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金凤为玉碎 凡鸟蹬高枝

那个被皇后毒倒在地的老太监不久之后便被路过的宫女发现,那宫女以为他只是得了急病,便叫了几个人将其抬到敬事房,然后便去了尚药局找人。可巧今天大年三十当班的是魏清荷,他知道了这事,便随宫女到了敬事房内。魏清荷一走近那老太监,便闻出了“息体散”的味道,不由得心中大惊道:“不好。”然后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何奇。但此事缘由未明,魏清荷也不敢妄下结论,于是便先和众人说老太监无有大碍,略休息片刻就好。随即便去了慈宁宫觐见太后,将此事说了。

太后此时身体不适,又加上天降大雪,所以正准备宽衣就寝,但听了魏清荷这话,便赶忙坐起身来。太后之前被这“息体散”害得不轻,所以对此讳莫如深。而今听闻有人又在宫中用此药害人,顿时气得浑身哆嗦。不过太后第一个想到的却不是何奇,而是皇后,于是便叫侍卫去寿安宫看一看。果不其然,不一会儿侍卫便带着于公公来见太后,只皆因此时皇后早已不在寿安宫内了。于公公进了慈宁宫,一个劲的叩头,说是众人进到寿安宫内,已然不见了皇后的踪影,但却在暖阁内找到了通往宫外的洞口,想必皇后顺着洞口逃出去了,此时是不是已经混出宫去也未可知。

太后听了,顿时五雷轰顶一般。她了解皇后,皇后绝不是苟且偷生之辈,此次逃出寿安宫,倘若不干出些名堂,就太对不起“皇后”这个称呼了。太后此时最先想到的就是保和殿内的辉宗和裕妃,于是赶忙下了懿旨,着众侍卫包围保和殿,但一定要悄悄进行,免得皇后不在保和殿那里,却让宁王怀疑辉宗另有所图,想对他下毒手。

安排妥当后,太后又从一架屏风后面的木箱内拿出一个青瓷刻花大盒来递给魏清荷。魏清荷接过来道:“这是?”

太后颤巍巍的抬了抬手,示意魏清荷打开。魏清荷将盒子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满了白色的小药丸,将鼻子凑近一闻,顿时觉得有些呛鼻。

太后用手捏起一个药丸,放进了嘴里。魏清荷会意,知道这药丸乃是“息体散”的解药,于是也赶忙放进口中一粒。太后道:“想不到这么多年了,终究还是用到了。”

魏清荷不敢说什么,只是呆呆的看着太后。太后此时憔悴万分,眼睛里都是血丝,隐约还可见泪光闪烁。她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果,但她却没有准备好去面对。太后看了看窗外飘零的雪花,说道:“辞旧迎新的日子,哀家倒要看一看会有什么结果。”说完便出了慈宁宫,坐着轿子往保和殿去了。

魏清荷随着太后来到保和殿外时,“息体散”的香气已经慢慢散去,但仍可闻到那若隐若现的味道。此时殿外的侍卫,太监,宫女,横七竖八的躺着一地。太后皱着眉头看了看,便命人搬了把椅子放在了正对着殿门的位置,然后命令御林军拉满弓弦,等候命令。

魏清荷张开一把油伞道:“雪大,太后小心着凉。”

太后看着殿内闪烁的烛火说道:“看来咱们来晚了。”

魏清荷道:“太后何出此言?”

太后道:“殿内没有一点声音,必是那贱人得了手。”

魏清荷道:“既然如此,不如冲进去吧。”

太后摇头道:“那贱人现在已是丧心病狂,倘若此时冲进去,她一时手足失措,说不定会伤及皇上。哀家心里清楚得很,她要的是哀家的命。”

魏清荷道:“那此时殿内为何没有动静?”

太后笑道:“那么多人倒在地上,她要是想找到哀家,想必也要费些时日的。”

话音刚落,就听殿内有人叫嚷道:“你们想走?走哪里去?干出这些祸事来,就想一走了之?你利用了本宫,就想一走了之?本宫固然难逃一死,但也要你们一起陪葬!”

太后立马抬手道:“是那贱人的声音,弓箭手准备!只要有人出来,就放箭,但哀家要活的。”

话一说完,就见保和殿的大门被人推开,一个太监模样的人走了出来。弓箭手手疾眼快,朝着那人的右臂就是一箭。

太后慢慢的站起身,扶着魏清荷向前走了两步,在不远处细细的端详了一下坐在门槛上的那个人,然后道:“果然是你。”

皇后看了看站在对面的太后,笑道:“是本宫。”

太后道:“在哀家面前,你应该自称‘臣妾’。”

皇后笑道:“只怕以后你都听不到了。”

太后笑道:“听不到?除非是你死了,或是哀家死了。”

皇后道:“那肯定是本宫死了。”

太后厉声道:“原来你也知道!哀家告诉你!想要致哀家于死地,你根本就没有这个本事!你这个贱人,你算什么东西?不过就是仗着自己父亲,才有机会做了皇后,有什么可猖狂的?你们许家如果是安安分分的做着臣子,哀家又怎么会赶尽杀绝?”

皇后道:“你什么意思?”

太后笑道:“哀家忘了告诉你,你的父亲许承岚是哀家杀的。”

皇后大惊道:“你说什么?”

太后道:“哀家不想重复第二遍,哀家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你们许家的势力太过强大,竟然连皇室都不放在眼里。哀家没有办法,只能出此下策,说到底都是为了皇上。”

皇后此时好像僵在那里一般,半天说不出话来,她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是被太后所害,这么多年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要不是今天这个特殊时刻,只怕自己到死也不会知道这件事。皇后决定再赌一把,即使不能为父亲报仇,也要让太后不得安生。皇后慢慢的抬起头,看了看太后说道:“你以为自己掌握了一切?你以为自己*控了全局?本宫告诉你,掌握全局的不是你,而是本宫。本宫拥有你所不知道的秘密,而这些秘密,从此烟消云散,无人知晓。”

还没等太后反应过来,皇后突然站了起来,回身跑进大殿。太后知道事情不妙,赶忙回身大叫道:“拦住她!”

弓箭手得了命令,急忙射箭出去。皇后也不顾其他,只是拼命跑向大殿中间的铜炉。谁知刚跑到铜炉旁边,小腿便中了一箭。皇后忍着疼痛,使劲将铜炉上的铜盖掀翻,然后双手抵住铜炉,用尽全身力气将铜炉朝殿门的方向推倒。此时铜炉外壁已被炉内的炭火烧的灼热,皇后的双手也被烫的发出“滋滋”的声响,皇后忍不住大声叫嚷起来。

太后在殿外见此情景,急道:“这个贱人疯了,你们快去拦住她。”

御林军听了,急忙朝殿内跑去。但为时已晚,殿内的铜炉终于被皇后推倒,炉内的炭火顿时四溅开来,点燃了殿内的帷幕,形成了一片火海。御林军被大火挡在殿外,无法近前。而皇后此时忍着周身的疼痛,回头看了看坐在不远处的文龙与清妃道:“本宫没想让你们陪葬,如果你们想要怪罪本宫,本宫也毫无怨言。”

清妃看着皇后惨不忍睹的样子,说道:“皇后娘娘不要自责了,在这宫里,到头来谁不是难逃一死?今天我能和哥哥死在一处,也不觉

得孤独。”

皇后看了看四周倒地的人,说道:“他们也跟着白白送了性命,倒是可怜。”

皇后刚说完,就听殿外一片噪杂之声,紧跟着就见一群御林军身上裹着毯子冲了进来。皇后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于是紧咬牙关站起身,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往文龙和清妃这边走来,地上却留下一条深红的血印。

皇后来到桌案近前,伸出血肉模糊的双手将地上的佩剑捡起,直奔辉宗而去。清妃见状,急忙要去阻拦,可为时已晚,皇后此时已经手起剑落,将辉宗的头颅斩了下来。皇后抱着辉宗的头颅说道:“臣妾只需要皇上陪伴。”说完又将剑往自己脖子上一横,便香消玉殒了。

此时进入殿内的几个御林军慌忙叫嚷着直奔辉宗这边而来,清妃忙和文龙道:“你快走吧,切不可被他们发现了。”

文龙看了看进来的御林军道:“他们来我倒放心了,你这次有救了。明年春暖花开时,我自然回来找你。”说完便离了清妃,躲到旁边的柱子后面去了。

此时太后在殿外已是焦急万分,她吩咐了御林军,进去之后只救辉宗,裕妃和清妃就好,其他人不用搭理。

所以御林军看见清妃时,忙一把抱住,然后用毯子裹了,急匆匆的回身就跑。清妃被人抬着往殿外而去,嘴里不住的嚷道:“快救裕妃娘娘,快!”

众御林军听了,赶忙又将旁边的裕妃抱起,向殿外冲了出去。剩下的御林军看见了辉宗的尸体,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但还是一个抱着身子,一个抱着头颅慌慌张张的跑出了殿外。这时殿内只剩下两个御林军在左顾右盼,那两人见太后所说的三人都已经被带出殿外,于是便也一前一后朝殿门走去。这时躲在柱子后面的文龙看准了时机,不声不响来到一名御林军的身后,伸手将其脖子卡住,然后一用气力,那人便伸手化乱抓挠了两下,倒在了地上。

此时殿内的火势越来越猛,眼见房梁都快塌了,浓烟更是四处弥漫。文龙于是赶忙将那御林军的外衣脱了,然后穿在了自己身上,转身就往殿外跑去。谁知刚走两步,便觉有人抓住了自己的脚踝。文龙低头一看,不是别人,竟是何奇。此时息体散的香气散尽,何奇已经略略的回过神来。文龙见何奇的衣服都已经烧着,于是便蹲下身子,将其身上的火焰打灭,然后说道:“何侍诏就此安歇了吧。”说完起身要走。

也不知何奇哪里来的力气,紧紧的抓着文龙不放,口内支支吾吾的说道:“你救我出去,我定装作哑巴。”

文龙看着可怜兮兮的何奇,心中觉得愧疚不已,一个老老实实的人,被无端卷了进来,也着实让人心中不忍。但这殿内的众人,又有哪一个是罪有应得呢?不如做次善事吧。

文龙想到这里,于是俯身道:“我救何侍诏出去,何侍诏要记得我的情意。”

何奇听了,忙含泪点了点头。文龙于是搂住何奇的腰,将其扛到肩膀上,一路小跑出了保和殿。

此时殿外一片乱糟糟的景象,太监侍卫们各个提着水桶往保和殿浇水,而尚药局的太医们在为昏迷不醒的裕妃诊脉,然后便急急忙忙的将其送回钟粹宫。而太后此时正抱着辉宗鲜血淋淋的头颅不住痛哭,声音撕心裂肺,让人心伤。

文龙将何奇放在了一旁,然后小声道:“就此分别,好自为之。”说完便趁众人不注意时,溜到别处去了。

就在此时,五凤楼的钟鼓声再次响起,原来已是子时。此时宫外的百姓点燃了花炮,炮竹响声震耳,烟花开遍天边,欢声笑语,热闹连连。而此时的皇宫内,大殿已成残木,尸首已是焦炭,只有唉声叹气,神色黯然。

大雪纷飞,掩不住宫廷哀怨。

第二天一早,慈宁宫内,清妃端着药碗,慢慢将药汤送进太后的口中。太后看着窗外碧蓝的天空,回想着昨晚的一切,好似梦境一般。可那隐约的焦炭味道,仍然弥漫在皇宫之内,提醒着人们昨晚所经历的一切。

太后推开汤匙,说道:“罢了,哀家不吃了,没用的。”

清妃道:“太后您一定要好起来,否则谁能掌握大局呢?”

太后看了看清妃,有气无力的说道:“大局?大势已去,何来大局?如今皇上驾崩,其下有无子嗣,这皇位,只能是外人的了。”

清妃道:“您说的外人是?”

太后道:“自然是宁王的儿子了。”

清妃道:“可裕妃娘娘眼看就要临盆,若在此时将皇位让出,岂不是太不值得了?”

太后道:“那又能如何?昨晚保和殿走水的事情想必已经传遍京城,那些大臣们现而今都在五凤楼外侯旨,哀家虽然下了旨意,皇上驾崩的事情不得说出去,但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们哪一个没有眼线,这事想瞒也是瞒不住的。他们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躁得很啊,都想着自己应该把舵往何处转呢。”

清妃道:“那这该如何是好呢?”说完不由得叹了口气。

太后突然拉住了清妃的手,说道:“哀家想必是活不了多久了,此时裕妃中了‘息体散’的毒,至今昏迷不醒,这后宫之中,哀家唯一可以托付的,就是你了。”

清妃急忙道:“太后您折煞臣妾了,臣妾担当不起。”

太后缓缓的说道:“哀家也算是久经风霜了,什么没有见过?昨天保和殿内所有人全都中了毒,唯独你和皇后没事,哀家难道还看不出来什么吗?”

清妃心中一惊,说道:“太后,臣妾并非皇后娘娘的人啊。”

太后点头道:“哀家知道,但你也不可能是哀家的人。皇后临死前说过,有一个秘密她没有告诉哀家,哀家对这个秘密心中有数。其实哀家完全可以将你交由大理寺审理,必定会让你说出些什么。哀家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你肚子里已经有了皇上的骨肉。如今皇上不在了,哀家决不能让皇上无后,看在腹中胎儿的份上,哀家对你所做的事情不予追究。但你却要答应哀家一件事。”

清妃道:“太后您说。”

太后道:“不要伤害裕妃及其孩子。”

清妃点头道:“太后放心,臣妾一定做得到的。”

太后道:“嗯,那就好。哀家累了,想歇歇,你走吧。”

“是。”清妃答应着,转身出了慈宁宫。

清妃于是由宫女陪着往延禧宫走去,正行间,就见一名宫女急匆匆的跑过来道:“娘娘,大事不好了!”

清妃道:“怎么了?”

宫女道:“裕妃娘娘要小产了!“清妃大惊道:“什么?传御医了没有?”

宫女道:“传了,魏太医已经在钟粹宫了。”

清妃道:“本宫过去看看,这事先不要去告诉太后了。”说完便急匆匆的往钟粹宫去了。

清妃进了钟粹宫后,就见宫女们进进出出的忙活,暖阁内传来裕妃痛苦的叫声。此时姚太医正在外间坐立不安的等待,见清妃来了,于是连忙上前道:“

娘娘如今怀有身孕,怎么不去歇息?”

清妃也不答话,只是问道:“裕妃娘娘怎么样了?”

姚太医道:“不是很好。裕妃娘娘闻了含有麝香的‘息体散’,以至于催产下胎。魏清荷在里面正在施针。”

清妃道:“可否能安住胎气呢?”

姚太医皱眉道:“不致血崩已是万幸,哪里还能保住胎儿呢?”

清妃听了这话,不由得心中绞痛。裕妃一向善良乖巧,如今却落得这个地步,若不是自己的哥哥,只怕裕妃也不会有今日的遭遇。

正想着,就听里面一阵婴儿啼哭的声音,清妃大喜道:“生了!生了!”说完忙掀帘进了暖阁。

裕妃此时面色苍白的躺在床上,紧紧地闭着双眼,气息急促而微弱。魏清荷在一旁呆呆的坐着,面无表情。几名宫女将孩子抱到裕妃身旁,笑着说道:“恭喜娘娘,是太子。”

清妃笑着坐到床边,握着裕妃的手说道:“姐姐,妹妹来看你了。”

裕妃慢慢的睁开眼睛,见是清妃,于是道:“你怎么来了?你有孕在身,还不好生歇着?”

清妃道:“我没事的,姐姐你看,孩子多可爱。”

裕妃看了眼身旁的孩子,说道:“孩子没事就好。”

清妃道:“姐姐自己也要保重才是。”

裕妃点了点头,又向众人道:“你们退下吧,本宫有话要和清妃娘娘说。”

魏清荷答应着,带着众人出了暖阁。

清妃见众人散去,问道:“姐姐有什么话请尽管说。”

裕妃挣扎着起身道:“我有一件事请妹妹帮忙。”

清妃忙扶住裕妃道:“姐姐有话说就是了,快些躺好。”

裕妃含泪看着身旁的孩子道:“我只求妹妹能够帮我好生照看这孩子,视如己出一般,那我在九泉之下也安生了。”

清妃忙说道:“姐姐这是哪里话?刚刚得了太子,应该高兴才是。”

裕妃摇头道:“只怕我是不行了。等我走后,妹妹务必要将这孩子好好带大,莫要别人欺负了他,我这个当娘的也就心安了。”

清妃哭道:“姐姐放心,妹妹一定会视太子为己出一般,绝不会委屈了他。”

裕妃道:“昨晚大殿之内,我虽然动弹不得,但却能看清听清。”

清妃忙止住哭声道:“姐姐的意思是?”

裕妃道:“妹妹放心,我绝不会说出什么的。我只是觉得皇上死得好惨,一想起皇上,我就心如刀绞,我此时愿意随皇上而去,要不然他在那边岂不是很孤单吗?”

清妃道:“多谢姐姐为我保守秘密,我一定将你的大恩报答在太子身上。”

裕妃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那就好。”说完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清妃以为裕妃累了,于是道:“姐姐休息吧,我去了。”说完站起身来往外就走。突然,清妃看到自己的裙子上有一大片殷红,低头仔细一瞧,原来是血。清妃大惊,连忙回头,只见裕妃的床上全是血渍,有些正顺着床单滴到了地上。

清妃吓得大叫道:“太医!太医!不好了!”

魏清荷和姚太医听见叫声,连忙进了暖阁。魏清荷见状,顿足道:“不好!”于是连忙打开药箱,为裕妃施针止血。

清妃哭道:“这是怎么回事?”

姚太医道:“想必是娘娘劳累过度,以致气虚下陷,加之小产,所以血崩。”

清妃听了,哭道:“那要不要紧?”

姚太医道:“清妃娘娘切莫着急,请到暖阁外等候吧,魏太医和老夫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清妃点了点头,于是出了暖阁。

一时间钟粹宫内又开始忙活起来,众人进进出出,不时将沾有鲜血的白布从暖阁内拿出。清妃站在暖阁外,仔细听了又听,暖阁内竟一点声音都没有。大概过了一顿饭的功夫,还是不见太医出来。正焦急时,只见魏清荷掀开了暖阁的帘子,低头的走了出来。清妃忙拉住道:“裕妃娘娘怎么样了?”

魏清荷看了看清妃,说道:“裕妃娘娘凤驾归天。”

清妃听后,半天说不出什么,只得道:“既这样,且先不要告诉太后,否则她老人家承受不住。”

清妃言罢转身又进了暖阁,将孩子抱在怀中看了又看,只见那孩子虽是早产,但却还没什么异样,四肢乱蹬,微张小口。清妃顿时心生怜爱,便在那孩子的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裕妃,自言自语道:“姐姐放心吧,我一定会将太子带大,教他做人,教他做事,将来我若是去那边找你们,定不会让皇上失望的。”说完转身出了暖阁,将孩子交给了早在一旁侯旨的奶娘,便急匆匆的往慈宁宫去了。

清妃还未到慈宁宫的宫门,就见两三个慈宁宫的宫女跑过来道:“娘娘,太后不成了!您快去看看吧。”

清妃听了,急忙往慈宁宫而去。进了暖阁,只见太后平躺在床上,呆呆的瞪大着眼睛看着清妃道:“孩子交给奶娘了?”

清妃心中一惊,问道:“您怎么知道的?”

太后道:“刚才裕妃已经来过了,说要带哀家一起走,哀家看她的肚子变小了,就问是怎么回事,她说自己已经为皇上产下了太子,这时候就要去见皇上了,问哀家要不要一起去。哀家想了想,还是去吧!一个人在这边也没什么意思,争了一辈子,到头来还不是孤单一个人?不如和他们在一起快活,你说是不是?还是去吧,这边就交给你了,你以后就是太后了。但哀家去要告诉你一句话,你得听好了••••••”

清妃忙道:“您说?”

太后道:“皇上还小,小的不得了,这样太过危险了。那帮大臣们,个个都是老奸巨猾,看到你们孤儿寡母的,岂能放过这个好机会?必会开始你争我夺的。你一定要记住了,这样虽然危险,但却是利用他们的好时机,在皇上长大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利用他们,等到一切有章可循的时候,一定要开始节制他们,必要的时候,就杀他们的头,明白不明白?”

清妃道:“臣妾明白了。”

太后慢慢的闭了眼睛道:“你还有好多要学的,自己慢慢的悟吧,哀家走了,裕妃••••••在那里叫我呢•••••••”说完便没气了。

清妃哭着站起身来,回身与众宫女太监道:“太后和裕妃娘娘都已经凤驾归天,但你们不要讲此事声张出去,一会儿本宫会拟好旨意,宣臣子进宫,到时宫内要一切如常,知不知道?”

太监宫女听后,齐刷刷的跪下道:“谨遵太后懿旨!”

清妃点了点头,说道:“本宫,不,哀家现在要去翰林院画院,摆驾!”

众宫女听了,忙扶着清妃出了慈宁宫。清妃出了宫门,回身又看了看身后的慈宁宫,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这金碧辉煌的慈宁宫,从此便属于了自己,这里将是权力的顶点,帝国的中心。

(本章完)

第二十六回 举剑斩恶奴 脱罪绑忠仆(2)第二十三回 密谋图大计 巧遇会至亲(2)第十八回:朝堂终有乱 暖阁会贤良(1)第三回:圣主游宝刹 颖出进东华第三回:圣主游宝刹 颖出进东华第四回:执笔作恶易 丹青画人难第一回:何颖出才有出头日 众画师便生嫉妒...第十回:冤家路必窄 宫奴心也深第二十一回:相逼与利用 针尖对麦芒二十八回: 夜深沉巧遇秘事 心忧郁终得顽疾(2)第十五回:丹青透玄机 金簪伤巧手第十七回:寒冬有春意 笑面亦藏刀(1)二十八回: 夜深沉巧遇秘事 心忧郁终得顽疾(1)第十九回:危难自有忠臣救 尸骨终究现世间第二十回 明察暗访终有据 守口如瓶未开言第二十六回 : 举剑斩恶奴 脱罪绑忠仆(1)二十七回 : 慈宁宫外巧遇皇后 永寿宫中又见清风(2)第二十五回 何侍诏重返旧地 文侍卫搬弄是非 (1)三十三回三十二回三十三回第二十六回 举剑斩恶奴 脱罪绑忠仆(2)三十二回第三十回 宫娥身已去 金凤徒哀鸣(3)第十六回:得恩惠菩萨心肠 论画作大家风范...二十七回 : 慈宁宫外巧遇皇后 永寿宫中又见清风(2)第三十回: 宫娥身已去 金凤徒哀鸣(1)第二十三回 密谋图大计 巧遇会至亲(1)第一回:何颖出才有出头日 众画师便生嫉妒...第十七回:寒冬有春意 笑面亦藏刀(1)三十三回第三十六回: 投炉内芬芳四起 进殿中仇人未见第二十二回 无心却插柳 有意而施谋(1)三十四回 巧手结长缕 再次会旧人(3)第九回:忠仆施妙计 美人食药汤第十八回:朝堂终有乱 暖阁会贤良(1)第十五回:丹青透玄机 金簪伤巧手第十七回:寒冬有春意 笑面亦藏刀(1)第十二回:得清闲一家团聚 却难料猛毒入喉第二十回 明察暗访终有据 守口如瓶未开言第五回:阁帘授画意 太后施恩宠二十七回 慈宁宫外巧遇皇后 永寿宫中又见清风(1)第三十六回: 投炉内芬芳四起 进殿中仇人未见第六回:何颖出中秋品蟹黄 众宾客大殿观珍...第六回:何颖出中秋品蟹黄 众宾客大殿观珍...第二十三回 密谋图大计 巧遇会至亲(1)第十三回:牢狱为归宿 终究是凡人第二十回 明察暗访终有据 守口如瓶未开言三十三回二十八回: 夜深沉巧遇秘事 心忧郁终得顽疾(1)第三回:圣主游宝刹 颖出进东华第二十六回 : 举剑斩恶奴 脱罪绑忠仆(1)第二十六回 举剑斩恶奴 脱罪绑忠仆(2)第二十二回 无心却插柳 有意而施谋(1)第二十一回:相逼与利用 针尖对麦芒三十四回 巧手结长缕 再次会旧人(3)第七回:姑侄话房事 主仆采鲜菊二十八回: 夜深沉巧遇秘事 心忧郁终得顽疾(2)第七回:姑侄话房事 主仆采鲜菊第二十一回:相逼与利用 针尖对麦芒第一回:何颖出才有出头日 众画师便生嫉妒...第二十三回 密谋图大计 巧遇会至亲(2)第二十五回 何侍诏重返旧地 文侍卫搬弄是非 (1)第九回:忠仆施妙计 美人食药汤第二十回 明察暗访终有据 守口如瓶未开言第二十三回 密谋图大计 巧遇会至亲(1)第二十六回 : 举剑斩恶奴 脱罪绑忠仆(1)二十八回: 夜深沉巧遇秘事 心忧郁终得顽疾(2)第二十六回 举剑斩恶奴 脱罪绑忠仆(2)第一回:何颖出才有出头日 众画师便生嫉妒...第十回:冤家路必窄 宫奴心也深第六回:何颖出中秋品蟹黄 众宾客大殿观珍...第十六回:得恩惠菩萨心肠 论画作大家风范...第二十三回 密谋图大计 巧遇会至亲(2)二十八回: 夜深沉巧遇秘事 心忧郁终得顽疾(1)第一回:何颖出才有出头日 众画师便生嫉妒...第二十九回:城府深时机已到 胆量小人证才来(1)第十四回:托梦相告情与愿 拜祭脚踩星与月第二十三回 密谋图大计 巧遇会至亲(2)第三十六回: 投炉内芬芳四起 进殿中仇人未见二十七回 慈宁宫外巧遇皇后 永寿宫中又见清风(1)三十一回 婢女为佳丽 心事终落空(1)第二十一回:相逼与利用 针尖对麦芒第十八回:朝堂终有乱 暖阁会贤良(2)第六回:何颖出中秋品蟹黄 众宾客大殿观珍...第三十回 宫娥身已去 金凤徒哀鸣(3)第三十回 宫娥身已去 金凤徒哀鸣(3)第二十三回 密谋图大计 巧遇会至亲(2)三十一回 婢女为佳丽 心事终落空(2)第二十九回:城府深时机已到 胆量小人证才来(2)第六回:何颖出中秋品蟹黄 众宾客大殿观珍...第二十二回 无心却插柳 有意而施谋(1)第十四回:托梦相告情与愿 拜祭脚踩星与月三十五回: 旧未逢手足欢愉 再相见兄妹悬心(1)第三回:圣主游宝刹 颖出进东华第三十六回: 投炉内芬芳四起 进殿中仇人未见第五回:阁帘授画意 太后施恩宠第二十六回 : 举剑斩恶奴 脱罪绑忠仆(1)第十回:冤家路必窄 宫奴心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