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归

在北宋发生的一切,迅速的通过定海军,遍布在每一个地方的网络,传递回了定海军,不过因为没有一个便捷的通讯方法,电在定海军之中,已经得到了利用,甚至电磁波的现象,也在实验室之中得到了验证,但是距离无线电通讯,还有一段非常遥远的距离。

赵信是一个学霸,可是他专精的是历史,一些基础的东西,比如说电,比如说帆船,甚至炼铁,这些都可以通过慢慢磨,最终得到,可是无线电,这除了一些基础的规则,还需要一些创造力,这些并不是定海军拥有。

科技的进步,除了基础和累积意外,离不开天才的灵光一闪,定海军的冶炼上面,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来源于牛大力,可是在电上面,没有一个类似特拉斯这样的天才,那么在发现了无线电之后,恐怕只能够的通过慢慢的累积,获得发展。

不过在无线电没有什么成效的时候,有线电报却进展的顺利,不过是电发出的脉冲信号,然后通过一定的控制改变和接受,这个比起无线电,要容易太多,只不过,定海军最大的劣势,就是成立的时间太晚的。

有线电报,要想遍布到的整个中国,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持续不断的投入才可以,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面来说,海底电缆都没有办法完成,这种情况下,定海军跟海州,这么几十里的距离,都很难越过,更别说其他的。

目前,定海军铺设了4条30公里左右的线路,琉球和东北也铺设了,可是相互之间没有联络,真正得到大规模应用的,是在大陆之上,以绥化和沈阳为中心的有线电报计划,已经开始筹备了,最多2年的时间,最少铺设5000公里以上的电报线路,到时候,真正的把东北这边,连接成一个整体。

沈阳,现在已经不在叫东京这个名字了,这个跟东京汴梁,微微的有些重叠,在赵信的习惯上面,还是考虑到后世的那些名字比较好,这里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后世也是整个北方的重工业基地,比起绥化更加的适合的。

大量的施工队伍,还有无数的物资,都开始向这里运输,因为船运的关系,从渤海这边运到,比起绕路海参崴,最少节约上千公里的航程,效率也提升了很多。

大量的施工队,首先,扩大了位于渤海湾的一些港口,然后修建了从港口到沈阳的一条便道。

沈阳的建设,需要的物资,是可怕的,一部分工业的转移东北,绥化附近是有一定的工业的,只不过运过来,还是太远。

修建铁路,或者高标准的公路,最少要几个月的时间,可是几个月的时间,对于定海军来说,都是少的,借助原有的官道,对于某些地方进行修补,平整,在集中了大量人力的前提下,只用了不到5天的时间,就修缮完毕了,这一条不算太长的道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会成为定海军的关键性道路。

几天过去,沈阳的变化巨大,因为攻城的关系,沈阳的城墙被大规模的破坏,留下的,只剩下的很少的一点点,这部分定海军也不在意,直接的推倒。

到了热武器的时代,城墙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的有限,大城市的防御,从原来的固定的,全面防御,转而了重点防御,借助着地利的关系,修建一些可以防止火炮的永固的工事,以此为依托,辅助一些部队,就可以守卫城墙,原来高耸的城墙和棱堡,基本上,都在淘汰的范围之中。

目前,在辽国所剩的人员,被从家里面押解出来,不是为了虐待他们,而是让他们工作。

比较繁重的工作,可是伙食不错,定海军早已经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目前本土正在向吃好逐步的发展,哪怕是对于俘虏,足够的热量,油脂,还有蛋白质的摄入,也让他们心理警戒逐步的放松。

这在定海军算是差,甚至是最底层的伙食,对于辽宋两国,大部分的中低层民众来说,都是非常高档的待遇,哪怕冲着吃饱饭,他们都愿意去干活。

被毁掉的城墙,一点点的清理出来,一部分被毁掉的房屋也是同样的,然后会根据需要,对整个沈阳进行重新的规划,扩大是肯定要扩大的,在目前沈阳东北部,原来城外5公里的位置上面,目前最少有几百个工程队在共同施工,大量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题的结构,在这里兴建,到时候,原来沈阳的人口,加上定海军移民过来的,将会驻扎到这里,原来沈阳的位置,会推到重来,建设一个新城。

几天的时间,除了沈阳发生变化之外,整个辽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定海军逐步把民众和军队都集中过来的,开始深层次的控制和鉴别,这个鉴别主要是人口上面的,一部分罪大恶极,有血债的,当然是没有任何条件的镇压,剩余的,则会成为劳动力,被接下来的一系列建设,给消化掉。

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中,对于东北和原来辽国的土地上面,是建设,比起定海军更加庞大的建设,会在这一片广阔的领土上面,被铺开,到时候,规模庞大的建设,会让整个东北,都变一个模样。

短短的几天的时间,沈阳的街头,已经看不到战争的踪迹了,大部分都被清理了,还剩下的少许,也被遮挡了,所有的人员,都井然有序的工作着,他们甚至没有想到,他们居然有这么强大的执行力。

中午,在沈阳周边的一条道路的哨卡附近,走来了一队规模庞大的车队,最少200个马车,还有500多匹马,共同组成队伍,缓慢的接近了哨卡。

然后为首的找到了哨卡,拿出了通行证,因为这里是曾经辽国的首都,定海军控制的时间并不算很长,所以整体采用了封锁的态势,在关键的路口,还有城内,都做出了防守。

通行证是目前占领军发出的,这一队离开的人员,是原来集中在沈阳几个汉人家族,杨家,李家和孙家共同的组成的,跟他们一起的,还有一部分的密探。

哨卡简单对比了一下通行证,主要是一些密文之类的,确认无误之后,这才开始检查。

主要是人员上面的检查,通行证上面写了,一共有的2000多人,其中男多少,女多少,哨卡主要清点这个就好了。

整个清点的过程,非常的快,甚至只要把人集中起来,简单的清点数目就可以了,甚至对于马车,对于马车上面的坛坛罐罐,都没有检查,差不多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清点完毕的,车队继续向南,而通行证也交还,因为在南方,最少还有3个以上的关卡,要抵达山海关,才算是到了北宋。

陆续的放松,这也是定海军的既定制度,越来越多的人员到达沈阳,开启了沈阳开发之后,对于属于北宋,或者是倾向于北宋的人员,除了最开始的时候,进行了一番的控制,之后,就放开了

北宋的谍报人员,除了少部分的人员之外其他的都已经离开,一部分的家族的也离开了辽国,这中间,这应该是最后的一批了,让他们有些奇怪的是,不但个人都离开,连财物都没有受到控制的,

这样的举措,是闻所未闻的,别的胜利者,在占领了一个国家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搜罗一个国家的财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获得足够的财富,支撑自己,在建国的时候,获得一定的而利益,

对于定海军而言,从几年的生产之中已经积累了庞大的利益,每年数十亿贯的收入,3000多万人,哪怕中间只有一半的劳动者,定海军的生产效率之下,能够产生多少财富。

有人眼红定海军的财富,认为给普通人发的工资,有些太多了,可是实际上,工资,只是普通人创造价值的不多的一部分按照目前来说,只有五分之一,这样的工业化,累积财富的速度,生成的社会商品的速度,非常的可怕,最终就造成了定海军的庞然大物。

在这样的前提下,辽国的家族那些财物,有算的料什么,要知道,辽国可是由契丹控制的,整个国家的财富,9成以上,集中在皇室和契丹的贵族的手中,留在汉人家族的手中,虽然说,比起普通人来说,还是要多很多,可是在辽国都不算是太多的,更别说是定海军,连辽国的财富都不怎么的看到的上,更别提这些人的财物。

赵阔回头看了一下已经看的不太清楚沈阳,叹息一声,或许,在相当长的时间之中,他都无法回来了,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接下来的路程,走的不算太顺利,当然,不是定海军的拦住,而是道路并不是很好,他们向南,是走山海关的,而北宋修建的港口和道路,在另外一条路。

马车带着所有家族的财产,在决定搬迁的前提下,穷家万贯,除了马车之外,不少人也背着不少的东西,这么一个庞大的2000多人的臃肿队伍,走的相当的缓慢。

同样的,向南没有多久,就撞上了其他的,同样回归的,队伍越来越大,一天只是30多里距离,不过在离开了沈阳2天之后,包括赵阔在内,一部分密探们,在联络了足够的人员之后,开始提前离开。

他们携带的东西不多,又有一些密报之类,在离开了2天,经过了3道防线,确定之后,就不会再有检查之后,立刻单独行动,他们是有能力,拿到足够多的马的。

从沈阳到山海关,一共就是300多公里,快马奔腾之下,2天的时间,就抵达了山海关。

看着前方,高耸的棱堡,赵阔等人,才松了一口气,不过,入关到时有些麻烦,因为人太多了。

在山海关这边,却是另外一个景象,最近几天,来自辽国的人员,络绎不绝的,从最开始的几十个上百个,到后面,成千上万的人员。

大量人员的到来,让山海关忙碌了起来的,对于这些人,北宋并不拒绝,韩琦也一样,有人才能够发展,这是已经证明的了,只不过大量人员的集中到来,还是给山海关,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这个是以军事用途为主的通道,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必须要抽调部分的士兵才能够顺畅的进行。

赵阔等人,大概等了两个多时辰,才得以进入到山海关之中,到这个时候,绝大部分的密探都已经回来了,包括为首的几个。

这些为首的密探,他们在赵信的面前,已经过过眼了,就算是想要留下来,也没有可以操纵的空间,只留下了一些他们认为,没有暴露的。

之前他们或许会奇怪,对方是怎么知道他们的,见到了赵信,确定是定海军的之后,他们明白了,泄露并不是从辽国开始的,而是从北宋哪里泄露的。

一个侯爷,特别是边境军州的侯爷,还是有资格知道一些信息,特别是,他对于北宋的影响力巨大。

不过,赵信是定海侯,作为这个层次的,要知道这些最顶级的人员分布是没有关系的,可是集中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底层的,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枢密院想知道皇城司全部的,都很难,需要许多的手续,甚至内部的人员,要想知道,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更别说,赵信这么一个外人了,

这些人,可以留下来,其他的大部分,只要是能够带走的,先带走就好了,这并不耽误事,真的要对定海军做事情,未来还是可以派遣。

韩琦看到的,跟底层的这些人看到的,有些不一样,丁海军的手段,相对比较的温和,一定程度上面,代表着定海军,并不愿意,跟北宋撕破脸。

这也是对的,仁宗是赵信的父亲,就算是定海军有这个实力,只要不逼迫的太过的话,也不会来攻击。

不过,隐隐的,在韩琦看来,赵信应该不会这么的简单吧,这么轻易的就把人,还有这些财务都放出来,定海军对于人口的渴望,是个人都能够看出来,为什么不强行把这些人给留下来?

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十四章 绝世猛将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拨款和事故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坏的结果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占折津府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击第六十二章 湿布功效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进和保守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馆区第四百三十二章 枢密院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学科选择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一百零二章 军队的野望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侦查第三百二十四章 韩琦出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风报信第七十三章 远程阻击第八百零四章 装甲巡洋舰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岛工厂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御和奏折第二百九十四章 离开和根基第五百一十四章 钢龙骨第二十八章 跋扈骑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楼包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一百三十章 赚钱工具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销代理第一百三十一章 卖相不错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决运力第六百零四章 火枪和长弓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测量第七十九章 折服、蛰伏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军实力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广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四百四十五章 辽国巨变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迹第三百六十九章 韩琦的压力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补给第四百五十七章 粮食跟王朝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军抵达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涩的馒头第四百一十八章 韩琦野心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处第二百九十二章 热武器的野望第八百五十八章 养殖场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第二百五十三章 枢密之争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风第八百四十五章 礼物和提亲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习开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测和支持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义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刿亲临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铁器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选新屋第三十六章 盘点收获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时间观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准备商品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国第六百五十六章 亲临琉球第七百零二章 对战辽国第七百三十章 奖励和面对第九十六章 打脸啪啪啪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转印象第六百二十一章 飞鱼级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阔天空第三百零七章 冒险的做法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战之前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发轰动第七百二十章 赢得轻松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获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长第五十八章 无法承受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径火炮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脸袭来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朝皆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