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英国阿富汗(一)

艾哈迈迪·普什图是一名侦察兵,他身上穿着土黄色的军服,这种军服比较奇怪,花花绿绿的,底是土黄色的,上有灰色的和绿色的花纹,花花绿绿的,但是躲在阿富汗这种荒芜的石头山地形中,敌人却很难发现他。普什图手里紧紧握着一杆带有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那是俄毛子生产的最新式的狙击步枪。

在普什图的身后,还有一百多名阿富汗士兵,手中清一色的俄国造伯丹单发栓动式步枪。

伯丹式步枪,是俄罗斯帝国生产的一种无弹仓的单发式步枪,这种老式步枪在俄国已经开始淘汰了,俄国正在逐步换装莫辛-纳干步枪,俄国人把淘汰下来的伯丹式步枪提供给了阿富汗。而在阿富汗军队中,这种单发步枪是主力武器,只有少数精锐士兵使用上比较新式的莫辛-纳干步枪。

这支埋伏在山谷上的阿富汗军队之中,还有两挺威克斯水冷式重机枪,这种水冷式重机枪带有一个有车轮的枪架子,前面还有一块防弹护盾,一看就是满满的毛子风格。当然了,这两挺重机枪也是俄国人提供给阿富汗的。

早在第一次阿富汗抗英战争以后,大约在1863年的时候,阿富汗皇帝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的儿子希尔·阿里汗继承王位,阿里汗上台之后,立即采取接近沙俄疏远英国的政策.在去年,也就是1878年的时候,阿富汗于1878年7月与俄国结盟,拒绝英国使节进入阿富汗。

之前,因为希尔·阿里同阿卜杜尔·拉赫曼等人争夺皇位,阿富汗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内战,阿富汗军队自相残杀,阿富汗民不聊生,国势愈益衰败。

而在这个时候,俄国人“好心”的向阿富汗伸出了援手。

在阿富汗培养自己的势力,向印度洋方向扩展,是从沙俄一直到苏联时期的一个重要战略,这也就给后来苏联解体埋下祸根,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因为阿富汗出现了不听话的人,苏联卷起袖子亲自上阵,入侵阿富汗,最后导致损失惨重,苏联也解体了。

而早在这个年代,沙俄就刚好利用了阿富汗向自己求助的机会,同阿富汗结盟,一方面是试图把自己的势力延伸到印度洋,另一方面,也是准备给英国人制造一点麻烦。

沙俄的这一系列举动,让英国人十分害怕,要是沙俄的势力进入了印度洋,那么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肯定是英国。

自从美国独立之后,英国的经济来源从原本来自北美,变成了来自南亚次大陆,英国的经济收入,有一大半是从印度来的。

为何二战以后的英国就一直衰弱下去,没有再像一战以后那样可以迅速翻身?就是英国失去了印度。

也许有人会说,是英国人太心慈手软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所以可以成功,还不是英国人太善良了?甘地不是要绝食吗?那就让他饿死好了。

事实上,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在二战结束以后,搞掉英国的殖民地,是美苏两大国的共识!这一对意识形态完全不一样的国家,在二战中因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日本法西斯而联手起来,在二战结束之后,又因为对付英法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而再次联手。

中东国家独立,英法出兵镇压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结果美国和苏联都出动了轰炸机,对英法的地面部队发起轰炸,这两个强国一起为彻底削弱英法站在一起。

而在印度独立的问题上,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又是站在一起,给英国施加压力,让丘吉尔兑现在二战时期做过的承诺。

二战一开始,德国攻城略地,占据大面积的领土。连法国这样的欧洲强国,也短短的一个月就灭亡了,还成为德国的傀儡和殖民地。而英国有个英吉利海峡,这才避免了快速被德国占领并灭亡的命运。但是英国面对的亡国压力很大,德军对英国的连续轰炸,潜艇击沉大量英国商船,给英国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

而在英国人最困难的时候,印度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高涨,要求独立的呼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在甘地的带领下,声势浩大。

焦头烂额的丘吉尔当务之急当然是要保住英国,要让英国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依靠印度的财富支撑,因此,万般无奈之下的丘吉尔给了甘地承诺。表示英国在二战后,会允许印度独立。

可是二战结束,丘吉尔想要食言,这时候,美苏就联手给英国压力,食言的丘吉尔也下台了。

美国给英国压力,让英国人放弃印度;而苏联人更绝,直接给印度的反英武装提供支持。

英国人是可以把甘地投进监狱,你甘地不是想要绝食吗?那就关进监狱绝食,让他饿死好了。可是英国人也考虑到甘地一旦死了,后果将会更加严重,非暴力不合作的人被镇压了,那么英国人将要面对的就是暴力不合作了,错了,不是不合作,是强烈抵抗!

经历过二战,损失惨重、本土遍地废墟的英国,已经无力镇压暴力抵抗,最后只好答应了甘地,让印度独立。不过英国人在让印度独立之前,又暗中使坏,搞了个印巴分治,使得印巴关系恶劣,连年战乱。

其实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从沙皇到慈父,到玉米帝,再到普大帝,俄国人就一直想要拉拢印度。从后来印度军队装备的武器就能看出来了,苏联时期,苏联卖给了印度大批武器;苏联解体之后,印度手中有大量的俄式装备。

这个时代的沙俄也一样,一直想要把手伸到印度洋,阿富汗就是最关键的环节。

俄罗斯帝国和阿富汗帝国的结盟,让英国人感到了恐惧,所以英军入侵阿富汗。

“敌人来了!”阿德斯轻声说了句。

普什图端起莫辛-纳干狙击步枪,从瞄准镜中观察,发现山谷的入口处,出现了红彤彤的一片人影。

“愚蠢的英国人,他们还是不舍得丢掉他们那红色的军装!”普什图冷笑一声。

走在前面的几十名英国士兵身穿大红色军服,头戴白色头盔,后面是跟着一大群头上包裹着红色头巾,身上穿着墨绿色军服的印度兵。

不过普什图对印度兵的兴趣不大,他要打就是射杀英国人,打死几个红头阿三没有什么意义。

“准备!”军官得兹勒喊道。

阿富汗士兵纷纷端起步枪,瞄准了前面的英国兵和印度兵,两挺布置在侧翼的机枪挂上了弹链,保险打开,枪栓拉动,只等英国人和印度人进入到最佳射界之内,就开枪射击,构成交叉火力。

普什图早已瞄准了一名挂着少校军衔标志的英国军官,瞄准镜中的十字星,对准了那名英军军官的脑袋。因为还没有得到开火的命令,他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的瞄准那名英国兵。

“打!”指挥官阿德斯一声令下。

普什图第一个扣动扳机,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发出一声清脆的枪声,被他套在瞄准镜中的那名英军军官头上喷出一股血箭,连哼都没有哼一声,就一个趔趄栽倒在地上。

“砰砰砰”阿富汗士兵纷纷扣动扳机,前排的英国人倒下了几个,但是其余的全部都趴下了,后面的印度兵倒下一片,活着的印度士兵嘴里发出“哇哇”的叫声,用手中的马提尼步枪胡乱射击。

“机枪,打!”阿德斯大喊道。

“哒哒哒”沙俄产的威克斯水冷式重机枪吐出了一条橙黄色的火舌,弹链迅速往枪机内缩短,滚烫的子弹壳下雨一样掉落在地上,一条条暗红色的弹痕钻入了印度人的人群中,激起了一阵弥漫的血雾,印度兵纷纷惨叫着倒下。

“快,架炮!架炮!”一名英军军官声嘶力竭的大吼。

两名英国士兵把背在背上的炮管和炮架取下来,迅速在地上开始架迫击炮。

“不好!”普什图喊了声,猫着腰在山石之间快速飞奔起来,迅速往前移动,因为英国人的迫击炮距离比较远,他要往前飞奔,进入狙击步枪射程之内,才能消灭英国人的炮手。

“砰砰砰”有英国士兵发现了一名奔跑的阿富汗士兵,他们手中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向普什图这边猛烈射击。

普什图灵活的利用地形隐蔽,躲过了英国人射来的子弹。

“嘭”只听到一声迫击炮火药气体的膨胀声,一发炮弹腾空而起,掠过天空,落在阿富汗军队机枪阵地的前方。这是英军炮手试射,第一发炮弹没有命中很正常,但是下一发炮弹再飞过来的时候,阿富汗人的一挺重机枪就会被炸飞上天空。

“该死!动作得快点!”普什图心里焦急,他默默念着“保佑”,往前飞奔而去。

此时距离英国人的迫击炮阵地还有四百多米,这个距离上,他的狙击步枪可以打到,但是不敢保证命中率。

只见英军炮手正在调整迫击炮的炮口,接着一枚英军炮手就从地上抓起一枚炮弹,准备从炮口塞进去。

“来不及了!”普什图不顾一切,端起狙击步枪,瞄准了那名英军炮手,他也顾不上仔细瞄准,只是按照大概的估计,扣动扳机。

“砰”一声枪响,那名手里抓着迫击炮弹的英军士兵还没来得及把炮弹塞进炮口,就被一颗高速旋转的子弹击穿了头颅,仰面向后倒下,炮弹掉在地上。

“哒哒哒”英国人手中的重机枪响了,密集的子弹向普什图这个扫来。

呼啸的子弹“嗖嗖嗖”飞来,打得普什图面前激起一阵碎石。他被英国人的机枪火力压制得几乎无法抬头。就在此时,另外一名英军炮手抓起了炮弹,装入炮口。

“嘭”迫击炮发出一声沉闷的火药气体膨胀声,炮口喷出一股青烟,一发炮弹腾空而起,准确的落在阿富汗人的重机枪阵地上。

“轰”火光一闪,正在猛烈射击的阿富汗军队的重机枪断成两截,其中一截飞上天空,另外一截歪在一边,两名阿富汗机枪手也被炸得血肉横飞。

“快撤退!”看到英国人的第二门迫击炮又架了起来,指挥官得兹勒焦急的喊道。

阿富汗人的两名机枪手收起弹链,迅速拖着重机枪,在山路上狂奔起来。其余的步枪手在后面撤退,一边撤退,一边向后面开枪射击,不时有印度兵中弹,惨叫一声从山坡上滚落下去。

“他们撤退了?”普什图大吃了一惊。

自己的战友都已经撤退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要面对一百多名英国士兵和至少上千的印度兵!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赶快跑路。

普什图提起狙击步枪,往战友撤退的方向跑去。但是他发现,侧翼有一百多名印度兵气喘吁吁的向山坡爬上来。

“砰”普什图扣动扳机,一名头上包裹着红头巾的印度殖民地军队军官胸口出现一个大洞,闷哼一声,从山坡上滚落下去。

普什图一拉枪栓,一枚黄灿灿的弹壳飞出,再一推枪栓,又是一颗子弹呼啸而出,一名印度士兵惨叫一声,像一块木头一样从山坡上咕噜噜的滚下。

“嗖嗖嗖”印度人射来的子弹呼啸而过,普什图没有再开第三枪,而是提起狙击步枪,转身就跑。跑动了几步,他从腰间摸出了一枚俄制的拉发式地雷,把绳子拉出来,绑在路边,然后把地雷塞在一块石头下面。

布置好了地雷,普什图继续奔跑。

印度人紧追不舍,就在此时,一名印度士兵一脚绊到了绳子,只听到“轰”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三名印度兵惨叫着从山坡上滚落了下去。

趁着这个机会,普什图转身一枪,又把一名印度士兵打得从山坡下滚落。

普什图再次奔跑了几步,然后摸出匕首,在地面挖个小坑,从身上取下一枚压发式地雷,埋入小坑内,然后在小坑上面简单的铺上泥土,再放上一块石头,接着他又继续奔跑。

印度人追赶上来,其中一人一脚猜到了石头,只听到“轰”一声巨响,这名印度兵的双腿飞上天空,锋利的弹片和破碎的石头横飞,边上三名印度兵也跟着在硝烟中倒下。

普什图继续往奔跑,沿途过去,他不断的埋下地雷,不时转头射出一颗子弹。追击的印度兵死伤累累,越追越胆颤,越追人越少。

第162章 天地会攻福建第19章 天地会第124章 谋取T湾第246章 水冷式机枪第436章 造舰竞争第490章 集中营风波第282章 驻守镇南关第356章 敌后破袭战(中)第17章 无烟*第247章 迫击炮第190章 长沙巷战第495章 南非游击队(五)第392章 实验飞机(四)第71章 南曾母练兵第424章 法兰西卖国政府第325章 盖茨堡战役(4)第26章 海盗打水师(中)第26章 海盗打水师(中)第64章 夺岛立国(中)第478章 布尔人和祖鲁人(上)第465章 英国阿富汗(六)第231章 八里桥之战(二)第87章 定时*第218章 太平军战淮军第105章 登陆爪哇岛第130章 澎湖之战(上)第6章 登陆战(上)第111章 回国之旅第302章 袭扰美军第441章 单雷秒杀第285章 法兰西传教士第278章 击沉米舰(下)第5章 三级战列舰第456章 坦克(二)第237章 *和潜艇第291章 美国拜上帝教(下)第302章 袭扰美军第72章 就叫洪宣娇吧第66章 加尔各答第125章 伏尔铿造船厂第146章 永安防御战第499章 美日争夺夏威夷(一)第336章 费城血战(三)第314章 马纳萨斯战役(中)第492章 南非游击队(二)第217章 同淮军交易第403章 联盟国统一(七)第47章 瓮中捉鳖(中)第178章 对日第一枪第292章 悲惨的华工第246章 水冷式机枪第433章 舰载机(七)第56章 天堂和地狱第241章 天京事变第135章 天地会广东起义(中)第139章 烽烟遍地(三)第59章 白银滚滚来第88章 法国之行第140章 烽烟遍地(四)第338章 汽油火箭弹第322章 盖茨堡战役(1)第473章 敌后特种战(八)第152章 解永安之围(上)第213章 偷袭湖口第420章 色当战役(上)第107章 巴达维亚之战(中)第98章 刘罗首战第180章 长毛战湘军(上)第39章 珠江口海战(上)第346章 粮食争夺战(四)第223章 太平军北伐(三)第74章 抵达普鲁士第86章 俄国公主第149章 十三行商人第129章 金田起义第218章 太平军战淮军第287章 日本人民的幸福生活第416章 飞行大队受挫第38章 清军来袭第223章 太平军北伐(三)第50章 婆罗洲天地会第54章 近战利器第370章 世界格局第345章 粮食争夺战(三)第4章 鱼腥草第242章 东王升天第282章 驻守镇南关第36章 海峡殖民地总督第78章 毛瑟兄弟第46章 瓮中捉鳖(上)第321章 无线电(下)第379章 空袭(四)第114章 兰芳驸马第441章 单雷秒杀第200章 福州之战(四)第104章 英国子爵第201章 福州之战(五)第113章 婆罗洲兵工厂第92章 新兵石达开第177章 首战湘军冯云山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