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粮食和国运

在商业规律的运作下,双方三地,形成了联动,京兆府跟灵州这边,算是内部,他们之间最多就意味着物资的交换和平衡,可是跟辽国的交易,却是外部的输入,这等于是增加北宋的财富,还是通过商业增加的。

毛皮,草药,还有各种的矿产,为了增加数量,韩琦把一些探矿的,也派到了西夏去,在辽主的授权之下的,开始了一系列的寻找,没有找到很多的矿藏,却进一步的拓宽了交易的渠道,让灵州的交易,变得更多了起来。

这些,时间还短,暂时还只是被牛马吸引过来的交易,未来,当灵州进一步发展,跟辽国的交易进一步的放大,必然会成为灵州的一个新的支柱。

时间慢慢的过去,越来越多的物资来往于灵州,兴庆府和京兆府之间,主要的流动,是在兴庆府和京兆府向灵州流动,跟牛马和一些物资相比,建设物资他们更加的沉重,数量也更多。

4万多辆马车,在不停的奔驰着,在40天的时间,运送过来了18万辆的物资,极大的支援了整个灵州的建设,让灵州再也不缺乏任何的物资,从这个意义上面说,灵州水利工程能够最终胜利完工,跟他们有着巨大的关系。

在商会的商人,还有那些闻风而来的中小商人的努力之下,最终灵州这边,成交量最终在1800万贯,虽然比不上之前渭州交易那么多的,可是又是100万头牛的销售,加上一些其他物资的销售,让灵州这边的缴获,虽然没有换成钱,也换成了物资,这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类似渭州大会那样,虽然收获了海量的资金,可是这些资金要换成商品,要调动,要运输,甚至连涠洲大会这样必然产生的支出,这些都是问题。

可是现在,不用去销售,商人们主动上门,带来了他们急需的物资,换走了牛马和其他的东西,这样的效率更高。

韩琦在灵州的水利工程,进入到正轨了之后,也开始研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直接吸引来,反而效果会更好。

如果赵信在这里,或许能够给韩琦解释,商人是追逐利益的,只要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当然会想尽办法获得这样的利益,这样就不必付出就能收获。

可是这样的利益相对而言比较的少,还有时效性,就如同现在这样,虽然因为韩琦的关系,40天就结束了,真的没有时间限制,继续下去,当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逐步的饱和,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对商人们的吸引力就会大幅度的减少了。

这就是自由资本发展的必然规律,市场为导向来控制交易,这个,对于这个时代的韩琦来说,太过于深奥,他研究了半天,也没有太多的收获之后,就转而研究,把心思放在了灵州这边。

在灵州发展,一日千里的前提下,在整个北宋,都因为灵州和议,而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对于城市的居民而言的,那是突然之间的,整个城市的肉类供应,变得更多的,原来很难吃到或者买到牛羊肉,似乎没有限制,到处都在卖。

实际上,这只是对吃货,或者是贵族来说的,真正对北宋有帮助的,却是牛。

商人为什么地位较低,在传统封建社会,儒道文明之中,商人是不事生产的,他们的作用,就是把低价的东西,送到需要的地方,卖出高价。

这个时代,还没有意识到商业会让的生产繁荣,比如说,一个区域的,某一种商品承载数量,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甚至是达到这个限度的百分之四五十,就会产生滞销,再多,就供大于求,甚至无法销售。

这是天然的规律,也制约着注入商品的产量,当一个产品的,很容易就得到了满足,就不会有人,把心思放在产品本身,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研究,如何增加这种产品的产量,一定情况下,还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

这就是谷贱伤农,当粮食丰收,并不会带给农民们直接的利益,反而因为供大于求,而变得滞销,反倒是损害农民们的积极性的。

可是商人们,把物品送到各地去,赚取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些商品的生产,商人们赚到了利润,却从侧面推动了产品的发展。

中国最传统的三种出口产品,茶叶,瓷器和丝绸,基本上,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没有旺盛和庞大的需求,没有各种跨海而来的商人,也就没有向这个领域精益求精,逐步发展到现在,让整个世界都恐怖的能力。

无论是瓷器,茶叶,还是丝绸,那都是高价的产品,在欧洲价比黄金。

韩琦不了解的商人的作用,赵信在定海军已经在做商人的事情,他用资本和机器,生产处更多的产品,这些产品,如果不凭借这商人,把它们销售到世界各个地方,但凭借着定海军本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把他们消耗掉的,无论是大型的海上海运,还是小型的河道水运,都是为了把这些商品输送到北宋各地。

马的出现,加大了物流的通畅,对于北宋,是有一定的好处,却如同一个润滑剂,最多让北宋运行的更加平稳,类似一些谷贱伤农,或者是大规模产出引起滞销,甚至坏掉的情况,很难的发生。

可是他们不是在根本上面改变问题的,实际上,从最根本上面改变问题的,恰恰是的牛。

无论是渭州牛马大会,销售出去10多万头牛,还是之后,灵州的交易,销售出去的一百多万头牛,这两者,都是最基础的生活资料。

农耕社会,最根本的基础,就是土地,实际上,不单单是土地本身,如果土地,无法生产处粮食,土地也没有用。

人的本性,就是要生活,要生存,而生存离不开最基本的水和粮食,没有粮食,人就活不下去,饥饿的人们,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那些看似强大无比的封建王朝,不就是被这些手无寸铁农民军给推翻了么!

无论是叶清臣的北方农田水利,还是韩琦西北农田水利,基本上,都是为了增产,而相对于没有农田水利的地区,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的。

130万头牛,虽然还没有销售完毕,可是大部分已经有主了,整个中国北方,除了西北之外的地区,多了130万头牛,如果加上西北,可能是超过200万头牛了,这对于农业建设来说,简直是巨大的促进。

按照一头牛,可以增产5石的基本数字,这个数字并不多,一头牛,可以相当于10个人的人力,无论是水车拉水,还是耕种,再加上开垦荒地,都可以起到巨大的增收作用。

除了中原少部分地区,人多地少的区域之外,绝大部分的地区,都有很多的荒地,适合开发的荒地早已经开发完毕,这些都是距离水源较远,比较干旱和贫瘠。

只有人力的话,除非是那种有很多男丁,又吃不上饭的,才会选择冒险开垦这些土地。

现在,有了牛之后,一切都不成问题了,人挑水的话,一个人累死,也满足不了多少的旱田的浇灌,可是用牛车,就不一样了,一次最起码能够拉来几方的水,或许无法让旱田变成水浇地,却在一些不那么干旱的季节,增加产量。

保守估计,除了西北之外的北方增产了650万石,如果加上灵州,还有北方的农田水利的开发。这一个年,对于北宋而言,注定是非常不一样。

困扰北方多年的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的,哪怕增产只有几百万石,北方能够节约的资金,也是非常可怕,甚至对于未来,逐步恶化的气候来说,更是如此。

农田水利,在普通的时候,作用不大,在灾害到来的时候,作用可就大了,一米最高水位,决定的是堤坝是否会垮塌,只要堤坝不夸,再大的雨,又有什么关系的。

干旱更是如此,单纯一个黄河,就足够整个北方的用水了,哪怕整个北方一滴水都不降落,100亿立方米的注水量,也足以支撑5000万亩土地的基本使用,如果把这个水控制到普通的减产程度,这个数字可能会高达1亿亩。

北方不可能滴水不下,那就不是旱灾了,那简直是噩梦,最多就是类似区域性的,一些地方持续干旱,一些地方多雨,水资源不平均,毕竟在整个华北层面,纵横几千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别,也就是一两百毫米的样子,总共缺水的,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那样的话,黄河为首的这些河流,只要灵活运用,基本上是够用的。

牛的作用,没有农田水利那么的明显,就如同一个润滑剂一样,润物无声的进入到了北方经济体系,要真正到细微的统筹,才能够看到他的好处,可是灵州的农田水利,却在这个冬天特别的耀眼,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回到了动静汴梁的,整个京城,为之一震。

第三百七十九章 灵州困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烦第一百二十一章 砖和水泥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机降临地四百五十章 迈向海洋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奈、安营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点的平衡第二百七十六章 参观作坊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当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御和奏折第八百五十一章 东南亚之战第三百一十五章 长弓压制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语道破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六百二十章 各种船型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温度计第二百四十章 风生水起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势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险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归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战列舰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零二章 韩琦的探索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测量第二百四十三章 树炮逞凶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五百一十章 朝会提议第三百零六章 战争将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炼器还是炼丹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鲸第八十二章 英格兰长弓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议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准备第六百二十九章 渔船下水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八百五十八章 飞剪定型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来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十七章 内外之分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说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拦八百里加急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五百一十六章 远洋海船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墙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三百六十六章 灵州和议扩大第三百零一章 出头的炮灰第二百七十章 种类繁多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一百九十二章 临界点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么?第二百二十五章 骑兵来袭第二百二十七章 罢工和动荡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七百八十七章 沈阳宫殿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强攻第三百零二章 择优选择第一百八十八章 连弩和工程量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第八十三章 简单与复杂第八百四十一章 托运和卧铺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业指标第三百三十四章 无奈的堡垒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获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第八百六十九章 转向澳洲第二百九十章 钱币圈子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四百零五章 牛还是马第四百六十六章 携带礼物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选争夺第五百零四章 疯狂交易第二十四章 文庙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广第二百六十二章 实验部队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归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业的威力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皂第六百八十五章 铁路热潮第七百八十八章 装甲列车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风第七十八章 戏文的故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会焦点第八百三十二章 运河疏浚第四百一十七章 变法隐情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种革新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