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河滨制陶

第十四回 河滨制陶

舜出了家门,也没有多想,经直往西走去,他想到灵甫那里暂住一时。

可是当他走到雷泽畔时,一阵凉风吹过,他的头脑清醒了:不能去,回家才几天,又被父母逐出了家门,也太丢人了!何况这次回家带了那么多渔产,竟然还得不到父母的欢心。送的那颗空青,没有治好父亲的眼睛,却给自己带来了灾祸。这些如何对朋友去讲?难道让朋友耻笑自己的父母吗?那些渔人将会怎样看自己!思前想后,还是不去为好。那么该往哪里去呢?心中没了目的,只有沿着山根漫无目的的信步往前走去。

走了一会儿,实在太乏了。他就坐在道旁一块大石头上歇息。一直等到天亮。

他站起来,迎着晨曦,继续往北走。一路上,但见那大泽之中,波光潋滟,时有小舟荡漾。勾起了他那钓鱼之心。干脆在这儿钓几天鱼再说,也好歇息歇息。

他那行李中还有鱼钩,从岸边竹林中折了一根小竹竿,很快就绑好了一个钓鱼竿。接着,他又从旁边的泥土中挖了几条蚯蚓,静静地坐在雷泽岸边钓起鱼来。他一边钓鱼,一边休息一下劳累的身体。

有了鱼就不怕没饭吃,他在这儿整整钓了两天鱼。才收起鱼竿,背上行李继续往北走去。

心中烦闷,他只管埋头走路,一直走到了中午分时。

走累了,心里就不想走了。到那里是目的呢?他不知道。

前边有一个村子,舜信步向那个村子走去。他边走边想,到村子里去看看,只要能落脚就行了。身上有的是力气,到哪里都是不会饿着的。

这个村子是个大村,人户很多。多数都是从洪水中逃难来的。家家都住着简易的茅舍,米谷都是靠官厅救济的。而器皿却少的可怜,而且质量很次!在这儿停了几天,他觉得应该去制陶。一可利民,二可获得一点小利。于是他就在这儿择土制陶〔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城北有陶城,即舜制陶遗迹。《蒲州府志》:“陶邑之名,因城乃有,千载无改,迹条远古,永复传之。今郡城北陶邑乡即其处。”《括地志》:“陶城在蒲州河东县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水经注》:“其水西南流历蒲阪西,西流注于河。河水又南经陶城西。舜陶河滨。《元和志》载:“在县北四十里。今永济县北有陶邑乡。”“舜陶河滨。”守敬按:《史记•五帝本纪》文。皇甫士安以为定陶,(守敬按:皇甫说详见《瓠子河注》。)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坂城北,城即舜所都也,(守敬按:详下蒲坂县。)南去历山不远,(守敬按:历山亦详下。)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孟津有陶河之称,(守敬按:见下卷孟津。)盖从此始之。(守敬按:《魏书•孝庄帝纪》,车驾巡河,西至陶渚。据《北史•尔朱荣传》,陶渚在河阴西北三里,南北长堤之西,则在孟津之上 勃氏于陶城,谓陶河之称从此始,不诬也。)南对蒲津关〕。

按舜的想法,只是寻一点活干干,一为糊口,二为给这里的百姓造一些吃饭的器皿。因此,他住下以后,便不慌不忙地做起了陶器。

舜制陶器,非常精心。他细致地倒胚饰色,认真地烘焙煅烧,一切务求结实耐用。所以,制出来的陶钵、陶罐很受欢迎,人们争相购买。买的人多了,舜实在忙不过来,就请了当地几个人帮忙制做,他给他们出一定的工钱。

由于舜制的陶器质量好,价钱低,越卖越有名气。许多人远道而来,专为购买他的陶器。但舜始终不肯抬价,始终不肯偷工减料,仍保持着陶器的质量。尽管利薄,还是积攒了一些钱财。

一日,舜正在制做陶坯。弯腰时间长了,感觉有点困,便直起腰来伸展了一下。当他抬起头时,看见从村外来了一个十几岁的童子,由两个大汉伴随着,三个人径直向这边走来。来到了工棚的时候,那个小童向舜稽首问道:

“麻烦一下,请问此处离孟门山还有多远?”

舜放下活计,仔细一看,只见那童子生着虎鼻、河目,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虽只有十来岁年纪,却昂首挺胸,举止沉稳,谈吐不俗,一付大人气派!便放下手里的活计,与他还礼道:

“此处离孟门山还有一百多里之遥。请问小兄弟姓甚名谁?去孟门山何事?”

“小子名文命,字高密。家父是崇伯鲧。受家父影响,自幼喜欢研究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又遇恩师郁华授我治水之策。家父外出未归,家母病逝,我无事可做,便想出来走走,考察一下水势。思谋出一个治水的好方略。将来有机会就去治理这肆虐的洪水。”那童子应道。

舜听了文命的一番话很是吃惊,这个孩子小小年纪竟有这么大的抱负!于是拱手道:

“原来是崇伯公子,失敬!失敬!请棚里坐,先喝点水再说。”

文命便叫了两个随从大汉,随舜走进了工棚。

落坐以后,舜问道:

“这二位是何人?”

“这位叫真窥,这位叫横革,是家师遣来扶助我的朋友。”文命介绍道。接着又反问道:

“仁兄尊姓大名?”

“我姓姚、名舜,又名重华。”

说罢给文命三人倒了两钵开水,便与文命聊了起来。

闲聊之时,文命将他治水救民的抱负向舜倾吐了一番。舜心里非常佩服,问道:

“你已观察了许多地方的水势,那么你的治水方略是什么?”

“多数大水都被包围在群山之间,没有出路。这些年大雨太多,一遇大雨,那些没有出路的水四处漫溢,淹没农田、房屋。只有给它一个出路,才能使它不再成灾。这条出路就是大海。泛滥在平原的洪水,总应有一条渠道排走。要给山中之水出路,就得将山凿开;要让平原之水归渠,就得浚地。这开山浚地之策是否可行,我正在边观察,边思考。不知妥否,敬请施教。”

舜听了这番话,心里很是佩服,说道:

“你小小年纪竟有这般雄心大志,所论方略,都是常人所不敢想象。非常大的灾难,就必须有非常的办法去治理,才能取得成功。墨守古时之法,有时亦会弄巧成拙的。”

二人越谈越投机,竟谈论起了治国平天下的事来,此时,舜总想探探文命的见识,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所问之事,文命竟都能对答如流,政见非凡。舜深感这个文命的才华远在皋陶及八元、八恺之上。

二人谈得投机,不觉天色已晚。于是舜就留下文命三人吃饭。

吃罢晚饭,舜挽留文命等人住下,到次日天亮再走。文命亦觉天黑不好走路,便欣然领情,就在舜的工棚里住下了。

夜间,舜和文命挨着睡觉,两人一谈就是半夜。话题很广,志趣相投,倾心吐胆,两人从此结为至交。

次日天亮,文命心里有事,不便久留,即起身辞别。舜知道他治水心切,也没有挽留,拿了些食物盘缠,送文命北上。

第二十回 全家团聚第七回 象耕鸟耘第十一回 雷泽捕鱼第十二回 化解斗殴第十八回 帝尧访贤第十三回 空青之祸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八回 化导众庶第二回 虞槹续弦第三回 安头牧牛第十六回 探亲庠弟第六回 落脚妫水第十回 遭继母陷害第十八回 帝尧访贤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二十九回 启贤治水第三十一回 虞舜让国第十一回 雷泽捕鱼第二十七回 帝尧退位第八回 化导众庶第二十回 全家团聚第二十回 全家团聚第三十四回 历山省亲第九回 回家探亲第三十四回 历山省亲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二回 虞槹续弦第三十一回 虞舜让国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三十四回 历山省亲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回 遭继母陷害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四回 师务成子第六回 落脚妫水第四回 师务成子第二十八回 代尧摄政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回 虞槹续弦第十一回 雷泽捕鱼第四十回 安抚三苗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亲第二十八回 代尧摄政第四十回 安抚三苗第二十五回 祸不单行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回 安头牧牛第二十六回 平阳赴任第三回 安头牧牛第二十九回 启贤治水第三回 安头牧牛第十四回 河滨制陶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十六回 探亲庠弟第十四回 河滨制陶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三回 空青之祸第二回 虞槹续弦第三十一回 虞舜让国第三十九回 禅位于禹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二回 化解斗殴第二十六回 平阳赴任第六回 落脚妫水第七回 象耕鸟耘第二十五回 祸不单行第三十四回 历山省亲第二十回 全家团聚第二十六回 平阳赴任第二十七回 帝尧退位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五回 离家出走第二十五回 祸不单行第三回 安头牧牛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二十六回 平阳赴任第三十八回 雷雨荐贤第八回 化导众庶第三十一回 虞舜让国第三十九回 禅位于禹第九回 回家探亲第八回 化导众庶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回 全家团聚第十三回 空青之祸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二回 化解斗殴第四十回 安抚三苗第三十九回 禅位于禹第十回 遭继母陷害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九回 禅位于禹第九回 回家探亲第十四回 河滨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