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总结经验教训

随着英国政府的声名一发表,悬在徐杰等人心头的巨石终于落了下去。现在北洋水陆二师的官兵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总结前一段时间的经验教训了,介于水师除了震慑,就打了几发炮弹,所以,徐杰和随行的汉纳根则和张文宣等人一起探讨这次行动的得失。

总的来说,此次的扫街行动是十分成功的,毕竟受过专业训练的士兵加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武器镇压那些只会跟风打劫的家伙不胜都没有道理。但是暴露的问题还是很多的。而作为一线最高指挥的张文宣则深有感触。

“马肯辛式重机枪实在是太好用了。我北洋应该大量装备此类自动武器,就单纯反步兵来说,一挺马肯辛机枪比2门格林炮还好用,而且重量低可以较为方便的转移阵地。但是现在看来如果装备机枪的话,北洋原有军制将会被打破。毕竟一挺机枪需要7到10人操作运输。”张文宣说道。

“贵国的军制本身就不是十分合理,以营为基本单位,每个营名义上是500人,营下设4哨。每哨又有8队,这样一来每队兵只有十余人,考虑到不少营根本达不到满员,甚至有的营只有300多人,这样一来一队只有10人,而且即使是500人的满编营在战斗中也无法独当一面,在一条战线上营级单位过多,甚至是不同军的营级单位,这样一来战斗协作方面将有很大的漏洞。营级部队没有自动武器,以步枪为主,缺乏攻坚和抵挡对方人海战术的能力。炮兵编制过小,火炮以小口径速射炮为主,一旦面对对手以75MM行营炮为主的炮兵,这种小炮炮兵的生存能力堪忧。”汉纳根十分尽职的说道。

“最关键的是没有现代化的参谋和后勤保障体系,前者可以帮助指挥官更快的做出战役决策,而后者这是保证战斗力的关键。听说下乡平定暴乱的我大清陆师在最后一天都开始就地“征粮”了吧?弹药输送方面也存在很大漏洞,一方面是我们的士兵太浪费子弹(这个可以参考甲午平壤会战,清军子弹消耗量基本上是本子的3倍)。另一方面没有专门的单位负责弹药输送,没有统一的补给体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据说北洋水师陆战队的弹药紧缺,陆师那里有弹药,但是死活不给。这对战斗来说相当不利。“徐杰则把重点放在了参谋和后勤,毕竟这两样可是当年普鲁士搞定法国的关键法宝,前者让德国军队做出最快最准的决定,而后者则在短时间内支撑几十万大军战斗。

“张某对此不甚了解,汉纳根先生和徐大人来自海外,对编制参谋部和后勤体制的建立不甚了解,所以也不好多说。两位可以自行拟个折子,然后张某复议即可。我在这里像主要说一下我北洋陆师的装备问题。”张文宣搓搓手看着对面两个“制度”党不好意思的说道。

“除了大量装备马克辛式机枪以外,徐先生设计的掷弹筒在交战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配上较高的弹道。可以轻松的越过掩体和障碍物攻击后面的敌人,但是威力较小,对于比较结实的建筑物无能为力,而75野炮因为弹道问题而无法直接攻击。不知道徐先生曾经提到过的迫击炮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张文宣一边说一边画图比划道。

“另外个人感觉,马克辛机枪有些过重,虽然射速快,射程也远。但是所需要的水箱,弹药箱以及支架工具箱等辅助用品太多太重,机动性方面还是不方便,尤其是进攻的时候,根本跟不上进攻的部队,不知道徐先生能否将马克辛机枪的性能适当降低,减轻重量。”张文宣想了想说道。

“这些问题如果资金比较充足的话,无论是迫击炮还是轻量化的机枪都可以实现。设计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如何生产出大量并且质量合格的产品才是最关键的,而目前大清的军工厂在这两方面都十分欠缺。”徐杰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我想张大人应该重视火炮的作用,迫击炮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发挥大的作用,但实际上真正主宰战场的还是长身管火炮,德意志帝国就是利用克虏伯火炮快速的摧毁了法军的炮兵阵地,并最终在绝对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击溃法国陆军的。”汉纳根说道。

“我北洋不是已经计划大量装备75MM克虏伯行营炮了吗?”张文宣问道。

“不不不,这远远不够,75MM行营炮仅仅是最基本的装备,德国军中还有大量的120MM炮150MM炮,和210MM炮,这些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可不是75MM行营炮可以比拟的,在反制对方炮兵方面更是占有优势。”汉纳根说道。

“这150MM炮和210MM炮的重量是否已经超出了清国道路运输能力和补给能力了?”徐杰问道,毕竟他是搞海军的,对1890年的德国陆炮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您对海军的研究确实相当深入,但是对陆军火炮了解还是比较少,相对于海军的长身管火炮,陆炮的身管更短,但是仰角更大,同等重量下,陆炮的口径也会更大,海军用4.7寸火炮的炮架和炮管重量加在一起近4吨多,而150MM野炮的重量也不会超过这个标准,虽说射程稍微近了一些,但是弹重更大,在没有舰炮专用制退器的情况下,舰炮上岸后射速也不高,120舰炮的投射量不如150MM野炮的投射量。”汉纳根直言不讳的说道。

“如果真是如此,我北洋可以考虑向克虏伯公司订购大型野炮,甚至引进生产线。在这方面还希望汉纳根先生能给予帮助。”徐杰谦虚的说道。

“能为克虏伯公司与北洋陆军服务,是我的荣耀。”汉纳根笑着说道。

“另外对于除北洋陆战队以外其它清国陆军的作战意志我个人认为还是十分脆弱的。在刚开始的不利情况下,各条战线上都出现过逃兵。这种情况一定要提起高度的注意,毕竟光有先进的武器没有优秀的士兵去操作还是不行的。”汉纳根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德意志的严谨在此刻尽显无疑。

“确实如此,汉纳根先生说的很对。”张文宣心里很明白,让那些将当兵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人去拼死作战确实不现实。说忠君为国?但是现在清王朝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们除了让老百姓纳粮缴税外,何曾做过什么好事?

第216章 终于回来了!第1041章 苏默VS叶铭第1413章 一击致命第56章 隔墙有耳第1154章 碰撞第457章 危局第646章 鏖战第1080章 公海舰队的 改造和新建第1538章 摊牌2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动了!第186章 血战月峰山第1456章 报复第473章 巨兽的末日第360章 主力碰撞第1482章 大战前夕第785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1528章 看不见的博弈第799章 俄国海军第1415章 巨头的对话第620章 阴影中的巨人第412章 诱敌深入第187章 拼命第9章 拜会布林(二)第1018章 会议前夕第171章 激战成欢(一)第482章 突击团第705章 迟到的俄国舰队第237章 大同江血战第942章 厌战之殇第278章 托尔金来了第796章 大家一起疯吧!第1519章 迎难而上第1061章 德国未来战斗机第424章 落幕之战第297章 规划第1050章 无与伦比的暴怒级航母2第31章 论势(一)第702章 代号“发电机”第1249章 截击第835章 血战普米热尔第504章 俄国海军部的争执第1210章 装甲部队升级计划第139章 南洋也要买船?第1372章 同盟国最终战略1第312章 巡洋战争第491章 折中第759章 海陆从来就是冤家!第108章 舰队备战第1138章 杀招第606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174章 战力之源第783章 小弟挖潜计划第751章 土耳其人的应对第1049章 无与伦比的暴怒级航母1第883章 失控第1329章 呼啸长空2第306章 德国之行第286章 伊藤博文来访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强,不是纸老虎!第1470章 意料之外第48章 徐杰的回国规划(一)第178章 遭遇战第1460章 宝刀不老第129章 准备启程(一)第181章 休息一下?第411章 战略布局第304章 船厂之行第460章 迟到的主力舰队第1434章 急转直下第430章 草原上的厮杀第990章 诸神的黄昏2第890章 突围第348章 松绑第714章 举世震惊第1272章 折戟第663章 惊慌失措第1029章 基地群第655章 斯佩伯爵第685章 德国的盟友们第1226章 伊朗整军计划第386章 慈禧的应对第211章 牡丹台炮战第449章 反攻第1355章 英国和美国第1513章 目标东线!第173章 激战成欢(三)第592章 战争脚步第1472章 惨烈对攻战1第363章 肉搏战!第629章 胜利了?第962章 新的一年第1347章 真正的装甲战第438章 逐渐收拢的大网第837章 德国人的忧虑和决断第1133章 大戏开场第349章 俄国人的远东舰队第743章 继续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