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好谋算

乾清宫中,朱祁钰不由幽幽的叹了口气。

事到如今,就连他也不得不说,这满朝众臣当中,若论心计权谋,陈循可数的上是第一等的。

从最开始抛弃内阁,提前避难转到工部,再到此后的历次朝争当中,他基本上都能做到明哲保身。

而这一次的事情,显然他是精心做了筹谋的。

打从一开始,所有人就都觉得,罗绮举荐张睿去漳州府,目的是为了打压王越,借此机会,试探天子到底是否还仍然宠信于谦。

包括朱祁钰,他也一直都是这么觉得的,但是,直到刚刚他才反应过来,事情很有可能并非如此。

回到所有事情的最开始,朱祁钰包括朝中的诸大臣,之所以会觉得,罗绮举荐张睿,是在试探圣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和这件事情同时,出现了许多弹劾于谦的亲信方杲等人结党营私的奏疏。

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自然而然的,就被归结为是同一个幕后主使,但是,就连朱祁钰也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两件事情的背后,未必就是同一个人在动手。

这么一来,很多事情就能够解释了。

要知道,当初弹劾方杲等人的那一批声势可并不小,如果说这一切都是罗绮策划的话,那么,他的实力显然不足,而如果幕后之人是陈循的话,那么,他必定要和罗绮提前有所联络,而舒良查到的结果,却是二人没有什么私下的往来。

但如果将这两件事情分开来看,就合理了许多。

罗绮举荐张睿,是出于陈懋的关系,那么,让张睿去漳州府的这个举动,很有可能就并不是在针对于谦,而是单纯的想要拿到漳州知府的位置,为南宫在海贸当中的利益铺路。

而最终之所以会形成,朝中有人在攻讦于谦的假象,则是陈循在背后因势利导。

不错,假象!

如果罗绮和陈循之间,真的没有什么私下的往来串通,那么很有可能,这整件事情,就是陈循在借罗绮举荐张睿这件事做局,而目的,就是将俞士悦卷进来!

身在中枢,别人不清楚,但是,陈循是很清楚皇帝对于谦的态度的,即便是稍有冷淡,也不至于到了厌弃的程度,所以,不管声势造的多大,想要真正的扳倒于谦,并不可能。

不过,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假象而已,如今于谦被遣派出京,方杲等人便遭弹劾,与此同时,内阁当中也有人借漳州知府一事试探圣心,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山雨欲来的氛围。

易地而处,不论是谁站在于谦的立场上,都必定会出手干预此事,而于谦已经奉旨出京,如果说,他想要干预此事,除了自己上奏之外,最方便的手段,自然是拜托自己在京中的人脉。

而众所周知的是,朝堂之上,和于谦私交最好的,就是俞士悦,何况,这次的事情,方杲等人并没有错处,所以,俞士悦就算是站出来干预,也不能算是徇私庇护,甚至可以说是仗义执言。

所以,从任何角度上来看,俞士悦都没有袖手旁观的理由,但是,这件事情的陷阱,恰恰就在此处。

俞士悦一旦插手干预此事,那么,原本针对于谦的攻讦,立刻就会转变风向,来到他的身上,攻击他和于谦内外勾结,官官相护。

当然,这件事情当中,俞士悦本身是占理的,所以闹到最后,也不可能真的把俞士悦怎么样。

但是,陈循想要的,也并不是真的扳倒俞士悦,他只需要,让俞士悦成为风波的中心,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别忘了,他真正想要的,是刑部尚书的位置,如果消息没错的话,那么,金濂的身子撑不了多久了,快则一个月,慢则两三个月,他必然会上奏请辞。

而在这个时间点,俞士悦却身陷风波当中,疲于应付这些流言和弹劾,自然腾不出手来,去跟陈循争夺这个刑部尚书的位置。

等到俞士悦将流言平息,那么,一切也就尘埃落定了。

陈循这一手声东击西,不可谓不高明,就连朱祁钰,也是直到现在,才窥出他真正的用意。

但是,不得不说,朝堂之上很多时候,是充满惊喜的,就拿这次的事情来说,陈循费尽了苦心,想要把俞士悦装进套子里,可没想到的是,俞士悦还真的就忍住没有插手此事。

这么一来,事情就变得有意思了,俞士悦不出手,陈循就没有了攻讦他的理由,如果强而为之,那么,一旦他的目的提前泄露,再想争夺就麻烦多了。

所以,到了最后,陈循也只能暂时放弃针对俞士悦,继续为谋求刑部尚书做其他方面的准备。

内阁是最有可能升任实权尚书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只有内阁会是威胁,除了内阁之外,六部的侍郎,也同样有可能会被直接擢为尚书。

为了防止这种状况出现,陈循再次利用了张睿,他明着是举荐张睿为吏部侍郎,但是实际上,他非常清楚,王文不可能让这么一个高谷曾经的门生,坐到这个位置上来恶心自己,他越是坚持,王文就越是会反对,所以到了最后,相持不下,必然是廷推的结果。

而张睿对于陈循的意义,也就仅仅是在促成廷推而已,一旦确定了会以廷推的方式来推选吏部侍郎,这个人就可以放弃了。

毕竟,陈循也不想真的因为一个区区张睿,彻底跟王文结仇,他的目的,是要在金濂的状况传出来之前,将六部进行一次大的变动。

具体怎么变动,最终变动的结果如何,陈循并不关心,他要的只是变动而已。

这次廷推的结果,如同众人所料,王一宁排第一,其次就是刑部侍郎周瑄,户部侍郎孟鉴,如果按照惯例,那么,王一宁占一个名额,剩下的一个,会从他们两个当中产生。

如此一来,礼部和刑部或者是户部,会有两位侍郎调到吏部去,那么,他们空出的职位,自然也要人来接替,由此,六部的侍郎之间,会产生一次比较大的职位调整。

那么,在刚刚经历过这种调整之后,如果要开始角逐刑部尚书的职位,这些六部的侍郎,必然是处于劣势的。

毕竟,不可能让他们刚刚履任新职,就立刻再次进行调动。

而排除了这些人以后,和陈循争夺的人,就变成了各寺,院的主官,再加上在外的巡抚,布政使。

但是,这些人说白了,就是来陪跑的,这种情况之下,除非是朱祁钰这个皇帝提前有圣心默定的人选,否则的话,陈循和俞士悦二择其一,是最合适的。

将整件事情从头到尾捋了一遍,朱祁钰也不由苦笑一声,这个陈循,不可谓心机不深啊,这般算计,简直是将整个朝堂都算了进去,可以说,在他能够控制和影响的范围之内,他已经将自己胜算搏到了最大,换任何一个人来,都不可能提前做出如此复杂的准备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所做的这一切,不到最后结果奠定的那一刻,恐怕没有人能够想明白,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甚至于,哪怕是最终有了结果,大部分人,只怕也还是会觉得一头雾水。

当真是……好算计啊!

轻轻的叹了口气,朱祁钰的目光,落在刚刚那份廷推结果上,王一宁那个被朱笔圈出来的名字。

陈循这次的算计,不仅周密,而且着实是果断。

就如今看来,他推王一宁来出任这个吏部侍郎,完完全全不是什么好意,而是在算计对方。

要知道,六部的侍郎当中,王一宁是资历最深厚的,虽然没有地方经历,算是一个短板,但是终归,如果仅仅是在侍郎当中选,他的胜算是不小的。

陈循这次将他抛出来,既是为了迷惑各方的视线,让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要推王一宁上位,给自己找一个盟友,同时,又是断绝了王一宁和他争抢的可能。

这份果断,也确实不负于他七卿大臣的身份了。

“皇爷,偏殿那边,几位老大人已经等了快一个时辰了,您看……”

外头有内侍轻手轻脚的进来,在怀恩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随后,怀恩回到御前,试探着开口问道。

于是,朱祁钰睁开眼睛,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吩咐道。

“摆驾文华殿。”

…………

偏殿当中,几位老大人面面相觑,聊的都已经没话聊了,眼前的茶水,都已经换了几次,可是,还是没有等到召见的旨意。

已经足足一个时辰过去了!

这么长的时间,吃三顿早膳都够了吧!

没了奈何,众人只得将外头的内侍叫进来,然后委婉的让他去问问,皇帝到底什么时候能召见他们。

他们这次,也就是进来问问而已,皇帝陛下要是真的不打算给解释,那好歹也回个话,他们各回各家,还有一大堆事要忙呢,别让他们在这干等着啊……

于是,又过了盏茶的时间,总算是有了消息,天子并没有拒绝见他们,而是正常召见,但是,召见的地点却到了文华殿。

这般举动,让在场的一众大臣更是一头雾水,不过,天子都下了口谕,他们自然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过去。

不多时,在内侍的带领下,这些朝廷重臣,匆匆到了文华殿,果不其然,一进殿,天子已然端坐在了殿中,但是,眼角再一扫,众人的脸色却同时有些惊疑不定。

因为,就在天子的身侧,一个身着深红色窄袖蟠龙袍的小小孩童,正绷紧小脸,端正的站在不远处。

太子殿下!

群臣心中一惊,一时之间,心中念头百转,面上却不敢怠慢,快步上前见礼,道。

“臣等拜见陛下。”

“拜见太子殿下。”

“平身吧。”

天子平静的声音传来,众臣这才小心翼翼的站起身来,随后,朱见深也端端正正拱了拱手,用稚嫩的嗓音道。

“见过各位先生。”

声音当中带着一丝紧张,显然,这个场合让他有些不自在,不过,在场的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身上都有太子三师或者是太子三少的加衔,所以,说他们都算是太子的老师,也并不为过。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太子行礼,他们自然也不可能坦然受之,于是,在场的众臣连忙还礼,折腾了一阵,才算是各归其位。

只是,虽然各人都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但是,他们的目光,却都忍不住往小太子的身上瞟。

老天爷,他们只是想来问问,廷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而已,这怎么还把太子给拉过来了。

看着小太子板板正正的站着的样子,他们的心里都一阵没底,这天子又想整什么幺蛾子……

似乎是看出了底下众臣心中的疑惑,朱祁钰笑着开口,道。

“今日朕用了早膳,考校了一番太子的课业,想着,太子如今已满七岁了,出阁时间也不短了,也是时候慢慢的开始接触政务了,碰巧几位前来请见,所以,朕便将太子叫了过来,在一旁听听,诸卿不必拘谨,像往常一般议政便是。”

我信你个鬼……

底下众人心中不约而同的泛起了这句吐槽,但是,很快,他们的心思就开始闪动,开始思索,天子的这句话,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

按理来说,太子出阁意味着就要开始参与政事,可如今的状况又有不同,太子最初出阁时年岁太小,所以,一直都只是在读书认字而已,并没有参与政务。

那么,天子这次的举动,是偶然其意,还是……有意让太子真的开始接触朝政?

心中思索了一阵,不少人都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俞士悦,涉及到太子的事情,自然是和他这个太子府詹事脱不了干系。

他们试图在俞士悦的脸上,寻到一点蛛丝马迹,但是,让他们遗憾的是,俞士悦的脸上,也带着几分惊疑不定,似乎是对于这件事情,他也是刚刚得知。

这个时候,天子的声音再度响起,问道。

“廷推刚刚结束,诸卿就急着请见,可是为了这次的廷推结果?”

第七十八章:逼宫(下)第一百七十三章:吴太后的提点第七百六十六章:圣母震怒第一百二十八章:利弊第六十四章:金英传命第八百一十六章:这还不乱套了……第八百七十章:一贯钱第三百六十七章:论吵架,天官大人还没怕过谁第七十一章:一出好戏第八百二十五章:国公爷·危第一千零五十五章:代王的苦恼第三百七十三章:人在屋檐下第一百五十三章:上皇召见第五百七十八章:我胡濙从不摸鱼第八百三十三章:陛下永远圣明第一百四十七章:赌第880章 天子越来越难对付了第四百七十六章:真真假假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歪个楼第二百五十七章:沈尚书面前的大馅饼第1156章 天灾人祸第三百六十三章:鱼和熊掌,朕必兼得之!第921章 幕僚第二百七十一章:你就别装了第二百三十五章:岷王朱楩第973章 你想做什么?第七百零六章:提前甩锅第七百六十四章:反正朕不管第五百六十六章:清流博弈第二百四十五章:岷王府的糟心事第一百五十七章:针锋相对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恩威并施第二百六十四章:契机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封号第四百二十四章:质问与补偿第1166章 谜语人去死第五百三十八章:郊迎第四百四十二章:太后驾到第七十章:请辞监国第二百八十章:两个决定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人不要脸第八百六十三章:劝第896章 大预言家朱瞻墡第1004章 两封信的震撼第四十九章:愤怒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巧若拙沈司徒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尘埃落定第一百零八章:尊号第七百章:舍得一身剐第六百八十三章:于少保的决心第1191章 一锤定音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王翺的古怪举动第七十四章:里应外合第四百七十章:使团抵达第八百一十六章:这还不乱套了……第897章 真真假假第1179章 好消息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该你选了第三百三十八章:想一块去了第八百三十八章:陈年旧事第二百八十九章:倒打一耙第1233章 静观其变。第七百五十章: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第一百四十四章:一场雪,一队人第三百四十一章:边防整饬第873章 出城第七百一十一章:玩真的?第四百七十章:使团抵达第五百六十八章: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第七百九十六章:纠缠不休第二百零七章:抽丝剥茧第四百七十九章:小王文的战斗力第三百三十四章:幸不辱命第991章 成国公的算计第四百二十章:英国公府的影响力第218章 怕他们不成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步步紧逼第八百零九章:先打东方甲乙木第七百三十四章:论皇帝为啥喜欢厂卫第三百一十六章:结局早已注定第七百零九章:铁骨铮铮朱小公爷第六百四十七章:专注拆台于少保第六百零九章:福娃娃第二百五十九章:中坚力量第三百一十八章:去听听吧第928章 王天官yyds第六百八十三章:于少保的决心第二百四十三章:最后一块拼图第八百一十二章:徐有贞的未来第三百八十章:妥善解决第三百八十三章:高次辅的去处第七百六十一章:太上皇的优越感第六百三十三章:杨洪的两封信第五百五十九章:听大宗伯的第五十六章:有人撑腰第六百九十九章:啊,俸禄……第六百七十一章:技术活不好干第四百九十四章:知错,能改否?第四百零六章:躲雨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当面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