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优势

水泥厂生产出来的第一批6000吨水泥,销售一空,而且全部是现款。

赵德立满脸笑容,宋涛高兴的有些手舞足蹈,两人迫不及待前往区公所,水泥厂取得这样的开门红,他们可真是没有预料到,按说新生产出来的水泥,需要接受市场的审视的,不过,采购水泥的人根本没有多说什么。

“徐书记,张区长,开门红啊,大好事情,水泥厂生产的6000吨水泥,全部销售一空,我们的销售人员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出去宣传,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水泥厂可以加足马力生产了。”

张世奎当然高兴,水泥的销售好,意味着区财政的状况大为改善。

“好啊,这是兆头好啊,徐书记,看来,黄科长前些天说的话,还真是起作用啊,水泥厂一定能够迅速崛起的。”

张世奎对徐少杰佩服之至,准确的决策比什么都重要,担任主要领导人的,不需要事必躬亲,大可以背着手指挥,只要指明了准确的方向。

徐少杰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水泥是张绍才全部买下了,张绍才的工程需要水泥,在水泥厂尚未开工之前,张绍才就给徐少杰说好了,今后,张氏建筑集团公司的工程,大部分都会使用玉都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徐少杰当然不会反对,开门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鼓舞士气,可以让所有人安心,不过,仅仅依靠张绍才是不现实的,玉都水泥厂必须要扩大销路,要从多方入手,在激烈的竞争中稳稳立足。

“开门红是很好的,也是非常关键的,不过,销售渠道还是要不断拓展,我的意见是,在南边的5个区镇设立临时销售点,水泥厂可以物色愿意销售玉都水泥的商贩,我们采取送货上门的方式,相关的运费,计入水泥的成本中间,这样做,用户是非常满意的,同时,我们玉都水泥厂是新开办的企业,在宣传方面,一定要多考虑,市场是无情的,一次的成功固然可惜,但我们千万不要自满。”

张世奎、赵德立和宋涛仔细回味着徐少杰的话。

“徐书记,这样做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清楚的,区镇的居民和农户建房的时候,联系车辆,到市水泥厂拖水泥,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我们水泥厂这种送货上门的方式,一定会得到居民和农户的支持的,成本摊到水泥里面,水泥厂不过是增加了不多的工作量,这样看来,水泥厂的销售队伍还需要加强啊。”

“嗯,销售队伍,不一定要增加人员,水泥厂是企业,销售可以和收入挂钩,这样一来,销售人员会钻天打洞想办法,销售水泥,不要怕他们的钱拿多了,他们的钱拿的越多,我们的水泥厂就会越兴旺的。”

水泥销售的提成比例,是马工确定的,按照市水泥厂的比例制定的,但市水泥厂和玉都水泥厂的性质完全不同,市水泥厂的职工,都是国家正式的工人,所以,徐少杰和张世奎的意思,都是提高销售提成的比例。如今玉都水泥厂工人的工资,普遍低于市水泥厂,所以,增加销售提成,也是为全部工人提高工资待遇做准备和打基础的。

赵德立、宋涛迅速和马工商议,马工完全同意,企业最为主要的就是两个方面,产品质量和销售,于是,新的提成比例,当天就确定下来,在销售科公布了。

赵德立没有想到,正是这重新确定的销售提成比例,最大限度的调动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从这个时候开始,销售科没有了节假日,所有的销售人员,抱定的都是一个宗旨,将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全部销售出去,尽自身最大的努力,每销售一袋水泥,自身的收入就会增加,谁都不会懈怠,以至于在后来,水泥厂的水泥出现了供求紧张的时候,销售科的销售人员扯皮,都要求先发货的情况。

黄光明将自己关在办公室,用了足足三天的时间,写出来了关于玉都区水泥厂和蔬菜大棚的调查情况报告,有了详实的数据,黄光明写起来没有什么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黄光明将自身的感受和激情全部倾注到材料中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大棚的作用和效果等相关材料,将这些知识写进了调查报告里面,经过了反复的修改,接近5000字的调查报告,终于出来了。

赵德岭首先开始高度关注玉都区的情况,看了黄光明写出来的调查报告之后,赵德立一个上午没有见任何人,独自在办公室思考,同时吩咐秘书,直接给玉都区打电话,询问了相关的情况,没有人知道赵德岭想了一些什么。下午,许云飞到了市委,在赵德岭的办公室看了调查报告,当即要求市政府办公室将报告复印一份。

“赵书记,我真没有想到,玉都水泥厂和蔬菜大棚能够这样红红火火啊。”

“老许,我也没有想到啊,我最为关注的,还是蔬菜大棚,这个大棚如果能够在全市推广,一定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直接改善农户家里的条件啊,黄科长写的这份调查报告,还是用心的,上午我一直在思考,大棚自50年代就开始产生了,东北地区因为气候寒冷,需要保温,所以开始建大棚,我们这里的气候,四季是很分明的,蔬菜上市的季节,大都在夏秋季节,一年中间,有很多的时间,是没有新鲜蔬菜供给的,大棚能够填补这项空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干部职工和居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要能够用心,蔬菜的销售,不会出现很大的困难的,调查报告中间计算了成本,上午我也计算了一下,农户建一个大棚,刨开一些自己有的原材料和部分的劳动力,一个大棚的投入,不超过300元钱,这样一笔钱,通过蔬菜销售,不到半年时间,就可以完全拿回成本,这样短平快的项目,农民是非常欢迎的。老许,我考虑,明年在全市进行推广,市委市政府想办法,为农户找好蔬菜的销售渠道,你看怎么样?”

“赵书记,我同意你的看法,依照我的估计,徐少杰不会等着看的,年内,玉都区也许会大面积发展大棚的,让玉都区先行一步,在前面淌出路子来,其他区镇就能够少走弯路了。”

“呵呵,老许,这个徐少杰是个人才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做出了这样的成绩,不简单,听说玉都水泥厂的销售不错,他们采取了在区镇设立销售点,送货上门的办法,短时间内就打开了销路,这些,都是徐少杰提出来的主意,我看,市水泥厂也要跟着学习学习了,人家刚刚建起的水泥厂,都想到了这样的办法,老水泥厂可不能落后啊。”

“赵书记,这份调查报告,我建议直接送给市委的丁书记,后面附上市委市政府对蔬菜大棚和水泥厂的意见。”

“好,我也有这样的意见,还是黄科长来写,我们将意见统一一下,争取明天就上报给丁原书记。”

两人开始在办公室综合意见,提出看法,这天夜里,综合科黄光明的办公室,灯几乎亮了一夜,第二天的下午,报告送到了丁原书记的秘书手里。

丁原看得非常仔细,脸上不时露出微笑,他没有想到,徐少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这么多的事情,丁原的工作太忙了,徐少杰上任的时间不长,丁原认为,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熟悉环境,收拢人心,想不到,徐少杰居然采用工作的办法来凝聚人心,这无疑是最好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廖鸿运进入办公室的时候,丁原还在沉思,看见廖鸿运,丁原指了指报告,没有说话,廖鸿运马上拿着报告,仔细看起来。

“丁书记,您真是慧眼识才啊,徐少杰不简单,我没有想到,他担任区委书记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做出来了成绩。”

“老廖,现在还不能这么说,玉都水泥厂的思路是对的,采取的销售办法,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关键是蔬菜大棚,这个项目的成败很关键,淮安市的报告是非常详尽的,科学阐述了大棚的作用,对投入和产出也做了分析,我们每天都要吃菜,所以说,蔬菜的市场是有的,关键是如何打开这个市场,如果我们淮扬市大规模发展蔬菜大棚,就要考虑蔬菜的销售问题,省城、其他的市州,都是我们销售的对象,淮安市的意思很明确了,想在全市推广蔬菜大棚,我建议,将这份调查报告,连同淮安市的意见建议,送给所有的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看看,让大家好好思考一下,下次的常委会,专题来研究这个事情,如今,为农民找到致富的门路不容易,我们的决策,千万不能头脑发热,不能出现偏差。”

“丁书记,我觉得,玉都区走在了前面,他们的路子值得参考和借鉴啊。”

“老廖,玉都区地方不大,就算是大规模发展蔬菜大棚,我考虑了,按照淮安市的分析,剔除交通条件的限制,能够发展到2000个蔬菜大棚,就算是了不起了,2000个蔬菜大棚,听起来数量不少,可实际的产量还是有些的,不必要过分担心销售的问题,可如果淮扬市大规模发展蔬菜大棚,就要考虑销售的问题了,刚才我思考了一下,淮扬市如果要发展,总体数量在10万个蔬菜大棚的数量,这么多的大棚,生产出来的蔬菜,不能销售到外地甚至是外省,我们就会遇到麻烦,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够销售出去,固定了销售渠道,那么,这就是农民增收最快的渠道之一,所以说,我们的讨论,重点还是在销售的问题,接下来的时间,你安排政研室和计委,多多关注蔬菜销售的行情,淮扬市的,省城的,全省的,还有附近几个省的情况,尽快提交这方面的报告。”

“好的,起哦马上安排。”

“老廖,徐少杰下去有一年多时间了吧。”

“刚好一年时间。”

“嗯,我想,徐少杰作为市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到区镇去锻炼,带了一个很好的头啊,做出了这样的成绩,值得大家学习,你看,徐少杰在下面锻炼的时间,以多长为准啊。”

廖鸿运当然是明白丁原的想法的。

“丁书记,一般的下派干部,都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年或者两年时间,回到单位,一种是长时间在下面工作,徐少杰的情况,我认为可以特殊考虑,明年春节以后,就可以考虑调整的问题了,主要是给徐少杰一定的时间,水泥厂和蔬菜大棚,经过这个春节,就能够体现出来应有的效果了,到时候,我们可以总结玉都区的成绩。”

“嗯,你的考虑是不错的,徐少杰的确是有能力的,你多多注意一下他的工作表现,到时候,我们专门来商讨一下这件事情。”

廖鸿运离开丁原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明白,丁原有了提拔徐少杰的意思了,最多半年时间,也就是春节之后,徐少杰恐怕就要离开玉都区了,回到市委办公室,最好的安排,就是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廖鸿运断定,丁原一定会直接带着徐少杰,说不定徐少杰就是丁原书记的秘书,市委已经调整了主要领导秘书配备的办法,比如说丁原书记,自己跟着协调相关事宜,剩下就是秘书了,而丁原书记的秘书,就是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廖鸿运的预测是正确的,丁原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徐少杰已经体现出来了能力,下一步,就是让徐少杰提升认知能力,开阔眼界,在区镇还是有一些束缚的,毕竟地方有限,到了市委办公室工作,跟在自己的身边,不仅仅能够全面掌握情况,还可以体会到官场上诸多的规则,这对于徐少杰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丁原想到了淮安市委的这份报告,其中的含义意味深长,为什么单独送给自己,没有直接送市委办公室,说明赵德岭和许云飞是知道蹊跷的,采取了很好的手段,既宣传了淮安市,又令自己满意,心思不简单啊。

一份报告,引发了这样多的事情,徐少杰不会想到,不过,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第264章 沙隆县的最后一件事情第354章 抗洪抢险(1)第589章 薛明贵的挣扎第121章 面对**(3)第26章 丁原书记第359章 奇怪的举报信第825章 龙剑峰的动作(1)第462章 峰回路转(2)第73章 捉奸计谋第850章 重大调整(2)第311章 各方态度第56章 运筹帷幄(1)第233章 水电站的工程不能动第887章 当断则断第178章 侯义坤的选择(1)第59章 “花书记”倒了第884章 难辨优劣第198章 嚣张的拜年第714章 决不姑息(1)有关宦海无声阅读的几点说明必看第70章 烟草站的挑衅第319章 意外第539章 导火线第227章 谭玲莉如愿第799章 干部的调整第90章 小人第231章 任务分歧第13章 立碑第776章 频繁的拜访(3)第408章 工作布置第158章 省委的决定第293章 思路第471章 探望病人第325章 故人来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调整第419章 疯狂的代价第818章 高层对决(2)第340章 试探第199章 不一样的春节(1)第156章 余怀祥的邀请第609章 绝不到中纪委工作第221章 普九的视察第431章 陈目标的喜悦第885章 原来如此第840章 省委常委会(1)第215章 无需制造的轰动第289章 无奈的调动第101章 不一样的抗争第405章 娱乐城之行(2)第437章 信访接待日(3)第227章 谭玲莉如愿第849章 重大调整(1)第644章 农民工子弟学校第833章 民族风情与旅游资源(1)第467章 恼人的机构改革第863章 独撑局面第401章 审计风暴(3)第800章 你当我是病猫吗?(1)第394章 市政府常务会第816章 老调重弹(3)第719章 信阳公司集资案第224章 该提拔就要提拔第653章 改高高在上为下访第532章 猖狂者空间有限第234章 不平静的春节(1)第618章 不害怕不自大第475章 江湖中的事情(1)第832章 见微知着(3)第531章 核心和心腹有关宦海无声阅读的几点说明必看第137章 陈登祥的转变第842章 风波骤起(1)第908章 粉墨登场(2)第425章 蜕变(3)第267章 唐婉柔的理论第478章 考核(2)第69章 我不是故意的第582章 命案(6)第333章 惊人的秘密第368章 齐心协力第857章 预料中的不同意见(2)第367章 必须的技巧第574章 意外的招商(1)第111章 年关(1)第58章 有证据了第546章 整顿作风的麻烦事(1)第710章 尘埃落定(3)第848章 风波骤起(7)第421章 孙勇的坚决第391章 人各有志第59章 “花书记”倒了第778章 频繁的拜访(5)第191章 提前的调整(4)第505章 梦非梦(1)第76章 许云飞的精明第850章 重大调整(2)第464章 处心积虑第627章 西山省副省长第592章 可恨之人的可怜之处(2)第28章 初见唐婉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