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章 拟议撤军

这时,钟肃插话道:“王大将军,你既然不同意退兵,那你刚才还说钱相所说的极是?”

“他是我媳妇的爷爷,我怎能和他抬杠?”王铮回答了一句,然后继续转身面对房相道。

“房相,国策该变了,蒙辽能自创出两院制,能使契丹和其他民族的人,和我燕云十六州的汉家子弟和平共处,这才能兵强马壮。西夏能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农耕,鼓励经商,不轻视境内的汉家子弟,还能收复河西走廊,源源不断地产出河套名马。咱们大郑的朝堂诸公,怎么就看到了国库里的那点东西?怎么就知道捂紧了口袋,就不知道重视军事呢?”

“你们就不能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军事,两手一起抓,两手都很硬吗?文官压着武将一头,对你们来说,就那么重要吗?你们到底是为了大郑着想,还是为了你们文官集团的利益着想?”

“竖子,真是一派胡言。”钱望终究还是忍不住了,他率先怒叱王铮道。

王铮没理他,继续对着沉思中的房相道。

“我大郑的经济实力,宇内可说是首屈一指,可动辄就被一个贫穷的都穿不起铁甲的异族,很轻易地就能击溃数千里,直到澶州,澶州距离上京城,仅仅只有一两百里,即便是绕行,也不过才四百多里的路程。几乎是已经兵临上京城下,你们还想让这种情况发生多少次?”

“房相,我今天说的话太不好听,可国家的事情就像是在过日子。皇上是家主,咱们这些朝臣就像是在养家的几个弟兄,既要保证自家吃穿不愁,还要搞好邻里关系。可既然邻居太蛮横霸道不讲道理,不让咱们好好过日子,那兄弟们就只能团结起来,打他娘的,把他打怕了打服了,他以后也就不敢惹咱们了。”

“住口,你这竖子,住口。”大学时裴韬也怒叱道。

他也忍受不了王铮所说的,谁都做的不对的,只有他王铮才是正确的论调了。

“裴卿,让王将军说。”皇上倒是听的津津有味儿,王铮所说的话,太是震聋发聩,他想听一听,王铮还有什么高见。

“裴学士勿要多言,请王将军说下去。”

房相也从没听过这样的话,没有人敢这么和他说话。

说实话,王铮说的确实太不好听,可也却是大郑现在的实际问题,他作为当朝首辅,是皇上一人之下,数千万人之上的关键位置,他的决策是否正确,决定着大郑的发展方向。

即便他也是文官,他也不希望因为文官的太强势,导致大郑的边境不稳。他不能因为他也是文官,因为文官的利益,就使大郑的国基不稳。

他作为当朝首辅,有责任有义务,帮着皇上处理好大郑的一切事务。因此,他必须慎重对待王铮所说的问题。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就是苏轼所处的那个宋朝的真实事情。别不信,确实是真事。宋朝像咱们大郑一样的富有,可也像咱们大郑的军事一样羸弱,同样是文官当道,武将同样是受到的制约极多。这样做的好处,的确是没有主弱臣强的可能了,也更不可能有谁敢拥兵自重。”

“可是,几乎和上次蒙辽进攻我大郑一样,异族攻破大宋的边境,就是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天险后更是势如破竹,直至兵临宋朝的京师城下,后来宋朝的两个皇帝,被异族打破上京,全都掳去边塞苦寒之地,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两位皇帝的皇后妃子女儿等,被侮辱的不计其数。”

“真是求死不得求活不能,太上皇被屈辱不堪地封为昏德公,而被掳走的皇上则被封为重昏侯,极尽侮辱之能事。后来康王赵构渡江南下建立了南宋,这才勉强保住了宋朝的半壁江山。”

“房相,我大郑要想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就不能结党营私,就不能重文轻武。要想防止内祸,有的是办法,何必只是简单地,限制边镇主将的兵权和兵力呢?难道,大郑就真的养不起松江卫的那三十万兵马吗?”

“王将军,你所说的那个宋朝,真的和咱们现今的大郑很像吗?”陈琦问道。

“不是很像,而是,那个宋朝,本来就是另一个大郑,我大郑现在走的路,几乎完全和那个大宋一样,如果不改变国策,我大郑的将来,呵!···真不好说。”

“混账,···”

“一派胡言···”

“众卿稍安勿躁,王卿,你刚才说,异族打破上京,掳走宋朝的二帝,他们的京师,为何也叫上京?那个北宋也有一条大河叫黄河?康王赵构渡江南下建立了南宋,他们那个国家,也有长江?”

皇上郑成抓住了王铮话里的漏洞。

王铮闻言稍微沉默,他觉得,自己如果不说点实话,想要让皇上和房相下决心改变国策,想要改变大郑军事羸弱的现状,想要避免大郑以后也被分为南北两朝,几乎不可能的。

王铮看了看周围的众臣,稍微沉思了下。

“王卿但请直言。”

“皇上,···”王铮看了看皇上看了看房相:“微臣所说,太过骇人听闻,你可别吓着了?”

“王卿尽管直言。”

“那好,皇上,那个大宋,不仅有黄河长江,他们的京师也叫汴梁。不仅如此,北宋被异族辽国,打到澶州城下,大宋的皇上御驾亲征鼓舞士气,在澶州一战,击毙辽国的主帅萧达凛,从而逼迫辽国议和,史称澶州之盟,北宋给辽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两国结成兄弟之邦。辽国退兵至燕云十六州境内。”

王铮边说边看着皇上和房相的神色,却见两人就像是听故事一样,只有好奇,没有惊讶,王铮知道,他说的,皇上和房相都不相信。

别说他俩不信,所有大臣都不会相信。这种事,可能吗?

还用问吗?当然不可能。

“王卿别闹,说正事。”

看看,皇上果然不信。

“御书房里皆是朝廷重臣,无外人,王将军且说实话。”看,房相也果然不信。

“臣说的就是正事,是实话,确有其事,那一个北宋,就是咱们现在的大郑。”

“王卿莫闹,你的故事编的挺好,可却太玄乎,莫闹莫闹。”

王铮一看皇上还是不信,他只得另想办法。

“皇上,太祖开国之初,可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是又如何?”这点不是秘密,皇上直接承认。

“后来,太祖为防开国武将的权势太大,可是杯酒释兵权?”

“不错,那又如何?”这个虽然说出去不好听,但却也是事实。

“宋朝的开国太祖赵匡胤也是这么做的,和太祖的做法完全一样。”

这下你该信了吧?

“这些事情,虽说朝廷不许宣扬,但却也不是秘密,王将军知道了就好,不用照搬到那个大宋的太祖身上,故事无需再编,说正事。”

别说皇上了,连房相都不信,这下王铮没辙了。

说这个大郑和那个宋朝同样的事情,他俩认为自己是在照搬,不信。说以后才会发生的,他们还没见到,自然更不信,这可怎么办?

思来想去,王铮还是没有好法子,但王铮还必须让他们改变大郑现在的基本国策,最起码把重文轻武这一条给改了。

“皇上,房相,你们既然硬要不信我也没办法。但是,咱们大郑必须得改革军制,要不然,就像上一次那样,蒙辽还是能轻而易举地打到澶州城下。”

房相叹息道:“是啊!上一次,的确是太危险了。王将军,如果是你亲守松江卫,能否避免上一次的情况发生?”

“能是能,但我一人,又怎能照看整个大郑的边境?代老将军和程副督没大错,换成是陇西卫或者是剑南卫的边境也是一样。如果不改变军制,等着看吧!西夏一旦发动,涉及的就是大郑的半壁江山。到时候,皇上,房相,朝廷多年的积累,多年的富国富民,凡是被西夏牵扯到的地区,都会倒退几十年。”

马闯撇撇嘴,他显然认为王铮还是在危言耸听。

“王卿,真有那么严重?”

“皇上,臣不是危言耸听,臣所说的你们别不信,等你们见到了事实,再相信了臣所说过的话,一切都晚了,蒙辽的入侵已是最好的证明。”

皇上和房相对视一眼,想想王铮所说过的话和所作过的事,不管他们信不信王铮今日说的话,但他们相信,王铮绝对是为了大郑好。

再想想上一次,蒙辽出兵一个多月,就打到了澶州城下,如果不是王铮紧急出兵,一战既保住了澶州城不失,又击毙敌主帅萧达凛,第二战就率五万步卒两万五千轻骑,硬抗蒙辽营外的七万人马和营内的十余万大军,并且还夺了敌军的大营,逼迫敌军退回大名府城内龟缩不出,力挽狂澜于既倒。

他因此保住了上京不失,保住了皇上的尊严,保住了所有大臣的尊严,保住了数千万的黎民百姓免遭屠戮流离失所。

如果不是王铮一心为国,呕心沥血浴血沙场的所作所为。

那么,现在大郑的京师上京,估计已经就在蒙辽大军的铁蹄之下,而大郑新的京师,估计就在升州了,而战火,现在也应该还在升州附近蔓延。

或许,大郑还有第二次迁都的可能,再次被蒙辽大军打的狼狈不堪,不得不迁都益州。

也许,大郑真会像王铮的故事里编的那个宋朝一样,太上皇和皇上被虏到北方苦寒之地。

假如皇上被虏,其他人又岂能幸免?后妃、宗室,百官等数千人,皇后妃子女儿等,自然会被侮辱的不计其数。

皇上和房相不敢想蒙辽攻破上京后的惨景,想到上一次蒙辽大军,仅仅距离上京二百多里就不寒而栗。

“那么···王卿,你觉得,军制该怎么改?又怎么防备内祸的发生?”

“皇上,所谓内祸,你想想,历朝历代,只有兵连祸结民不聊生时,只有官府逼迫太甚时,普通百姓才会起义造反。可咱们大郑的百姓,如果全都能吃得饱穿的暖,如果各地卫镇均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战事不会牵扯到内地的百姓,谁还会做那掉脑袋的事情?这一点,只要能像现在一样继续下去,使民众富裕,自然就可避免,皇上无需忧虑。”

“至于兵祸,皇上,房相,咱们大郑现今的军制,就是卫府有调兵权却没指挥权,而边镇提督,只有指挥权却没调兵权,已经做的很好了。只要能防止边镇提督和卫府勾结,此事自然也可避免。还有,不超过两年就异地调动,不仅是边镇提督,连卫府主官,也和提督错开时间调动,是不是会更好?”

“这样一来,边镇提督都没有调兵权,多一些兵马防卫异族的入侵,又能有什么害处?那些兵马,养在内地不也是养吗?”

“为今之计,给边镇提督在紧急情况下,有可以招兵的权利,当地官府卫府,也要储备一些钱粮,防备突发情况时,各卫镇无钱无粮无兵马可用。至于如何使边镇提督和卫府主官,以及当地知府互相制约,这一点,房相是行家,臣就不多说了。”

马闯闻言捋须点头微笑:这个王铮,总算是说了句人话。

327章 散尽万贯家财244章 两个财迷232章 自欺欺人的圣旨273章 对翠姑的严惩197章 硬夺涿州212章 此战险胜178章 官复原职124章 板甲的设计267章 小胖墩儿驾到173章 密谋182章 柴公公的解惑127章 又一个穿越者015章 御驾亲征174章 所谓的严惩279章 朝臣众生相484章 开办学府487章 莫移氏的特殊338章西夏军的诡异151章 和曹显的谈话093章 皇上找茬473章 陈妍的惨败166章 破城之议427章 刺杀王铮471章 最后摊牌519章 忙碌332章 胭脂奴的请求109章 王铮的检讨244章 两个财迷177章 大婚005章 手机326章 王铮的绝招496章 有儿子了411章 救兵堵路502章 王铮的储君选择313章 毫无进展402章再见没藏黑云159章 聚会2007章 拍卖505章 胭脂奴杀到435章 没法活了366章 原来是吴三桂225章 和肖太后的和谈248章 三位公主177章 大婚464章 李守贵和保吃多126章 蝶恋花003章 意外事件340章 危急军情129章 西夏的改变429章 五杀令182章 柴公公的解惑202章 王铮出发146章 兵围大名府121章 王铮的封赏问题065章 王大将军306章 哥儿俩的闲话077章 犯罪现场393章 红水河遇伏182章 柴公公的解惑526章 庄园里的谈话467章 新的贴身丫环299章 《爱是你我》271章 雨奴的功劳244章 两个财迷507章 暗中做事128章 公主又来了251章 不靠谱的翁婿024章 王铮就会扯淡322章 三川口之败280章 肺腑之言080章提督人选199章 兵发燕京312章 汝阳王府140章 澶州首战504章 四道圣旨186章 天子剑令022章 皇上的夸奖348章 迷糊的小柔姑娘079章 新式武器462章 没藏黑云来访336章 狄青和杨广170章 王铮和郑妽277章 交趾 暹罗 真腊015章 御驾亲征046章 选拔293章 王铮的家规437章 为万世开太平308章 李昊现身435章 没法活了286章 广安郡主377章 好心办错事277章 交趾 暹罗 真腊223章 肖太后来信132章 上林苑诗会477章 女人也很忙061章 重奖374章 庆功宴423章 动物的本能088章 骗你是小狗儿239章 人见人怕鬼见鬼愁