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本书第二卷写完,在下一卷开始之前,我想谈一下对写作这本书的一些想法。

我写这本书的本意,并不在于要出名或者要靠它赚钱之类的。起初,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喜欢在网上看看小说、查查资料什么的,并没有想到要去花费脑细胞写小说。作为体制内的人,我的生活可以说是衣食无忧,虽然平时身体不太好,但也不至于太过穷困,所以我属于那种平庸,经常无所事事的那一类人。

出于我自己民族身份的原因<我是瑶族人>,平时在网上,我喜欢收集一些有关于本民族的资料,对于那些描写湘西一带的赶尸盗墓蛊术之类的小说也很在意,因此这些年来,看了很多书,也知道了一些有关本民族的秘闻轶事,当然,也对一些有关赶尸蛊术描写的误区有自己的看法。

关于瑶族,从小到大,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浑浑噩噩,并不了解她的历史。直到读大学,我在图书馆查看一些学报,才了解到这个民族也和回族人狂热信仰真主一样,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当时的我,可是实实在在地吓了一大跳。

首先,这个民族在历史上,是不要服徭役的,这也是她之所以得名瑶族的原因,虽然,此“瑶”字非彼“徭”字,但是二者确实有关。至少,在我的生命历程里,老家的瑶族人从来不需要交租纳税。可见,这个规矩是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当然,其他地方是否也和我老家一样,我没有去了解,不敢乱说。

其次,历史上湘西地区的瑶族人,是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残酷对待的。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就是在征剿武陵蛮的时候死亡的。他有一句名言“马革裹尸还”,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当做为国献身的英勇气概的代名词。但是,从前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他说的这句话,是用来对付瑶族人的。后来到了宋朝蔡京当宰相时期,对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除了瑶族人外,还包括苗族等其他民族的人>实行“三年一小剿,十年一大剿”的制夷屠杀政策,杀了无数土人。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直到民国建立才停止。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沈从文先生的许多作品里有过描述。

我曾经多方探索,想要了解为什么这些统治者要对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如此残酷,但是找来找去,除了官方资料里的一些官腔套话,始终未能找到其中的真正原因。但是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我也对其中的原因有了一些自己的独特看法<比如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掌握的威力强大的蛊术对统治者造成的危险>,但是这些看法不能通过正式的严谨的文字予以表达,所以我只能采用艺术的手法,将其写成小说予以披露。这也是我要写这本小说的原因之一。

第三,瑶族人虽无闻名于天下的宗教信仰,但是也有自己崇敬的神,比如盘王。在这其中,最令人感动和唏嘘不已的,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对自己的民族圣地“千家峒”的不懈追寻。在我们读过的正史里,从来没有记载过,华夏大地有这样一个民族,无数代人历经数千年,从未终止对那个世外桃源的寻找,哪怕是到了今天这样一个金钱和物欲横流的社会,哪怕是今天发展到数百万人和迁移到世界各地,没有哪一代人终止过这种寻找。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华夏国西南的崇山峻岭、深山老林里,有无数的瑶民,单身一人,忍饥挨饿,冒着各种死亡危险,用尽一生的时间寻找他们心中的圣地。我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因为在这些人里面,就有我的外公,一个瑶族的老猎人。在我二十多岁时,我经过许多苦难,独自一人参加高考,来到城市定居。后来我母亲从老家过来住过半年时间。有一天晚上,她和我说起外公的事,哭了整整一夜。

第四,有关蛊术。我认为世人对它的了解,绝大多数是错的,或是观念有偏颇的。当然,如果你对这个东西根本存着它不存在的先入为主的观念,那又另当别论<如果你认为它不存在,请离开这本书>。其一,蛊术不可以通过言语来传授:那些在网上声称可以教人炼制情蛊的人可以停止了,不要再造孽了,呵呵。当然,也包括其他的蛊。都是不可以用言语来传授的。那些可以传授的蛊,只能叫做毒,用冠冕堂皇一点的话来说,最多可以叫做蛊毒。比如令人肚子痛、脚痛等等这样的疾病。其二,蛊术绝不是像某些旅游宣传册上所称的,只有十种或是十二种,什么泥鳅蛊、石头蛊、蛇蛊、篾片蛊、金蚕蛊等等,套用一句炼蛊人常说的话,就是“蛊乃天地之精”,天地万物,其种类何其之多,岂会只有寥寥十来种?所以,在这个世界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动植物,也有无生命的东西可以变成蛊,只不过,绝不只有用毒害人这样的片面用途。其三,这个世界上,真正炼蛊的人,往往只会其中一种,绝不可能是蛊术的“百事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蛊术传承的特殊性。蛊术这样事物,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它的传承和佛教里面的禅宗顿悟类似。所以,某些网络小说里描写主角可以掌握十多种甚或上百种蛊,那基本上就属于神游物外之类了,不可以当真。当然,作为小说描写,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艺术夸张,我的这本书里也有这样的夸张,但大家作为读者,心里要有一个底。其四,蛊术这个东西,不可以对读者说得太多了,“孤贫夭”的诅咒,可不是乱说着玩的…

第五,我想谈一下我自己对写这本书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给这本书定了个位。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我一直认为,应该分成这样几个层次:写手<也可称作文学爱好者>、写匠、作家、文学家。我认为,我的这本书,按照预先的设计,要尽力达到写手和写匠之间。这里的重点在于写匠是个什么意思,我是这样想的:匠者,像也,精美也。也就是说,我想让这本书不仅要比一般文学爱好者写出来的作品稍强,还要努力让它显得精致唯美,同时还要让它看起来像一本文学类的作品,而不是什么狗血吐槽的纯粹网文。

其次,对那些看这本书看爽了,感觉很好就要求和作者交往认识的读者,我也有点话想说说。也许我这本书在首发的网站选择上可能确实有问题,和起点那些动辄上百万读者的热文相比,在潇湘书院首发的这本书的点击率收藏率都未免太低。对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感到遗憾。但是既然已经这样了,那还怨天尤人干什么!我有我自己的一套写作规划,可以让我平心静气按部就班细心写下去,至于点击收藏之类的,我不大关心,只要还有一个读者在看这本书,我都会认真写完的,请大家安心地看。因为这个原因,我暂时不接受读者们的交往请求。说得严重点,套用钱钟书先生对《围城》读者的一句话来概括: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但为什么一定要见那生蛋的母鸡呢?作为一个负责的作者,如果不能尽力写出好的作品,那么一切都是妄谈。当然,如果将来,这本书真的幸运地热了,那我也许会搞个什么什么的群,但在此之前,还是低调点的好。

最后,在此对负责我这本书的责编表示感谢。尽管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但是在发表时都得到照顾,而且每次发文,编辑的审核都很准时快速,最长不超过十分钟,所以虽然我们彼此都不认识,我也要在此衷心地说一声:谢谢了。

第二十四章 屠龙之器第四十五章大战蚁山十四第十七章智取金蚕二第四十章大战蚁山九第二十章生死寂灭第四章河童之谜第三章匪来如剃二第二十一章 疯麻密丹第四十一章大战蚁山十第十章九杀之令七第十一章兰花如梦第十六章隐踪匿行第三十四章 斜月三星第九章奇门八卦四第十三章地酵九子九第二章古镇分宝第十二章血脉疑云第三十三章大战蚁山二第二十五章滑道之战第四十二章 金蚕之威第十二章驱除蝗蛊第二十六章 探鼻取宝第三十章 帝之悬解第十六章体验魂魇第二十章癫狂世界第三十六章 凶性大发第二十六章 探鼻取宝第二十章癫狂世界第七章机关传人第四十章 重整旗鼓第十二章驱除蝗蛊第九章奇门八卦四第十三章寻宝嗅嗅第四十六章大战蚁山十五第十六章 昆仑之墟第十六章隐踪匿行第十一章兰花如梦第一章茅利之刀第四十章大战蚁山九第二十五章 八臂哪吒第十章奇门八卦五第十八章祭坛乱斗第二十六章阴竹生物第七章落花洞女第六章地酵九子二第十六章体验魂魇第四十章 重整旗鼓第三十四章 斜月三星第十一章地酵九子七第十五章舍命一搏第十八章进攻蚁山三第十五章九杀之令十二第七章鱼龙夜舞第十七章进攻蚁山二第二十四章龙脉之说第四十一章 大功告成第十六章九杀之令十三第二十四章龙脉之说第二十章生死寂灭第六章采生折割第二十一章太岁原液第十六章九杀之令十三第二章温柔乡里二第一章猥琐老鬼第十九章 形意密盘第十章九杀之令七第二十章癫狂世界第二十五章滑道之战第二十章癫狂世界第十六章体验魂魇第十二章驱除蝗蛊第九章九杀之令六第三十一章 九子真骚第十五章进攻蚁山一第十二章驱除蝗蛊第一章猥琐老鬼第四十六章大战蚁山十五第六章 沉潭之刑第二十五章滑道之战第十二章血脉疑云第十四章黄肠题凑第十三章寻宝嗅嗅第四章逃命之策第二十九章 剁砧相仇第十章求恶得恶第十五章 地酵九子十一第一章透空碎远第三十六章大战蚁山五第四十四章大战蚁山十三第九章九杀之令六第五章九杀之令二第二十一章太岁原液第七章九杀之令四第五章八重婚服第十九章死生契阔第七章落花洞女第二十章死去活来第十二章地酵九子八第十二章激活情蛊第四章瑶医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