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预制件

中国的桥梁兴建,冠绝天下,在别的文明,还只能通过船只来摆渡的前提下,中国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桥梁历史,最早的小商桥,更是修建于隋朝。

比较知名的,技术较高的,是单孔的赵州桥,孔的跨度超过37米,全场60多米,这个桥梁的施工难度极大,其中的力学应用,跟后世的成熟的拱桥都有异曲同工之效,在科技并不发达,对力学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的前提下,能够修建这些桥梁,那几乎是完全凭借着经验。

除了赵州桥这样技术含量高的,还有著名的安平桥,整体长度超过了5里,他甚至是一个海湾桥,贯通海湾的两侧。

这么一个长达五里的桥梁,限制性是非常大的,在河流上面,类似安平桥这样的桥,就不太合适了,因为他几乎不可以通航。

没错,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河流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航。

安平桥,之所以能够有五华里的长度,是因为不但他的高度非常的低,孔跟孔之间的距离也非常狭隘,几乎不可能通行任何一艘船。

赵信有后世的知识,当然知道,这样的桥,建设难度是最低的,只要地基打好了,接下来,没有丝毫的难度,就如同搭积木一样的修建起来就好了。

如果单纯石桥,这是最佳的选择,可是现在,丁海军拥有另外一款划时代的武器,那就是水泥。

水泥的出现,就让建筑物的兴建在加速,3天一层楼,这在定海军,已经不是问题了。

可是预制件,让这个速度,有增加了一定可靠性和速度。

通过水泥凝结预制件,提前把压力和各种的数据给计算好,或许,无法兴建器后世的那种可怕的斜拉桥,或者是各种的巨型拱桥。

可是比起赵州桥那样单孔桥,提升一个档次,还是可以的。

在一般的桥梁设计之中,一个跨度在50米左右,高度超过20米的桥梁,足以通行北宋绝大多数的河船,用多个空洞,组成合体,就可以解决500米以下的桥梁的问题,这已经是除了长江黄河,这样的中国最著名的大河之外,绝大多数河流的宽度。

就算是著名的长江,也是从武汉之后,才开始急剧的增加的,在上游的重庆,最窄的地方才800米。

800米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中国其他的河流,可是这已经处于可以修建的程度了。

长江黄河这些,暂且不提,那不是现在就能够解决的,哪怕赵信对于目前丁海军的钢铁相当的有信心,可是对于钢构桥梁的施工难度,力学处理等一系列的科技都没有深入的前提下,根本无法安全的兴建大河上面的桥梁,很多时候,只有尽可能的增加尺度,让缓冲的力量更大,这样的建设,实际上,在后世的桥梁兴建上面,是一种浪费。

赵信不是学工科的,可是咨询时代的扑面知识,还是让他了解了一些铁路兴建的重点。

铁路的兴建之中,在确定了的计划之后,桥梁之类的东西,都是提前兴建的,相对于在平地上面,可以随时分段的标的,桥梁的修建,是最困难,一个难度超高的特大桥,往往是提前开工,而且工期非常的长,到了最后,其他的铁路项目都已经完成的前提下,才最终的完工。

因为绝大部分的桥梁,都不可能分开兴建,你建一段我建一段,那是不安全的,只要计算和合拢的时候,稍稍有一点的问题出现,就会出大问题的。

预制件的出现,把桥梁分成了不同的部分,打好地基之后,就用类似搭积木的方式,用钢铁,水泥,焊接等一系列的方法,让这些桥梁完整的融入到了一起,这极大的加快修建的速度。

在整个报告书上面,这些也是有显示,却没有多提及,一些技术性的东西,不可能给的叶清臣来解释的,解释的多了,反而会让他迷茫,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定海军的运作上面,已经尝试过了,只要按部就班的修建来说,就好了。

预制件的出现,对于桥梁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水泥最怕的问题,就是悬空凝结的问题,在普通的平方,可是用铁板,下面悬挂支撑,等待水泥凝结之后,就可以拥有强度,可是在不停流动的水流之中,要怎么做的。

要么是钢结构,要么就是预制件,相对于更加沉重,没有良好的链接手段的钢铁来说,水泥预制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赵信给出了两个选择,却在介绍上面,着重介绍了汴粱到应天府,倾向性已经相当的明确了。

叶清臣在粗粗的看了一遍之后,就知道了赵信的目的。

有目标,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其中没有私心就可以了。

三司是什么地方,那是整个北宋的财务中心,关于应天府到汴粱的这个瓶颈,他当然非常清楚,可以说,这已经是困扰了这一段河道的顽疾了。

一个到冬季会冰封两个月以上的河流,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因为运输的方法,很多时候,别说是普通商人了,就算是枢密院和三司,都必须取舍,到了夏季和秋季,提前把一些物资运送回汴粱,只要有稍稍的耽误,说不定,会影响一年计划。

这一点,到现在,实际上,已经解决了一些,这一次,随同着赵信前来汴粱的,是大量的破冰船。

正是在这些破冰船的帮助下,赵信能够在汴河已经冰封的前提下,来到汴粱,就多亏了这些破冰船。

这种破冰船,实际上,只是一个创意的问题,,除了船头的那个钢铁的凿子,比较的有技术含量之外,剩下的不算什么,在商议了购买50艘小船之后,在冬季里,只要派遣一军的厢军,就可以保证整个汴河的通航。

这对于整个北宋而言,非常的重要,它可以让冰封的冬季,恢复汴河的航运,哪怕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却不至于一点都没有。

汴河断流的一年的五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这代表着每年的运力大打折扣,要知道,汴粱可是一个百万人级别的城市,单纯吃,百万人一人3升,每天的耗费就超过了3万石,整个冰封期80天左右,这就是240万石,

要知道,河流断流了,不代表居民不吃饭,并且冬天,比起夏天等其他的季节,在吃的反面更多一点。

单纯的粮食,并不是所有的,消耗,日常用品,各种的物资,甚至是煤和柴火,这些也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为了准备这个,必须要挤占本就困难的运力,让整个汴粱需求得不到满足的。

一般情况之下,到了冬天里面,整个汴粱的各方面的物价,都会有一定程度上面的提升,甚至一些必须的物资无法运到。

有了破冰船,一定程度上面,是增加北宋的运力的,要想普及需要时间,在冬季里面,哪怕是破冰船破开冰面,适合在中间航向的,也是一些大船,或者是经过了简单的处理,外面加上铁蒙皮的船。

这都需要提前设置,并且花费更多的钱,这个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的。

单纯北宋的消费,特别是多了丁海军的众多产品之后,北宋的市民们才发现,原来可以用的东西这么多,看起来,买到的东西多了很多,可是成本却降低了。

丁海军的物品,哪怕是跟整个北宋的其他物品差不多,一模一样的,他们的价格,都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最少也是20%左右,而一些新产品,更是便宜。

市民们,花费了同样的钱,却卖到了更多的东西,需求量也就上升了,这就对汴河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的

要知道,漕运,赋税,还有其他的一些必需品,不能减少,那么这中间,就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要知道,无论是之后的淮河,京杭大运河,他们的运输量都相当的高,,也就是汴河这么一个关键点卡主了节点。

也有地方官员上书,修建一条官道,如同海州到宿迁那样,用陆路运输,代替水上运输,可是京畿地区,牵扯众多,单纯一个县好办,众多的州府,需要协调的东西太多了,这不是地方官员能够的解决。

可是上报到了中枢,也最终不了了之,之所以会这样的关键在于,结果不明朗,官道,从来都没有收费那么一说,政府修建的,就需要养护,需要继续的投入,可是带来的效益呢,还是原来那样,这就没有动力。

可是铁路,从最开始,就是一个商业化的运作,更快捷的速度,更大的运力的,只要修建在哪里,肯定有人愿意的,这种情况之下,当然有利可图了。

叶清臣哪怕眼光极佳,也算是在这个时代,有些见识和眼光的人,可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未来的铁路,会迸发出多少的光芒。

方便快捷,大规模的运送货物,这只是表现上面的,对于整个国家的凝聚力,战争时候的潜力,甚至调兵遣将的能力,都是极大的提升,它甚至可以无中生有的创造出很多的产业和价值。

伴随着新产品的出现,一些东西是可以根据这些创造出来的,比如说,来自海边的海鲜,在这个时代,很少流入到中原去,常用的保鲜方法,就是咸鱼,可是在盐都是高价的前提下,这样的咸鱼,怎么可能进来。

可是,真的有一条铁路就不一样了,从丁海军到汴粱,也就是不到1000公里的距离,按照马拉火车,一小时50里的速度来算的话也就是20个小时,日夜兼程,也就是一天左右的时间。

海鲜再怎么的容易腐烂,只要有足够的冰块冷藏,一天的时间,也不会坏掉,甚至两三天都没有问题,这就催生了的新的商机。

北宋樊楼,以菜肴好著称,可是海鲜这玩意,他就很少弄了,就算是活的,用水养着,快马加鞭的,四五天的送到这里,早就坏了。

他们或许有一些基于海鲜的菜品,也都是一些干制的,通过生发,把干制的东西发出来,然后用于菜品的制作,这样的制作方法,当然不可能跟真正的海鲜相比。

实际上,北宋更加崇尚的是山珍,在固有理念之下,中原才是真正富庶之地,海边,一般都是穷乡僻壤,发配之地,在加上海洋充满了危险,没有专业性的渔船,更不可能大量的捕获海生的鱼,也就无从谈起海选的菜品了。

除了海鲜这样,同意变质,又相当的美味的特产之外,水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一骑红尘妃子笑这样的典故,只要是铁路完成,将不再是问题,只要没有山河之险的阻碍,大量的南方水果北上,这也是一个可怕无比的变化。

甚至最终产生的变化,连赵信都未必能够想到,可是如果一天的交通圈扩大,到丁海军打工,工作的人就会增加,逢年过节,有个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够回家,有什么事情,顺着火车捎封信来,也不至于跟古代那样,还要专门派人,几百里的去报讯的,这样丁海军的吸引力就会大大的增加了。

当然了,叶清臣不会知道,铁路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大宗的商品的运作的,在运输能力上来之后,商业运作,就不在局限于小额高价的产品。

这些产品的利润虽然很高,可是这些产品,他们的销量有多大,黄金珠宝,好看归好看,利润也高,总不能当饭吃,只有真正大宗的商品,才是利润最长远的,之前是粮食,丁海军工业化之后,则是各种的工业原料。

赵信给出的是两个选择,可是敏锐的叶清臣最终发现,他能够选择的,也就是这么一个选择,这会是最繁忙,也是经济效益最好的一条路。实际上,这一条路,也创造了很多北宋历史之最

独特的环境,加上合适的设计,这成为了一条最为赚钱的线路,不但很快收回了成本,并且进行了复线的建设,最终,又修建了客专,总之这一条铁路,在存在的历史之中,创造了一系列的神话,成为了北宋铁路史上面,地位相当高,永远都绕不过去的话题了。

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选确定第二百四十二章 标准的力量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沈阳第二百八十一章 钢铁成本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十九章 禁军装备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军方法第六十九章 省力装置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御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问题第二百二十章 副产品和比例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势第四百五十六章 轻工业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马拍卖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弹和独弹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议第一百三十二章 赚钱生意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长弓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六百五十七章 发展数据第十一章 始于足下第八十四章 长弓和北宋第四十一章 浓硫酸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达抚顺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二百四十二章 争上城头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运和新铁路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长弓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缘和暗喜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贸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临中京第八百四十二章 军队出动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减料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来袭第七百九十七章 庆历20年第四百一十四章 开垦水田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桥头堡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报中枢第一百二十一章 砖和水泥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价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业的威力第四百九十三章 韩琦来访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动朝野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刿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歼第四百九十四章 桥梁搭建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六十九章 省力装置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币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园林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一百九十六章 护城河第五百八十八章 学科选择第二百二十三章 扩张的契机第六百六十八章 绝境的种谔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八百一十五章 发薪水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用的试探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问题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态度第三百一十五章 寻找港口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七十八章 戏文的故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来看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宫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军来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举家搬迁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二百八十一章 钢铁成本第六百三十三章 长江口渔场第五百零七章 势如破竹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后通牒第三百二十章 建设费用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揽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间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陆海参崴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车时代第四十九章 断后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杀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头和海鲜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奖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来信第五百零九章 数据分析第六十一章 烟攻第六百一十章 海战为先第五百零五章 残酷诱饵第八十二章 英格兰长弓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