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测量

原材料对于工业化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键,没有足够的原材料,机器就是一个摆设,越是发达的工程,对于原料的要求就约为重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西北受到了韩琦的影响,答应在今年,完成100万亩到150万亩的棉花种植,赵信是比较满意的,有了这些,按照每亩30斤的产量,可以获得3000万到4500万斤的产量,基本上可以的供给帆布的生产,还有定海军的日常消耗的。

棉花的效果,只要种植了之后,就可以展现出来,只要西北种植,就会被吸引,西北种植棉花,有天然的优势,只要收入超过1贯以上,大规模的推广,几乎是必然的。

这也不是的最终的产量,农作物,它的产量会变化的,赵信作为一个偏远山区出来的孩子,对于种植非常熟悉,棉花这个后世最普遍的经济作物,当然也是非常熟悉的。

一亩地产110斤棉花,这个数字绝对不能够称之为多的,现在的科技水准,还有棉花种子的情况,根本不可能达到后世的标准,六七百斤的产量,可是赵信要求也不高,只是一个平均的数字的,300斤左右。

哪怕只是后世平均亩产的一半,300斤,就比现在多出了两倍,这对于棉花来说,种植的利益更大。

第一年种植,只是15万亩,再加上没有什么经验,赵信已经把很多经验,传授给了农业专家,可是农业专家要想吃透,也需要时间。

一年的时间,在土地之中种植,只是一季而已,可是对于试验田来说,就不是一季了,而是两季三季了,甚至有规律的种植,进行了很多次,在经过了最少两季和三季的培养,这些人对于棉花已经相当熟悉了。

小田种植,最高亩产,在第一季的时候,达到150斤,第二季就突破了280斤,在第三季,甚至可以达到450斤。

这个数字,非常的惊人,哪怕按照大规模种植时候减少,可是怎么算,也能够达到240斤左右。

除了在种植上面提升,在加工上面,也略微的有些增加,籽棉转换率略微的提升,基本上达到了3比1的程度。

这样算下来,240斤亩产,可以产生80斤皮棉,这个相对于之前,已经提升太多了。

哪怕按照现在,西北100万亩,保州和大名府附近30万亩的数字,棉花的吸引力非常可怕,利益就是最好的动力,当一亩地种植可以获得两贯左右收益,谁都知道会如何选择。

因为宣传和犹豫的关系,这个提升不高,可是130万亩,在新种植方法和种子的支持之下,80斤皮棉,总产量会高达的1亿400万斤,相对于之前,提升非常的明显,零头几乎就是去年的产量。

1亿400万斤,听起来很高,总产量才5万多吨,人均占有才1斤而已,远远达不到平均的水平,市场非常的广大。

不过伴随着产量的增加,还有棉布逐步的普及,棉花的价格,几乎必然会降低的,可是再怎么降低,暴涨接近三倍的产量,也会让收益增加,哪怕种植增长了这么多,产量也增长,可是棉花的价格,也不会的降低很多,大概会降低到40文左右,就算是这个,一亩地的收益,也会超过3贯。

对于一个人可以耕种10亩左右,农民一季棉花,都可以获得30贯的收入,这对于可能一年下来,就是几贯的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甚至首先介入的,是那些地主,农民或许还要考虑,这个口粮跟棉花的收益对比,对于拥有太多土地的地主而言,他们不会考虑这一点,他们考虑的,主要就是收益。

历史上,棉花的大规模普及,也是这些地主,相对于普通农民,他们掌握的资源,信息都不足,他们就算知道种植棉花赚钱,可是也支撑不了的棉花的投入。

现在是推广期,定海军会负责全部的棉花种子,一旦进入到爆发期,在普通人认可了棉花的收益之后,棉花的种子肯定是要购买的。

毕竟,农业科技是基础科技,试验田,各种的实验,这些都需要资金,一个正常的发展,就是依靠着培育出来的种子,持续的获得收益,然后把收益投入到的研究之中。

作为农业,种子是基础,他甚至在的化肥之上,种子决定了先天的基础的,甚至对于棉花来说,还有一个产量和纤维的质量的问题,这些细分的东西,会让种子成为一个不错方向。

到了明年,棉花的问题就可以解决的,一直以来都在积累技术的纺织业,也可以跟随着开启,棉花跟工业相结合之后,所展现出来的力量,那是可以支撑一个国家快速发展。

哪怕明年可能有超过一亿斤的产量,那也是明年的事情,现在,在赵信的掌握之中,也只有450万斤。

450万斤棉花,并不等于450斤棉布,从棉花到棉线,再到棉布,虽然消耗很少,却还是有,制造帆布更是如此,消耗更大。

制造帆布的损耗下来,可能连400万斤都不到,一艘西班牙帆船这样的超级风帆,主力舰4根桅杆,数以百计的风帆,厚重的船帆,一艘船最少需要帆布数千斤,甚至是上万斤。

按照这个来计算的话,这些帆布,可能连400艘船的都造不起来,纵横七海需要多少的帆船,一万艘不多的,单纯这个,对于棉花的消耗就非常可怕。

航海是要慢慢的发展的,万艘只是远景,现在目前动工最大的船,也不过是300吨左右。

这一艘船,实际上,是寄托了很多期望的船,300吨,换算下来,就是八九千料的样子,对于可以做出南海一号800吨船的北宋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高端的。

可是却是不一样的,他的吨位,来自于整体的利用,不是中国式帆船那样的,用四四方方的船体带来的吨位。

完全是的远洋海船的模样,降低了艏艉楼,尤其是艏楼的高度,同时还用方形的船艉代盖伦船替原来圆形的船艉,这些盖伦船的特点,被完美的应用到了这个船上面。

跟福船相比,这样的新设计船型相对狭长,航速较快,在逆风中操纵性极佳。

这样的船,只有进入到大洋之中,才能够发挥作用,这一点,只有赵信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甚至也有一些船舶设计师的,也提出,是不是制造福船,有钢铁厂提供的钢铁龙骨的话,他们可以制作出1.5万,甚至是2万料的船。

对于造船而言,最困难的,实际上是龙骨,只要龙骨解决了,其他的,就只是一个拼接的问题了,拼上各种木板,让船最终的成型。

有了第一次的制造经验,他们感觉到,他们可以去尝试一下。

这个意见,当然是被赵信给镇压了,开什么玩笑,福船有什么好的,哪怕是弄到1000吨,甚至是2000吨的福船,他也就是在近海玩玩的玩意。

在整个亚洲,那没有问题,从北宋,到东南亚再到印度和阿拉伯,一路上都是商业港口,这才是郑和船队远洋的根本,可是到了非洲之后,在东非还可以,一旦向下,都是原始部落,没有足够的补给的前提下,也就只能够回归了。

这就是东西方的明显不同,东方是中国一家独大,可是在西方,整个欧洲大陆上面,有众多的强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把持着非洲的航道,通过一两百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一个补给线,后起的英国和荷兰,没办法通过这个补给线,前往黄金之国的,那么就只有向波涛汹涌大西洋来寻找机会的。

欧洲从这个时刻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跟东方完全不同的道路,这也是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迅速崛起,而相应的,在东方中国,却逐步的没落。

或许福船不是这个的罪魁祸首,赵信却不敢去赌,只要把龙骨确定为海船的龙骨,剩下的,就算是有些变化,也不会影响大局。

一个种子,正在定海军之中慢慢的成型,一个跟传统的中国帆船完全不同,更加适合远洋航行,在不远的将来,数十艘远洋航船组成的舰队,横渡太平洋成功,抵达美洲。

实际上,从亚洲前往美洲,并没有那么的困难,想不说从日本向北的那一条路,星罗密布的岛屿,可以支撑不停向前的探索,只要建设好补给点,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扩张航道。

就算是横跨太平洋直穿,也比大西洋容易的多,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不但面积极为庞大,同样的,他也是相对而言比较平稳的。

在二战时间,几乎所有的参战国,都有的航母,可是真正航母大战的地方,也唯独是太平洋,也只有平稳的太平洋,可以支撑的起航母为主力的作战,放在大西洋,波涛汹涌,随时会变大西洋,能够让航母释放飞机来作战的时间很少,有时候,飞机飞出去,回归的时候,因为恶劣的天气,没办法回收飞机的,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帆布工厂之中,几乎是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手工,到机械制造,产量越来越大的,450万斤棉花,差不多可以支撑五六个月的时间的,有五六个月的时间,差不多,也可以支撑到下一季的棉花收获,这也是赵信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原因。

六个月,将会成为定海军最重要的六个月,远洋的基础将会在这个时间彻底的奠定的,而大量1万料以内的海船的建成,另外一个计划,也可以开启了。

软帆构筑的帆船,非常适合在远洋航行的,可是对于水手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众多的索具,不同帆的操纵方法,还有众多不同海情和航道的测定这些都需要经验,而且是需要很多经验。

在远洋开启之前,有一个最重要东西,必须要提前进行。

大海之所以浩瀚,之所以变幻莫测,复杂的天气和狂风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的定位。

跟陆地不同,不同的地貌,标志山脉河流,可以确定方向的,多走几次的人,就知道道路要如何走,可是在大海之上,到处都是海水,全部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的指示标志。

不要说海岛,在大海上面,海岛永远是最少数的,而且茫茫大海之上,就算是有望远镜,也最多看到十几公里之外,对于大海上面,动辄数千里的航程的,任何一个角度偏差,就容易错过海岛。

迷航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大海之中,如果丧失了航道,迷航的话,结果,恐怕就是永远的葬身水底。

赵信是历史学家,并不懂得天文地理,可是也知道,航海史上的重要发明,六分仪。

六分仪,说白了,一种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光学仪器。利用六分仪可以测量某一时刻太阳或其他天体与海平线或地平线的夹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飞机所在位置的经纬度。

在没有卫星定位GPRS之前,六分仪是最为便捷,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测距的方法。

赵信不知道六分仪具体的构成,却知道,利用太阳和某一个天体的,照耀到不同位置,形成的一定夹角,然后划分的经纬度,然后确定位置。

在没有办法制作出六分仪的前提下,只有大量的测量,比如说,不同时刻,同一地点的太阳夹角的,当这个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就可以形成一个不错的海图。

在大海之上的,这样的测定不容易确定位置,可是在陆地上面,去很容易,用不同地方,大量的测试,形成一大串的数据,然后构成一个的海图和经纬度,当大陆的网足够的细密和准确的时候,海里面,就是一个填充的过程。

这样的测量,或许还有误差,甚至没有抵达过的地方,他的经纬度的无法确定,却是最适合的方法,赵信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定海军的远洋舰队,就是一个开拓性,不断探索的舰队,而不是守成的,沿着原有的航道和商路行进的舰队。

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后通牒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发轰动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选择第八十三章 简单与复杂第七百八十七章 沈阳宫殿第八百五十四章 迈向远洋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卖会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揽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风暴第三百二十章 建设费用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认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协 定海速度第四百九十四章 桥梁搭建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丢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护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达抚顺第二百三十五章 了解元昊第二百二十一章 销售地和狂潮第七百九十二章 飞行公式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进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一百七十三章 砖和水泥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三百零四章 两条铁路第二百七十章 种类繁多第五百一十章 朝会提议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问题第七百九十二章 飞行公式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织物第二百三十六章 后悔和愤怒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三百一十九章 险恶局势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第五百一十一章 难得的机会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沈阳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锈钢6.1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习开始第六十九章 省力装置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计划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频发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参崴第二百四十章 风生水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销售遇冷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第五百八十三章 电的实验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二百二十五章 骑兵来袭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饰品方略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马第二百四十章 风生水起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险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军张俊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终处罚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第七百九十七章 庆历20年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币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减料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二百四十四章 错过机会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营第五百二十六章 经纬度线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业的威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临界点第八百零九章 劳务抵达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兰法第二十六章 禁军会操第三百六十八章 两边交易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认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织物第十七章 内外之分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问题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五百一十一章 难得的机会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开启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织物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十三章 战争系统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准备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御要求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议惊雷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进和保守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枪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二百六十七章 数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