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节新气

皇宫是神秘,很多民众都想知道,皇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在封建社会,远远做不到,如同后世那么的开放,就算是后世,也有很多保密和绝密的地方,那是跟民众无关的。

整个宫殿的修建,是阶梯状,首先动手的是后宫,因为后宫影响比较小嫔妃们可以先在行宫暂时的居住,仁宗并不是肆意的人,后宫的数量不少,却没有多到无法容纳的程度,甚至矛盾也控制在某些程度

皇后算是名存实亡,可是她还是挂着名号,皇后之下,最高身份的是贵妃,苗贵妃也实际上掌握着宫廷的一切。

只不过,苗贵妃本身并不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再加上手头宽裕,对后宫的管理,也算是比较平稳的,其他人,或许争宠有,可是要越过贵妃,甚至是皇后,那几乎是不可能。

别说苗贵妃本身管理的不错,就算是赵信和定海军站在后面,仁宗都不可能忽视,君不见,连皇宫都是拿着定海军的钱来建设的。

整个庆历七年的冬天,相对比较的平稳,没有什么事情发生,整个庆历七年的,灾害不多,偶尔有一些减产或者是灾害,中央很快就赈济和解决了。

有钱和没钱,完全是两个概念,实际上,这么多年的当官,很多事情的解决方法,大家都知道,可是具体难就在于,在没钱的时候,要盖下盖子,这就需要一个运作能力了。

钱能够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了,甚至因为财政的宽裕,连之前的变法派和保守派的争夺都没有了。

北宋的仁宗年间,应该是北宋较为平稳,无论是朝臣,还是皇帝,都掌握的较好的时代的。

变法派的出现,甚至变法派跟保守派的对立,也都控制在一个相当的程度,这一点,除了仁宗的控制,朝臣们的能力也是可以看到。

这个时代,变法派和保守派,还没有变的势不两立,他们更多是从实际情况上面,考虑问题。

底层那些摇旗呐喊的不说,他们的层面,还接触不到上面的层次,上层的这些大佬们,几乎都有明确的认识,北宋的财政状况已经恶化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变法派和保守派的分歧主要就在于,变法派认为,趁现在,还没有恶化到没有办法挽回的程度,依托现有的资金,进行一些改变,主要是改变收入,到收入增加了之后,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保守派是没有更多的方法,只是天然的认为,贸然的改变,反倒会迎来更大的恶化。

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持续的争斗也开始了,可是现在,有了定海军的介入,在不解决问题的前提下,资金有巨大的上升,有了资金,就好办事,任何的改变也就有了理由,更加的温和了一些。

实际上,3年多的时间之中,整个北宋的变化不少,无论是从新设的那些局,还是从一些临时性的机构,增加收入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改变已经开始了,从上到下的改变,比起从下到上的改变,更加的直观,更加的有力量,本应该引发巨大的变动的,却因为收入的关系,被温和化。

在资金没有任何问题的前提下,财政收入多到了一定的程度的前提下的,本身的矛盾就不复存在了,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改进北宋的问题,只不过一个选择的手段激烈,准备一次性的改革完成,一个的手段比较温和的,慢慢来,看到问题暴露,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时机,在进行改革。

现在,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法,又不存在他们的矛盾,当然,也就没有问题了。

实际上,消弭了整个朝堂上面的矛盾,并且在更加合适的体系之下,让北宋政府的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有了巨大无比的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收入,产量,还有各种来自于定海军的新产品,这些集中到了一起,北宋官场,在这一年的年底,日子过的是非常的好。

叶清臣的想法,是不增加额外的支出,不提升这些官员们的待遇档次,并不是说,他不愿意给点奖励的,再怎么说,整个财务状况,也是众人努力的结果,在下面人提出了要求,在经过了少量的削减之后,拿出了500万贯的大红包。

这个可能是之前,一年的官员薪俸的红包,却成为了临时性的奖励,发给了各级的官员,这一次的红包规模之大,恐怕没有一年能跟这个相比,甚至连北宋汴梁的物价,也受到了影响,高出了不少。

发钱发物的同时,这一个年,还有另外一个好事情,经过了3年的修建,从庆历六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庆历八年铁路建设,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2年多的时间,几乎北宋的空余财政,还有从定海军获得的一部分收益,都投入到了铁路建设上面了,经过了2年多的建设,平均每年,大概有4000公里左右的铁路线路通车,2年多的时间,就是1万公里。

跟后世,全国数十万公里的铁路,几万,几十万公里的高铁相比,这个根本不入流,可是对于还处于封建时代的北宋而言,那是一个难以计算的数据。

第一条长途贯通的铁路,是汴梁到西北的铁路,长度不过是1000公里,却极大的解决了北宋的中原跟西北之间的问题。

毫不客气的说,有了这一条铁路,西北的河套平原,将会成为北宋牢不可破的一部分,以800里的速度来算,3天的时间,就可以把3万以上的军队,从汴梁运输到西北,如果从京兆的话,就会更快。

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只要少许的棱堡和守卫,抵挡两三天的时间,大军就能够抵达,无论是耗费的成本,还是路上的消耗,都非常小。

这才是一个,后续,以汴梁为中心,兴建了几个关键性的铁路,比如说,从汴梁到折津府,从汴梁到江宁府,当然了,目前北宋的建设程度,还没有办法度过长江。

目前定海军修建的最长的铁路桥,是1200米左右的,那已经是极限了,在长江武汉之后,伴随着江面的大规模的扩展,已经没办法修建桥梁的,在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的前提下,铁路是没办法前往江宁府的。

8条1000公里到1800公里长的铁路,贯通了北宋大部分的地方,暂时没有相互的联络,只是从汴梁到这些地方,可是这些铁路的贯通,对于北宋来说,作用可就大了。

以前,京畿之所以叫京畿,一方面是距离京城很近,另外一方面,就是控制力强。

京畿一般不会超过100里,基本上是快马两三个小时,乘坐马车一天连续的赶路,可以达到的地方,这样才能够较为有效的控制。

可是现在,铁路的出现,让全力行驶日夜兼程的距离,一天一夜达到了可怕的1500里,这代表着什么,当汴梁周围1500里的距离,都纳入到范围之后,这就代表着大半个北宋的都纳入到范围之中了。

北宋还只是400万平方公里,1500里,如果是一个正方形的话,那就是2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当然了,铁路的贯通主要是以铁路线为点,最多影响周围一二十,或者是三四十公里的区域。

8条铁路线,最多把这里面的区域覆盖一半,可是这几乎包括了中原全部的道的首府,还有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州郡,把他们纳入到手中,代表着北宋中央政府的权利增加。

这一点,暂时还没有展现出来,或者说,北宋的这些首辅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会对北宋的力量增加,他们只是看到了铁路的收益,还有带来的效果之后,就毫不犹豫的投入到了铁路建设的项目之中了。

如果有可能,那么现在三司的3500万贯,也不会剩下来,全部都投入到了铁路的建设之中,3500万贯,最少也能够建设几千公里长的铁路了。

可惜,虽然说,北宋地大物博,可以建设铁路线的有很多,可是能够施工的,也就是定海军。

定海军在施工方便,并没有对北宋掩饰,而且尽可能的扩大规模,一些不需要什么专业的技术工种,几乎都交给了北宋这边,可是就算是这样,一年4000公里长的铁路,已经是极限了。

没有施工队伍,就算是再多的钱,铁路能够施工么,铁路就算是到了21世纪,也算是一个技术性较为强大的工作,不是随便上人就可以的,2年的时间,虽然北宋也培养了一批工人,可是跟单独上手,还是有巨大的区别的。

没办法扩大,可是已经兴建的,已经很好了,主要是货运,无数埋藏在大山之中,或者是无人问津的工业原料,矿石,被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定海军,那些石头,看起来很平常,甚至从来不会有人捡的东西,却相当的昂贵。

虽然价格有高有底,可是单纯的北宋通过销售各种矿石,每年获得最少2亿贯以上的收入,这也是事实,这些钱,绝大部分都已经留在了地方政府,用于扩建矿山和工人工资,剩余的一部分,用在地方建设上,可是这些项目,对于北宋中央财政,最少创造了1500万贯以上。

货运可以说,是铁路增长最快的项目,单纯运输这些矿产,就让铁路的收益率控制在较高的程度上面,反倒是后世发展的最快的客运,发展的并不快。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认识到铁路的作用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买得起火车票的,不过在庆历八年的这个新年,铁路客运大规模的开启。

如果说,这个时代,有什么人,对于新的事物接触的比较快的话,除了定海军的人之外,那就是北宋的这些京官了。

定海军是纯粹见得多,同样的,也有一些专门的培训,这些京官,就是心思比较缜密,同时,接触的多了。

铁路的神奇作用,几乎京官都知道,虽然不知道原理是什么,可是有用就好了。

京官很多都在北京定居了,可是一定程度上的,家乡分布在各个地方,中国习俗之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往往伴随着祭祖和回乡等诸多的东西,对京官来说,除非是非常近的,其他的时候,往往要好几年,才能够请来假,或者是趁着机会去的。

可是现在,只要在铁路沿线地方,都可以回归,按照1800公里长的铁路来算的话,就算是比较舒适的客车,每天保证600公里左右,3天也能够到家了。

600公里很难么,按照25公里每小时的时速,一天的时间,也就是600公里了。

京城,除了少部分关键的府衙,其他,放假的日子不少,最少也一个月,多的就两个月,可是这个时间,除了稍稍近的,远一点的根本没办法回去。

一天50里,还是坐车的速度,晃荡半个月的时间,也不过是300多公里,1800公里,想都不要想了。

现在却可以都回去,这对于好多年没有回去的京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一些就算是不再铁路线上,只要能够到附近的,基本上全回去了,不回去的,大部分都是江南的,因为长江的阻隔,铁路线只能够到长江边的,这个不方便。

就算是这样的,长江沿岸附近的,也都回去了,毕竟回家的机会难得。

庆历八年的春节,恐怕是京官留在京城最少的一个春节了,同样的,一些京官的亲属,还有朋友,也通过他们的渠道,知道了铁路的好处,大规模的集中回乡潮就开始了,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催生了客运。

之前铁路司一直都没有重视,甚至不停压缩的客运,也显现了威力,或许,这里面有深挖的部分。

庆历八年的汴梁春节,相对平静的过去了,甚至有些慵懒,在这里安静度日的仁宗,并没有意识到,在北方,还有最少百万的宋人,正在为中国的领土而奋战,许多的城市和房屋,在遥远的几千公里外的北方,发散着火热,连寒冷都无法覆盖这种火热。

第七百二十一章 后续影响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准备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第二百四十八章 胜利的错觉第二百七十七章 宠妃的冷宫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蓝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后的办法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胁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铁器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厂第三百零四章 悬旨匾后第四百九十一章 铁路开启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铁改进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温度计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陆第二百二十三章 扩张的契机第七百九十二章 飞行公式第二十一章 中药店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枪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二百七十八章 复杂心情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约而同第五十六章 当头痛击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习开始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补给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计划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进度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八百四十六章 举家搬迁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业展示第一百零九章 纪律的作用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骗人的吧?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枪第七十八章 戏文的故事第八百七十六章 计划开启第六百一十九章 继续争夺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现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种革新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园林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三百四十二章 军制和缺钱第二百二十三章 扩张的契机第六百四十二章 铁路争夺第二百七十八章 复杂心情第六百二十六章 渔船和夜盲症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树缺憾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园林第一百九十六章 护城河第九十七章 正确打开方式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币图案第二百零二章 错误判断第六百二十六章 渔船和夜盲症第八百四十三章 巨额花费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七百八十四章 轮船的研究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归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药之威第三百二十九章 灵州地位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楼新楼第五百三十章 坏血症第六百八十三章 辽国撤退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妆品第三百二十章 浮动的人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赵允让的反应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养手下第八百四十六章 举家搬迁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战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十六章 禁军会操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测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御体系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观礼第七百八十六章 临时停车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质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玛雅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二百九十四章 赖皮韩相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奖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双全第一百九十六章 护城河第五十六章 当头痛击第三百四十二章 军制和缺钱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预制件第六百五十六章 亲临琉球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岛工厂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烦恼第四百四十四章 练兵之法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玛雅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计划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迁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扑的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