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军事思想

琉球的战争,短暂的开启之后,就结束了,没办法,一次出征,就攻克了一个土著的营地,一下子俘虏了上万人,却只能够带回来四五千人,剩下明显的劳动力,却白白的丢在山寨之中。

这等于说是一种浪费,在周重知道了之后,就主动要求孙吉停下来,不然的话,大量的俘虏,也会引发不稳定的因素。

孙吉当然不是鲁莽之辈,他能够在武将之中脱颖而出,成为跟周重差不多的,或许前瞻性差一点,可是周重都已经提出来的东西,却还要一意孤行的话,也不合适。

左右现在已经安全了,他就驻守在定居点的周边,偶尔上战船,对周围的水文和地理进行探查,为以后扩大开发奠定基础,大部分,都待在军营之中。

有了孙吉的支持,周重可以安心的在基地之中建设的,5000人力的支持,哪怕是土著这些,不懂语言的,却也可以使用了。

收拾和命令,这是最简单的,周重甚至派遣专人,学习一些土著的语言,对于一些对于语言有敏感性的人来说,土著的简单语言,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加上手势和土里,最终,这些土著们都被安排到了合适的场所。

大兴土木,最重要劳力就是挖掘和砍树的,然后在建筑的时候,搬运一些东西,这些都是最简单的,别说是有没有文化,只要稍稍有些灵智,都可以工作的,在高压政策之下,土著们不敢反抗。

毕竟,之前的战争场面,可是血粼粼的,无论是攻击定居点的,还是他们攻击山寨的,所有意图反抗的,都被一一的干掉,血粼粼的伤口还在,这如同一把刀,悬在所有人的头上。

如继续欺压这些土著,把他们真正当奴隶来使用,那肯定会把这种仇恨和不满,继续的累计起来,最终爆发出来。

可是无论是定海军的传统,还是周重的性格,都不可能这么做的。

或许之前,周重会认为,普通人和农民,他们有什么用处,可是到了定海军之后,见识到了经过了简单的培训,规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之后,这些之前大字都不识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变成了每天可以创造出巨大利润的工人,他才算明白了,之前自己全错了。

治理郡县,整个北宋都错了,应该叫做经营城市,只有把城市集中发展了,大规模的发展制造业和商业,才是真正赚钱和发展的办法。

土著们水平不行,不识字,语言不通,这没什么,只要他们身体健康,同时服从命令和听从命令,这就可以了,定海军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是正好的。

欺压是有,定海军把他们俘虏过来,不是养大爷的,可是也不会过于欺负。

劳动力都定量,绝对不会少,偷奸耍滑的,绝对过不去,但是也不会多到产生巨大的影响的,在伙食上,只要定海军的资源可以支撑的前提下,也都不会少的。

这些俘虏,到了之后,几乎以为是陷入到了凄惨的日子了,谁知道,还算不错,辛苦是肯定的,谁也没有想过,过来是享福的,一天的劳动,让一些壮汉都有些承受不了。

可是另外一方面却不错,除了劳动之中,犯错误,没有无辜的辱骂鞭打的,伙食也不错,每天都有肉吃,还好几个菜,管饱。

土著们不知道,给他们的肉,就是午餐肉,是动物性脂肪,加上一些其他的材料,混合了碳水化合物弄成的。

味道还可以,热量和营养也算够,可是口味上,吃多了,真的不怎么想吃。

在定海军稳定,并且扩大规模之后,捕捞海鱼还有打猎结合,替代了这些食物,这些都给了这些俘虏。

可是对于俘虏来说,高山族的日子,也不是过的很好的,或许寨子里面的高层,他们过的是很不错的日子,对于底层的,一点荤腥的,也算是过年一样的待遇,现在能够天天吃到,还可以吃得饱,哪怕劳累一点又有什么

在周重安顿之下,在定海军的各种精确的准备之下,又增加了5000的劳动力,立刻平稳的开展的,特别是吃肉这种待遇实行之后,土著们出奇的听话,也就解决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大生产由此开启。

在琉球这边,正在积极建设,甚至先遣部队正在争分夺秒的工作,为将来大规模的开发琉球奠定基础的时候,在定海军,却平稳的发展。

从孙吉他们出发,已经有了半个月了,按理说,半个月的时间,航程上面,是足够抵达的,可惜这个时代,别的什么都好,唯独这一点不行。

只要相隔足够远,就没办法便捷的通讯,信鸽系统是布置了,可是在驯养,在保证精准度,在很长时间,只是作为一个补充,在海上,特别是琉球这样新建立的领土,那就只能够等待。

就算是未来,建设一批全部用动力辅助和风帆的船只,可以快速的在中间联络,也要受到台风,还有一些恶劣天气的影响,至于无线电,暂时还真的不行,连电都不存在,电磁理论,这些就是一个无根之木,就算是有理论了,生产也困难。

穿越两年了,赵信已经熟悉了这种信息不畅的生活,可以尽可能的解决,真的解决不了,也无所谓,在战争之前,把所有的步骤都给考虑到,派出去足以解决问题的军队就可以了。

在赵信看来土著的战斗力,从来都不在赵信的考虑范围,这一点不但是对定海军的实力的相信,还有就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历史上,在三国,唐朝前期,一些土著和蛮族,对于王朝的影响力巨大,他们的一些大动作,甚至可以影响到王朝的更迭。

三国时期,三个主要国家,几乎都受到了一些的影响,比如说蜀国的南蛮,魏国的北方游牧部族的,吴国的山越,这些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蛮族,对于王朝的压力巨大,必须要长期的派遣部队进行守卫,比如吴国,在后期的实力,已经渐渐强横,却因为山越牵制的兵力,一直都没有办法派出大军。

三国是这样,后来的魏晋也是这样,南北朝是异族动荡的时期,这个记载不多,到了统一的唐朝,就发生了变化,在唐朝后期,再宋朝,或许在北方,游牧民族还依然强大,可是在王国的内部,一些蛮族要么被肃清,不在有任何的作用,要么,就被赶到了更加偏远的地带,比如说云贵地区的山脉,类似山越这样的,早就被清理干净。

原因很简单,秉承着的野蛮成长的土著们,他们更加接近自然,个体的战斗力强大,一旦数量集中到了一定程度,对于农耕民族的伤害就会非常大。

这也是早期的国家,必须要重视的根本原因,可是到了唐后期和宋之后,伴随着装备的技术水准的不断提升,北宋巅峰时刻的禁军,可以说是攻防一体的军队,或许,对上北方游牧民族的重骑兵,那不是对手,可是对于这些土著,还不是手到擒来。

装备变化,已经大幅度的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一些拿着原始武器的土著,会被这些军队,还有军队所保护的民众的,不停的挤占身存空间。

这几百年,正是江南发展最剧烈的时代,原来适合山越们居住的山区,成为了片片良田,成为了王国的粮仓。

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在不停的清理之中,这些土著当然是渐渐的消失了。

琉球目前,也正好是这样,他们甚至连大陆的土著都不如,没有足够的金属加工能力,更不会有什么战术,只要孙吉小心一点,不贸然的进入到密林深处,应该就不会有问题,在堂堂正正的野战之中,装备精良的定海军,最少可以一个打10个。

训练有素的军阵,在装备的加持之下,在单位时间之中的投射能力的不对等性,这也是唐朝之后,位于境内的土著没有什么用处的根本,只要跳出来,就一定会被正规军给打掉。

更别说,定海军的军队,相对于北宋来说,变化了许多的,大量精铁的利用,让防护能力大大的提升,相对应的,单位士兵负重的要求却在下降,步人甲的战斗力也在提升。

望远镜,长弓,更加出色的侦查手段,还有整齐划一的军阵,这一系列,就是赵信放松的根源。

别说琉璃岛上,也就是几十万的土著,十抽一,也不过是几万人,最多也就是定海军的20倍,只要对方不全部的集中在一起,只要定海军,不贸然的被吸引到陷阱之中,就不可能出现问题。

赵信从穿越之后,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这个成就了朱元璋的理论,或许在初期,有些问题,甚至会受到打击,可是在现代军队理念之下,这完全没有问题。

定海军已经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从钢铁厂,水泥厂,再到各种的轻工产业,未来一旦棉花大规模的种植以后,棉纺织业成为了轻工业的支柱产业之后,定海军根本就不可能缺钱。

长弓,重甲,未来的火药武器,这些又是最适合走经济压制路线的,就如同这一次跟土著的战斗一样,土著在绝对的劣势之下,居然不后退,而是强行的对战,虽然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却产生了更大的效果。

一方用于量产,用于投射的武器,却是另外一方的宝物,这是一种悲哀,哪怕某一种武器再怎么的昂贵,却跟生命作为对比的时候,没有可比性。

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这一点,从二战开始,自动火器和火炮控制了战场的前提下,要干掉一个敌人,所付出的代价,显著的增加,可能原来,一刀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现在用子弹,从一枚到的十几二十,再到几百上千。

技术的领先,让定海军在军事领域的制造上面,占据了巨大的先机,精铁所制作的箭头,性能出众,无论是杀伤力,还是穿透力,都比传统的高的多,甚至面对着步人甲,都可能穿透。

这样的武器,可以无视定海军之外的一切军队,就算是北宋的禁军,面对着这样的武器,也能够被穿成筛子,这样的武器,为什么不装备。

关键在于,成本比起的铁质的,还要下降不少。

钢比铁要贵,却贵的有限,因为高炉生产的钢,只是在铁基础上,多了一步工序而已,在目前的成本控制下,只是比铁的价格高出了50%左右。

这是目前成本控制不足,再加上钢铁的生产还没有到达极致的,后世的时候,钢的价格跟铁的价格相比起来,差不多,也就是30%,甚至是不到,只有更高端的钢,价格才会显著的提升,比如说一些特种钢。

要知道,使用了先进的冶炼和工业化的控制之后,铁的价格已经极大的降低了,现在炼钢炉所产生的铁的综合成本,已经降低到了3文钱左右,钢的成本在4.5到5文之间。

为了铁和钢选择,为了节约0.5文,而放弃钢带来的性能提升,这可能么,再加上固定的模具之下,钢水可以直接注入到各种模具之中,经过了简单的处理淬火之后,就可以投入使用,这一点,是以前北宋所无法达到。

长弓是范围投射性武器,攻击力强大,在短时间,就可以向范围之中,大规模的投射足够的杀伤力,可是有一个缺点,耗费太大,并且命中率不高,综合命中率,从来都没有超过5%过,大部分都是在2-3%之间。

这样的命中率,并不能够让传统的军人满意,却让赵信很满意,赵信很清楚,就算未来,定海军吸纳了足够的人员,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之后,定海军人口可能会突破千万。

可是这些人口之中,绝大部分是工人,在赵信的理念之中,他可以用9个人去生产,支持1个人去战斗,把这个人打造成为可怕的精锐,都比用3个人去生产,用7个人去战斗来的好。

军队,永远不是越多越好的,没有精良的军备,没有训练有素的士兵,空有庞大数量的军队,往往只是一个数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崩溃。

赵信从一开始就知道,更别说,有了后世的经历,他可是很清楚,武器的变革,在军队的历史上,会出现怎么的影响,那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第五百二十六章 经纬度线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选择第四十一章 浓硫酸第七百二十一章 后续影响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二百三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术第一百四十七章 净利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业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进行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军第七百九十八章 签订合约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钱的条件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三百一十五章 寻找港口第二百二十三章 扩张的契机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险恶局势第三百六十八章 两边交易第二百五十九章 韩琦的态度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歼辽军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战术第六百章 人员培养第五百二十六章 经纬度线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选争夺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三十五章 侥幸心理第二百三十五章 了解元昊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养手下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长烧结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诈降第二百三十四章 辽西之战第二百八十一章 钢铁成本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第八百五十一章 东南亚之战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六十六章 有钱的水匪第五百零七章 势如破竹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岛基地第四十九章 断后第六百章 人员培养第二百九十二章 热武器的野望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胶和蒸汽机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扰第四百六十六章 携带礼物第一百二十七章 炼器还是炼丹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四十三章 树炮逞凶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二十章 建设费用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图炮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夺天工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国第二百二十章 副产品和比例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八百章 辞官去向第二百二十一章 销售地和狂潮第五百四十一章 远洋贸易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运布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战术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协 定海速度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惊第六百四十五章 关键问题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热武器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坏的结果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败原因第六百八十六章 统计报告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迁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诈降第六百三十八章 车站和地皮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议惊雷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终处罚第八十七章 训弓第二百四十七章 驱使民众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习开始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药和地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变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扑的叛军第六十四章 斩首绝杀第四百三十二章 枢密院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国本之争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来第三百七十八章 马加力是马力第八百章 辞官去向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孙吉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术和效率第五百一十七章 验证项目第六百八十七章 铁路热潮第八百五十八章 飞剪定型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一百二十四章 广阔市场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