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水泥厂的风波(2)

当天夜里,徐少杰回到了淮扬市的家里,当他和张小玉在吹着电扇,看着电视的时候,张世奎已经开始已经开始应付第一批次的“上访者”了。

张世奎知道,徐少杰也是怕麻烦,徐少杰是主要领导,不能也不应该沉湎到诸多的具体事情中间去,主要领导主要是决策,比如建水泥厂、蔬菜大棚,都是徐少杰拍板,具体的筹办过程,徐少杰很少参与,遇到具体办事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徐少杰就出面了,一旦拿出了方案之后,徐少杰马上退居二线,不再过问具体事情。

张世奎暗自将徐少杰和刘志华进行了比较,两人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徐少杰是抓大放小,抓住了主要方向,一般不干涉具体过程,大都是看事情的结果,所以,管事的人手里有权,有自主权,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做事情,就说蔬菜大棚的事情,胡德义整天泡在花冠村,徐少杰落实了建大棚的资金之后,将所有事情交给了胡德义,包括所有的开支事宜,包括建大棚的地方、雇用人管理大棚等,再说水泥厂筹建的事宜,徐少杰解决了贷款问题,根本就没有过问具体的事情,会议上做出布置安排之后,就不关心了。乍看起来,徐少杰似乎是有些放任自流的意思,其实不然,徐少杰抓住了主线,总是能够很巧妙的引导着大家跟着他的思路走,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领导艺术,是真正的领导方式。再看刘志华,差了就不是一个档次了,什么都想着管,什么都捏的死死的,不相信下面,分配工作任务的时候,不考虑到下面的困难,一律采用强行措施,办不好就是粗暴对待,刘志华落到这样的结局,有些咎由自取的味道。

张世奎感觉到,跟着徐少杰,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到底是名牌大学生,淮扬市委办公室派下来的干部,水平高,见识广,张世奎想到了自己,是区长,区长当然要面对具体的工作,可将来如果做了书记,学习的榜样,就是徐少杰。

不过张世奎来不及总结,晚上,得到了准确消息的董桂花和刘沐就到区公所的寝室,找到了他。

董桂花是女同志,众所周知,女同志本来就有优势,加上玉林乡现在的地位不同了,在玉都区是鼎鼎有名,所以,董桂花的大嗓门让张世奎有些发懵,刘沐不同,文文静静的,两人的性别似乎倒了,张世奎不听就知道两人来的目的,12个村,可只有8个指标,两个照顾乡政府的指标,自然不会分下去的。

张世奎早就跟着徐少杰学到了一些办法,此刻,田立新、赵德立都在他的寝室里面,众人一起给董桂花和刘沐解释,这是区委会定下的事情,众人当然不会抬出徐少杰,总之是集体研究决定的。董桂花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她表示,坚决支持区委的决定,可万事都有例外啊,玉林乡的情况特殊,应该照顾,刘沐在一边不紧不慢的补充,弄得张世奎、田立新和赵德立面面相觑,张世奎实在没辙了,最后询问,玉林乡存在多大的困难,董桂花倒也知趣,表示增加两个指标就够了,玉林乡知道区委区公所也是有具体困难的。

张世奎没有表态,赵德立已经记下了董桂花的要求,张世奎表示,这些问题,最后统一研究,不过,10个指标,三天内必须完成,否则,一切都是免谈。

董桂花和刘沐离开之后,张世奎要求田立新和赵德立,这三天时间,统一办公,秤不离砣、砣不离秤,具体的统计情况,让宋涛去办理,水泥厂的管理人员,安排具体任务,做一些登记的事宜。

晚上,张世奎跑到了财政所,财政所有客房,张世奎想着好好睡一觉,早上起来之后,精神饱满的办公。

早上,张世奎出现在区公所院子里的时候,傻眼了,区公所没有通知开会,乡政府的书记和乡长全部到区公所来了,看样子都是赶早的,还有不少的站所负责人,张世奎安排食堂煮面条,大家总是要吃早餐的,令张世奎没有想到的是,食堂里的师傅,也悄声请张世奎关照考虑,吃面条的时候,张世奎开始抠脑袋了,躲是躲不过的,必须要解决问题,指标只有那么多,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吃完早餐之后,张世奎想到了办法,区直单位的负责人暂时在大会议室等候,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到小会议室,一个一个解释,耽误时间,索性一起解释,如果有具体困难的,到时候再说。徐少杰上任几个月时间,开了一些会,玉都区的会风有所转变,所以,这些书记和乡长也就大胆发表意见了,总之一个情况,指标少了,还要求解决指标,赵德立最先解释,接着是田立新,最后是张世奎,区公所里面几乎没有什么班子成员,都去落实自己的两个指标了。乡政府的领导,对区委研究的意见都表示支持,没有人质疑区委区公所领导,相反,有人提出,徐书记和张区长没有分配指标,有些不公正,经过了接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乡政府的领导提出了各自的困难之后,迅速回去了,毕竟,时间不多,现有的10个指标,要迅速落实,要将人直接送到水泥厂。

接下来是区直单位负责人,也就是张世奎最为头疼的问题,16个指标,平均一个单位不到一个指标,当然张世奎在头天夜里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难度很大,张世奎大概考虑了一个方案,在会议室里面,和田立新、赵德立仔细进行了磋商,方案不是很完美,聊胜于无。

再次开始的会议,难度陡然增大,几乎所有的区直单位负责人都来了,大家的要求,至少一个单位一个指标,这当然没有可能性,听了大家的要求之后,张世奎亲自解释,这次,张世奎很严肃,要求区直单位体谅区公所的困难,指标重点针对的是农民,剩下的指标,经过区委会的讨论,已经形成统一意见,不可能变更了,所以,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克服,接下来,张世奎说出了自己和田学贵、赵德立商议的意见。

张世奎说出来意见之后,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中,张世奎也知道这样有些不公平,他主要是从工作关联的角度出发,一切都是为了有利于开展工作,一些平时强势的部门,都有指标,一些无关紧要的站所,反而没有指标。要知道,这些强势的站所,一直都是占便宜的,看着会场的气氛,张世奎想了想,要求已经分到指标的站所负责人立刻回去落实,没有分配到指标的站所负责人留下来。

会议室的人少了很多,分配到指标的站所负责人,当然高兴,这个指标,就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谁都有需要照顾的亲戚朋友的。

张世奎想了一会之后,给剩下的站所负责人留下了希望,区公所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将再次研究,看看从哪个方面来想办法。这些站所负责人怏怏不乐离开了区公所。

张世奎感觉到很累,但是,还有一个大麻烦,区公所内部的指标,这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可现在不能耽误,时间要求很紧,必须要马上落实,否则其他地方的人都到位了,区公所落后了,可不是好事情。

水泥厂传来消息,请区委领导去看看,水泥厂附近的农户,问题基本解决了,一共招募了27人,其中有一户,家庭特别困难,破例招募了两人,请领导去审核。张世奎无奈,只好要田立新到水泥厂,那边必须有一个领导了,人员正在逐步到位,没有人主事,可是不行的,区公所,只剩下了张世奎和赵德立。

区公所里面的干部,历来都是有一些优越感的,特别是在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纪检办公室等工作的干部,大都是从基层上来的,甚至不愿意到下面去担任乡党委书记,这些干部,或多或少有一些资历,或者是与领导有一定的关系,他们的作息时间,和市里机关干部是一样的,除了收税的时候,或者是烟叶收购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机关上班的,有些干部,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当然是有一定的感情的,所以徐少杰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为机关留下了20个指标。可机关里面干部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最牛的是办公室和组织人事办公室的,其次是纪检办公室、综治办公室等,至于团委妇联,就是弱势了,

机关里面的干部职工,加上食堂里面的师傅,刚好是20人,张世奎明白,徐少杰的意思,一定是每个机关干部一个指标,可是张世奎有顾虑,以前就有过这样的纠纷,办公室工作确实辛苦一些,团委妇联的,一年到头没有什么事情,在落实微薄的福利的时候,机关里面坚决要求进行评比,人本来就不多,还要评出一二三等,偏偏刘志华支持这样的做法。

会议开始之前,张世奎心里已经有底了。

“水泥厂招工的事情,已经传开了,不是什么秘密了,很多人知道,机关里面分配了20个招工指标,今天我想说一下个人的意见,我们区公所的干部职工,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的争执,可是徐书记担任书记以后,大家可以感受到机关的变化,我不否认,机关工作,有些重要一些,有些相对清闲一些,但这是分工不同造成的,徐书记多次说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是说到我们区公所机关的,我们的分工,不可能向市委市政府那样明确,我们的具体工作任务,也是不相同的,很多时候,需要突击,需要加班,所以,我希望今后的争议尽量消失,今天,我不想说太多了,区委区公所研究的意见是明确的,我和田书记、赵厂长商议过了,机关工作人员每人一个指标,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我有一个要求,机关干部职工,代表了机关形象,必须更好执行区委区公所的决定,考虑到大家工作的特殊性,相互之间的工作适当挤一挤,分批次回家,算上几天,还有三天时间,人员必须到位,具体的要求,刚才赵厂长已经说了,我不重复,如果三天之内人员不能到位,不管是谁,指标一律作废,好了,散会吧。”

一天下来,张世奎筋疲力尽,落实招工指标,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事情,落实起来,竟然如此的困难,张世奎不禁想到了刘志华,如果是刘志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刘志华会将指标看作自家所有的,采用恩赐的方式,给一些自己亲近的人一些指标,自己会决定大部分进入水泥厂,根本不会出现开会的事情,更不会因为指标分配的问题,向下面做解释。张世奎感觉到了奇怪,尽管自己很累,可是心情愉快,无论怎么说,可以面对全区的干部职工,甚至是农户,可以理直气壮。

第三天的下午,张世奎赶到了水泥厂,160人,一个不少,全部在水泥厂里面集中了,有些早就来了,尽管住宿条件和生活条件很艰苦,可是,所有被招募的工人,都是精神抖擞,眼神里面,充满了骄傲。

张世奎、田立新和赵德立分别讲话了,他们的讲话都很简单,最为重要的是马工的讲话,马工从技术要求方面做了说明,这些人要参加为期10天的培训,接下来就要开始上班,培训的要求非常严格,马工的讲话很严厉,提出了诸多的具体要求。

徐少杰没有参加这次的会议,直接产生的效果是,水泥厂的工人,都认为张世奎是真正的负责人,尽管张世奎一再强调是徐书记领导的水泥厂的招工。

张世奎很是感慨,一般来说,这样的会议,主要领导都是要参加的,起码是一种权威的表现,也是一种脸面,可是徐少杰没有参加,徐少杰曾经说过,张世奎是水泥厂筹建工作的负责人,所以,在公开露面的场合,无论是简单的事情、复杂的应对,徐少杰都没有露面,全部是张世奎出面处理的,徐少杰严格遵守了自己设立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徐少杰经常强调的。

张世奎扪心自问,他还做不到,跟着刘志华的时间长了,很多的观念,一时间还纠正不过来,需要时间,张世奎在工作中,不断反省,比如说这次的招工,张世奎和田立新、赵德立等人,常常在一起商议,众人共同来决定某一件事情,好处是很明显的,避免了不少的失误和头脑发热的情况,减少了纠纷。

第28章 初见唐婉柔第377章 党校毕业论文第851章 重大调整(3)第879章 不一样的意见第441章 惊涛骇浪第439章 抓现行(2)第743章 卢云峰的态度第727章 家人(5)第281章 家产的算法第562章 水泥厂的争夺风波(4)第25章 无聊的挑衅第693章 模棱两可三百五十三章 市委的搬迁第789章 吃瘪(1)第758章 欧阳云涛的打算第53章 刘沐的愤怒(2)第519章 观念的统一第832章 见微知着(3)第352章 深远谋划第442章 飞来祸事第754章 徐少杰的建议(3)第594章 马爱华的悲剧(2)第872章 卢云峰的变化第284章 工作中的暗礁第849章 重大调整(1)第751章 启明县的规矩(3)第352章 深远谋划第307章 忙乱(2)第811章 山雨欲来(3)第228章 自然的异动第194章 婚礼第163章 不算是衣锦还乡第808章 有事不怕事第187章 清洗的前奏第713章 放鸽子第145章 黄海涛的意思第803章 你当我是病猫吗?(4)第481章 那些感动人心的事情第404章 娱乐城之行(1)第787章 省委党校的讲话(1)第810章 山雨欲来(2)第493章 特殊的客人(1)第855章 考察团第166章 推荐的第一人第249章 舒心的许光坤第476章 江湖中的事情(2)第303章 必要的关系第897章 心路历程第746章 视察工作(1)第794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第461章 峰回路转(1)第256章 热血(1)第128章 黄海涛的怒火第636章 追查到底(1)第657章 少见的快速调整第375章 省委党校的学习第605章 崩溃(5)第107章 拜年得到的信息第799章 干部的调整第758章 欧阳云涛的打算第574章 意外的招商(1)第754章 徐少杰的建议(3)第498章 宣传的误区第871章 卢云峰的来意(2)第597章 谣言和污蔑(1)第485章 上任(3)第51章 乡政府的情况第887章 有理由的拒绝第572章 香港考察(2)第343章 迟到的调整第129章 英雄救美?(1)第836章 张勋的汇报(2)第158章 省委的决定第284章 工作中的暗礁第411章 背后的布置第808章 有事不怕事第166章 推荐的第一人第290章 顾雪洁的心思第794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第379章 集权与强权第310章 商人逐利第866章 短暂的迷糊第39章 社会实践(4)第914章 预料中的调整第150章 想不到的事情(2)第348章 处理的分歧(2)第572章 香港考察(2)第718章 班子到位第417章 审时需度势第194章 婚礼第596章 不简单的电话第80章 见证腐败(1)第773章 欧阳云涛的态度第33章 不准玩学生妹第169章 必要的妥协第13章 立碑第186章 暗斗(4)第614章 年底的福利第506章 梦非梦(2)第461章 峰回路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