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谋算

利用海运,这个是从来都没有执行过的,但是这些年来,特别是铁路贯通之后,海上运输,已经不是一个偶然的,而是必然了的。

北宋的整个交通,是建立在庞大的运河和遍布在整个南北的水网上面的,借助着这个网络,他们可以更加方便的,通行于各个的城市,互通有无。

不过,在整个网络之中,漕运是最重要的,这关系到整个北方的粮食问题。

从汉唐之后,伴随着北方被过度的开发,再加上北方的气候条件开始发生了改变,北方已经无法承受的庞大的人口。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中心的诶关系,北方的人口非常的庞大,特别是北宋的汴梁,一个百万人的城市,加上京畿和周边重要的城市,这个数量就更多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要保证整个北方粮食问题,漕运几乎是占据了整个运河的大部分的运力。

这种情况,在之前,没有太多的问题,毕竟,整个北宋要使用这种运力的,并不是多,在漕运之余,也差不多可以了。

可是在定海军崛起,工商业已经成为了北宋的重要的支柱的前提下,这个运力问题就成为了关键。

漕运相对于普通的路上运输,要节约不少,可是跟海船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丁海军大规模的使用西式帆船,在非季风的季节,也可以运输这一点,足以提升效率和节约大量的成本。

在运力矛盾出现之后,在定海军的提醒之下,开启了海运,从最开始的,只有10艘船,差不多一个月20万料运力,增加到了现在,每年差不多1000万料的运力,提升非常广泛,基本上解决了北方的粮食问题。

漕运可以,那么物资和后勤也可以,如果说,这一批禁军,只是携带必要的物资,轻装前进,这样行进的速度会快很多,有可能在半个月之内,抵达目的地。

甚至更进一步,用海船直接的运送5万大军,这可不是辽东半岛时期的几千人,也不是辽东班到时候,精挑细选,这是常备军,一个最少3万人以上的大军,他们不是每一个都适合坐船,同样的,这个运送的距离也长了点,从江宁上船,一路蜿蜒下行,一直到广州的话,差不多就是3000里,不是辽东半岛,只是一天,最多两天在船上,这样起码算下来,10天以上。

可是军情紧急,这已经不是出兵和不出兵的问题,是怎么出兵的问题。

韩琦,富弼,还有枢密院的各个相公们,经过了简单的商议,最终决定,所有大军集中起来,从汴梁出发,直接火车抵达江宁,到了江宁之后,分成两路。

一路大概8000人左右,由精锐之中精挑细选出来,作为先锋,直接乘船,跟绝大多数的物资一起,通过海船,前往广州,走海路。

一路稍稍的缓和一点,在江宁这里出发,携带必要的物资和装备,走陆路,前往广州。

预计,最快的海上,会在半个月之后抵达广州,最慢的,将会有一个月的时间,在陆路抵达广州。

在众多的宰抚们看来,虽然依智高包围了广州,可是广州的城防足够的强悍,只要小心起来,应该是不必担心被攻破,一个月的时间,应该没多大问题。

决议下达了,整个枢密院和军方开始行动了起来,而韩琦为首的文官,则开始查漏补缺。

这两年以来,政府的财政是宽裕的,很多的东西,都放在了民生问题上面,因为打败了辽国,拿回了幽云,就连西夏也几乎灭亡,似乎周围没有挑衅的力量了,可是依智高却如同一个重重的耳光,扇在了他们的脸上。

北宋并不是没有任何的威胁的,面对着边境复杂的局势,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之前整个城防建设,大多数都集中在北方,幽云几乎修建了600座棱堡,西北也不少,差不多300多座,正是它们,给了北宋强大的支撑,可以不必担心被攻破的。

相对而言,南方太少了,如果在广南,哪怕有10个棱堡,就足以能够抵挡住依智高的攻击,不至于被直接打到广州城下。

现在考虑这个就有些太晚了的,韩琦和枢密院,几乎共同制定的,除了这个出兵的计划之外,就是修建棱堡的计划,在南方,关键的点上,比较恶劣,有可能出现战争的地方,大规模的修建棱堡,总数差不多500座。

左右不过是投入一两百万贯,这个数字,放在4年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在突发的前提下,甚至连三司都拿不出来,可是现在,北宋的财政收入,比之前多了5倍,虽然花钱的地方同样很多,类似需要的花费也不少,可是一两百万贯,随便挤挤也就出来了。

北宋汴梁,禁军大营,紧急的号角,在清晨到来的时候,吹响了,在经过了一天的时间紧张的准备之后,3万大军,还有大量的牲口,各种的马近10万,大部分准备完毕。

民夫不必在汴梁抽调,因为民夫的作用很单一,几乎都是壮年劳动力,不必有专业的技能和训练,在江宁附近抽调2万人,跟着马车和牛车这样的交通工具,就可以起到作用了。

汴梁向南的列车,几乎都被抽调了,异界车厢大概可以容纳120人左右,一共是100多节车厢,足以容纳1.2万的步兵,或者是3000全副武装的骑兵。

铁路是铁路,火车是火车,在没有蒸汽机的前提下,动力系统无法提升,马拉的前提下,三五节已经是不错了,这就制约了速度。

不过好在,汴梁已经成为了附近的铁路枢纽,紧急调动的100节车厢,是临时抽调的,未来的两天时间之中,这个数字还会放大的。

明天是300节左右,后天达到巅峰500节,还有从江宁回归的100节,一共600节。

3天时间,最多3天时间,接近1000节的运力,足以把3万全副武装大军,从汴梁运送到江宁,然后剩下的,就看江宁那边的安排了。

数千里之外的这么一场战争,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不过对枢密院和高层而言,那真的是小事情,哪怕依智高动用了10万大军,也只是些微的动摇,只要大军到了,立刻可以解决问题,到时候只是巩固而已。

定海军,在商业触角深入到了整个北宋的前提下,很多的消息都可以提前得到的,广南还是太偏僻了。

后世的广东,那是整个中国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可是在这个时代,连湖南江西都没有开发完全,广州更是一片荒芜之地,只有在城市的周围,才有一些发展。

现在的粮食产地,是在江南,却集中在湖北,江苏,浙江这些地方,这里的物产丰富,生活条件较好,定海军的商业力度也更大一点。

可是在广南,只是几个合作的商人,还没有收到信息。

通过富弼和枢密院转过来的信息,很快到了江宁这边,任何跟战争有关的信息,都是第一要务的信息,这个信息没有耽误多少的时间,就直接传递到了定海军了。

北宋的南方遭遇到了攻击,这对于正在东北布局的定海军来说,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的,不过认真的调查了一些资料,知道了依智高是什么样的来头之后,就放心了不少,这不过是一个南方土族,或许能够影响少部分的城市,要说动摇北宋的根基,这不可能。

按照惯例,消息还是需要抄送,送到赵信这里,赵信只是惯例翻开,却吃了一惊。

在整个北宋,或者说,专门指仁宗一朝,依智高的叛乱,还是一个不小的事情。

从庆历八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皇佑,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越来越大,在很有可能像西夏那样的恶化前提下,仁宗和朝堂大臣们,果断的出手,派遣狄青前来。

这恐怕是狄青,在为将的历史上面,最高光的时刻,在整个南方糜烂,有可能席卷整个南方的时候,狄青顶住了压力,昆仑关一战,完美的获得了胜利,只有横扫之下,迅速的平复了这一场叛乱,稳定了北宋的南方。

这一战之后,狄青因为累积的功劳,做到了武将的巅峰,不但是武将之中的军方第一人,还成为了枢密副使。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狄青在达到了巅峰之后,也成为了文官的靶子,北宋的文武之争,在仁宗的这一朝达到了巅峰,狄青不但再也没有出战过,还被大量的文官攻击羞辱,最终郁郁而终。

这一站的深远影响,在后续,几乎贯穿了神宗和后面的几个皇帝,让武将彻底的失去了管理军队,甚至是打仗的能力,最终,强悍的北宋禁军,在徽宗的时候,变成了杂耍,并且被一部金国军队给灭了。

时间上面,对上了,战争的状态也对上,这就是那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当然了,以目前北宋的状况来说得,财务上面,比起历史上,不知道好出了多少倍。

历史上的仁宗,还要穿破龙袍,减少各种各样的开支,这才节约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朝堂上面的使用,可是现在对于北宋而言,不超过千万贯,就不是很大的投入,就算是三司目前没有,稍稍等等,凑一凑,也能够凑出来的。

出兵平乱,也就不会如同历史上面那样,添油战术,还有局部的攻防,最终,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后果越来越大,影响到了整个北宋南方的格局。

平乱可能只是反掌之间,甚至只要强大的禁军,抵达广南的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战争的平定。

在正面战场上,可以对抗辽国,西夏的铁骑,甚至能够战而胜之的北宋新禁军,面对着连铠甲,连武器都凑不齐的南方土人,会打不过,如果没有瘟疫的影响的话,就算是随便派出一个将军,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平定。

正因为这样,接到情报的分析之中,最多就是关注一下,如果北宋真的提出,需要支持的话,可以在运输条件上面给予支持,就如同之前的辽东之战那样。

可是看了整个情报,还有定海军的一些分析,富弼和枢密院的一切要求之后,赵信有了别样的想法。

如果混乱的地方是在广西,在昆仑关,恐怕赵信连想都不会去想,已经开启了北方的攻略,还有开发济州岛,北海道,定海军已经把精力给用到了极点了,不可能随便再开启一条战线,这样太激进了。

可是在广州,这是靠近海边的城市,甚至从珠江口就可以进入的,战船可以开到城墙的附近,这倒是可以考虑。

类似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的做法,从珠江口进入,以战舰为主体,然后辅助一小部分陆军,或许无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解掉广州之围,大规模的杀伤敌人,还是可以做到。

定海军的海军,从围剿海盗之后,就没有再动手了,无论是辽东之战,还是海参崴之战,最多是压阵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单凭捕鲸,已经不足以继续提升战斗力。

依智高的势力不高,战斗力也不强,甚至没有见过热武器和海军舰炮,这是薄弱的地方,可是再怎么说,这也是战争,只要进行作战,应该能够起到部分的作用。

练兵,只是一部分的想法,可是在赵信的心中,更大的想法还在于,展现肌肉。

定海军成立到现在,差不多4年了,伴随着定海军的发展,已经不会如同最初的那样,一旦跟北宋对上,大量的民众都会逃离。

同时,伴随着定海军的发展,特别是定海军逐步富庶开始,一些矛盾还在出现,为什么两三年之内,大规模的后撤,把产品转型,发展是一个方面,各地的矛盾,包括是地方官员和贵族的出手。

一个定海侯,还镇不住所有人,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赵信的身份的,况且在足够的利益面前,不少人哪怕明明知道,也会忽略,只要不摆在明面上,又能够如何,一些潜在的观感,跟实际的利益比起来,任何人都会选择。

定海军一定要亮相,本身,赵信是准备等到灭掉了辽国之后再说,可是现在,广南的这一次机会,确实不错,只要不动用大规模的陆军,展现一下海军的势力,震慑一些人,还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百二十七章 罢工和动荡第三百二十二章 韩琦的后手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战略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问题第八百零五章 韩琦回国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沈阳第七百六十九章 无用功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岛工厂第五百一十三章 实验船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国第三百五十八章 无人区第十一章 始于足下第一百零一章 忠诚变化第八百七十章 两条通道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军换装第二百八十九章 国本之争第八百零七章 韩琦的要求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和国运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种革新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坏的结果第八百一十六章 钱壮人胆第五十五章 试探进攻第四百章 不同际遇第四十九章 断后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一百三十二章 赚钱生意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来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揽心第八百零九章 劳务抵达第六十章 历史长河第五百七十八章 军事思想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结构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战列舰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语道破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四百九十三章 韩琦来访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问题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币图案第十八章 惊喜连连第十四章 绝世猛将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数据的力量第一百六十五章 渗透和反渗透第八百一十六章 钱壮人胆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记录第五百三十七章 简单的胜利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关第五百七十八章 军事思想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战略第一百八十八章 连弩和工程量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战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八百章 国宴全席第七百六十九章 无用功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朝皆敌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进度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八百四十八章 无线电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试飞第五十五章 试探进攻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风报信第六百三十一章 开门红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辽军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语道破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乐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六百零三章 变种的武器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发第六百零一章 审计报告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战略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问题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惊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六百一十五章 运河规划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回归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二百九十一章 货币流通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饰品方略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二十一章 中药店第九十四章 廉价的箭第八百七十九章 两纵两横第五百二十六章 经纬度线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第三百一十九章 险恶局势第五百一十四章 钢龙骨第三十四章 快马追击第三百九十九章 兑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