探性的攻击,或者是一些功绩,或许还有说服力,现在看来,这不是吹牛么?

不管如何,看笑话也好,看神迹也好,辽兴宗都来了兴致,不过是一天的时间,看看北宋和韩琦他们的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第二天,辽兴宗还有的众多的文武大臣,开始走出军营,看韩琦的表演。

动作有些大了,元昊也被惊动了,特别是10天都没有出营的宋军出营,还有辽国助攻,无比表示,这是来真的了,他也上了城头,严阵以待。

一对对的士兵,鱼贯而出,排成了整齐的阵营,长弓手整齐的站在距离城墙150步左右的地方,面前插上了许多的长箭,元昊心中有些打鼓,这个弓箭手的数量有些太多了吧,他立刻下令,把裆箭装备拿出来,同时,眼睛死死的盯着下面。

北宋的动作很奇怪,可是他只要稳稳守住城市,应该是没问题的,他们再怎么的强大,也不可能长了翅膀,飞过来吧。

第七百零四章 大获全胜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决定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级战争卡牌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选争夺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会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五百一十七章 验证项目第四百九十八章 统筹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楼包子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视角第七十五章 冲破阻截第六十三章 风的契机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和国运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妆品第六百三十二章 长江渔场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业指标第二百七十七章 宠妃的冷宫第六百九十二章 陆军海军第一百四十七章 净利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决绝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卖的串标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价第三百七十九章 灵州困局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观礼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说第三百三十四章 无奈的堡垒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七十四章 广而告之第四百四十七章 资金来源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发展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现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迹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来看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厂第八百五十八章 飞剪定型第三百三十六章 韩琦冒险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盗岛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鲸船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动和庆功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鲸船第二百六十八章 满载而归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产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枪第五百一十章 朝会提议第五十五章 试探进攻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四百一十一章 怀疑验证第二百四十八章 胜利的错觉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运开启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七十六章 抵达目的地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转运人口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发展第五百一十一章 难得的机会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乐园第八十六章 最适合北宋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击第一百五十二章 热情和逢集第八百五十三章 饲料产业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御要求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坏的结果第七百一十章 掠夺人口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余量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六十九章 省力装置第一百六十九章 应对方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卖相不错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御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第六百零四章 火枪和长弓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进行第一百六十章 相见不相识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第七百零一章 金属定装弹第三百零二章 择优选择第三百六十三章 丝绸事件第二百二十一章 计相叶清臣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约而同第五百零三章第六百章 人员培养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获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军张俊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六十五章 划时代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