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韩琦的要求

韩琦在求见的时候,就很肯定,苗妃是会见他的,对于苗妃的性格,他还是相当的熟悉的,在见到有人带领之后,立刻跟着进来。

在寝宫之中再一次的看到苗妃,韩琦感觉到,表情似乎有些不太愉快,想想也是,韩琦到来的目的,不管怎么都可以猜得出来,在这样情况下,苗妃能够高兴的起来。

如果可以,韩琦真的愿意给苗妃多几天的停留时间,苗妃肯定会高兴,但是只要未来离开,还是会不高兴的,分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一样的,除非可以最大限度的来等待,比如说停留几十天的时间,甚至更久。

那是不可能的,本身,就算是合约没办法签订,最多2个月的时间,韩琦都会带着苗妃回去,留下富弼继续的讨论,在他看来,两国之间的合约,本就是在不停磋商最终达成的妥协。

可是现在,合约已经签订了,又了众多的收获,韩琦有些急不可耐,很多的想法都必须在短时间完善,越快越好,甚至说,合约之中获得的最大的好处,对于100个工厂的选址,提前的工程,这些都可以继续,如果这些工程能够早一天的完成,这些工厂能够早一天的落户,就可以早一天的产出,这对于北宋是最好的事情。

“要走了么?”还没等韩琦说话,苗妃就主动问道。

这个时刻,韩琦微微有些动摇,对于这个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于心不忍,没有苗妃,这个合约会是什么程度,那就真的不好说,说不定,会签署下来丧权辱国的合约,那可就是韩琦丢大人了。

可是此时此刻,是不能放松,还是说出了肯定的答复,要走了,而且尽快,就在一两天之内,等到定海军给帮忙安排之后,就要走了。

苗妃叹了一口气,到了这个时候,他哪怕有再多的不舍,也很清楚,来到定海军的休闲之旅,已经结束了,他不能长时间的带在定海军,虽然不知道,这一次的离开,到了什么时候,甚至永远不太可能再来一次,可是她必须走。

韩琦过来,只是一个通知的,这个时候,任何的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他说完,就告罪离开了,在这个时候,在这里更多的留下来,不但不会对接下来的事情,产生多少的益处,反而会给苗妃添堵。

苗妃在韩琦抵达之前,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不过,那只是简单的收拾,现在,在知道必须要离开了之后,就开始彻底的收拾,要说没有遗憾,那是否定的,因为给赵信做的衣服,只完成了2套,剩下的只能够回去再做了,好在,两国达成合约之后,两国关系紧密,如果回到北宋,做好了之后,在送过来好了。

考虑了一下,苗妃并没有通知赵信,谁知道,晚上的时候,赵信来了,在登基的这一天晚上在成为了皇帝的晚上,他跟平常一样,再一次的来到了苗妃的而面前,跟苗妃和福康,吃了最后的一个晚餐。

苗妃要走的消息,他是早就知道的,在合约签订的一刻开始,他就知道,韩琦在开国大典之后看肯定要离开,同时,金园整个都是他布置下来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通知他,今天韩琦来的消息他也知道。

在这样的推断之下,韩琦到来,到底是什么原因,那就不言而论了。

可是知道归知道,也知道无法阻拦,除非苗妃愿意留在这里,那就是的跟北宋撕破脸。

甚至连开国大典之上,苗妃都没有主动的出现,就是为了顾全仁宗的面子,如果强留苗妃,那么要如何遮掩,再死?

况且,苗妃自己的意愿才是关键的,如果苗妃真的愿意留下来,那么哪怕是跟北宋开战,赵信也在所不惜,可是苗妃并不想留下,那就没办法说了。

与其让人左右为难,倒不如心知肚明就好了,赵信虽然没有直接的询问苗妃,到底什么时候走,却开始为苗妃准备东西。

这些东西,有一部分是在确定苗妃抵达之后就的准备的,有些是来了之后准备的,很多东西,钱,各种珍贵的物品,甚至是药品,这些几乎达到2千万贯以上。

庞大的财富,对于赵信而言,已经是九牛一毛的身家了,关键在于心意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用心的,很多都是苗妃或者是北宋比较需要的。。

苗妃在走之前,出奇的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的默默的离开,跟来的时候不同的是,那个时候,赵信安排好了多有的东西,是有时间前往山海关附近去接苗妃的,可是这一次苗妃离开,赵信刚刚等级成为皇帝,整个中国的事情,千头万绪,还真的就没有这个时间了。

苗妃理解,他很清楚,未来,可能很长的时间,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苗妃再想见到赵信是很难的,要见到赵信,只能够是苗妃过来,赵信不可能去北宋,仁宗也不会过来这边,他已经魄力了一次的,还能不能破例,还真的就不好说了。

除了准备了众多的东西,在车辆的安排上面,一样是使用了蒸汽机车,虽然只能够到山海关的南边,却可以用2个小时,走完可能要一天才能够走完的行程,并且可以在凌晨出发,差不多到天亮抵达山海关,这样的话,只要那边的火车准备完毕的话,最多就是耽误个一点点的时间,就可以拥有完整的一天。

虽然,只是节约了一天的时间,可是对于漫长的旅程来说,也相当的可观,在赵信看来,能够让苗妃轻松一点,就让他轻松一点的。

堆满了车厢的各种礼物,最大份的是汇票,当然了,出于对于苗妃的理解,这个汇票,估计十有八九,是被仁宗拿去,用于政府的花费,可是该给的还是要给,哪怕被仁宗拿走。

实际上,最为贴切的是那些礼物,无论是丝织厂的新式绸缎,还有各种新式的棉布,这些东西,足以让苗妃使用和赏赐了,虽然现在分属于两个国家,可是赵信的心中,还是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过的更好一点。

赵信借口公务繁忙,没有来送行,该说的话,在金园的时候,已经说完了,在这么分离,徒增纷扰而已,这一点,也是苗妃希望看到的,只有还懵懂的福康,在知道赵信没有到来的时候,嘴里有些不舍。

很快的,他们就上车了,因为留下的关系,哪怕是加上富弼和一些随员,可以足以装下一个车厢,只是有些的拥挤而已,看着高大的,充满了钢铁感觉的火车机车,韩琦充满的赞叹。

定海军的强大,就在于善于使用各种的机器,无论是使用到工厂的各种机器,还是这些,在铁路上面开行的工具,总的感觉,让人不敢置信,这些可以超越奔马的速度,甚至超过一倍,可以日夜不停歇的开动的火车,才是真正的火车。

在谈判之中,韩琦和富弼,也提到了这个,因为铁路的提前出线,让整个北宋的物流活动,变得非常顺畅,以前白白浪费,甚至没有作用的东西,现在成为了财富,为民众增加财富,也为国家增加财富,如果这个速度能够再快一倍,对于北宋而言,也是好处巨大。

军事上面,以汴梁为中心,哪怕是到西北,如果是火车通车,可能一天时间,也能够把军队从汴梁运送到西北,这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可是这个没卵用,西夏和辽国已经分别灭亡了,取而代之的定海军,这么一个可怕的势力,让军队的数目基本上没有作用,在没有办法解决掉定海军的火炮和火枪之前,兵力什么,根本就没有力量。

因为北宋目前的外部环境,军事上面的作用已经相对较小的前提下的,实际上铁路更主要的是经济效率。

在见识到和大规模应用铁路之前,让韩琦怎么的去想,也不会想到,一条快速的铁路,会有如此多的作用,对整个北宋的经济活动都有如此大的加成,速度起来了之后,很多原来并不起眼,甚至是没有什么开发价值的东西,都成为了财富。

一条用35公里左右的平均速度,就能够创造让人无法想象价值的铁路,换成120公里的话,最终的效果会如何,这就是效率提升了3倍啊,不应该不止这么的简单,蒸汽机车的铁路,是可以24小时开行。

原来的铁路,用马拉火车的方法,在做了很多调整的时候,在白天,可以高速的运转,可是到了夜晚,连人都很难看到,马就更难了,特别是大量马匹拉着一个车辆,同时,在一些极端环境,比如说,狂风,暴雨,还有一些特别的天气的时候,这些也不能够上来。

当然了,就全国范围之中,这样极端的天气,是少数的情况,可是夜间,却是最少10个小时,夏天10个,冬天,甚至超过12个,这等于说,就算是速度相同的前提下,蒸汽机车比起马拉火车的效率都要提升1倍,更别说速度更快。

当然了,还有车厢的关系,马拉火车,最极限的车厢就是4个,可是蒸汽火车,居然能够拉十多个,这可又是翻倍啊。

只要应用这个,整体的效率提升十几二十倍,单纯是每年能够创造的效益,都能够创造一个峰值。

最初兴建铁路,让韩琦关注的亮点,是铁路在军事上面的用途,以往繁重,耗费巨大的行军,没用铁路代替,再解决其他的一些问题,补给能够自给自足就可以了。

谁知道,铁路兴建之后,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第一年尚且罢了,因为铁路是一个新兴事物,谁都没有经验,不能说赚钱,正能够说不亏钱,第二年开始,伴随着铁路的增多,特别是从定海军拿到先进的经验,提升铁路的效率,让铁路运输的量越来越大。

庞大的运输量,不但互通有无,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第二年算下来,铁路的纯利润达到了500万贯,基本上在支持铁路本身的开销同时,可以支撑铁路网络的扩张。

这个才是铁路大规模扩张的根源,现在,整个北宋的铁路网布置完成,再加上新开发出来的客运,让本身就出色的盈利能力,在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去年,铁路的纯利润达到了4000万贯,已经开始占据了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比例。

当然了,这部分,在整个财政收入之中并没有显现,铁路的铺设,进入到了一个高峰,经过了跟随定海军锻炼,自身发展相结合之下,北宋也锻炼出了一批出色的铁路施工人才,大部分的铁路施工都是由这些施工队进行的,只有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工程,才会请定海军的。

大部分的利润,都投入到了改造和扩建之中的,在整个财政收入之中,铁路上交的单纯是一个赋税,大概是1000万左右,这个数目,已经占据整个北宋财政数额的十分之一了。

如果,铁路的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在提升10倍的话,会是什么概念,或许,收益未必可以提升10倍,可是只是提升三倍五倍的话,也足以让韩琦动容了,代表了之前,财政收入的相当程度了。

这是工厂之外的提升,虽然依然是依靠了定海军,可是从某种意义上面,是韩琦主导,或者说北宋主导的,哪怕是没有了定海军,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可是韩琦并不知道,蒸汽机代表的科技含量,比起机器可是高的很多,真的北宋跟定海军之间,起了矛盾,定海军不再支持的话,这样的蒸汽机车,北宋根本就玩不转。

可惜,当时韩琦的这个建议,被否决了,原因很简单,蒸汽机车,现在的生产效率并不高,满打满算的,一个月就是三五台,未来,可能会增加到20,30,可是这个数量,满足定海军内的都不够,更别说给北宋。

不过这样提议,最终汇报到赵信哪里,却被赵信修改了,并且跟北宋进行商议,全面的支持肯定不行的,一条连接沈阳和汴梁之间的,还是可行的。

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六百六十八章 绝境的种谔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五十章 震动大名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马拍卖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战列舰第八十三章 简单与复杂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战列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马的作用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沈阳第七百四十三章 韩琦抵达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谋算第十五章 金枪班值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一百零一章 忠诚变化第六百八十一章 转运人口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决定第五百零九章 数据分析第一百三十章 赚钱工具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战之前第七十八章 戏文的故事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盗攻略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园林第三百三十章 完胜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五十二章 绝处逢生第六十二章 湿布功效第三百六十六章 灵州和议扩大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奖第六百八十一章 转运人口第七百二十六章 灭辽之战第二百九十五章 开港洪泽湖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铁器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庄蒸馒头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马威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问题第六百六十二章 进展顺利第八百零七章 展现肌肉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脸袭来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机会第二百九十九章 赵允让的反应第七十六章 抵达目的地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现第三百六十八章 两边交易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烦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选争夺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八百四十四章 转移视线第二百三十二章 转运仓库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烦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驻卡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来第一百四十一章 满口留香第八百六十九章 转向澳洲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蓝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准备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胆估计第八百七十九章 两纵两横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扰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楼新楼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还是没跑第四百四十八章 拨款和事故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阔天空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觐见第一百五十章 农户养殖第三百零九章 骑兵对决第六百八十五章 铁路热潮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园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三百二十四章 韩琦出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办公大楼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运和新铁路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头和海鲜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临折津府第七百六十七章 电灯和办公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补给第二百五十章 震动大名第六百六十八章 绝境的种谔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术第七百七十六章 韩琦出发第九十章 箭呢?第五百八十八章 学科选择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运输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钱庄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六百八十一章 转运人口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陆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御选择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议惊雷第三百三十六章 韩琦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