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术

对于造船,赵信懂得的不多,如果说最简单的造船知识,恐怕就是在幼年时候,用纸叠的船了,用一张普通的纸,简单的折叠之后,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恐怕是很多的孩子,对于船的最直观的认识。

纸比水的比重要重,只有折叠成船的形状,才能够让纸漂浮在水面上,这已经是平均重力一个应用,只要稍稍有初中的物理知识,就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赵信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知道流体力学,更不知道船要建造成什么样子,才合格,可是他清楚,船能够浮在水面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体的平均浮力。

平均浮力计算,那是钢铁成为了造船的主要的材料之后,才会考虑的东西,在11世纪,整个世界上,造船的主流材料,还是比水轻的木头。

纸的比重大概在1.25,比起1的水来说,要重,木头的平均比重大概在0.6左右,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面,除了少数的木头,其他的绝大部分的木头,他们的比重都比水要轻。

在封建社会,甚至更久远的世界之中的,根本不会考虑到平均比重的问题,船舶的发展,就是在逐步的扩大容积的基础上面,逐步发展起来的。

木头这种材料,比起钢铁来说,或许在坚硬性,长期使用性能上面,都不如钢铁,却有一个很好的特点,那就是抗沉性。

在比水轻的木头,成为造船的主要材料,就算是船破损了一个大洞,也不会短时间的沉入水中,甚至有些带着海量的海水,还可以缓慢的开回去,这就是木质船体的好处。

也就省去了设计的过程,怎么方便怎么来,想造成什么样子,就造成什么样子,因为最差的前提下,这个船也不会沉没。

哪怕是从水军里面,招募来的工匠,再怎么的没信心,赵信主动给这个大工加码,虽然他只是辅助800料的大船,独立只是做出300料,一下子加码到了800料,凭借的一方面,是巨大部分的材料是木头。

只有0.6比重的木头,比起水来说,轻了很多,在单独考虑到比重来说,可以添加很多,比水重的材料,全部实心的木头,都可以运载很多的东西,更别说是已经形成的船舱,空气比起水来说,更是轻很多,只要形成了船舱,那就必然可以装很多的东西。

木头的天然特性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关键是赵信知道,定海军掌握的几种先进的技术。

北宋已经开始出现组合龙骨,这对于的一些大规模的造船厂来说,都是核心技术,用什么样强度的材料跟材料组合,用什么样的方法粘合,用怎么样的方法烘干和处理,这些都是在漫长的摸索和失败之中总结出来的东西,毫不客气的说,能够制作2000料以上的大船的,几乎都有自己独到技术。

早期的造船,不考虑龙骨的问题,当然了,船也不可能造的非常的大,大多是小船。

在河面上,河道宽度,困扰了船的大小,在灵活性上面,小船比大船更具有优势。

面临着走向海洋之后,小船就不那么合适了,海上比河上更加狂暴的风浪,让小船优势荡然无存,从人类走向海洋开始,船就越来越大了。

早期的大船,是一个耗资巨大,多么大树木,决定了船的大小,在科技和历史最为发达的亚洲,常见的树木,巨木不算多的。

实际上,整个世界上,最高的数目往往是巨杉,不但寿命很长,最高的甚至超过了3000岁,高度也在80米左右的。

亚洲这样的巨杉很少,绝大部分的巨木都是在二三十米的样子,伴随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巨木越来越少了。

因为不止造船会用到巨木,宫殿,地宫,甚至是棺木,都是巨木的最大的用途,皇宫大殿,在砖石结构无法成为主流的前提下,巨木成为了唯一材料,这极大的加快了巨木的消耗。

跟普通的材料相比,木头虽然是最为常见的材料,可是真正的巨木,往往伴随着漫长的岁月,不说美洲巨杉这样超过80米的巨木,超过25米的木头,都不是几十年能够长出来的,跟消耗相比,产出就太少了。

中国的能工巧匠,在需求面前,选择了替代的方法,找到了组合龙骨这个创造性的组合,让巨舰对于巨木的需求,降低到了极点,不在依靠材料决定船的大小,让海船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定海军的造船厂,不具备组合龙骨的条件,他们甚至不知道组合龙骨,如何把众多的木质材料,组合成一个整体,共同抵挡船只上面的各种力量,更不知道,用什么的材料,可以成功的把各种的木头,都沾连到一起。

他们拥有新的替代性的东西,那就是用钢铁替代的木头。

整个世界的历史之中,一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之前,钢铁的发展一直都是缓慢的,哪怕整个世界,在公元前2500年,世界上已经出现了铁器的,而在东亚,公认的大规模使用铁器的,应该是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当时吴越的铁器,是他们崛起的根本。

可是在这个铁器大规模出现的时代,占据着工具的主体的,还是青铜器,统一整个中国的始皇帝,他的军队,使用的青铜弩和各种青铜武器,用数量替代了质量。

从公元前,到11世纪,铁器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哪怕是已经成功的运用到了生产的诸多的领域,可是产量一直不大,铁器在绝大部分人的眼里,就是普通的菜刀,铁棍,或者是什么铁索之类,这些东西,最长的就是铁索,也是通过环来结合起来,单独打造的最长的,恐怕也不会超过3丈,对于早已经超过了10米长船来说,没人想到,铁会应用到船的龙骨之上。

这一点对于定海军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别说是铁的龙骨,就算是整个用钢铁建造的轮船,也不是问题。

作为最廉价,最易于加工的材料,在铁的价格已经大幅度的降低的时候,在比起木头都要便宜的前提下,用钢铁来建造船只,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定海军的钢铁,是他赚取绝财富的来源,同样的,也是造船的基础,在超过30吨,50吨,甚至是100吨的高炉逐步建立的前提下,钢铁龙骨,已经没有了技术的难点,就算是焊接技术没有多发达的现在,直接浇筑,也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最多就是模具的制造而已。

木头跟钢铁,这是无法相比的,别说是木头,就算是金属,已经是历史的跨越了。

早期原始人,为什么叫做石器时代,那是大规模的使用的石头工具时代,实际上,在更早期,木头才是最初的工具。

相对于更加坚固,难以加工的石头,随处可见的木头,成为了原始人最早期的工具,可是木头的坚固程度,使用性能上面,跟石头工具比起来,差别巨大,逐步的被淘汰。

这是木头跟石头的天然差别,在取代了木头,石头,青铜的钢铁面前,这是巨大的差别,在钢龙骨面前,一切都不存在了,再怎么强悍的木头,它的各方面的性能,都不可能跟铁相比的,更别说是钢。

同样的,有什么的粘合剂,能够跟熔炼之后的金属相比,更别说还有无缝焊接这样的技术,哪怕是最普通的焊接的,甚至是简单的钢铁契合,也比木头上面的粘粘强的太多太多了。

至于一定比例的增加了钢铁这种比谁重材料带来的重量,这个问题不大,钢铁的出色性能,在使用上面,远比木头使用的少的多,对于一艘800料的大船而言,龙骨的重量可能不超过30料,虽然这也达到了10吨的重量,可是跟跟200多吨的船本身相比,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

钢铁是一种很合适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材料,在龙骨使用了钢铁的前提下,一些关键性的部分,比如说桅杆,船头之类的,关键性的部件,也会需要用上钢铁,总体使用不会超过20吨,而赵信也把水密舱给使用到了极点,更多的水密舱,不但是增加了船的稳定性,也是在侧面增加了浮力。

铁的出现,让这个船的容错率变的很高,就算是组合龙骨,要想达到20米,30米,甚至是40米,跟天然木头无法相比的组合龙骨,他们的强度,也会大规模的减弱,这也是制约船只的扩大的一个关键。

实际上,在单纯木质龙骨的时代,很少有船只能够超过1000吨的,更大的吨位,只会让强度降低,变成一个华而不实的东西,一旦遭遇到风浪,就会散架沉没。

这一点,对于钢龙骨来说,完全不存在,比起木质龙骨强度高出数倍的钢龙骨,天然就拥有了建造大船的基础,在承接了宋朝的一些科技之后,在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大船,可怕的达到了3万料以上,这就是铁质龙骨大规模的应用。

在木质材料之下,总排水量达到万吨的超级巨舰,这是神话一般,这也是明朝彰显武力的涞源,东南亚的小国,甚至是非洲的部落,面对着万吨的可怕巨物,他们甚至连抵抗的勇气都不存在。

现在跨越了几百年的历史,甚至是是上千年的科技发展,赵信在定海军,建造了可怕的炼钢厂,一次性最高80吨的钢铁的冶炼,年产量超过200万吨的钢铁产量,别说是钢龙骨,就算是一个钢铁制造的战舰,也不是不可能。

赵信当然知道,钢铁制造的轮船,远比木质的要好的多,在整个世界以500吨以下的木质船只为主的时候,别说是万吨级的超级战舰,就算是一些2000吨的铁甲舰,也是无解的存在,单纯的撞,就足以横扫一切了。

未来,几乎必然,要向着钢铁制造的轮船发展,可是最初的时候,赵信不会跨越那么大,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一个钢龙骨的出现,就足以吊打一切前提下,贸然的制造出钢铁巨舰,投入太大,成本太高,也容易万劫不复。

就算是以钢龙骨为主题的木质船只,定海军也有其他的一些技术优势,抛开龙骨不提,船材的加工也是关键。

传统的船材加工,多是在砍伐了树木之后,逐步的放置,这个时间,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年,原理不过是通过时间,把木材之中的水分,逐步蒸腾,并且减少木材上面的应力,让他逐步的适合船只的兴建。

相对于应力,水分是关键,船只是要下水的,水对于大部分的材料,都是有氧化的作用,更别说是海水,盐带来的腐蚀性,各种的水草和海洋生物,这对于船只影响巨大的。

潮湿的木头,在海水的浸泡之下,会迅速的反应,很快就会分解垮台,只有干的木料,再加上桐油这样防水材料,这才能够大规模的远洋航行。

新的造船厂,进入到市场,一个关键性的所在,就是船材,没有个10年以上的积累,它根本无法在成本上面,跟传统的造船厂相比。

应力这玩意,放置个半年,就差不多了,至于水分,那就更快了,烘干坊的出现,也让木头的处理变得容易许多,想要什么湿度,什么样层次的船材,除了应力消减需要时间以外,其他的,都可以在短时间集中起来。

这就极大加快了造船的发展,而一些小方面的应用,更是让船只的加工方便了不少,铆钉和螺丝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船板组合,至于热处理,把船板加工成足够的弯度,这些对于普通的帮工来说,更加不是问题。

如此的优势,看起来,就要做出一个超越这个时代的大船了,可是实际上,距离建造一个造船基地,还有一个遥远的路要走,现在,在定海军的造船厂,目前开工兴建的,不过是一个800料海船,原因很简单,技术上面的差距。

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欧洲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侦查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标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级战争卡牌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四百七十八章 贵妃探家第五百零七章 势如破竹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四百五十七章 粮食跟王朝第二百七十一章 庆历四年春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三百零二章 马拉火车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一十二章 离开之前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试飞第六百五十六章 亲临琉球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远镜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盗岛第二百五十章 韩琦和王德用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蓝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妆品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黄米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乐第二百四十七章 驱使民众第九十九章 万箭齐发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来袭第五百零九章 数据分析第八百七十九章 两纵两横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折入京第七百一十章 掠夺人口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运输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蓝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运货运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击第三十七章 3级卡牌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园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一百四十章 馒头到包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当第二百八十二章 给钱和新币第四百六十六章 携带礼物第三百零四章 两条铁路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侦查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岛群岛第八百六十九章 转向澳洲第十五章 金枪班值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长率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军第六百三十九章 试探和布局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二十二章 争夺升级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请地方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达抚顺第二百九十二章 热武器的野望第二百三十五章 杀机暗藏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二百八十一章 钢铁成本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阵遭遇第一百一十二章 谜团真相第五百章 韩琦的请求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于钱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长弓第四十七章 连珠箭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战第一百八十八章 连弩和工程量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乱扩张第二百一十一章 制作过程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饰品方略第一百九十七章 户籍审查第七百四十九章 赠送枪械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八百二十章 培训科第一百九十七章 户籍审查第二百五十三章 梦魔缠绕第五百零八章 点睛一战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九十四章 廉价的箭第三百八十二章 开幕前夕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九十二章 中国式前缀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关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锈钢6.1第六百一十章 海战为先第一百零一章 忠诚变化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处第四十二章 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