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劳务抵达

工业的社会之中,发展自身,永远比战胜敌人,来的快,对于合适道路上面,和平发展产生的利益,非常的可怕,这根封建社会的战争方法扩张,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进入到20世纪后半期,和平才是一个永久的主题,多少曾经富裕的小国,因为战争的关系,最终一蹶不振的。

这一点,后世也是通过无数的战争,甚至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巨额利益,这才逐步的发现的,现在却被赵信应用上了,这本身就是不平衡的。

北宋别说是没有足够的眼光,能够看到这一点,就算是拥有这样的眼光,能够看出这一点,可是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的碾压,双方又有漫长的国境线接壤,就算是用心防备,都防备不了,更别说没有意识到。

美国跟墨西哥的隔离墙,哪怕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隔离墙,就能够把人隔离开来么,漫长的边境线,那是最容易越过的。

赵信来到了火车站,却没有去送苗妃,因为他知道,没办法阻挡,苗妃是必须要走,他的阻拦也是徒增伤感而已,况且现在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登基大典之后,中国算是成立了,可是发展别说是跟定海军相比,就算是跟北宋相比,不说繁华的地方,就算是普通的地方,平均下来也比不上,必须要潜心多发展一段时间了,否则,耗费巨大的功夫得到的土地,就白费了。

赵信毫不犹豫的离开了车站,回到皇宫,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经过了跟苗妃相处的轻松,接下来,效率一定会更高。

蒸汽列车,速度非常的快捷,更别说是专列,不用停靠任何的车站,一路奔向终点,保持着120公里左右的速度,从沈阳出来,到山海关,大概会有三个小时。

当这一个列车,驶过辽阳的时候,同样有一些列车正在向辽阳驶来,他们都是装载着劳工。

北宋输送过来的劳工,不可能直接的送往沈阳,还有辽阳,原因很简单,为的就是检疫,这个过程很长。

这个不存在什么看不起的问题,北宋是封建社会,一般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就这样,一旦产生瘟疫,那也是非常可怕的,经常是整存整村的死亡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是如临大敌,在瘟疫面前,多少的亲情和生命被埋没了。

连人口相对稀疏的北宋,都这么重视瘟疫,工业化的社会,更是如此,连汴梁100万人,已经是整个封建社会,史无前例的庞大的城市了,甚至诞生了下水道居住的人,黑暗面有多么的可怕。

定海军,一个沈阳,几乎超过了1200万人,人口密度到底有多少,这种情况下,必要的检疫,还是要有,万一出点什么问题,哪怕定海军比北宋强大的多的医疗能力,也受不了啊。

之前韩琦和富弼,他们抵达的时候,一方面,他们是高官,是贵人,可是一些的必要的消毒和药品,还是要提供的。

现在,这些人,来自于社会的最底层,这不是歧视,是社会发展所必然的,最底层,连吃饭都成问题,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好卫生和防疫这样的工作,那么对于他们而言的,则需要较长时间。

同时,承接他们的工厂,有些也已经投入使用了,有些还正在兴建的过程之中,在这种前提下,把他们放在国境线的旁边,一方面防疫,另外一方面,传授一些简单的技能,甚至是简单的征询,还是有必要的得。

就这么的,经过了一个月的整训,主要是队列和内务的,虽然,说,让这些想要出来工作人,叫苦不迭,可是定海军只是把规矩放在前面,并没有侮辱,或者是不高而朱,反倒是显得平静了。

他们出来是有保证的,是要赚钱的,这些还是可以接受的,同时,虽然要求比较严格一点的,可是各方面的伙食都非常不错,每天都要有肉吃,而且菜肴的味道也相当不错。

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是在苗妃离开的时候,第一批一共1万人,会在接下来1天时间之中,逐步抵达辽阳,按照一列火车1500人来算的话,就需要8列火车。

辽阳也做好了承接的工作,在定海军,各种工业,这个规模相当的大,有的是平移过来,有些却是在沈阳这边扩建。

从定海军开始,承接这些从来都没有技能,甚至是一片白纸的工人的经验非常的丰富,要知道,最初的时候,定海军承接的就是这些,在几年的时间之中,也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经验,之前的征询,分成小组,培养集体感和纪律性,这些只是初步的形成,然后,一系列的奖惩和培训,会逐步的让他们融入到工业化的体系,变成工业化体系的一颗螺丝钉。

首先筛选出来的1万人,主要是身体比较强壮,对于北宋送过来的人员,在抵达山海关,送到了定海军的手中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在这样的筛选之中,主要是挑选出有一定技能的,别管是什么技能,铁匠,木工,甚至是泥瓦工,这些都可以,哪怕是手艺不怎么样,可是只要他们有过这些经验,在定海军的体系之中,经过一定的加强培训,就肯定能够产生作用的,他们的能动性和个体的力量,可以发挥的更好,这是已经确定的方向。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农民的,在北宋,也有不少,从事着各个方面的工作的,只不过能够有这样技能的,很少会被送过来,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北宋工作,就可以过的比较的好,第一批送来的,都是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农民,或许这些农田之中,也可以挑选一些,进入到种植园,可是在整个定海军,农业虽然异常的庞大,可是因为机械化程度较高,还有科技程度非常高的关系,没有使用很多的人员。

与其从中间挑选部分,再经过层层选择,进入到种植园,还不如,从原有的途径,选择人员,而这些人,基本上都供给到定海军的新建工业上面。

从迁移开始,定海军岛,已经逐步的迁移,工业,人口,未来,这里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城市,却更多的肩负起一个港口的作用,未来,会留下来15-20万的人口。

这个总人口,还是相对比较的庞大,可是跟定海军原来的超过1500万,甚至接近2000万的人口比起来,不知道缩小了多少

一个庞大的,位于东亚最中心的位置,向任何方向,都是中间的位置的港口,会有相当的作用的。

不过,未来,如果定海军获得了北宋的土地,以北宋为基础开发的时候,这个定海军就有些鸡肋了,位置上,定海军跟上海,差别不大,也就是几百公里,在小范围之中,这是一个很远的距离,可是在大规模范围之中,就不那么起眼的,而定海军跟上海比起来,差别巨大。

或许从港口上面说,定海军比起上海差得不多,可是在整个龙头作用上面,就差的巨大的。

在这个时代,长江还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黄金水道,周围都是很适合开发的地方,也是传统的人口稠密的江南水乡,更别说,长江是天险,在这个时段,以定海军的技术水准,暂时没有办法兴建一个过江的大桥的前提下,有些阻碍交通,可是却代表着,这个黄金水道可以完美的利用的。

后世,因为长江大桥的修建,水面跟桥面的高度只有24米,这个高度,在60年代,中国相对比较落后的时候,还可以接受,可是到了发达的21世纪,就不行了。

因为中国的发展,需要无数的物资,这些物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世界各地的,按照长江水道,6000公里,世界第二大水系,水深和水量的情况,都相对较好的时候,万吨巨轮最少可以通行到武汉,如果对上游进行疏浚,甚至建设三峡葛洲坝这样的水利枢纽之后,通过船闸等方式,万吨巨轮,甚至可以上溯到重庆,这对于整个中国的腹地辐射非常的大,哪怕是在技术发达的21世纪,水运也是最大宗,同时也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

只要发展上海,以此为依托,辐射整个长江流域,会带动一大片,哪里天然的会成为各方面的中心,并且足够的安全。

在没有长江大桥的时候,哪怕是强横如同英法,可以把清朝按在地上摩擦的强国,他们的舰队,也大部分都不会越过南京的,在武汉的只是少数小船,在万吨商船都可以进入到武汉的前提下,不说是战列舰了,一些重巡,甚至是轻巡,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长江水道,就是一个天然的保护伞,进入到南京还好办,一旦上溯到了武汉,一旦中国破釜沉舟的,堵塞长江水道,那就真的是瓮中捉鳖了。

实际上,在抗战时期,也有类似的操作得,江阴要塞争夺,就是如此,阻塞了长江水道,这是一个悲壮的,以弱胜强的悲歌,为的就是防止日本借助着优势的海军,从长江一路的上溯,那样的话,不但整个中国的南方要出问题,甚至大量优势海军,在中原,以武汉为中心,将会更加的可怕。

这个时代,北宋就已经是整个世界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了,赵信控制定海军,科技又远在北宋之上,只不过,现在,长江流域还没有落入手中,目前港口的开发,只能够立足于定海军,琉球,济州岛这些岛屿,陆地上很少涉足,可是就算如此,未来的定海军,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港口枢纽。

迁移过来的庞大的工业,当然了,原来已经在琉球,海南建立的工业,暂时没有动,以沈阳附近的庞大的工业区的建设计划,整体会非常的庞大,会把整个定海军的工业扩充到相当的程度,工人的缺口还是有的,特别是这些最基础的,使用劳动力的这种。

这1万人,将会填充到一些重工业的企业,虽然定海军的机械化程度很高,可是这个机械化,是在没有蒸汽机的前提下,在没有蒸汽机的前提下,一些机械都是在畜力和人类的双重作用下运作的,部分可以选择水力,却不算很多。

河流的季节性相当的强,在下雨和没有雨的时候,强度也不一样,要选择一个相对平稳,流速没有多大变化的河流,甚至还需要修建水坝来控制流速的,以保证大部分的时间,都相对比较平稳的流动。

如果定海军是曾经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的话,就不必这么的麻烦,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的产值才多少,一条泰晤士河,河流就够了,至于流速的快慢,对于他们而言,还没有意识到,流速快的话,就快一点,流速慢的话,就慢一点。

可是定海军,从最开始,就是普及了流水线,流水线最重要的是稳定,连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注意到,忽快忽慢的流水线,就算是再怎么熟练的工人,又怎么的适应。

流水线的容错率极低,真的出现了太多的错误的前提下,效率提升还不如非流水线了,那就放弃了定海军的很多长处了。

1万人只是一个开始,这些人融入到了定海军,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之后,然后后续的工人也就会逐步的融入,最终弥补现在出现的工人缺乏的问题。

看起来这些人从事的只是最底层的工作,看起来,有些对不起他们的工资,可是实际上,整个定海军的工业体系,工厂之中的各个工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定海军这些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体系,哪怕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个三四个月的学习,也能够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这样的技术水平,再来做这些简单的工作,实际上是浪费的。

有了这些新人存在,那些更高技术的,可以从事更加的重要的工作,实际上,整体的效率是提升的,在这样的提升条件之下,增加的那些工资,又算的了什么。

这是专门从工业和工人上面,如果从吸引人口这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总之,在人口这一点上,还没有开始的前提下,定海军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北宋看着冤大头的劳务输出费用,在定海军而言,只是一个基本,甚至单纯工资就可以抵消了的,更不用说他们创造的价值。

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变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礼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准备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迁第四百三十七章 长弓的源头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军实力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歼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随的人第六百六十章 时机已到第四百三十七章 长弓的源头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一百一十七章 准备商品第六百三十六章 热潮引发第八百二十九章 劳务派遣局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险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执的皇帝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四百零七章 马车和牛群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对决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业的威力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订单第三百四十章 辽宋灵州合约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问题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计第七百一十四章 长城修不修第一百二十四章 发现疑点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陆海参崴第四百九十四章 桥梁搭建第八十三章 简单与复杂第一百一十章 幕后黑手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进和保守第八百七十九章 两纵两横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应炉第八百六十九章 铁路和公路第九十四章 廉价的箭第四百九十三章 韩琦来访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拦八百里加急第五百零五章 残酷诱饵第五百九十五章 后续发展第五百七十章 一击而溃第三百零六章 战争将起第七百九十章 抵达和午高峰第二百六十八章 满载而归第二百五十章 韩琦和王德用第八百六十九章 转向澳洲第三百零一章 钢铁和底蕴第二百四十四章 错过机会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锈钢6.1第三百零一章 钢铁和底蕴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五百八十八章 学科选择第七百六十七章 电灯和办公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沈阳第四百零八章 药材热潮第六十章 历史长河第三百六十八章 两边交易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钱的条件第六十五章 追击扫尾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广场第三百二十二章 韩琦的后手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时代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现状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八百四十一章 托运和卧铺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铁路第八百五十八章 飞剪定型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价廉第五百零三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么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七百零二章 对战辽国第八百七十章 两条通道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三百三十四章 无奈的堡垒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质第七百九十七章 庆历20年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一百六十章 相见不相识第三百三十章 完胜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国博弈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四十一章 浓硫酸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二百九十六章 艰难的决定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热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